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深层心理学 >

第13部分

深层心理学-第13部分

小说: 深层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 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导致能力衰退的人,个性内向。
(7) 极热衷于工作的人,大都对家庭怀有欲求不满。
(8) 下意识地显示自己多么忙碌的人,对自己的能力怀有强烈的自卑感。
(9) 对工作特别热心,并且攻击偷懒者的人,在本质上具有懒惰的心理。
(10) 有他人在旁,工作效率提高,是个性外向的人,反之,有他人在旁,即无法专心工作的人,个性内向。
(11) 喜欢做作,好表现的人,以歇斯底里性格居多。
(17) 过失
过失并非由于“疏忽”
我们往往认为,一个人的讲错、写错、做错等等“过失”,都是由于一时的“疏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他人的过失,并未加以注意。
但是,站在工作的岗位上,不论理由为何,都不容许犯下过错,一旦犯了过失,就被指摘为缺乏工作热心,或者工作态度怠慢,如果犯下严重的过失,必然晋升无望,甚至还会招致左迁或解聘。的确,商场如战场,在竞争激烈的实业社会中,犯过失必然遭受严厉的责罚,但是,如果认为一个人在工作上犯错,是由于缺乏热诚或者态度怠慢,就有失肤浅了。
关于此事,我本身曾有过亲身经历。我在美国留学时,有次,接受大学心理教授的晚餐招待。
他以口头邀请我:“请来我们家便餐”,我听他的话觉得十分诧异,因为我知道他独自在公寓中过着单身生活,瞬间,他似乎发现我的表情有异,而立即纠正为:“我的意思是说我家。”
原先,我只认为这是由于他一时的疏忽才讲错的,但是,进入他的住处后,我不禁有所领悟,因为,在他的住处,不论是大门、卧室、起居室、餐厅或走廊,到处都贴着年轻貌美女性的照片,是眼睛呈褐色,头发棕色的女性的照片,他悲戚地告诉我,那是他二年前则遭车祸而遇难的妻子,至今时隔二年,他仍无法忘怀。
于是,我顿悟到,他讲错话的原因,是片刻也难以忘怀亡妻的真情表现。
我有个身为董事长的朋友,他也曾有过同样的经验。有次,他要他的女秘书寄出一封商业书信,但是,一向处事有条不紊的女秘书,竟然“不小心”地忘了在信封上写明对方的姓名,即准备送出邮投。究其原因,原来收信地址对是她在车祸中丧生的未婚夫的故乡。
过失往往是由于潜意识的愿望以及意图克服它的纠葛所引起的
当然,也有纯粹是由于“疏忽”而犯下过失,动机载为单纯,但是,再进一步地深入探求原因,往往会发现怀有平常不外露的深层心理或感情。
佛洛伊德曾分析犯错的原因,他认为过失往往是由于潜意识的愿望,以及意图克服它的纠葛而引起的,亦即,除了单纯的过失之外,很多过失均隐藏着即使本人亦示觉察的本心,由前一节的例子可看出,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佛洛伊德曾在他的著述中,举出无数在过失中表现出深层心理的实例,其中以下面的例子,最为著名。
曾有一位奥地利众义院的义长,在开会致词时,犯了严重的错误,他说:“各位,此次会议的出席情况极为良好,我在此宣布散会。”于是,整个议场顿时哄堂大笑。当时在议会中,执政党与在野党的议员人数不相上下,预料那次的会议可能进行困难,因此,佛洛伊德判断,议会议长会将“开会”误讲成“散会”,是由于议长潜意识的“尽快开完会”欲求所致。
对方改口时,正是窥视其内心的良机
由于过失往往是一个人在无意间犯下的,因此,我们也经常无视于其犯下的过失,即使有所察觉,也不便对对方的过失加以追根究底,因为,如此容易侵犯对方的私有领域,而造成尴尬场面,也因此,当对方察觉自己的过失,而自行纠正时,正是识破其内心的良机。
曾有一位自视甚高的课长,当有人问他:“贵公司一共有几位课长?”时,他总毫不犹疑地回答:“就是我一个。”但是,不一会儿,他会自行纠正为:“不一共有五个。”可见,高傲性格的他,具有“除了我之外,没有人值得称为课长。”的心理,而在无意识之中脱口而出。类似此种情形,说错了话之后,立即自行纠正,必定是具有某种深层心理而造成的过失。
譬如说,当话题提到一个人的敌手时,他最初必定毫不踌躇地断定:“那怎么可能!”接着会再改以暂缓和的语气说道:“可能不行吧。”即为此例。
由此可见,最初的过失表现,我们可认为是一种真正感情的表露。
由听错、写错、健忘而窥知一个人的内心
前面也曾简略提及,不但由对方说错话,而且由听错、读错,甚至写错等等,也同样可以窥知对方的内心。譬如说,有人听说工作上的敌手因肺炎而住院,这时他往往会将肺炎误听或错讲为肺癌,此例是内心具有打击敌手的强烈欲求,而犯了听错或讲错的过失。
此外,有关写错,曾有个著名的实例。有位精神病患者,自认为自己的棉花事业与自己的病情有关,因而写了一封信给被称为“美国精神分析学鼻祖”的布里尔,信中写着:“我的病完全是由于太太的性冷感在作崇,事业的前途为此而黯淡无光!”
