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663部分

天下枭雄-第663部分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高丽只是简称,它实际上叫做高句丽,是扶余国王子创建的一个少数民族国度,祖先是上古时期的古老民族秽貊人。

    无论血缘、人种,高句丽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朝鲜半岛国家,在语言及习俗方面,高句丽和新罗、百济都大不相同,有时使臣往来甚至还要用翻译。

    高句丽有自己的语言,但它却没有自己的文字,是借用汉字来记录历史,实际上无论高句丽、新罗还是百济,它们的贵族及上层社会,都是以说汉语为荣耀。

    高丽的都城是平壤,靠近西海岸的一座大城,位于贝水下游,平壤也是整个半岛最大的城池,周长三十里,人口二十余万,城内驻苹约有三万人。

    高丽本是东北部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度,但经过隋朝三次东征以及半年前的辽东战役,高丽军事实力已大大被削弱,兵力也不过十余万人,主要分布在南面汉江边境,防御新罗,其次分布在北方辽河以东,防御隋朝。

    此时高丽国内部也不平静,高丽平原王高元于去年病逝,随即他的儿子高建武dengji,称为荣留王,但高丽的军政大权却掌握在莫离支渊太诈的手中。

    渊太柞在春天的辽东之战中被隋军俘虏,他的儿子渊盖苏文迅速接管父亲的权力,掌握高丽军权。

    盖苏文的老巢并不在平壤,而是在北面鸭渌水畔的国内城,在国内城一带部署了七万重兵,另外在汉江北部也部署了五万重兵,这十二万大军都掌握在盖苏文乎上。

    荣留王高建武则住在都城平壤,他手中多少也有一点军队,这便是镇守都城的近三万军队。

    正因为平壤是控制在高丽王手中,所以盖苏文几乎不呆在平壤,只每个月来一两天,处理一些公务,便迅速离开,防止自己被高建武暗害。

    连平壤小儿都知道,高丽君相之间有着极深的矛盾。

    这天上午,一支从北面来的商队进入了平壤城,商队约有两百余匹马组成,马背上托负着大量皮毛。

    商人有数十人,比较混杂,他们中有突厥人、契丹人,也有汉人和高丽人,为首商人是一名汉人,年约三十出头,古铜色皮肤,身材魁梧,身体十分健壮。

    他们牵马进了城,大街上熙熙攘攘,人流往来,格外热闹,看得出,平壤是一个商业比较发达的城池。

    他们一行人进城后大约走了两里路,来到一座旅舍前,也就是客栈,高丽人叫做旅舍,饭馆和住宿连在一起,占地面积很大,足有十亩地。

    为首商人看了一眼旅舍上方挂的牌匾,上面有一个汉字:‘雅”他点点头,用汉语对众人道:“各位,就是这里了,今天先休息,明天再卖货。”

    一名伙计奔了出来,他见多识广,能说几句汉语,便热情地招呼众人道:“小店饭菜便宜,味道又好,住宿也很干净,几位远道客商就住我们小店吧!”

    首领点点头,带领众人牵马走进了这座雅旅舍。

    ……

    。。。

第三十六章 楚王亲书() 
这家旅舍虽然宽大,但显得比较陈旧了,房子都是木制,整个旅舍呈现一种灰黑色的调子,令人心情有些不爽,所以旅舍的生意也不是太好,只稀稀疏疏住了一点客人。

    但这批商人住进后,立刻使旅舍热闹起来,众人安排了住宿,五六名伙计开始忙碌地准备晚饭。

    这时为首商人取出一面铜牌,无意在一名伙计面前晃了一下,伙计的脸色立刻变得严肃起来,低声道:“请跟我来!”

    竟是一口流利的汉语,这家旅舍实际上是隋朝安插在高丽的情报堂,正如高丽在隋朝搜集情报一样,隋朝同样在高丽也设置了情报点。

    这家雅旅舍便是隋朝内卫所开设,一共安插了二十几名军士,都是辽东人,能说一口流利的高丽语,他们冒充高丽人,于半年前买下了这座经营不善的旅舍。

    而这支商人其实也是隋军装扮,他们一共有三十五人,都是武艺高强的精锐斥候,乔装成商人进入平壤。

    首领姓吴,叫做吴阶,是辽东隋军中的一名斥候校尉,奉命来平壤,他跟随伙计穿过几处门,来到了一间院子里。

    “请随我来,我们掌柜就在这里。”

