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672部分

天下枭雄-第672部分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骑兵回头指向东方,“在黄河上,马上就到来!”

    众人快步向黄河边跑去,他们跑上一座土丘,向东方眺望,只见远处黄河上出现了一群黑点,黑点越来越近,正是归来的船队,只见千帆如云,浩荡的千艘船队到来,气势波澜壮阔。

    众人忍不住一起欢呼起来。

    。。。。。。

    。。。

第四十八章 集中民力() 
从高丽归来的船队没有回军港,而是直接老黄河口西进……抵达青州饥民云集的黄河北岸。

    一千多艘身躯庞大的战船延绵百里,船帆遮天蔽日,蔚为壮观,黄河北岸站满了跑来看热闹的民众。

    第一艘帅船缓缓靠岸,水手将船板搭上岸边,百余名亲卫率先下船,紧接着,杨元庆出现在船舷边,他抬头看了看炫目的阳光,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泥土气息的清风。

    他的目光又落在岸边大群官员的身上,杨元庆看见了杜如晦,笑了笑,踏上船板走下了大船,当双脚落地的瞬间,他竟有一种虚飘的感觉,近十天的海上航行,他终于又回到中原。

    杜如晦连忙带领众人上前施礼,“参见殿下。”

    “各位辛苦了。”

    杨元庆望着官员们一张张晒得黝黑的脸庞,望着他们一双双充满了兴奋的眼睛,他心怀感激,拱手向众人施一礼,朗声道:“这次安抚灾民,保住了数十万灾民的性命,我能理解这其中的艰辛,各位都付出了巨大的辛劳,你们都是有功之臣,你们的功绩我会铭记,但现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希望各位再接再厉,努力把这次安置灾民做得完美。”

    杨元庆的讲话激起众人的一片鼓掌声,他在众人的簇拥下,翻身上马,向难民营而去。

    ……“殿下,这次高丽之战收获如何?”趁众人不注意,杜如晦忍不住上前低声问道。

    杨元庆附耳对他低声说了几句,杜如晦眼睛一亮,兴奋得直搓手,“这可太好了,这样粮食问题就完全解决了。”

    “不仅是粮食问题,还有大量的各种军资,光兵甲就有四十万套,还有很多看不见的收获比如高丽正式向隋朝称臣,另外辽东半岛他们也答应归属隋朝。”

    杜如晦微微一怔,“怎么辽东半岛归属大隋是看不见的收获?”

    “因为辽东半岛是控制在渊氏家族的手中,半岛南端的毕奢城就是被盖苏文的五千军队控制光凭高丽王的一纸文书是没有意义,还需要出兵硬打一仗。”

    “那殿下准备什么时候动手?”

    “不急。”

    杨元庆摇了摇头,“现在先不逼迫渊家,让高丽内耗,过早对渊家的利益下手,就会使他们一致对外,反而促进了高丽人内部团结。”

    这时,秦琼催马上前他看了杜如晦一眼对杨元庆道:“总管有件事卑职想和总管谈一谈。”

    杜如晦会意,拱手催马而去,杨元庆微微一笑道:“是想打回老家吗?”

    秦琼被说中了心事,他点了点头,“现在青州民众大半逃出,窦建德军士气低迷,军心浮动,卑职只须带三万军队保证一个月之内,便可击溃窦建德军和刘黑闼军,夺取青州。

    杨元庆笑了笑“我手上还有三万最精锐的士兵,甚至不需要一个月,十天之内便可横扫青州。”

    秦琼脸一红,半晌道:“卑职的建议错了吗?”

    杨元庆收回了戏言,一脸郑重道:“你急于收复青州的心情我能理解,说老实话,窦建德已经是无水之鱼,迟早是我盘中之餐,至于青州,那更是大隋的囊中之物。

    但我们考虑问题要长远一点,如果拿下青州,大隋就将直接和李密接壤,从而会牵制住李密的南方战略,我听说李密正在江阳积极训练水军。

    现在南方各大势力除了杜伏威和萧铣外,其余都已向李密臣服,那么李密的下一个目标极可能是萧铣,这样魏军就将会因争夺萧铣而和唐军一战,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南下的步伐就需要放慢一点,让李密不要感受来自北方的威胁,他才会放手和唐军一战。”

    秦琼点了点头,有些惭愧地低下头,“卑职目光短浅,心急如焚,险些坏了总管的大计。”

    杨元庆呵呵一笑,“其实这只是不在其位,不谋其职罢了,你若坐我的位子,你一样会考虑很多,现在整个青州民众几乎都被我挖来,我还会再派人去青州各地宣传,让留在青州忍饥挨饿的人知道,河北有饭吃,争取把青州九成人口都引到河北来,没有了人民,簧建德的军粮怎么办?我会命徐世绩将大军屯于济阴郡,使他不敢打中原的主意,他只能继续南下和刘黑闼内斗,就让他们斗去吧!”

