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3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它情愿给邓波儿每月 1500 美元的巨额工资。超过正常人收入的几十倍。
全世界出现了“邓波儿热”。英格兰有个哑巴女孩,已经 12 年不会说话。她
看了《亮眼睛》后,激动得叫了出来,从此恢复了语言功能。邓波儿的形象
简直神了。
从邓波儿 4 岁开拍《小听差》和《马克小小姐》起,“小”字号影片风
靡了欧美各国。以后,邓波儿连续拍了《小上校》、《小叛逆》、《可怜的
小富女孩》、《小公主》、《百老汇小小姐》……片片走红,给电影制片商
赚了大钱。邓波儿演技也日臻完美。她的形象不仅出现在各地银屏之上,还
充满了各种商品的宣传广告,帮助工厂和商店老板挣了大钱。“洋娃娃”邓
波儿在数以亿计的人们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
1935 年 2 月,世界各地名星云集洛杉矶。此间,邓波儿荣膺美国电影艺
术与科学院颁发的第七届奥斯卡特别奖。这是许多成年的电影艺术家毕生追
求和奋斗的最高目标。洋娃娃邓波儿才 7 岁便取得如此巨大的荣耀。可是在
狂热的影迷和父母眼里她始终还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后来她有幸会见了
罗斯福总统,还受到了许多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是任何一个小女孩都不敢
想象的事情,而她——邓波儿全都轻易地得到了机会。
邓波儿成年以后继续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息影后的 1969 年,她又踏入了
政界,很快被尼克松总统任命为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1976 年她被总统任
命为美国总统府礼宾司司长,后来还两度出任驻外大使。一直到晚年,这颗
红极了的童星,仍然活跃在全世界亿万人民的心目之中,无论秀兰·邓波儿
出现在任何地方,都受到无数崇拜者的热情欢迎。
电影公主——罗密·施奈德
罗密·施奈德(1938~1982 年),是长期活跃在法国影坛上的最受人们
崇拜的女明星之一。她 14 岁步入影坛,因成功地主演了《茜茜公主》而走红,
一下子成了世界上最受青睐的童星。影迷们送给她一顶“电影公主”的桂冠。
《茜茜公主》在我国播映后,主人公同样地给亿万中国人留下了极其美好的
印象。
罗密·施奈德出生在维也纳的一个演员家庭里。她的父母都是二流电影
演员。他们生了个美丽可爱的小女儿之后,并没有弥合双方感情破裂。再加
上双双忙于拍片,父母根本顾不及照看这个可怜的小罗密。在罗密 8 岁那年,
他们终于离了婚。家庭的不幸,正好养成了小罗密极为坚强的性格。有一回
她要求父亲带她去坐玩具车,父亲不肯答应。小罗密便坐在石头地上,怎么
说也不起来。大怒的父亲死活把女儿拖进汽车时,直碰得小罗密浑身是血,
她还是不屈服。回家后,在祖母为她包扎伤口时,小罗密的泪珠儿光在眼里
转,就是不掉下来。连祖母都心疼得要命,而小孙女嘴里就是不说一个“痛”
字。
在罗密的童年生活中,唯一爱她的人,只有这一个老祖母。可惜在她 10
岁那年,祖母去世了,她立即被送进了一所修道院办的寄宿学校。在读书期
间,父亲从来不去看她。按照规定,那里的住校生每月可以回家一次,跟父
母团聚。而小罗密却只能独自一个留在学校里。可怜的小罗密只能面对着从
画报上寻找到的父亲剧照发呆,以寄托无限的思念之情。
罗密的母亲忙着拍片,整整 4 年才看望女儿两次。而她的住所离女儿的
学校仅有 25 公里。孤苦无依的罗密只有在日记中诉说自己的心思和巨大的悲
伤。她在日记里虚构了一个名叫“佩吉”的小男孩,作为自己的好朋友和贴
心人,喋喋不休地向他诉说一切。这样做竟然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安慰。
那时候,住宿学校每年都有几场文艺演出活动。也许是父母遗传在起作