    他们走进院子,只见一名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从房间里走出来,此人便是客栈的掌柜,也是情报堂的负责人,姓李,真名叫什么大家都忘了,所有人都称呼他的李黑炭。

    李掌柜刚才已经见过吴阶。现在见他居然被领来后院,不由一怔,伙计上前对他附耳低语几句,李掌柜顿时一阵惊喜,他伸出手,“请把铜牌再给我看看。”

    吴阶取出铜牌递给他,李掌柜仔细看了一遍。顿时变得热情起来,“原来是自己人,快请进屋说话。”

    吴阶微微一笑。跟他走进了房间,两人坐了下来,李掌柜给他倒了一碗凉茶。笑问:“除了铜牌,应该还有信吧!”

    吴阶从怀里取出一封信,这是燕郡太守孙嘉延的信,他将信递给了李掌柜,“你想知道的事情信里都有,我就不多说了。”

    李掌柜接过信看了一遍,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他缓缓点头,“我明白了,你们就安心住下来。一切由我来安排。”。”。”……

    豫章郡,萧铣和来护儿的权力斗争已经进入白热化,为了夺取来护儿手中的军权,萧铣不惜使用了一种荒诞的手段,自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率领八万大军御驾亲征盘踞在建安郡的林士弘残部。

    同时任命来护儿为兵马副帅,但不准他随军出征,而是命他率两万人驻扎九江郡,防御唐军东犯。

    就在中原大战渐到尾声之时,萧铣率领八万西梁精兵也抵达了建安郡,进击林士弘最后五万余军。

    此时林士弘已经势衰,军粮不足,军心涣散,和萧铣军队一战即溃,军队大败,林士弘死在乱军之中,这一战斩首两万人,生俘三万余人,林士弘的势力彻底被剿灭。

    但萧铣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剿灭林士弘,而是要夺取军权,御驾亲征确实是一种很有效地夺取军权手段。

    通过这一战,萧铣牢牢掌握住了八万军队大权,来护儿的两个儿子也被清洗出军队,一个任命为建安郡太守,一人任命为临川郡太守。

    但兄弟二人并不敢去上任,他们只要去上任,必死在路上无疑,兄弟二人连夜逃往九江郡和父亲汇合。

    此时西梁十万大军,萧铣已掌握了八万,来护儿明显落了下风,他手上只有两万部属,只要萧铣回兵九江,这两万军估计也保不住了。

    夜晚,来护儿正和长子来楷商量应对之策,此时来楷比他父亲还焦虑,“父亲,萧铣从来都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他绝不会手下留情,父亲既然已经和他翻脸,那么结局只有一个他要杀死父亲,以绝后患。”

    来护儿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知道儿子说得有道理,这次萧铣夺取成功,主要就是因为自己不够心狠,不敢杀了萧铣,但萧铣却敢杀他,这令来护儿沮丧不已。

    他叹了口气,语气中有些意志消沉,“看来我们得考虑后路了,你们几兄弟先商量一下吧!商量好了,把结果告诉我一声。”

    来楷一惊,“那父亲怎么办?”

    “我准备隐退了,带着你们母亲回丹阳郡安度晚年,忘记所有烦恼之事。”

    “可是父亲,林欲静而风不止,父亲虽有心隐退,但天下未安定,恐怕父亲想隐退也办不到,这些南方群雄都盯着父亲呢!李密会第一个找到父亲,这不容质疑。”

    来护儿眉头一皱,这确实是一件讨厌之事,李密居然要在东南发展,不习水战的中原之兵居然在江淮割据,他们能放过自己吗?

    就在这时,舱门外有亲兵禀报:“启禀老将军,船下有隋使求见,就是上次的谢先生,说是千里迢迢赶来,请老将军务必见他。”

    来护儿一怔,快步走出船舱,探头越过船舷向下望去,只见不远处岸上站着几人,在火把的照耀下,好像就是上次来的谢思礼,来护儿点了点头,“请他上来吧!”

    来护儿和谢思礼算是同乡,谢思礼是江南名门谢氏家族的后人,随父迁去敦煌郡,祖籍江宁,而来护儿是江都人,老家就在长江边,和谢思礼的老家隔江相望。

    所以两人相处颇为融洽,这次杨元庆又派谢思礼前来,就有一种势在必得之意。

    很快,谢思礼在士兵的引领下,走进了船舱,躬身行一礼,“晚辈思礼参见老将军!”

