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4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ABC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不信,你可以试试。”
证明:先设△ABC 为任意三角形,有 A+B+C=180°
A + B B
2sin cos A
∴右式 = 2 2
2cosA + B cos A B
2 2
sin180° C cosC
= 2 = 2
cos180° C C
sin
2 2
左式 = 2sinC cosC
2 2
∴2sinC cosC = cosC
2
2 2 C
sin
2
∵cosC ≠0
2
C
∴2sin2 = 1
2
C 2
sin =
2 2
∵ = 45°
C 即 C = 90°
2
所以△ABC 为直角三角形。
巷中行
有一个小巷,本来就不宽,充其量只有 5 米,却遇上修理房屋。巷内架
起了两个梯子,一个梯子长 8 米,另一个梯子长 7 米。架起来后,行人走到
那里就皱起了眉头。请你计算一下,这样架着梯子,人在巷中行走,有妨碍
没有?
解答:设巷宽 DB=5 米,两个梯子 AB=8 米,CD=7 米
令 EF=x,FB=x
EF DF
∵ BC DB;
=
BC = CD2 DB2 ;
DF = DB y
x 5 y
∵ = ∴
72 52 5
同理:
EF FB
=
AD DB
AD = AB2 DB2
x y
∴ =
82 52 5
由①、②式,求得:
5 y y
72 52 = 82 52
5 5
10 6 2 6y = 39y
10 6
y = = 24。5=2(米 )
2 6 + 39 12。2
又
x y
=
82 52 5
39
x = y
5
x= 6。25× 2=2。5(米)
5
由此可见,两梯子交叉点离地面约有 2.5 米高,因此并不影响行人通过。
截去多少
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 1/4 的圆形(或称 90°的扇形),它们高度相
等。现在在高度一半处,与底边平行地截过去,截下一个小的三角形、平行
四边形和半个弓形,问截下部分是整体面积的几分之一?
解答:三角形截下部分是整体的 1/4,因为小三角形的边和高都是原来
的 1/2,其面积是原来的(1/2)2。
平行四边形截下的部分为整体的一半,即 1/2。
半弓形的面计算如下:
扇形ABC的面积 = πR2
1
6
1 R 3 3
三角形DBC的面积 = × × R = R2
2 2 2 8
半弓形 ADC 的面积=扇形 ABC 的面积…三角形 BDC 的面积:
πR2 3 R2
6 8
扇形ABE的面积 = πR2
1
4
πR2 3
半弓形的面积 R2
= 6 8 2 3
3 2π =0。382
90°扇形的面积 πR2
4
园丁的难题
公园里有一个圆形的花圃,在它外面有一个水泵。为了浇花的需要,又
兼顾花圃外用水的方便,园丁想拉一条直的水管,使它在圆内部分的长度等
于圆外部分的长度。可是,这根水管应该怎样拉呢?
假设 AC 是符合愿望的水管,那么
CB=BA
连接 OB、OC,并将 CO 延长与圆周交 D,连接 AD。
∵CB=BA,OC=OD=r
∴OB∥DA
△COB∽△CDA
OB = CO = r
DA CD 2r
DA=2OB=2r
因此,只需以 A 点为圆心,2r 为半径画弧交花圃圆周于 D。连接DO 并交
圆周于 C,连接 AC 即为设水管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可以有两个解,分设在左右两侧。但也有唯一
解的情况,那是 A 点与圆心连线以后,该连线的长度正好等于 3r。当 A 点与
圆心连线大于 3r 时,本题无解。
正方形的维纳斯
据说,著名的维纳斯雕像之所以美,是因为她的上半身和下半身的长度
是按黄金比分配的。为此,我们取一个正方形 ABCD,现在作一个半圆,使它
的直径正好在正方形一边 CD 的延长线上,圆周正好通过正方形另两个顶点 A
和 B,此时直径为 MN。那么 C 点把 DN 黄金分割,D 点把 MC 黄金分割。
因为 MN 为半圆的直径,所以
BC2=MC·CN ①
∵ABCD 为正方形
∴BC=DC
DC2=MC·CN ②
由于图形的对称性,所以
MD=CN
MC=DC+MD=DC+CN ③
由②式和③式,得
DC2=(DC+CN)·CN
∴CN = DC
DC DN
因此 C 为 DN 的黄金分割点,同样可以证明 D 为 MC 的黄金分割点。
丰收时节
在喜庆丰收的时候,用编好的苇席围起来做成粮囤。甲、乙、丙三人用
同样长的苇席,甲围成一个正三角形,乙围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丙围成
一个圆形。那么,他们谁围的面积大?如果苇席同样高的话,谁围的粮囤存
放的粮食多?
