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厚黑学 >

第95部分

厚黑学-第95部分

小说: 厚黑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永庆对压力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有非常深刻的研究,他曾撰文指出:“研究经济发展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工业革命和经济先进国家会发源于温带国家,主要是这些国家天气条件较差,生活条件较难,不得不求取一条生路,这就是压力条件之一。日本工业发展得很好,也是在地瘠民困之下产生的,这也是压力所促成的;今日台湾工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以退一步即死的压力条件下产生的。”
    由于业务方面的需要,王永庆经常进出美国,在谈到美国为什么在工业生产上往往竞争不过日本时,王永庆认为,美国的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后,经营上的压力已经减轻,经营者也松懈了。他指出:“不过美国的资源丰富,科技、管理基础样样深厚,眼前最大的问题只是出于一时的放松而已,只要稍微施以压力的话,凭借较进步的科学、资源等有利环境,情况很快又会改变的。”
    他又说:“游手好闲是制造无聊、罪恶、贫穷的根源,有人以为清闲是福,其实只有认真工作后的休息,才能得到心灵的安适,才是人生至上的享受。一个国家,如果人人都充满了工作的活力,就是无上的财富。世界上许多天然资源富裕的国家,一如非洲、印尼等,反而不如资源贫乏的国家进步,道理就在国民没有充沛的活力。”
    在台湾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台塑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而台塑内部,在王永庆的管理思想统治下,更是人人都有压力感。王永庆曾说:“赋予一个人没有挑战性的工作,是在害他。我觉得人的潜能是无穷的,给予没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个人的潜能根本无从发挥,他的一生就完了!”他认为,杰出的人才只有在强大的压力下才会培养得出来。
    《厚黑学》 新商经之“勇断”
    创业宜“勇”(3)      王永庆曾苦口婆心地奉劝志明工专的学生:“完成专科教育,只能为你们奠定做事的基本能力,你们要认清这一点。踏出校门之后,要有决心接受三年的辛苦磨练,惟有如此才能有成就。如果在座每位都能这样做,我相信百分之百会成功。因此,在工厂环境的选择上,我奉劝各位考虑去接受具有相当压力的工作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才能真正锻炼出你的本事;否则,即使你懂得必须吃苦,有意接受磨练,可是在一个满足现状、以既有成就而沾沾自喜的环境中,任何人都难免因为处于安逸之中而逐渐放松,终究毫无成就。”
    王永庆不但善于教导别人进入有压力的环境中接受挑战,而且更善于营造一个布满压力的环境。
    在台塑,王永庆对下属施加压力,可以说到了无所不用的地步。由于他记忆力非常好,精力过人,又喜欢追根究底,下属们一不小心,往往会被他逼得非常难堪。每天的午餐汇报,就是人们感觉压力最重的时候。曾有报道说台塑的高层领导不少人患胃病,就是因为午餐汇报压力太重的缘故。
    为了实践他的“压力管理哲学”,王永庆在台塑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式的管理系统。1973年设立的台塑总管理处总经理室,正是这个管理系统的指挥中心,它控制台塑的16个部门。台塑上下,事无大小,都经过总经理室的审核,再交由上级单位批准,最后才下达命令,由各部门执行。
    总经理室对各部门进行审核,主要的目的是要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改善的计划,再与各单位共同研讨,跟踪计划的执行情况,评估计划的效果,及时修改计划。总经理室的幕僚人员,是台塑上下既敬且畏的一群。他们时时给下面施加压力,因此,被台塑员工暗中称为“红卫兵”。
    对此,王永庆回应说:“我们中国人没基础,不努力的话,外国人看不起。外国人一星期工作五天,为什么中国人要做六天?外国人不了解我们,我们没基础,所以多做一天来弥补,这很公平。但我们要认识到,我们是没基础的,既不勤劳又放松,目前我们是绝对不能如此的。”
    为此,王永庆举了一个例子:台湾每年都有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到美国留学,累计总人数不下数十万。这些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留在了美国,他们有开诊所行医的,有从事教育或研究工作的,也有涉足企业管理的。三个领域中,从事前两项的都有突出表现,惟独后者表现平平。原因何在?
