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271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271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公共用场所设有专用基站,持有人可以在这些专用基站附近使用无绳电
话。CT…2,有一缺点,只能呼出不能呼入,也就是只可以给别人打电话,而
不能让别人给自己打电话,需要配置一个无线寻呼机,才能双向通信。目前
瑞典爱立信公司推出了新一代无绳电话 CT—3,这个系统可以双向通话,但
价格比较昂贵,还不适合推广普及。

           无线通信技术

           赫兹的准备

    无线电诞生的年代正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年代,各门学科都在不断地
出现一些神奇的新发现。尤其是在电学方面,更是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
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唱机、有线电报、有线电话,如此种种简直令人
目不暇接。但这一切也仅仅是电磁学大发展的开端,而通信史上的又一宏伟
篇章——无线电通信已经由赫兹的实验拉开了序幕。
    我们知道有线电报需要敷设传输电缆。当两地相距较远的时候,电缆还
要穿山越岭,跨洋渡海,工程十分巨大,而且很难把电缆铺设到那些偏僻的、
环境恶劣的地区。不仅如此,有线通信还有一个限制,它只能在固定的线路
上使用,而在移动的物体上,比如船舶、火车、汽车就不行了。
    怎样才能丢掉电线这条尾巴呢?象许多发明、发现一样,这个课题也因
为人们的需要而成为许多人研究的对象。这时候赫兹已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
波的存在,而电磁波能够跨越高山峻岭、大漠和海洋,不受阻挡地在空间传
播。如果能让电磁波携带信息,在两地间传送,不就可以摆脱导线的限制了
吗?许多有识之士都想到了这一点。
    就在赫兹完成他的验证实验的第二年,他的一位朋友就在信中向他问起
了电磁波在通信上的应用价值。尽管当时赫兹在电磁波方面做了开拓性的工
作,但他对电磁波的了解也并不全面。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他
对应用科学重要意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对于朋友的建议他在回信中予
以了否定。
    赫兹的观点在以后数年间对电磁波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在这期间,
电磁波只被认为是物理学上的一个突破而对待。尽管许多大学都添置了赫兹
的实验装置,但在人们眼里它只是一个物理实验,很少有人想到它的应用价
值。但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不会被永远埋没的。18 世纪的最后几年,出现
了一批敢想敢干的年轻人,他们头脑中没有传统观念的束缚,只有对真理的
执着追求,因而成功地完成了电磁波从实验室走向应用领域的转变。这批年
轻人中有两个杰出代表,一个是意大利人马可尼,另一个是俄国人波波夫。

                  21 岁的无线通信探索者——马可尼

    马可尼从小就是一个很有独立见解和独创精神的人,当他还是少年时就
制作了许多种神奇的装置,显示出超人的才华。马可尼的母亲是个爱尔兰人,
父亲是富有的意大利商人,小时候他常常随母亲坐船飘洋过海去英国甚至是
北美探亲访友。旅途中,当船只航行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时,常常遇到一些
意想不到的麻烦,可是又无法和陆地及其他正在航行的船只取得联系。于是,
他常常想,能不能找到一种通信工具,当船在海上航行时,也能和陆地取得
联系呢?这种想法一直记在他心里。
    1894 年,20 岁的马可尼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本电磁杂志上读到一篇
介绍赫兹研究电磁波的文章。这篇文章唤醒了马可尼少年时代的幻想。如果
使用电磁波传递莫尔斯电码,不就可以不再被电缆束缚吗?他说服了父亲,
并从他那里得到一切财政支持。于是他开始在意大利波伦亚他父亲的庄园里

进行无线电报的实验。
    马可尼依靠自己在发明方面的天份和勤奋的工作,经过一次次电磁波的
发送和接收实验,没过多久,居然就能在 140 公尺的距离间进行通信了。这
一成功大大增强了马可尼的信心。经过进一步的改进,到 1895 年夏天,他在
父母住宅的楼顶和 1.7 公里远处的山丘之间进行了通信实验,并取得了成