假设苇席的长度为 1 米,正三角形边长为 a,等腰直角三边为 b,圆半径
为 r。
(1)正三角形中:
3a=1
∴a = 1
3
a 3
S = a = 3a2
2 2 4
4 3
31 2
= = 3 =0。0481
36
(2)等腰直角三角形中:
2b+ 2b = 1
∴b = 1
2 + 2
S = b2 = 12 = 3 2 2 =0。0421
b 2(2 + 2)2 4
(3)在圆中:
2πr=1
1
∴r = 2π
S = πr2 = πr2 = π2 =
1 2 1
π 4π =0。07912
所以,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正三角形 其次,等腰直角
三角形最小。自然,搭起的粮囤大小也是这样的次序了。
折纸的面积
一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白纸,用 3 种折法:(1)A 点折到 B 点处,形成
一个三角形 DCB;(2)A 点折到 C 点处,形成一个梯形 EDBC;(3)A 点折到
BC 边的中点 F 点处,形成一个不规则四边形 GDBC,这 3 个图形,面积的变化
情况是怎样的呢?
(1)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直角边长为a,△ABC面积为 a2,则 1
2
1 1
△DBC的面积 = △ABC的面积 = a2
2 4
(2)∵△AED的面积 = AE·ED = 2a
1 1 1 2
2 2
= a2
1
8
∴梯形EDBC的面积 = △ABC的面积 …△AED的面积
= a2 a3 = a3
1 1 3
2 8 8
(3)∵GA=GF GA=AC…GC
设 GC=x GA=GF=a…x
GF2=GC2+CF2
(a x)2 = x2 + 2a 1 2
a2 + x2 2ax = x2 + a2 1
4
1
2ax = a2 a2
4
2x = a 3
4
3
x = a
8
∴AG = a a = a
3 5
8 8
在△DFB 中,设 DF=z,则 AD=z
DB = 2a z BF = a
2
∵DF2=DB2+BF2…2DB·BF·cos45°
∴z2 = ( 2a z)2 +2a 2( 2a z)
1 a 2 2
2 2
z2 = 2a2 +z2 2 2az+ a2 a2 +
1 2
za
4 2
5a2 323
= az
4
z = 5 2
a
12
1
△AGD的面积 = ·AD·AG·cos45°
2
= 5 2 5 2
a = 192a2
25
32 12
∴四边形GDBC的面积 = △ABC的面积…△AGD的面积
= a2 =
1 25 71
=
2 192a2 192a2
如果令原△ABC面积为S0,则
1
(1)△DBC的面积 = S0
2
3
(2)梯形EDBC的面积 = S0
4
71
(3)四边形GDBC的面积 = 192S0
擀面杖的学问
你有没有细心地注意过:擀面杖为什么做成中间较粗,两头较细?你又
是否发现:擀面条的时候,为什么要两头用劲擀,而不是在中间用劲擀?
看来这是生活中的小事,但里面却有着数学的道理呢!