    王永庆分别加以分析:学医者,由于美国对于医师的教育和训练十分严格,留学生在这种环境的逼迫下,自当勤于学习,因此大多数都能成为优秀的医学人才。
    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者,与行医者际遇极为相似,同样是因为美国的环境有一股迫使其非认真不可的压力,因而表现出色。
    至于在美国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情况恰恰相反。虽然攻读工商管理的中国人颇多,不少人拿了博士或硕士学位,但是,由于他们不愿意从基层做起,美国社会又没有压力让他们非从基层做起不可,导致美国的大企业不爱用中国人,而我国的留学生则无从吸收美国企业管理的精华,空有一个高学历,却无所建树。
    由此推论,压力不但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能,而且也是造就一个杰出人才的必要条件。
    看准了,就要快行动1953年,香港巨商霍英东毅然拿出自己几年来积蓄下来的钱,进军房地产事业。1954年,他成立了立信建筑置业公司,专门从事房地产业生意,拆旧楼,又买又卖,从此,房地产成为他致富的基础。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从此翻开了人生崭新的决定性的一页!”
    香港弹丸之地,人多地少,房地产走俏之势,几乎是生意人的共识,关键是看准了行动要快。霍英东转入地产业,比李嘉诚早四年,比包玉刚认准地产业还早一年。这对当时年仅32岁的小伙子来说,确实难能可贵。
    霍英东的举动,也引起了局内局外人士的普遍惊诧:一个惯于水性的水上人家子弟,难道会对陆地上的拆房建屋同样表现出熟谙?但是,说这话的人只能算是还不了解霍英东,他作为一个生意场上的“中锋”,具有很强的爆发力,越是艰险越向前,决不回头。
    当然,霍英东在跨出这一步之前,也并不是鲁莽行事,而是针对自己资金有限的短处,制定出一条妙计。在此之前,房地产商人往往先要投资一大笔钱购地建房,待房屋全部建成后才逐一出售,或收取租金。霍英东在此点上充分显示出他精明的经营头脑和高超的管理能力,他改变了这种旧的传统经营方式,采取大楼预先分期分层出售的办法,既预先把将要建造的房屋出售,然后用收来的资金造房。如此一来,他就可完全弥补资金的不足,原来自己手上也许只有造一幢楼的钱,现在却可以“借鸡下蛋”,造起十幢楼来,这样也加快了资金周转和建房进度,利润当然也丰富得多。
    在房地产经营中,他实行了自己独特的“房地产业工业化”:一是开创售“楼花”的先河,二是率先利用宣传小册子及广告推销楼宇。一改以前买楼一次付账的方法,采用预售的办法:购房者只要先付10%的现金,就可购得即将破土动工兴建的可供居住或出租的楼宇,诸如购买一幢十万港元的楼宇,只需交一万元就可以买到房产权,以后再分期付款。这对房地产商来说,以前只能兴建一座楼宇,现在用同样的资金加上预收的款项,就可以兴建十座楼宇。而对购屋者来说,更具宣传价值:先付一小笔,待到楼宇建成时,地价上涨,转手倒卖,白花花的银子大量地流进自己的腰包。这就是所谓的“炒楼花”。
    “楼花”的发明,使一般平民也有机会购买楼房。霍英东说:“今天,一个佣人也可以拥有一层楼,她只需要先付一笔小钱。”不需住房者还可以炒“楼花”,若半年或一年成交,往往能赚个对本。说到这里,或许读者能够联想到我们国内的“集资建房”,买卖双方都有方便之处。
    率先采用小册子广告形式广为宣传,有助于霍英东的地产生意越做越活。由此可见,霍英东不但敢为,而且也能为。
    这一创举,使霍英东的立信公司创办不几年,高楼大厦满港九,打破了香港房地产买卖的记录。公司大大地发达起来,霍英东这个建筑业的“外行”一跃而成为香港房地产业的巨子。至今他名下的十家公司,大部分经营房地产业。由他担任会长的香港地产建筑商会的300名会员,拥有香港70%的建筑生意,在香港可谓举足轻重。
    《厚黑学》 新商经之“勇断”