    “原来是谢先生,我们又见面了。”

    谢思礼笑了笑,又向来楷拱手见礼,来楷急道:“先生请坐下谈吧!”

    来护儿感觉到儿子的心急,他不由瞥了儿子一眼,对谢思礼道:“先生请坐!”

    谢思礼坐了下来,他也不含蓄,开门见山道:“我听说萧铣率八万大军剿灭了林士弘,现正在回兵途中,不日将到九江郡,老将军应该明白萧铣回来的后果,恐怕连岑文本也劝不住他,老将军有没有考虑自己的退路?”

    来楷接口道:“父亲打算去丹阳郡隐居,但我们都认为这不太现实,逃不过李密之手,现在父亲感到很难办,不知谢先生有没有好的办法?”

    谢思礼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来护儿,“这是楚王殿下给老将军的亲笔信,老将军请看一看吧!”

    来护儿接过信,只见信皮上写着:‘隋尚书令、天下兵马大元帅、楚王杨元庆致隋来大将军……

    杨元庆至今只认他为隋朝大将军,而并不认可他在西梁朝的身份,来护儿暗暗叹息一声,取出了信。

    信的内容令他微微吃了一惊,随即心中有些兴奋起来,杨元庆竟然要攻打高丽,召唤他回大隋效力。

    来护儿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东征高丽的失败,以至于引发天下大乱,隋失其鹿,东征高丽的失败已成了他最大的耻辱,成了他毕生的憾事。

    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再没有机会挽回遗憾了,却没有想到,杨元庆居然要征伐高丽。

    来护儿也知道杨元庆在辽东大败高丽军之事,他对杨元庆很有信心,现在杨元庆邀请他再次出征高丽,来护儿真的心动了。

    谢思礼又继续劝说道:“当年楚王殿下也参加了第二次东征高丽,不料因为玄感造反使他失去了攻打高丽的机会,也成为殿下最大遗憾,这次殿下准备再征高丽,他希望老将军做的副将,共同弥补当年的遗憾。”

    来护儿虽年过六旬,但头脑异常清醒,思路敏捷,他立刻猜到了几分,杨元庆这么拉拢自己,他一定是要走海路。

    来护儿随即又问道:“楚王殿下有海船吗?”

    “有!在北平郡濡河口,已经有千余艘大海船。”

    来护儿又沉默片刻,叹了口气道:“谢先生可留宿船上,让我想一想,明天一早,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给先生一个说法。”。”。”。

    夜晚,江水拍打着大船,大船有节奏地轻微摇晃着,来护儿负手站在船舷边,久久凝视着黑亮亮的江面,他的心潮俨如江面一样起伏。

    他已年过花甲,这一生中经历了太多的波折,他命运也随着天下的动荡而起伏。

    但他这一生最大的转折,却是在他的晚年到来,也就是现在,他面临人生最大的选择。

    他心中当然明白,杨元庆现在控制的新隋朝,已经不是从前的隋朝,隋失其鹿,已随杨广一起在江都灭亡了。

    现在的隋朝是一个新的王朝,而这个王朝的主人,杨元庆竟然亲笔写信给自己了,语气诚恳,请求自己再度出山,复兴大隋,重现开皇盛世。

    开皇盛世,来护儿想到的是大隋强盛的武力,东灭北齐,南扫梁陈,北逐突厥,建立不世之战功。

    这一刻,来护儿心中涌起凌云壮志,他胸中竟有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波澜壮阔之感。

    来护儿‘嗖!,地抽出战刀,凝视着森冷的刀锋,眼睛眯成一线,谁说他来护儿宝刀已老?

    。。。

第三十七章 疑兵之计() 
一队骑兵在黑咕隆咚的夜里纵马疾驶,风在耳边呼呼作响,两边景色不断地变化着,骑兵队冲过原野、淌过河流、穿越森林,战马风驰电掣,不知疲惫,只有一轮独孤的圆月在夜空中凝神着他们,陪伴他们一路奔驰。

    晨曦初露,一轮朝阳喷薄而出,将绚丽的霞光洒向大地,骑兵队冲上一座山岗,停下了奔驰的战马,紫红色的霞光映照着他们每一个人的脸庞。

    杨元庆凝视着远处的森林和城池,经过四天四夜的奔驰,他们已经到了卢龙县。

    “走!”

    杨元庆一声令下,纵马冲下山岗,一千亲卫跟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