用,可怜的小罗密非常想走上舞台。她连做梦都想成为演员,还希望有朝一
日能比父母都有更加令人注目的成就。她终于得到一次机会,心想可以一展
才华了。哪知还是事与愿违。校方说她爱看禁止阅读的小说,是个不守校规
的坏孩子,因而取消了罗密的演出资格。命运对她真是太不公平了。但她想
成为一位名演员的欲望却更加强烈了。她坚信,那是谁也阻止不住的,总有
一天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有一年暑假,母亲第一次接女儿去团聚。罗密高兴得几乎发疯了。然而
母女俩却很少见面。时值萨尔茨堡电影节,母亲忙于演出和拍片,在家里从
不多呆一天。罗密一次又一次诉说自己想当演员的愿望,终于使母亲大为感
动。她决定把罗密送到科隆的艺术学校学习一段时间。这时的小罗密,兴奋
极了。她精心地作好了一切准备。眼看就要出发时,突然母亲从外地演出现
场打来了长途电话,说她正主演的《白丁香重开时》影片中急需要一位小女
孩的角色,母亲费了很多口舌,给导演说自己女儿非常合适,又说她很有才
华,但导演仍坚持必需试镜头满意后,才能签订她演出的合同。对于小罗密
来说,这是历史性的机缘。她的长期梦幻就要变成现实了,但她一想到试镜
头,便止不住剧烈地心跳。
试镜头是在柏林进行的。那几天,在拍片现场的母亲自然与女儿形影不
离。她非常希望女儿取得成功,但是又插不上手,只是老重复那句话:“别
害怕。你一定会成功的,我的小宝贝。”
水银灯照得小罗密连眼都睁不开。她紧张地走进了朝思暮想的摄影棚。
那里满是道具,工作人员忙得喘不过气来,谁也顾不得看一眼刚来的这个腼
腆的陌生小女孩。试拍马上就要开始了。小罗密把不安的眼光不时地投向站
立身旁的母亲。母亲安慰女儿说:“别紧张,我的小宝贝。你到底行不行,
导演一眼就会看出来的。只管大胆地去演吧,别指望我。要知道,表演才能
并不是一下子就得来的。你必须相信自己,明白吗?”小罗密心里踏实多了。
她极力强制自己不去多想,只是静待即将面临的一切。
光化妆就用去了好多时间,连小罗密都腻了,但化妆师还不十分满意。
时间到了,突然丢掉烟头的导演,漫不经心地向女孩子打了个招呼。小罗密
便走了过去。这时她的心里虽然紧张,但很快就平静了下来。细心的化妆师
再一次替她梳了一下头发,整理好她的衣裳,连落在领子上的粉末也弄得一
干二净。
拍板上写有“罗密·施奈德。《白丁香重开时》试镜头。第一次”的字
样。只听导演喊了一声“开拍”,摄影机立即发出机械的响声。小罗密根据
导演的要求投入了角色表演。就这样,一连反复拍了几次,才结束了这场令
人不安的“试拍”。
接着便是等待,更加令人焦急的等待。此刻母女两个都不知命运会怎样
作安排。当“罗密录用了”的通知送到母亲手里时,小女孩简直不敢相信那
是真的。从此影坛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冉冉升起了。
罗密·施奈德的成名之作是主演《茜茜公主》。此片刚拍成,立即风靡
了欧洲,接着又红遍了全世界。小罗密和茜茜很快成为亿万人熟悉和喜爱的
偶象了。
主演《茜茜公主》的罗密·施奈德,芳龄正好与影片主人公一样是 16
岁。她以绝美绝伦的演出和天生可爱,当之无愧地成了全世界影迷们的狂热
崇拜的偶象。人们都称她为“电影公主”,那是一点儿也不过分的。有趣的
是小罗密还不到 14 岁时,著名导演马力施卡便挑中了知名度一点儿也没有
的、前途却不可限量的小明星。
《茜茜公主》是导演马力施卡在 1955 年秋天开始筹拍的影片。导演物色
演员时,也实在是煞费一番苦心。因为茜茜公主不仅是欧洲人非常熟悉的可
爱的小天使、一位无与伦比的年轻皇后,还是非常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片
子只能演好,不能砸锅。这个热门的选题,许多年来,一直有人注目。想拍
此片者大有人在,而一个个都知难而退了。很有雄心的马力施卡,几经选择
看中了新秀罗密·施奈德,真可以说是慧眼独具。但是这部片子是系列剧,
不仅仅只演主人公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而且以后免不了要涉及爱情场面。
此时此刻,小罗密年龄还太小,实在是一时用不上去。对于导演来说,选角