    “可是这么多人也是很大的负担啊!”秦琼望着远处庞大的难民营地,长长叹了江气道。

    杨元庆哈哈笑了起来,“那就要看你怎么看待了,我倒觉得他们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什么时候能集中起那么多民夫?”

    ………众人进了难民营,因为船队的到来,大营内变得格外热闹,楚王杨元庆到来的消息传遍了大营,数以十万计的民众都涌出营帐,夹道欢迎楚王殿下到来。

    数百名亲兵异常紧张,在两边将杨元庆团团维护住,杨无庆笑着向众人拱手致敬,引起灾民们更加热烈的回应,不知是谁大喊一声,“楚王万岁!”

    紧接着数千人跟着叫喊,渐渐地,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响彻天空,“万岁!楚王万岁!”

    刚开始,杜如晦等官员对民众的呼喊有些不自然,但众人望着一张张诚挚的面孔,一双双充满感激的眼睛,渐渐地,众人也被感染了,甚至连年轻的猪遂良也忍不住振臂高喊:“楚王万岁!”

    杨元庆只是默默感受着这一切。

    ……众人来到大营中间的一顶大帐内,这里是官员们的办公场所,大帐内分门别类地堆满了一叠叠几尺厚灾民登记名录,都是按照各县放置,码放得整整齐齐。

    杨元庆随手拾起一本册子,是北海郡都昌的登记簿,上面每一个人有姓名,有年龄,有住址,还他们临时的号牌编码。

    杨元庆心中明白,要登记三十余万人,这需要多大的工作量,但有了这些名册,对青州的治理将大有益处,至少这数十万饥民可以为河北恢复生机做出贡献。

    放下册子,在木榻上坐了下来,对众人笑道:“我知道大家都很有很多话要说,说说主要的,看看我能不能替大家解决。”

    裴晋看了杜如晦一眼,杜如晦点了点头,裴晋上前施礼道:“启禀殿下,卑职有事情禀报。

    杨元庆见裴晋变得又瘦又黑,目光也变得沉稳,不再有从前那种掩饰不住傲慢,看得出,他确实在转变了,变得能吃苦,也务实,不愧是名门子弟,只要开始变得成熟,就会立刻显示出他出众的才能。

    杨元庆微微一笑,“裴少卿请说。”

    裴晋是平原县难民营的主官,他当然最有发言权,他躬身道:“启禀殿下,现在三十万饥民最大的问题就是居住拥挤,一座帐篷住四十余人,男女混居在一起,生活非常不方便,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犯罪,家族之间争夺粮食的暴力,疾病传播,恶人的敲诈勒索,奸**女,这些问题都层出不穷,我们都希望能把灾民疏散到各个县去。”

    杨元庆默默点头,他又看了一眼杜如晦,杜如晦连忙躬身道:“紫微阁也月意疏散到各县。”

    杨元庆这才缓缓道:“首先大家要明白了一点,为什么我不直接攻打青州,为什么不直接接管青州后就地赈灾,这样不就省得饥民逃难了吗?也不用动员这么多官员士子来帮忙,我什么不这样做?”

    大帐里一片寂静,杨元庆负手在大帐来回踱步,他的语气并不严厉,只是在将一件事阐述清楚“关键是我要集中民力,集中民力做一些事情,河北和青州都是乱匪最为猖獗之地,几年来的兵荒马乱,已经将各种灌溉河渠毁坏殆尽,没有农田水利,怎么可能粮食高产,怎么可能做到年年丰收,必须要修葺被荒废的农田水利,但仅靠河北民力还不够,所以我就需要青州的数十万民力来协助,如果不是因为受灾,他们不得不寄人篱下,他们怎么也而不肯渡河北上,现在我给他们粮食,救了他们妻儿的性命,那么他们就应该回报,所以接下来,就是他们劳作干活的日子。”

