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63部分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63部分

小说: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下午杀了三十四个,海边的沙滩上一片赤红,人头滚滚,尸体被直接扔进山谷,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灵山那边被震的小儿不敢夜啼……当然这是夸张了,张世福杀的全部是私盐贩子或是海盗,最不济都是那种极恶的乡里恶少,是那种抓到官府打板子也不怕,恶事做的多又不犯死罪,但死不悔改的那种。

    这样的人,杀了这么一批,地方上人心大快,交口称赞,真正害怕的睡不着觉的,一定是那种心中有鬼的,否则,都是十分高兴。

    因为有这种强势的势力在,地方上那些牛鬼蛇神要么转变性子,从此老老实实的做人。要么就远走他乡,趁早远避,要么就成了刀下之鬼,反正既然死不悔改,不如就去死。

    对张世福和黄二的举动,张守仁是举双手赞同。

    为人不可嗜杀好杀,但也绝对不能一味做滥好人,张世福的缺点就是年纪大了,没有决断,缺乏一种杀伐决断的气质。

    这一次可能也是拉练时的艰苦,还有在登州城的遭遇等事,让这个年近四十的试百户突然有了质的转变和飞跃,以张世福的稳重和大度,还有洞悉人心的本事,加上杀伐决断的勇气,将来的成就,一定也不会小。

    胶州城中也是一样,只有浮山和方家集这边风平浪静。

    到这个时候,张守仁反而庆幸,这一次出动收缩了全部力量,为的是不出意外的帮助刘景曜解决难题,不过这一走,很多牛鬼蛇神都是跳了出来,这倒是一件好事。

    脓包不挤,迟早病变,早破早挤,总比以后弄出大毛病来要强的多。

    “大人,大人,海边来人了。”

    现在张守仁很少直接参与训练,而是提前放手,把主要的训练科目放手给各小旗队官们来进行。

    除非是练习专门的器械,小旗官们水平还不足带人,这就要张守仁亲自出马。

    还有就是晚间的文化补习课和兵法课,这个就更是只能张守仁来担纲主讲,换了别的人都还不成。

    这件事,张守仁也是很苦恼,教导一群文盲和半文盲识字可比带他们跑步踢正步难的多了……

    今天上午他在各旗之间巡行,早晨还骑马去了一次方家集,除了看训练之外,就是和利丰行的李掌柜一起吃早餐。

第一百零三章 文案工作(3)

    在吃生煎和喝粥的时候,胖胖的李掌柜拐弯抹角的询问,到底张守仁承诺的五月大量出盐的事情是否还算数。因为此事利丰行的秦东主也是特别的在意上心,这一阵子,经常写信来询问有没有新的进展。

    可怜李掌柜压根就不相信张守仁能够弄出大量的盐来……因为盐场和煮烟的人手是固定的,就算发动全部浮山的军户煮盐,所得到的数字也远远达不到张守仁承诺过的。

    这件事在李掌柜看来是属于年轻人嘴上无毛乱说话的结果,他相信张守仁现在一定很后悔当初所吹的牛皮,但一时半会又找不到台阶可下。

    所以如果不是东主逼的急,李掌柜根本不想问这种叫人尴尬的问题。

    谁知道他忧心忡忡的发问之后,张守仁却是答的异常爽快,在一边嚼着美味的生煎的同时,张守仁也是含糊不清的告诉李掌柜,大量的精盐就要熬制出来,数量惊人,利丰利现在愁的不是张守仁没有货给他们,而是要愁在短期内连续不断的调动银根来吃下源源不断出来的上好精盐。

    据张守仁说,不仅是盐的数量增加多少倍上去,而且质量也是十分的地道上乘。

    当时山西有一种贡盐叫做解盐,是山西解州解池中所产的池盐,青白细密,十分地道上乘,口感好,不是那种海盐的苦咸,所以这盐价格十分高昂,一担解盐少则八两,最多要卖到十二两,这价格就是胶东海盐的四倍到六倍,两者的价格相差这么大,主要就是从品相到口感都有极大的差距。

    现在依张守仁的说法,他这里一年能产出过百万石以上的解盐质量的精盐……对这种话,李掌柜只能报以苦笑了。

    如果对方不是一个手握重权杀人如麻的角色,李掌柜很想好生的劝说几句。小伙子不要好高骛远,踏踏实实的做事比成天做白日梦要强的多了。

    见他这种表现,张守仁当时也就是笑笑,没有多说,事实摆在眼前的时候才好多加解释,现在说的再多,人家没有见到实际的成果之前是不会相信的。

    “大人,大人!”