原本,应该写的是:“不景气的震荡”却误写成“患不感症的太太。布里尔由此判断,这个精神病患者的致病原因,在于太太的性冷感,缺乏性爱的机会。经由调查,果然,他太太确实患有不感症。
至于读错,佛洛德本身也曾有过此种经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佛洛伊德由于二个儿子均在战场作战,而有过读错的经验。他将杂志里的“前面的敌人”误读成“的和平”,由于佛洛德由衷地盼望和平的来临,于是,将德语中的拼音相似的“敌人”与“和平”读错。
关于健忘,我本身即有过经验。我曾将一个重要的演讲会置之脑后,在家悠闲地睡午觉。那是有原因的,演讲会当天是我盼望已久的假日,分析我的本意,可能由于一心一意计划如何度假,而将令人觉得扫兴的演讲会忘得一干二净。
过失在深层心理中的实用例
(1) 讲错、听错或读错,显示出一个人的潜在愿望。
(2) 讲了话再自行纠正,在最初的过失中,即藏有一个人的真正感情。
(3) 健忘表示一个人对忘却的事物不感兴趣。
(18) 花钱方式
可由花钱看出一个人的欲求
曾听说过“钱会改变一个人”为句话。常听人说,一个慷慨大方,出手绰阔的人,往往会在成为暴发户之后,一变而为吝啬的守败奴,甚至于本来相亲相爱的兄弟,为了继承财产的问题,会闹得不愉快。
但是,此种例子,与其认为金钱会改变一个人的个性,不如说,原本未曾露出表面的深层心理,经由金钱的媒介而外露。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花费金钱可说是满足欲望的唯一有力的手段,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花钱不仅仅是“满足欲望的手段”,甚至可以说,它就是“欲望本身”,花钱是一个人欲望最坦率的表现方法。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罗宝斯的理论:“经济学就是研究把有限的资源适当分配的人类行为的一门学问”。“有限资源”最典型的一种就是“金钱”,任何一个人欲望的强烈顺序,以及对于欲望的分配规则,也正因此,金钱的花费方式能成为得悉一个人的精神构造,尤其成为探知此人深层心理欲望的有力线索。
现在将花钱方式大略地划分,可分为“吝啬型”和“慷慨型”两种类型。
丈夫拈花惹草,会引起太太的疯狂购买欲
一般而言,吝啬型的人具有牢固的经济观念,按照预算,过着规律的生活。此型人的个性属于癫痫质,较适合作生意,作事适可而止,绝不过份,是个值得信赖的人,只是稍嫌缺乏人情味,算盘未免打得太精,而予人一种冷漠的感觉。
反之,慷慨型的个性大都属于躁郁质,说好听是慷慨大方,说难听,根本就是毫无经济观念的人,他过的生活是,有钱时奢侈豪华,应有尽有,而缺钱时,甚至身无分文。
此型人决不会有防患未然而储钱的行为,为了自身享受,甚至可以当掉太太,此种毫不考虑前向后果,一味胡闹的个性,是躁郁质特有的个性。
同样地出手阔绰的人,却也有和此型不同的情形,例如,闹情绪时,就会有疯狂购买的脾气,此种个性以歇斯底里派作风的人,有时由于他的深层心理怀有某种欲求不满所致,尤其是女性,此种疯狂购买欲的倾向特强。
据说,有个太太,把储蓄了十年的血汗钱,全部提出来,到百货公司看到什么就买什么,在短短的一天当中,就全部花费殆尽。究其原因,原来,她的丈夫在外拈花惹草,她原想以红杏出墙他为报复,只是缺乏勇气,但是欲求不满又不能不发泄,于是,利用狠心买下平日极想得到却又不舍得花钱购买的高价物品的行为作为补尝,以消除内心的欲求不满。
虽然上述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是,如果看到平日对于一元、两元都很计较的家庭主妇,忽然大量添购似乎目前并不太需要的东西,便可认定在她的深层心理中,具有抑积的欲求不满的成份相当大。
