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3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们均以海中动物为食,其游泳方式是靠四肢划水,尾巴做舵,因此速度不
如鱼龙快,说不准还是鱼龙攻击的目标,只要鱼龙快速冲来,一口咬断它们
细长的脖子,就可以从容地饱餐一顿了。
中生代的海洋中除了鱼龙和蛇颈龙外,还有蜥蜴类的沧龙和鳄类的地
龙,这里就不再介绍了。
有关鱼龙和蛇颈龙绝灭的原因,研究的人很少而且至今也未弄清楚,因
为专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恐龙的身上。哪位同学若对此有兴趣,长大后不妨
试试攻这个谜,古生物学术界一定是很欢迎的。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当今世界各国不断有发现“怪物”的报道,从
目击者描述的这些怪物的形象看,与蛇颈龙相差无几,好象就是在描述蛇颈
龙。专家们已明确的指出蛇颈龙早已绝灭,那么这些怪物是什么东西呢?根
据目击者那种“神龙见尾不见首”的描述,笔者认为十有八九都是好事之徒
杜撰出来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英国尼斯湖中的“尼期水怪”。从 1934
年发表的那张著名的“尼斯”照片到现在,有 60 年了,这期间吸引了多少人
前去考察,携带各种先进仪器去捕捉,但都是徒劳而返。可人们仍然相信它
的存在,直到 1993 年才真象大白。原来那是一个玩具潜水艇,在其上安装了
胶木做的海蛇头、脖子后,放入湖中拍摄的,怕被专家识破,还采取逆光照,
使人看不清细节。当时这样做的目的,是《每日邮报》记者马尔马杜克为了
向上司交差,表明自己见到了水怪。参与这出骗局的一共有 5 人,他们都没
有想到这张照片居然把全世界绝大多数的人欺骗了近 60 年之久。受良心谴
责,最后一个去世的人——记者马尔马杜克的继子——克里斯蒂安·斯堡森
在临终前向两位长期研究“尼斯”水怪的学者道明了真象,才使人们停止了
永无收获的调查和研究。因此青年读者对这类报道最好不要相信。
动物中的佼佼者——哺乳动物
哺乳类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一类,它具有更加完善的适应能力:它的
骨骼结构比爬行类更为紧凑和坚固,头骨上的各骨片已连接成完整的颅骨,
骨片的减少或愈合导致了颅腔的扩大,脑量随之增多,因此,哺乳类比爬行
类“聪明”。被人驯养,能帮人干活的大多数是哺乳类;牙齿有了分化,从
简单的一种齿形分化出了不同的类型,以适应不同群体的不同食物来源(如
食肉、食植物),即便是个体动物,口腔中的牙齿也有不同的分工,如负责
咀嚼的日齿和前臼齿等,切断食物的门齿,撕裂、进攻用的犬齿等;听觉更
灵了,由一块耳骨发展出了三块听骨,成年后身体基本停止了生长,对环境
的需求不再增多(如不必因身体的增大频繁更换住处,对食物维持在一个常
量上);体温恒定,提供了稳定的新陈代谢,加上体表有毛发进化保温、隔
热,扩大了生活的领域;最重要的是具有胎生和分泌乳汁哺乳幼仔的特征,
在对后代的照顾上迈进了一步,提高了繁殖后代的能力,使后代的成活率大
为提高。
一般认为哺乳类是起源于爬行动物兽孔类中的,在三迭纪时就发现了这
类爬行动物头骨片数愈合,减少、牙齿高度分化、已能够直立行走等哺乳动
物的早期特征了,故而专家们推测在三迭纪时就有了哺乳动物的存在。这也
表明爬行动物在一出现后就高度分化,兽孔类从“大家庭”中分化出来的时
间要早一些,而它演化出来的哺乳类陪着爬行类的大家庭几乎渡过了整个中
生代。在中生代里动物进化的主干动物并不明显,而大量的侧生动物则占据
了主要舞台,打个形象的比方就好比一棵松树的形状,树顶只有尖端的一小
部分,而越往下侧枝生得越多,长得越长,远观全树,侧枝叶占据了绝大部
分的轮廓,然而只有尖端的那一小部分能使整棵树笔直地往高处生长。这种
现象符合一个哲理:在生物界中,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类,领先的、带
头的总是少数,而大部分同类都是衬托层。
中生代末期那次灾难,意外地给了哺乳类迅速发展的绝好的机会:它胎
生哺乳,在窝中繁衍后代,其幼仔成活率比那些露天日照、自生自灭的爬行