大家知道:擀面从数学上来讲,就是要展开成一个平面。要展开得平平
的,就一定要防止形成曲面。你看,有的人不会擀面,擀出来的面不均匀,
十分难看。
如果擀面杖是一样粗,那么由于两只手不可能在擀面杖上各个部位用的
劲儿完全一样,这就容易发生翘面现象,而且等粗的擀面杖在向前推滚的时
候,使两层面片之间接触非常紧密,以至没有相互移动的余地,容易粘住。
当擀面杖两头稍细时,假如光是中间用劲,同样也适得其反,因为中间
用劲,中间部位的平面展得大,两端展得小,面片就会像荷叶一样,从两边
向中间卷起来,这就成了一个非展开面。
只有在两头用劲擀时,使两头细的部位展开的面大一些,而中间部位由
于擀面杖本来就粗,它可以顺从两头的力量,把面片擀得与两头同样程度,
这样擀出的面片,又平整,厚度又均匀。
陈省身数学奖
陈省数学奖为我国数学界最高奖,授予做出突出数学成就的我国数学工
作者,以中青年为主。从 1985 年开始,每年颁发一次。奖金额为人民币 1
万元,由香港亿利达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提供。陈省身数学奖评选委员会
主任是吴文俊,委员有王元、谷超豪、程民德、胡国定、冯康、段学复。
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最早举办中学生数学竞赛的是匈牙利。1894 年匈牙利“物理—数学协
会”通过了在全国举办中学数学竞赛的决议。从此以后,除了在两次世界大
战中和匈牙利事件期间中断过 7 年外,每年 10 月都要举行。匈牙利通过数学
竞赛造就了一批数学大师,像费叶尔、哈尔、黎兹等,使得匈牙利成为一个
数学上享有声誉的国家,同时也引起欧洲其他国家的兴趣,纷纷仿效。1902
年,罗马尼亚由《数学杂志》组织了竞赛。1934 年前苏联在列宁格勒大学主
办了中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首次把数学竞赛与奥林匹克体育运动联系起
来,以后逐年举行。数学竞赛的大兴起是本世纪 50 年代,据不完全统计,那
时举办全国性数学竞赛的已有近 20 个国家。我国在 1956 年由老一辈数学家
华罗庚等人倡导,举办了首次中学生数学竞赛。各国数学竞赛的兴起为国际
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1956 年,在罗马尼亚罗曼教授的积极倡导下,东欧国家正式确定了开展
国际数学竞赛的计划。1959 年起有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简称 IMO。第
一届 IMO 于 1959 年 7 月在罗马尼亚古都布拉索拉开帷幕。但前五届的参赛国
仅限于东欧几个国家,60 年代末才逐步扩大,发展成真正全球性的中学生数
学竞赛。为了更好地协调组织每年的 IMO,1981 年 4 月成立了国际数学教育
委员会的 IMO 分委员会,负责组织每年的活动。自此,IMO 的传统一直没有
中断,并逐步规范化。
我国自 1985 年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至今,9 年中参赛 50 人次,
得奖 40 人次,其中获金牌 32 个,银牌 12 个,铜牌 4 个,取得了举世公认的
成绩。
在中学生数学竞赛的影响下,小学数学竞赛也逐步兴起。1986 年 10 月,
“华罗庚金杯”数学邀请赛诞生;1991 年 4 月,“小学生数学奥林匹克”赛
正式开始。
“华杯”赛于 1986、1988、1991、1993 年已举办过四届,竞赛要经过初
赛、复赛、决赛和口试四个阶段。初赛试题通过电视播放,每届都有 200 多
万少年参加。在各省组织初赛、复赛的基础上,选出 3 人(初中 1 人、小学
2 人)参加决赛,这四届分别在北京、深圳、长春和成都市举行。
“小学生数学奥林匹克”赛自 1991 年开始,至 1994 年已举办了四届,
赛程分初赛和决赛。初赛分 A、B、C(C 卷后来又叫民族卷)三种不同程度的
试卷,由各地根据考生的水平自由选定一种,于每年 3 月下旬第一个星期天
举行。决赛统一试卷,并于每年 4 月中旬第二个星期天举行。1993 年暑假在
山西太原举办了第一次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
菲尔兹奖——数学界最高奖
19 世纪末,随着数学研究工作的深入,数学上的国际交流越来越广泛,
人们迫切需要举行世界性的数学家集会。1879 年第一届国际数学家会议在瑞
士的苏黎士举行,3 年后在巴黎召开了第二届。自 1900 年开始,国际数学家
会议(简称 ICM)每 4 年召开一次,除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断以外,至
今已举行了 19 次。在 1950 年的会议上,成立了国际数学家的正式组织“国
际数学家联盟”,简称 IMU。IMU 的主要任务是:①促进数学界的国际交流;
②组织召开 ICM 以及各分支、各级别的国际性专门会议;③评审及颁发菲尔
兹(Feilds)奖。
每届 ICM 大会的第一项议程就是宣布菲尔兹奖获奖者的名单,然后授予
获奖者一枚金质奖章和 1500 美元的奖金,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