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益应取放有度,赢得顾客更要懂得让利于人……总之,“商经”“商学”不是教你妥协、退让,而是告诉你一种崭新的经营智慧。
《厚黑学》 新商经之“厚道”
商界泰斗胡雪岩(1) 变幻迭出的商局,情势多样,目不暇接。如何对全局了然于胸,将未来把握到位,惟有德智兼备,高瞻远瞩,才可运筹帷幄,稳坐钓鱼台。
走近胡雪岩胡雪岩(公元1823~1885年),字光塘,原籍安徽绩溪。自幼家境贫寒,生计无靠。为了养家糊口,胡雪岩被迫到杭州城的“信和”钱庄当学徒。胡雪岩进钱庄学生意,是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由于他聪明机敏,能说会道,很受东家的赏识和信任,三年满师之后,就成了这家钱庄的伙计(营业员)。胡雪岩经常单独负责催款收账,从未出过任何纰漏,又被“大伙”(相当于经理)张胖子看中,分管“外场”,“外场”主要从事联络客户、放款和兜揽存款的业务。
而素来胸有大志的胡雪岩并不安于现状,他从小就怀有建立不世之功的抱负,只是苦于身份卑贱,没有本钱,而无法实现远大的抱负。因此,尽管他平常在众人面前总是笑容可掬,但内心却总是郁郁寡欢。
胡雪岩深知要实现理想抱负就必须靠官吏支持,但仅仅凭他一个钱庄小伙计的身份,要想与现成的官吏拉上关系是困难的。苍天不负有心人,一心想通过经营官场靠山而发达的胡雪岩,终于发现了可以实现梦想的阶梯———王有龄。
胡雪岩一生事业的发达,起始于资助王有龄进京“投供”。他的第一个官场靠山,也是王有龄。
中国人常说遇到贵人,胡雪岩的第一个贵人,大概就是王有龄了吧。没有胡雪岩的拼力相助,王有龄永无出头之日;而没有王有龄的支持,胡雪岩也不可能在商场迅速崛起。胡雪岩在帮助王有龄的时候,并不能确切地知道王有龄日后是否一定会发达,在他当时的处境下,这一举动无异于一场令人惊诧的人生豪赌。然而,正是因为有了最初这一“知其不可赌而赌之”,才有了后来世人瞩目的“红顶商人”。
喝水不忘掘井人,王有龄发达之后,想到是胡雪岩使他从杭州城一名落魄公子发迹到今天的地步,决意要好好报答自己的大恩人。王有龄听说胡雪岩当初为了帮他,把钱庄的差事丢了,生活没有着落,心里更觉有愧。几经周折,他终于在杭州城找到了胡雪岩。
从此之后,胡雪岩依靠王有龄这棵大树,自立门户,并且开始在官与商之间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走上了官商的通途。
借势走上官商之途的胡雪岩渐渐发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要想经营更大的生意,成就更大的事业,就必须借助于官场势力,得到贵人的提携。因为胡雪岩深知:“要求私,必先取势;有势就有力。”也就是说,只有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放长线才能钓大鱼《孙子兵法。势篇》中说:“善战者,求之于势。”意思是说:善于作战的人,就在于能够造成有利的态势取胜。另外,前人也总结了一些自然现象,并把它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来。比如山洪爆发,夹泥裹石,雷霆万钧;又比如利刃劈竹,顺纹而下,节节俱开。前者叫“势不可挡”,后者称“势如破竹”。由此可见,势,就是力量,就是走向。
对于商人,特别是像胡雪岩这样的官商来说,没有势,就没有利;没有利,也就没有势。因此,在胡雪岩的商业经营活动中,十有八九都是围绕着取势用势而展开的。比如修水库和建铁路,开头看起来成本大,回收慢,可一旦水库、铁路修好建成了,由此而获得的收益却是稳固而长远的。
一般来说,急功近利是商人的通病。如何能吃小亏,耐一时之难,获取一条不尽财富滚滚来的巨利之源,应该是想成功的商人所必须理性思考的问题。
按照现代代换理论的观点,利是忍之所得,忍的实质是先不求利,而求做事。封建时代,“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书一读便是寒窗十年,所得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纵横商海和遨游书山的道理一样,急功近利的做法,根本别想获得“黄金屋”和“颜如玉”。所以说:真正成功的商人,总是“先不必求利,要取势”。
