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2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肯尼亚的早期猿人已经开始用火。170 万年前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元谋人则肯
定已开始用火了。这是人类第一次对自然力量的利用,它大大地改变了猿人
的生活。
雷击电闪、火山、森林中草木的自然燃烧等,对古猿来说都是恐怖的。
但已经开始用石工具采集和进行小规模狩猎的早期猿人,肯定会偶然发现被
火烧过的某些植物种子和兽肉特别好吃。这一发现足以导致他们自觉地利用
火。
猿人对火的利用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其中最大的好处便是熟食。
熟食使食物中的营养更易于吸收,缩短了消化过程,而且也使以前不宜食用
的植物和动物,尤其是鱼类,可以食用了。这样便扩大了食物的来源。这对
人类肢体和大脑的发育产生了极为有益的影响。
火给猿人带来的其他好处也是极为重要的。由于猿人多居住在洞穴中,
火可以驱散洞穴中的潮湿,因而减少了疾病,降低了死亡率。用火照明给黑
暗的洞穴内带来了光明,也给晚间的烤肉、分配食物、准备第二天的活动等
带来了方便。另外,在洞外的火堆还可以驱走乘黑夜来袭击的猛兽。
守护火种是猿人生死攸关的大事。不知道远古的人类祖先懂不懂得看护
好火种,不让它蔓延到洞外的山林中,免得一场火灾把自己生存空间的一切
化为灰烬。但他们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用火来烧山林中的野兽。
火除了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给人类以更多的安全感之外,也大大扩
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造成了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的猿人向温带和寒带的缓
慢迁徙,从而使他们摆脱了人口增长或原居住地区食物来源减少带来的危
机。可能正是火的利用才使猿人成为非、亚、欧三洲的旅行者。这一推测是
有根据的,因为早期猿人的化石目前只在东非发现,而晚期猿人生活的领域
扩大到了全部非洲、亚洲和欧洲。当然,生活于亚洲和欧洲的晚期猿人是不
是由目前仅在东非发现的早期猿人迁徙而来,目前仍然是一个谜。
捕渔和狩猎
对于早期猿人来说,最主要的生产活动是采集,捕渔和狩猎是辅助性的。
由于植物性的食物在各个季节的丰富程度是不同的,单靠采集显然无法摆脱
饥荒的威胁。
在有了火之后,水中动物的可食性增加了,捕渔便日益成为晚期猿人的
一种重要产业。但晚期猿人还没有发明网,他们可能是用石块或木棒打鱼,
或下到水中捉鱼,甚至竭泽而渔。
石器和木棒自然是狩猎的最初工具,火带来的熟肉的美味无疑会激励起
狩猎的兴趣,而且用火烧烤硬化过尖端的木矛也成了狩猎的新武器。这样,
晚期猿人的狩猎活动就具有了相当的规模。随着晚期猿人活动领域向北方的
推进,冬季的活动便需要用兽皮来遮风御寒了,这同样推动了狩猎活动的开
展。同时也正是狩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御寒的需要,晚期猿人在后来发明了
骨针,越来越多的骨器逐渐加人到石器的行列中来了。
狩猎活动给人类带来的不光是兽肉、兽皮和胜利时的欢乐,还带来了不
时发生的自身的牺牲和更多的对死亡的感受。这一定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精神
的发展,图腾崇拜无疑也与此有关。此外,人类在更多地以肉为食后,不少
猿人也在饥饿的威胁下染上了同类相食的习气。由于猿人在生存方式改变的
过程中逐渐排除了杂乱的性关系,形成了所谓血缘家族,所以,同类相食自
然主要是以袭击血缘家族之外的人类为目标的。同类相食的风气在某些原始
人类中残留到很晚的时候,甚至在体质上已进化为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居
住的山洞以外,还发现了烧过的人骨和显然是像兽骨一样被凌乱地抛弃了的
人骨。
采集、捕渔和狩猎对猿人来说是兼而行之的。在血缘家族内部可能有分
工,并且随着活动区域和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例如,夏季和初秋可能有较多
的捕捞活动,秋天则是采集的大忙季节,冬季和春天可能是狩猎的高潮期。
人工取火
对于猿人来说,火是难以携带的。他们在举着火种向新的生活地带不断