    说得这,杨元庆又对众人道:“大业六年大旱,大家应该还记得大业七年发生了什么事,没错!大业七年洪水泛滥,淹没河南河北数十郡,正是这一次旱灾,一次水灾,使天下饥民蜂拥造反,最后丧送了旧隋王朝。”

    这是杜如晦站起身对众人道:“殿下说得没错,我们必须要灾民集中起来,首先要疏通河北各地河渠,它们不仅是农田水利,更是大水灾来临时的蓄洪、泄洪之渠,先完成河北的水利,然后再疏通中原水渠,总之青州的灾民我要充分利用起来……”

    “如果这些青壮不满暴动怎么办?”有人担忧地问道。

    杨元庆笑了起来,“他们的父母妻儿都在我们手中,我们出粮食养活妇孺老人,他只能卖力地干活,当然,平定青州后,我会分给他们土地,轻徭薄赋,让他们休养生息,这样他们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又有了生活的希望,他们一定会努力的干活。”

    。。。

第四十九章 赵郡小村() 
平原县的黄河南岸,窦建德在数百士兵的簇拥下,目光复杂地望着黄河北岸出现的遮天蔽日的船队,良久,他长长叹了口气,心中充满无限惆怅。

    只有在大灾之年,才能看出国力的强弱,隋朝有粮食可以赈灾,可以把数十万灾民吸引过去,而自己手中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只能眼睁睁地望着灾民远去。

    而这支庞大的船队出现,更让他感受到了一种国力的震撼,使他深感自己的渺小,此时,窦建德心中充满了焦虑,隋军攻克青州已经没有了悬念,他又将何去何从?

    “王爷!”

    一名骑兵飞奔而至,奔上前禀报道:“我们抓住了一批企图北逃者,有三千余人,请王爷处置!”

    “人在哪里?”

    骑兵回头一指,“在前方三里外,他们躲在一片树木内,被弟兄们发现。”

    窦建德脸色阴沉下来,“走!看看去。”

    他催马向东而去,数百骑兵跟随他一路奔驰,片刻,一行人便来到了一片树林前。

    树林前早已跪了一大片北逃的饥民,灰黑蒙蒙一片,他们被强逼着跪在地上,老人身子颤抖,妇女紧紧抱着惊恐的孩子,身边的男子低着头,却捏紧了拳头。

    他们或多或少都带着一个包袱,包袱里塞着衣服和一些铜钱,以及一些零散的银铜首饰,这是他们最值钱的家当。

    这群人本来在河边等待渡船过来,不料窦建德的军队却奔至河边。吓得他们躲进树林,但还是被夏军斥候发现了。

    窦建德目光复杂地望着这群企图背叛他的灾民,他眼中没有怒火,没有憎恨,只有无奈和惆怅。

    窦建德翻身下马,走到一名中年男子前,他看得出这中年男子是头领。而且他的身影似乎有点熟悉,男子低着头,目光紧紧地盯着地面。窦建德伸出靴子,用靴尖勾住男子的下巴,将他的头慢慢抬起。他看到了一张清瘦的脸庞,留着三缕长须。

    “是你!”

    窦建德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认出了这名男子,竟然是鲁郡长史宗敏盛,尽管他知道有很多官员都逃亡了,但今天他第一次看见逃亡的官员,他,心中顿时涌起一种难以言述的恼怒,自己待手下官员不薄,他们竟然在关键时背叛自己。

    “连你也要背叛我吗?”窦建德心中充满了抑制不住的恼火。这个宗敏盛还是自己的同乡。

    宗敏盛异常平静道:“卑职并非要背叛王爷,只是卑职等不到王爷拨来的救济粮食,卑职也是人,不想饿死,所以我已抛弃官职。以一个平民的身份,去寻找一个可以吃饭之处。”

    窦建德看了一眼三千饥民,摇了摇头,“你不是平民,你依旧是他们的首领,你在利用你的威望带领他们逃走。”

    宗敏盛回头看了看饥民们。叹了口气道:“我只是一个略有点能力的人,遇到这群无处可去的饥民,他们很依赖我,愿意和我一起走。”

    “你这个浑蛋!”

    窦建德暴怒,一脚踢翻了宗敏盛,踩在他的头上,拔出刀恶狠狠盯着他,“我要一刀宰你了!”

    宗敏盛一言不发,闭上了眼睛,窦建德盯着他良久,胸膛剧烈起伏,但最后他还是把刀收回了刀鞘,转身对士兵们令道:“我们走!”

    他翻身上马,士兵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