功,这时马可尼也只有 21 岁。
    马可尼设计的无线电发报装置如图所示,这个装置很象当年赫兹的实验
装置。当按下莫尔斯电键时,线圈两端就会产生瞬时高压,于是两个金属小
球间就会迸发出电火花,这些火花产生的电磁振荡就会通过天线向外发射电
磁波。这种最原始的电磁波发射器后来被称为“火花振荡器”。
    马可尼的无线电报接收装置采用了法国物理学家布兰利的发明成果——
粉末检波器。粉末检波器有一个很细的玻璃管,管中装有细小的金属屑,两
端各有一个电极,当有电磁波传过来时,在两端的电极上产生感应电势,金
属屑会互相吸引而彼此粘结起来。于是检波器呈导电状态。粉末检波器还有
一个自动敲击装置,在没有电磁波信号时,金属屑往往仍保持粘连状态而不
能马上分离。敲击装置能自动敲击以产生振荡使瓶内的金属屑得以马上分
开。

马可尼的收报装置如上图所示,当粉末检波器接收到信号而导电,电报机上
就有电流流过,并会自动在电报纸上打出莫尔斯电码的“点”和“划”来。
这样发射端发出的莫尔斯电码文就可以在接收端反应出来。


      杰出的贡献——跨洋通信

    马可尼在取得了初步成功之后并没有停步,因为当时的通信距离太短,
还无法进行商业应用。1896 年 2 月,年轻的马可尼离开了祖国意大利,来到
了当时的世界科学的中心地带之一伦敦,继续进行他的无线电通信研究。在
伦敦他得到了英国邮局的工程师的帮助。1897 年 5 月,利用风筝做天线,他
的无线电报的距离已经扩大到 10 多公里。又过了几个月,马可尼成立了自己
的公司——英国马可尼公司,开始在通信领域进行商业活动。1898 年夏天,
马可尼首次将无线电报用于商业活动,他从爱尔兰海的一个小汽船上向德国
首都柏林报告一场赛船比赛的情况。
    不久,马可尼在扩大传送距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发现了发报机
和收报机之间谐振的重要性,于是在试验装置中加入了耦合器——一个调谐
线圈,大大增加了无线电报的传输距离。1899 年,马可尼成功地实现了跨越
40 公里长的英吉利海峡的无线通信。
    马可尼开始将他的无线电通信设备装置在远洋轮船上,第一艘配备无线
电报台的是美国邮船“圣保罗”号。以后无线电报在海洋通信上发展很快,
俄国的波波夫也在为俄国海军装备无线电台。特别是 1912 年,当时世界上最
豪华的巨型客轮“泰坦厄克”号下水后首次航行到加拿大纽芬兰岛附近海面
时撞到冰山而沉没。撞到冰山后,“泰坦尼克”号不断利用无线电报台向外
发送“SOS”求救信号,但是距离最近的一艘轮船上由于役有安装无线电报台,
所以不知道这一灾难的发生,而等到出事时距“泰坦尼克”号比较远的另一
艘轮船收听到呼救信号并最终赶到出事地点时,只救起了 700 多名乘客。这
场大悲剧中死难者创记录地达到了 1500 多人。这场灾难使人们认识到无线电
通信对于轮船航行的重要性。因此,国际无线电会议规定,凡出海航行的大
型轮船必须配备无线电通信装置。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现在我们再看看马可
尼的研究工作的进展。
    马可尼完成了跨越英吉利海峡的无线电通信后,信心大增,又一个雄心
勃勃的计划在他的头脑中诞生了。那就是,让电信号跨越波滔汹涌的大西洋!
当时大西洋海底已经敷设了连接欧洲和北美的海底电缆,但海底电缆的容量
有限,并且由于人为事故和自然灾难的发生,海底电缆常常遭到破坏,而重
新敷设又需要庞大的工程费用。所以,如果马可尼的设想能得到实现,人们
将会受益无穷。
    但马可尼的大胆设想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支持,一些理论权威嘲笑马可
尼的计划是一个狂妄而无知的计划。当时人们对无线电波的传输了解不多,
许多学者都认为无线电波是沿着直线传播的,而地球又是圆的,所以无线电
波传输不了多远,就会沿着直线飞离地球,根本不可能跨越大西洋后还能接
收到电波信号。面对这么多顽固的反对者,马可尼再次显示出了他不因循守
旧、敢于向传统理论挑战的勇气。他坚信无线电波一定可以实现长距离通信。
    马可尼制造了一套功率更大的振荡器和一个更灵敏的接收器。1901 年
底,马可尼带着他的试验装备赶到了加拿大的纽芬兰,他的助手则留在英国。
他准备作出一项献给刚刚来临的 20 世纪的伟大创举——实现跨越 3700 公里
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1910 年 12 月 12 日是通信史上又一个不平凡的日子。
这一天马可尼静静地坐在纽芬兰一座小山的钟楼里,手拿无线电听筒准备接
收英国的助手发来的无线电信号。不巧这时突然起了风暴,接收机的天线被