迁徙的路途中大概造成过火种的熄灭,而在新的生活环境下,火又越来越成
为猿人生死存亡的条件,这便使他们产生了人工取火的强烈需要和愿望。
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生活的晚期猿人的后辈——早期智人可能终于发明了
人工取火的方法。最早的人工取火方法可能是用燧石相击而引燃易燃物,或
以木木相摩擦而生火。这种方法对现代人来说是困难的,但对天天同石器、
木器打交道,并长期使用和依赖火的古人来说,反而能够比较容易地实现。
也许可以把能否用人工方法取火看成从晚期猿人到早期智人的一个历史
分界线。显然,能够用人工方法取火的古人比自己的先辈有着更广阔的空间
活动的自由。
弓箭的发明
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中石器时代(约 15000 年前),人们
已经学会了把石器镶嵌在木棒或骨棒上制成镶嵌工具,但最重要的一项技术
发明则是弓箭。弓箭标志着人类第一次把以往的简单工具改革成了复合工
具,并且利用了弹性物质的张力。弓箭比旧式的投掷武器射程远、命中率高,
而且携带方便。它首先提高了狩猎生产的效率,后来也一度是战争的重要武
器之一。
这个狩猎的高效率工具的出现使人类在中石器时代猎获了大量的动物,
人们可能在食物充分的条件下不一定把它们立即杀死,而让它们在附近地域
生活,等需要的时候再轻易地捕杀,甚至让幼小的食草动物长大后再猎取,
这样便积累了更多的动物方面的知识。高效率的狩猎活动也显然会助长无计
划无节制的盲目捕杀,造成食物来源更大的不稳定和危机。而在氏族和部落
形成的情况下,自然界肯定是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肉食需求的。这样,
当人类在约 1 万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便开始创造新的生产方式——原
始的农业和畜牧业。这时的人在体质上也就逐步成为同我们一样的人了。
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是磨制石器的时代。这些磨制的石器是对打制后的粗坯细加
工而成的,自然十分精美,其功能也比较专门化了,如石斧、石槌、石刀等。
其次,由于人类开始了原始的农耕,还发明了掘杖、木锄、骨锄和石锄。
这个时代也是人类寻找新的生活地域和改变生活方式的时代。原来到处
漫游和狩猎的一些氏族和部落开始定居下来或相对定居下来,从北纬 50 度到
南纬 10 度之间的许多地方是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地理范围。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原始农业是直接从采集业演化发展而来的。人们把采集来的早就赖以为
生的野生植物果实用掘杖或石锄播种在先用火烧掉树木荆棘的土地上,到成
熟后再来收获。发明木犁和利用牛、马、驴来耕种是晚一些时候的事。原始
农业是对采集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生物生长过程知识的自觉应用。播种了就能
收获,也是人类在实践中对因果性认识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明。由于自然条件
的差异,世界各地所耕种的农作物是不同的。西南亚的人最早开始种植小麦
和大麦,中国人最早开始种植谷子和稻子,玉米、马铃薯和倭瓜的故乡则在
中美洲和秘鲁。
原始畜牧业是从狩猎活动中发展而来的。这是将猎获的一些易于驯服的
动物饲养起来,并且让其在驯养条件下生殖繁衍。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可能
是绵羊,接着是狗,以后是山羊、猪、牛、驴、象、马、骆驼等。
与采集和渔猎相比,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是一场产业革命。因为
它表明人类已由单纯依靠自然界现成的赐予跃向了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加天
然物的生产。这一革命是在新石器时代发生的。它使人类有了比较稳定的食
物来源,因此有了相对固定的居住地点——原始村落。同时,由于畜牧业为
农业提供了利用畜力的可能,就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
陶器和铜器
原始村落中定居的人类产生了对盛装器皿的需要,这大概首先是从附近
小溪或河流中向居住点取水的需要,其次是积存、烹饪食物的需要。人们发