胡雪岩认为只有首先了解天下大势,才能顺势取势。胡雪岩非常了解:当时,首要的天下大势就是“洪杨之乱”。他看准了“长毛”是不会持久的,官军早晚要把他们打败。既然天下大势是这样,那么浑水摸鱼、两面三刀、投机取巧都不是地道的作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官军打胜仗。“只要能帮官军打胜仗的生意,我都做,哪怕亏本也要做。要晓得这不是亏本,是放资本下去,只要官军打了胜仗,时势一太平,什么生意不好做?到那时候,你是出过力的,公家自会报答你,做生意处处方便。”
了解了天下大势,就能顺势取势。势在官军这边,自然要帮官军。只有昏头昏脑的那些人,才不计社会大的走向,仅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断送了大好前程。洋人那一面也是这个道理,“洋人虽刁,刁在道理上。只要占住了理,跟洋人打交道也并不难办”。
这种看法,在海禁开放之初,确实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因为照一般人的见解,洋人不是被看做茹毛饮血的野人,就是被视做不可侵犯的神人,结果就无法与洋人平等往来,做出了很多滑稽可笑的事情。而胡雪岩一开始就守定了讲道理、互惠互利的宗旨,自然为他商业上的发达做了心理准备。
一个人的事业是时代、环境和个人禀赋共同作用的结果,胡雪岩从钱庄伙计成为富裕显赫的商界巨擘,除了他能把握时代契机,还与他卓有成效的取势用势分不开。
首先,胡雪岩借取的是“权势”。在这方面,胡雪岩的确有其过人之处:他不惜丢掉自己的饭碗挪用钱庄银票资助王有龄,送爱妾给何桂清,在西征时协助左宗棠筹饷运粮购买军火等等,使得胡雪岩在官场有了超常的“权势”。事实上,在官场上的屡屡得手,只是胡雪岩取势借势的一部分。因为光有权势,并不能使胡雪岩的商业活动达到完善的境地。
《厚黑学》 新商经之“厚道”
商界泰斗胡雪岩(2) 胡雪岩借取的第二个“势”是“商场势力”。这方面最典型一例就是在上海,他垄断上海滩的生丝生意,与洋人抗衡,从而以垄断的绝对优势取得商业上的主动地位。胡雪岩联络商场势力与洋人抗衡,就是想办法把洋庄都抓在手里,联络同行,让他们跟着自己走。至于那些想脱货求现的,有两个办法:第一,你要卖给洋鬼子,不如卖给我;第二,你如果不卖给我,也不要卖给洋鬼子。要用多少钱,拿货来抵押,包他将来能赚得比现在多。胡雪岩认为,只要官府出面封锁,上海的生丝就可能抢手。但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控制住上海生丝货源的绝对多数,达到垄断地步。而与商场势力庞二的联手更促成了胡雪岩在生丝生意上获得优势。不过,胡雪岩审时度势,认为禁止生丝运到上海,这件事不会太长久的,搞下去会两败俱伤———洋人自然受损,上海的市面也要萧条。所以,这方面自己应该从中协调,把彼此不睦的原因排除掉,叫官场相信洋人,洋人相信官场,全力把上海市面弄热闹起来,以赚取最大的利润。此时胡雪岩做势已成,在商场上已有了绝对的发言权。有了发言权,就不难实现他借势取利的目的。
胡雪岩借助的第三股“势”是“江湖势力”。江湖势力在晚清渐趋衰落,主要是因为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引起的。不过即使大不如前,江湖势力仍不可小视,他们一直以各种形式重新组合,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比如国民党时期上海的青帮,蒋介石还曾投帖门下,借重他们以求在上海滩立足。
胡雪岩借取的最后一个“势”就是“洋场势力”。在胡雪岩首次做生丝生意时,就遇到了与洋人打交道的事情,并且遇见了洋买办古应春,二人一见如故,相约要充分利用洋场势力,好好做一番大生意。胡雪岩在洋场地位的确定,是他主管了左宗棠为西北平叛而特设的上海采运局。