    经营宜“险”(1)      冒险是商家之本色,冒最大的险,赚最多的钱。投机冒险,是经商发展之道。另辟捷径,善爆冷门,是经商速成之路。
    冒险是商家本色果敢、冒险是商人应具备的优秀素质之一,也是其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世界知名的冒险企业家哈默博士,他的成功已经被世人所公认。而他第一次成为商战中的胜利者时,还只是一个19岁的医学院的学生。那时,哈默的父亲经营的公司亏损相当大,濒于破产,但公司虽小,产品却很有市场。其父深信公司的命运可以改变,只是必须改变公司的经营方式。这样,哈默担起经营这个公司的重担,他非常兴奋与激动地接受了这平生命运的第一次挑战,牢牢地抓住了命运赐予他的机会,竟然大获成功,成了一个拥有亿万财产的大学生。他经营的联合药品和化学公司有效地垄断了世界上的生姜,随后垄断了美国的姜业生产。
    “没有人能怀疑你具有事业心、能力以及素质等,但机遇是最重要的因素……机遇并不一定全属于偶然……在很大程度上,你得创造你的机遇。”实践证明,是机遇改变了哈默,成为他成功的保证。在同前苏联开展产品贸易期间,他考虑到当时前苏联政府正在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对拖拉机的需求将是很大的,他毅然地鼓足勇气去见亨利。福特。此时的哈默在商界只不过是初涉的无名小卒,而福特已经是美国工业界的一位伟大而神奇的大人物了。就连福特也没有足够的把握与前苏联做生意,哈默却在分析了当时前苏联的状况后认为,这时同前苏联做生意是极有利的,也是很有可能的。因为牲口拉犁的耕作方法已经过时了。如果前苏联要发展,它就必须有机械化的运输工具。结果,哈默的判断十分正确,他又抢先一步,获得巨大的成功。
    1925年,还是在同前苏联的贸易中,哈默又抓住机会给他的恩赐,在深入对前苏联进行了解中,他发现前苏联各类笔奇缺,全部都要从德国进口,前苏联人自己计划重建和扩建的工程还毫无进展。哈默马上意识到,机会又来了。他紧紧地抓住这个机会,使前苏联政府批准了他生产铅笔的特许权。之后,他立即到当时的德国铅笔制造业中心纽伦堡学习制造技术,然后招聘他所需要的人才和那些勤劳、具有独创性、多智多谋和兢兢业业进行生产经营的人。哈默在投产后的第一年,完成了特许合同中他许下的诺言,使前苏联结束了从外国进口铅笔的历史,同时开始向英国、土耳其等国家出口。善于发现、捕获机遇的哈默在这次铅笔生意中同样获得巨大的收益和成功。
    “生意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决策上的沉着、果断、敢冒风险是哈默的最大特点。哈默开始对石油业是一无所知的。当年石油公司一向惨淡经营,通过尝试投资,这类收入和发现使他开始迷上了石油业。1961年,西方石油公司勘探计划即将告罄之际,哈默听从地质学家吉恩。里德的劝告去钻探萨克拉门托山谷中的拉斯罗普租借地,然后在朋友们和支持者之间征集资金。其时拉斯罗普租借地的最后一口井钻到5600米深还是滴油未见,但是他们咬紧牙关,终于使西方石油公司的股份脱颖而出。数月后,红运亨通,他又在附近的布伦特伦德油田发现了另一个天然气富矿,便得小小的西方石油公司一时间竟可以和那些地地道道的大公司分庭抗礼,以同等条件去寻找更为丰富的油田。在以后,无论在利比亚冒险时经历的一场诉讼战,还是足迹遍布南美洲、中美洲、亚洲及南中国海进行的石油勘探中,哈默以其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终于使西方石油公司成为紧挨着“七姐妹”的第八个最大的石油公司。
    一个人想干一番事业,就要有一种精神。贯穿着哈默一生的正是他善抓机遇、果断自信、冒险进取的充满魅力的商家精神。在现代商战中借鉴这种精神,这正是今天谈及哈默的意义所在。
    经营生意要善爆冷门企业家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所以,敢于冒险并敢冒常人不敢冒之险就成了企业家必不可少的精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