明了陶器。陶器虽然易碎,但比石器轻,可制成各种形状和不同规格,盛装
水和食物无异味,它和木器同为家居生活的主要器皿。很明显,只有具有长
期用火经验的人类才能发明制陶技术。而且,制陶技术也是冶铜炼铁技术的
基础。
在原始村落中,由于生活和生产任务的相对稳定、劳动和收入关系的相
对确定,产生了与物的生产相适应的人的生产的新形式,于是具有比较确定
的婚姻关系的男女对偶婚出现了。
在稳定的母系原始社会村落里,新的技术革命又出现了,这就是金属工
具的出现。对于已经掌握制陶技术的人类来说,冶炼铜并不十分困难。人们
在烧制陶器的过程中有很多机会接触金属矿石,并逐渐学会冶炼它们。而用
铜器作为石器、陶器、骨器、木器的补充,无论对生产还是生活来说,都是
必要的。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开始使用金、银、铜和陨铁等天然金属。在
大约公元前 3000 年,人类发明了青铜。青铜是铜锡合金,熔点为 800℃左右,
比纯铜低,硬度比纯铜高,易于锻制,被用来制造武器、工具、生活用具和
装饰。铜器时代是青铜器成为主要生产和生活器具的时代,但石器和其他器
具并没有被完全取代。
产业的发展
金属工具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促使农业和畜牧业划分开
来:在肥沃的河谷地带,农业逐渐成为主要的产业部门,喂养牲畜辅之。在
草原和丘陵山地,畜牧业逐渐成为主要产业,耕种、垦植辅之;这便是人类
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
农业具有相对固定的居住和活动地区,可以重复利用已开垦了的土地,
还可以逐年熟悉掌握当地的气候和播种时节,能够更方便地利用金属工具和
畜力,因而农业部落居住的河谷地带能负荷更多的人口,较快地发展起来。
最初的城市便首先在适宜农耕的一些大河流域出现。这样,在以农业为主的
地区,便出现了新的社会产业:手工业。
手工业直接起源于原始人制造工具的活动,所以,它的历史跟人类本身
一样古老。但只是在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到能够为人们提供相当充裕的食物来
源的情况下,手工业才有可能成为一部分人的专门事业。农业和畜牧业相当
程度的发展是手工业独立产生的条件;反过来,农业需要新的工具,农产品
和畜产品需要加工利用,这又是发展手工业的客观动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在以农业为主的地区首先产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
手工业产生之后,金属的冶铸、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的制造、制革、榨
油、酿酒等,都逐步成了一部分人专门从事的行业。手工业在整个人类社会
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重大的,它不仅为所有其他人类社会活动提供了所需的
技术、器具和物品,而且它本身成了人类智慧和生产经验凝聚和生长的园圃。
在农业部落和畜牧部落分离之后,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交换便发生了。但
只是到农业和手工业分离之后,才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这样,
也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社会部门——商业。
语言、图画和文字
一些学者推测,生存于 1400~800 万年前的腊玛古猿在学会了两足行走
和使用天然石块时,可能已具备了说话的能力。但他们的语言肯定是很贫乏
的。
在猿向人转化的过程中,由于猿人学会了用工具来劳动,首先使血缘家
族中的成员之间,后来又使不同氏族的成员之间的协作越来越多,新的思想
也越来越多了。原来的简单语言声调,甚至加上眼神和手势都不能完整地表
达所要交流的信息了。这样,新的词汇和语句便被创造出来,语言也就丰富
和发展起来了。
人类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同劳动的关系最为密切。给工具和动植物的命
名、组织狩猎、分配劳动果实、调解纠纷和表达个人感情等,都成了创造词
汇和新的语言表达方式的机会。当部落、部落联盟和最初的国家出现之后,
许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