纵观胡雪岩灵活变通官商之道,其突出特点就在他的“取势用势”。官场势力、商场势力、洋人势力和江湖势力他都要,胡雪岩知道势力和利益是不分家的,有势就有利,因为势之所至,人们才马首是瞻,没有不获利的道理。另一方面,有势才有利,社会上各种资源散溢着,就像水白白流走一样,假若不予蓄积,没有成熟,就无法形成一种力量或者一种走向。蓄势的过程,就是积蓄力量、形成规模、安排秩序、形成走向的过程。积聚力量和安排调度,正是一个有效管理者的主要任务。
商人、企业家在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才闲置,把他们组织起来,充分利用;资源闲置,把它们挖掘出来,充分利用;信息闲置,把它们组合起来,充分利用,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明明是个无可救药的赌徒,胡雪岩却能够把他利用了,派他购丝、办货;明明是个落魄的文人,胡雪岩能把他鼓动起来,让他尽己所长,安定地方。官场和江湖有嫌,洋人和官府有隙,胡雪岩却非要他们前嫌尽弃,沟壑尽平,大家携手来做生意,求利益。这种作为,一般人做不到,胡雪岩做到了,所以人们称赞他神奇。
这种神奇,在胡雪岩身上表现出来就是:凡事总要超出别人一截,眼光总比别人放得远,才能步步得势———官场的势、商场的势、江湖的势、洋场的势,进而因势取利,水到渠成。
如何取势用势,与当官的搞好关系,是有许多学问的。例如,怎样去对待那些急需帮助、暂有困难的官员,学问就很大:你可置之不理,不管他死活;你也可以热情相助,以图回报。前者眼光短浅,后者眼光远大。假如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受到你的帮助,在他成功的时候,最容易记住和报答的就是你。胡雪岩把这种“雪中送炭”的方法,说成是“烧冷灶”。当然,胡雪岩不是逢人便送,见“冷灶”便烧。而是“放出眼光,择其有资望者,或将来必有腾达高就者,殷勤接纳,时相探望,慰其寂寥,解其困难,使彼心中感动,当你是”‘雪中送炭’的君子“。有朝一日,先前的投资,便可大获厚利了。
胡雪岩资助王有龄正是“雪中送炭”大获成功的最好例证。照胡雪岩的话说就是:“我看你好比虎落平原,英雄末路,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一定要拉你一把,才睡得着觉。”应该说,胡雪岩“雪中送炭”很冒风险,因为胡雪岩事实上是挪用了东家的钱来帮助王有龄的。胡雪岩的这一次“雪中送炭”奠定了他日后成功的基础。
“雪中送炭”的另一种情形是善于结交下台人和失意文人。也许会有人愿意结交或帮助未发迹之人,却很少有人看重已失势之人。胡雪岩并不是这样。宝森因为政绩平庸,被当时的四川巡抚丁宝桢以“才堪大用”的奏折形式,借朝廷之手体面地把他请出了四川。宝森闲居在京,每日呼朋唤友,吟酒品茶泡赌场,表面上悠闲乐哉,其实内心甚感落寞。胡雪岩就特意拜访,劝说他到上海一游,费用全部由胡雪岩包了。宝森因为旗人身份的限制,在京玩得实在不过瘾,就随胡雪岩去游上海,逛杭州,猜拳狎妓,游山玩水,甚是痛快。遂把胡雪岩视为密友,以后每遇大事,必自告奋勇,帮助胡雪岩在京城通融疏通。
此外,胡雪岩还善于拉拢一些失意的官僚文人充当谋士,颇有古时孟尝君之遗风,许乃钊便为其一。胡雪岩对他执礼甚恭,专门去函,盛赞他的政绩政声,然后历诉浙江民众疾苦,以及当时面临的各种窘境,表现出虚心求教的样子;许乃钊为其所感,忠心耿耿为其服务而不自觉。当然,其中少不了暗中给许乃钊打牙祭,让许乃钊有知遇之感。
患难见真情,胡雪岩这样做,也许并非源于本性,更重要的是他深知“雪中送炭”的作用,明白怎么让别人“知恩回报”的道理。胡雪岩“放长线”之法运用到如此程度,也就不难钓到“大鱼”了。
用人要“德看主流,才重一技”
古今成就大事者都离不开三个关键要素:天时、地利与人和。对于胡雪岩来说,晚清时期的社会环境,为他提供了官商结合的天时;王有龄在浙江官场的步步高升,让他占足了地利的好处。如果仅仅限于这两点,胡雪岩也能发财,但绝对成不了“震古烁今”的大商人。因此,胡雪岩要想更上一层楼,除了取官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