类幼仔要高;它们是恒温动物,天冷了或靠运动取暖,或靠冬眠躲避,不像
爬行类变温,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就会被冻死;天热时靠出汗降低体温,而
爬行类没有汗腺只能泡到水里,若无水则会被热死;它们身体各部分的骨头
或愈合或固结,而爬行类身上“零碎”太多,行动不如它们方便灵活,活动
范围也不如它们宽广;植物界被子植物出现后,食植物的哺乳动物适应性很
快,而食植物的爬行类因新陈代谢慢适应不了。总之,灾变后自身和环境的
一切条件都不利于爬行类的发展,只能让哺乳类代替了。新生代开始对陆地
又一次扩大面积,更给了哺乳类发展的地盘,它们以高层次的进化向陆地深
处进军,无论是在沙漠或高山,不管是炎热的赤道还是寒冷的北极(南极洲
及澳洲被大洋所隔过不去),都留下了它们的足迹。它们在适应环境的同时,
身体结构又开始了分化,产生了各种形状,生物学中管这种现象叫适应辐射。
当初爬行类就是适应辐射,现在哺乳类也适应辐射,夺取了爬行动物的所有
地盘。除了陆地外哺乳类也向天空和水中发展。有趣的是,这两支“队伍”
在体形上与爬行类向天空与水中发展的两支“队伍”非常相近,天空的一支
其“翅膀”都是皮膜,而水中的一支也都是用尾巴来推进的,甚至连尾巴的
形状都很相似。
哺乳纲可以分为四个亚纲,由于人们通常所说的野兽实际就是哺乳类,
故分类上从亚纲至次亚纲都用“兽”来起名。
(1)始兽亚纲 包括了原始哺乳动物,现都已绝灭了。
(2)原兽亚纲 是从始兽亚纲中进化来的,现已大多数绝灭,仅剩下
下蛋的哺乳动物—一鸭嘴兽和针鼹。
(3)异兽亚纲 也是原始的哺乳动物,但其进化路线与始兽亚纲不一
样,是不同的两栖类进化产生的。
(4)兽亚纲 包括了现代哺乳动物在内的 30 多种化石及现生种,它又
可分为祖兽、后兽和真兽三个次亚纲。祖兽次亚纲在三迭纪末期已绝灭,后
兽次亚纲到今天仅有一种有袋类,其余全是化石,今天现存的所有哺乳类动
物都属于真兽次亚纲,顾名思义,它们都是真正的野兽。
哺乳类尽管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一类,但为了生存,为了适应环境,
仍然在不停地进化和演变着,如马,从低矮趾行的始马演化成今天高大蹄行
真马;大象的鼻子也是越进化越长;海生哺乳动物也分化出了海豹、海狮、
海象、海豚和鲸,其中鲸目中的蓝鲸演化成为古今最大的动物,它身长 50
余米,体重可达 150 余吨,而最大的恐龙长仅 26 米,重仅 80 吨,完全可把
恐龙装进鲸的肚子中去。哺乳类最明显的进化表现在灵长目。此目有猿类与
猴类,猿类的脑量与体重之比,在动物界中是最高的,两只眼睛都移到了头
的正前方,尾巴退化了,前后肢因使用上分工,在构造上有初步的分化。它
们不仅在树上生活,有时也下地来活动,在前肢帮助下能半直立地行走,甚
至偶然也能直立起来,猿类群体关系密切,常以家族为中心进行活动。由于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具有了这些特点,使它们以后在外界环境逐渐改变的条
件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中诞生出了人类。这在动物界中是一次巨大
的质变,从中分出了一个人类世界,他摆脱了纯粹的动物状态,具有自觉能
动性、有思维、能劳动,从此以后,人类取代了哺乳动物,成为现在地球历
史上的统治者了。
下蛋的哺乳动物——鸭嘴兽
俗话说:“只知道公鸡打鸣,没听说过公鸡下蛋”,可世界之大无奇不
有,公鸡孵蛋、下蛋并不新鲜,这在报纸上已经报道过。这是因为公鸡、母
鸡都是鸟类,在胚胎发育早期,身体上各有一套生殖系统,但到后期其中一
套系统退化,另一套为主,出壳后就显示出了单种性别。有些鸡身体中某套
系统退化不大,出生后仍保留着,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大脑分泌激素使它
发育起来,反过来又抑制了显性生殖系统的生长,使它退化,如果是公鸡的
话就转变成母鸡。这种性别的变异只是一种群体的个别现象。
而如果说有的哺乳动物也能下蛋,而且对它们来说是正常和普遍的,你
能相信吗?有些人可能还会斥责这种说法是无知的。的确,大家都知道哺乳
动物的定义就是胎生哺乳,体表有毛发,怎么能下蛋呢?可是,动物界中确
实有能下蛋的哺乳动物,它们就是现生活在澳洲的鸭嘴兽和针鼹。为什么它
们是蛋生而非胎生呢?