刮断了,眼看联络的时间就要到了,怎么办呢?马可尼急中生智,找来了一
个风筝,并把它放飞到四百公尺的高空当作天线,很快联络的时刻到了。这
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候,只听到筒里传出了三声微弱的“滴嗒’声,成功了,
马可尼立即被一股巨大的喜悦所包围,一些理论家所宣称的无线电通信的禁
区被他彻底打破了。
    马可尼成功的消息,立即轰动了整个世界,人们在通信领域又发现了一
块新大陆,通信事业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马可尼这位给无线电通信
带来光明的人也以其卓越的贡献而名垂青史。1909 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
奖金。
    在马可尼成功地完成了跨越大西洋无线电通信后,无线电事业开始以前
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特别是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发明更是大大推动了无线
电的发展。
    早在 1883 年,大发明家爱迪生在改进白炽灯泡时就发现了“爱迪生效
应”,也就是热金属发射电子的现象。但爱迪生本人并没有体会这一发现的
重大意义。1904 年,在马可尼公司当顾问的英国科学家弗莱铭利用“爱迪生
效应”发明了可以用于检波和整流的第一只电子管——真空二极管。二极管
的作用是当二极管上加有正向电压时,它就导通;而在二极管上加上反向电
压时,它就截止。二极管出现后很快取代了收报机中笨重的粉末检波器,大
大提高了收报机的灵敏度和可靠性。1906 年,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德·福雷斯
特在真空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间又插入一个控制电极——栅极,研制成功了
能放大电信号的真空三极管。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发明在无线电发展史上是革
命性的贡献。由于发射信号可以放大,接收到的信号也可以放大,所以无线
电通信的传播距离也就增加了许多。

                   移动电话——大哥大、二哥大

    无线电话主要是由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如果发射机和接收机的位置是
固定的,那当然很好办,只要发射的功率足够大,能够覆盖接收机所处的区
域就可以了。移动通信的困难则在于接收机的载体一般是处于移动之中的,
如果接收机随着载体超出发射机的覆盖范围就不行了。
    陆地上使用的移动通信装置比如汽车用无线电话、手持机、无线寻呼机
等采用分区制,即把一个城市或更大的区域划分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都有
一个基站,基站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功率发射台(当然也有接收系统,移动电
话一般都是双向的,即既有发射功能又有接收功能,也就是既能讲又能听),
通过基站与这个小区里需要得到服务的移动电话取得联系。各基站又与一个
总的控制局联接,并受总局控制。控制局再通过交换机和电话局与市内电话
网沟通。
    分区方式有许多种,最主要的一种是蜂窝状小区制,相邻的小区使用的
频率并不相同,以避免互相干扰。但控制局通过计算机系统能随时侦察出移
动电话的位置。当移动电话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个小区时,控制局能自动切
换它所使用的频率而不会引起通信的中断。
    所以采用六边形的蜂窝状分区方式是因为这种方式覆盖面积最大,重叠
面积最小,必要的频率数也最少。六边形组合的优越性蜜蜂是体会最深的。
它们建成的六边形的蜂房是一种在使用建筑材料一定的情况下,建筑面积最

大的建筑形式。所以人类对蜜蜂的建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