饭可以不吃,花在嗜好上的钱不能不花
在花钱行动上,从深层心理上看来,极为有趣的是,支付科目完全不平衡的情形。例如,住陋室,穿破衣,平日省吃俭用,可是,对于嗜好,再多的钱也毫不以为惜。此种人大都在深层心理中,具有某种自卑感,我看过的实例中,以性自卑为最多。一个人有了自卑感后,就会阻碍自己对衣食住行的社会基本生活产生关心,独自逃避到嗜好的世界。此种倾向强的人,大都个性不随和,不喜交际,但是,一旦发现同好之士,就如同遇到知音般地融洽。
又有另一种例子,是将手段移转为目的,本来,储蓄金钱的目的在于使用金钱,但是,由于太注重储蓄,就变成为储蓄而储蓄。在报上经常可以看到,某个人一生过着乞丐般穷苦潦倒的日子,死后却留下好几百万的遗产,令人疑惑不解。不容置疑地,在他的深层心理中,怀有不正常的强烈自卑感。
(1) 吝啬型的人按照预算花钱,虽值得信赖,但是缺乏人情味;算盘打得太精,予人冷漠感。
(2) 有钱时享尽奢华生活,没钱时甚至身无分文,此种胡乱花钱的人,属躁郁质个性。
(3) 即使没钱也要贷款购买,是歇斯底里性格的人,无法隐瞒欲求不满,虚荣心特强。
(4) 女性产生疯狂购买欲,可认为内心隐藏着欲求不满。
(5) 饭可以不吃,嗜好上的金钱不可不花的人,可能在心理怀有某种自卑感,此种人个性不随和,不喜欢交际,但是,一旦遇到同好之士,就如同遇到百年知已般,极为融洽。
(6) 注重金钱的人,大都怀有对金钱的自卑感。
(7) 忽略生活费用,而对于投资出手阔绰,是不论作任何事都要找理由的人。
(19) 赌博方式
赌博行为是深层心理的实验场所
赌博一向被称为人生的缩图。有时遇到意想不到的好手气,有时,无论如何挣扎,仍然无法挽回颓势,或者,陷于颓废不振之际,突然遇到起死回生的良机,凡此种种,,将有山有谷、时浮时沉、喜怒哀乐、多采多姿的人生,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
有趣的是,在真正的人生中,必须经过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才能一见的浮沉生死、喜怒哀乐,在赌博中,经由短短的几个小时,即能完全体验到。例如,手气至佳,得意洋洋的“时期”,仅仅维持五、六分钟之后,立即又进入进退两难,犹如陷入泥沼般的“时期”。
赌博游戏虽然是虚伪的世界,可是,能够引起既极端又强烈的各种心理变化。置身于此种“虚伪”场所予人的安心感,会在人的内心产生无防备状态,容易透露本性的一面,这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赌博可说是反映出一个人的深层心理,毫不保留、道道地地的“实验场所”。
尤其当势均力敌,情况危急,或是胜负即将分晓时,此种倾向特别强烈,在心理学上称此种状态为“自我关连”,“自我关连”的意识越强,亦即,自已对此事的关连越深,越容易受到影响,而无法作客观而冷静的判断,于是,在达到忘我的热衷度时,平常未曾表现出的原始性反应,以及隐藏于内心的个性或欲求不满,将会表露无遗。
陷于危机时表现出的五个类型
在赌博时,总难免进入危机状况,而一个人的深层心理最容易外现时,就是当他处于不利状况中。例如,处于牌局劣势,或者好牌迟迟不出现等等陷入欲求不满的状态的情况,此时各有不同的反应,下举出五种类型。
(一) 在赌博游戏进行中途,突然变得沉默,或者明显地表露出不高兴,对所处局势无法作有弹性的适应。此种人属于心理学上所说,缺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