我们知道,哺乳动物是从爬行动物中进化来的,哺乳动物也产卵,但它
的卵不排出体外,受精后在体内长成幼体才生下来,然后再靠母兽的乳汁喂
大,这就是胎生哺乳。但是从卵生到胎生,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在动物进化的道路上有些种类停了下来,鸭嘴兽和针鼹就是这些停下来的种
类中的后代之一。
以鸭嘴兽为例:鸭嘴兽是现生哺乳动物中最低级一种,是单孔目的动物,
即它的排粪、排尿和生殖是通过同一孔道——泄殖腔来完成的。它需要通过
一段孵化时期才能变成小仔出蛋壳,这些正是爬行动物的特征。但小仔出生
后体表上有毛,而且是吃母兽的奶汁长大的。哺乳时也很有意思,母兽身上
没有乳头,腹部只有一个下凹的乳腺区,母兽四脚朝天躺在地面,乳汁湿透
了乳腺区的腹毛,幼仔叭在上面舔食。鸭嘴兽又是一种特化了的动物,它的
嘴巴似鸭的喙,爪之间还生有蹼,所以人们这样称呼它。成年个体身长 1~2
米,会游泳,靠捕食水中的鱼虾为生。
鸭嘴兽的那些类似爬行动物的特征,正好说明它是由爬行动物向哺乳动
物进化中的过渡类型。由于它所具有的原始性,使它在世界各地均被后来先
进的哺乳动物绝灭了,只有澳洲大陆在它刚出现后不久就独自南移,与其他
板块相隔离,终止了动物的交流,动物的进化也停止了,使鸭嘴兽保存到今
天。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没有见到过鸭嘴兽,当第一件鸭嘴兽的标本被
带到欧洲时,“骗子,伪造的东西,是好事之徒无聊地把鸭嘴缝在小兽上……”
大多数学者面对其标本付之一笑,这样给它评论。后来标本一件接一件地送
来,越过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最终根据它的哺乳特征、恒温及有体毛,
确认它为哺乳动物,全世界仅此一目一科一属一种。“会下蛋”的哺乳动物
终于得到了人们的承认。恩格斯也曾感叹过自己曾经“嘲笑过哺乳动物会下
蛋这种愚蠢之见,而现在却被证实了”!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风趣地说:
“我不得不请鸭嘴兽原谅自己的傲慢和无知了。”后来他在总结 18、19 世纪
生物科学的成就时就指出:“自人按进化论的观点从事生物学的研究以来,
有机界领域内固定的分类界限一一消失了;几乎无法分类的中间环节日益增
多,更精确的研究把有机体从这一类归到那一类,过去几乎成为信条的那些
区别标志,丧失了它们的绝对效力;我们现在知道了有孵卵的哺乳动物,而
且,如果消息确实的话,还有用四肢行走的鸟。”恩格斯所说的“四肢行走
的鸟”,指的是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
鸭嘴兽因其优质的毛皮在当地遭到大量捕杀,数量逐渐稀少,澳大利亚
政府现将其列为禁猎保护动物。的确,我们人类应该与动物界、植物界和平
共处,不能一味地伐尽杀绝,否则不仅会使子孙后代遗憾,而且本身也会受
到大自然的报复,这类的反面例子真是太多了,我们不应该让它们继续出现。
塔斯马尼亚虎
一提袋鼠,大家都很熟悉,在电视和动物园中都能见到它:头部像老鼠,
前肢短后肢长,一条粗大有力的尾巴,奔跑起来不用前肢,一蹦就是好几米
远,休息时尾巴拄在地上作为椅子。最显著的特点是雌性袋鼠的腹部有个育
儿袋,年幼的小袋鼠就装在袋中随母亲四处觅食,“袋鼠”的名字也就是这
样来的。
可是,同学们知道袋狼吗?这是一种有袋类的食肉动物,在四面海水包
围的澳洲大陆上曾一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