色并不容易,如实在是挑选不出一个比她更好的人选来,马力施卡决定停拍。
果然,马力施卡等到小罗密 16 周岁了,才开拍《茜茜公主》。《茜茜公主》
的第一部《一个女皇的少女时代》终于拍出来了。小罗密真把一个活脱脱的
主人公表演得恰到好处,就象人们在影片上看到的那样。观众们不能不自始
至终为可爱的小女孩交好运而高兴,又不能不为她受挫折而伤感不已。片子
成功了。它在长期放映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时间,
全欧洲的影院场场爆满。“茜茜”成了人们家喻户晓的话题。影迷们更把罗
密当成茜茜的化身,他们把两者视为一体,从此不管小演员走到哪里,那里
的人们都十分亲切地把她叫做“电影公主”。
双料冠军——格拉芙
格拉芙,德国体育明星。她 13 岁时便登上了欧洲女子网球冠军和世界女
子网球冠军的宝座,被誉为世界体坛上的神童和“双料冠军”。
格拉芙 1969 年生于德国海德堡的一个运动健将世家,父母亲全是网球好
手。他们宁肯省吃俭用,却拿出家中所有积蓄创办了一个网球俱乐部。当小
女儿格拉芙刚刚出世时,便决定培养她成为一颗光彩夺目的网球明星。格拉
芙小时候就表现出非凡的智慧,打球异乎寻常的认真。4 岁时,父亲教她练
习握网球拍。因为格拉芙人矮手小,练起球来很困难。但她浑身是劲,两手
握拍很有力量。父亲在家里利用沙发背特制了一面小球网,天天和小女儿一
起练打球,从不间断。当小女儿撒娇喊累时,在一旁陪着的母亲便及时给小
格拉芙端冰淇淋和新鲜的草莓。小格拉芙最喜欢吃的就是这两样东西。她吃
了以后便来了劲,继续和父亲打网球了。这时母亲便不住地鼓劲和夸奖格拉
芙:“乖女儿,一定要打败你爸爸啊!”当然好女儿是不会打败爸爸的。但
狡猾的爸爸有时也会有意输几场球。小格拉芙更有劲了,就这样网球训练成
了小格拉芙每天必做的功课。
到了 6 岁的时候,小格拉芙在父亲的严格训练下,已经能够运用自如地
发球了。特别是对难度大的击发球,掌握得十分娴熟。她反应灵敏,头脑清
醒,不管父亲发什么样的刁球,她总是能够做出很准确的判断,及时采取对
策。有一天格拉芙碰到了父亲发的“怪球”,怎么也接不好,连吃饭睡觉都
在琢磨对策。父亲在一旁看着女儿发急,偏偏不理会她,有意让女儿自己去
动脑子想办法。一连憋了好几天,小格拉芙终于找出了致胜的好办法。小格
拉芙的个性很强,一旦输了球,她会整天噘着小嘴儿不高兴,连饭都吃不下
去。母亲看在眼里,不能不忧心忡忡,但父亲却在暗中高兴。他有他的想法:
这才是一个优秀运动员应该具备的素质!打球就要打赢球!球场好比战场,
只有求胜心切的人,才能全力以赴去拼搏,才能产生一往无前的勇气。他不
失时机地向女儿反复讲明这个道理。格拉芙更积极地投入了艰苦的训练,并
且寻找一切机会和网球好手们进行较量,从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并积累丰富的
临场经验。更重要的是接受父亲制订的一整套有计划的科学训练。为了达到
训练目标,小女孩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艰辛。完全可以说,这
位未来世界冠军的整个童年都是在训练场上度过的!
功夫不负苦心人,小女孩一天天成熟了。格拉芙一次又一次地参加网球
比赛。1982 年,格拉芙击败了所有的女子网球高手,一举荣获欧洲女网冠军
和世界女网冠军两顶桂冠。这时候她刚好度过了 13 岁生日。
体操女皇——科马内奇
迪纳亚·科马内奇,一个来自罗马尼亚的农村小姑娘,一夜之间便成了
1976 年 7 月蒙特利尔 21 届奥运会的头号新闻人物。小科马内奇在女子体操
比赛中,独得 5 个满分,被热情的观众誉为红极一时的“女神童”。一时间,
科马内奇成为世界各地亿万小女孩崇拜的偶像,在欧洲和北美自动改名为“科
马内奇”者屡见不鲜。
蒙特利尔是加拿大第二大城,一向有“小巴黎”之称。硕大的碗型体育
场是奥林匹克“女体”主赛场。在这座耗资近 8 亿元的建筑里,差不多所有
的人都公认女子体操将是苏联独占的“王国”。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