    他正在案前伏案工作,每天都有数不清办不完的大事小事,一桩完了又是另外一桩接着过来,打登州回来后,每天伏案工作的时间不低于两个时辰,现在各队、旗之间都是建立了公文档案制度,凡事不是口头上说一下就行,只要涉及到训练计划的进度,或是要买什么东西,或是搞什么建设之类的事,报告就先直接打过来了。

    然后张守仁就要核实,归类,还要把这些文书中的格式错误和文字错误全部找出来……这种事弄的他苦不堪言,要不是知道大明的秀才一个个眼高于顶,都是自视为文曲星君,他真的很想雇佣几个秀才来教导部下读书识字和书写公文档案了。

    但现在这个时候,也只能自己咬牙切齿的苦熬,一切光明的未来,还真的很遥远就是了……

第一百零四章 出盐(1)

    第一百零四章出盐

    正在苦恼的时候,孙良栋满脸冒着红光,大踏步的跑过来,一边跑一边喊,显是出了什么要紧的大事。

    “又在慌什么?孙良栋,你这家伙,能不能稳住,沉住气……嗯?”

    “能!”

    孙良栋猛然答一声,然后就坐在张守仁对面的椅子上,开始一口接一口的大喘气。

    整个屋子里就剩下这厮拉风箱般的喘气声,等他喘了十几声后,张守仁终于忍耐不住,笑骂道:“混帐东西,快说罢!”

    所有的部下,也就是林文远和孙良栋几个敢和张守仁开开无伤大雅的玩笑,林文远是张守仁的大舅哥,彼此亲戚关系,这不消多说。

    孙良栋这厮纯粹是敢于犯浑,所以真是天生的胆大包天。对张守仁,亲丁们是又爱又敬又惧,而且,多数人是惧比敬多,敬又比爱多。

    毕竟全是大老爷们,而且关键是张守仁在训练时可是六亲不认,就连林文远这样的大舅哥也曾经每天挨打,最终闹的林云娘曾经和张守仁讨论过,能不能不要叫她哥每天趴着睡觉。但是,可能是林云娘没有正式进门,吹的风还不是枕头风,所以说的话也归于无效,林文远每天还是被打,然后趴在□□哎哟不停,弄的林云娘气的牙齿痒痒,可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在可能影响到生死存亡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张守仁还是蛮能坚持立场的……当然,代价就是林云娘那段时间见了他,每次都赠送白卫生球……

    这样所有人都是被他训怕了,也打怕了,当然他对士兵一视同仁,十分关心,甚至关心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所以不管怎么训斥或是痛打,士兵对他的敬爱到也是与日俱增,不必担心有哗变的危险。

    “大人,盐场今天出盐,钟显那厮叫我来问大人,要不要去看看?”

    “什么,出盐啦?”

    虽然计算日子,张守仁也知道出盐的时间就是在这一两天内,但是一听说果然是出盐了,当即就是火烧屁股一样的跳了起来。

    “哟哟哟,大人,不要这么……”

    “你小子找死是吧?”

    张守仁横眉立目,孙良栋立刻也是软了,当下便是笑道:“知道大人高兴,才和大人说笑,不然的话,杀了下官也不敢啊。”

    “你敢的事多了!”

    张守仁抓起挂在墙角的外袍,就要出门。

    最近天气热了,农历五月就是后世的公历六月中下旬了,天气已经是正经的夏天的天气,不过这时代没有热岛效应,浮山又是紧靠在海边,海风阵阵吹过来,倒也没有怎么觉得炎热。

    不过就算如此,外袍也是穿不住了,其实有钱人这个天气已经换成纱做的外衣,里面再穿一层薄薄的绸内衣,这样又清凉,好的绸子还吸汗,所以穿起来十分舒服。

    张守仁赚的钱,怕是一天换十身衣服也够使的,不过他暂且也顾不上这些事,张贵能帮他把庭院打扫干净,每天三餐做好就已经是不错了,再指望多的,也是顾不上。

第一百零四章 出盐(2)

    要说起来,他也是有意清苦一些,毕竟浮山这里穷的太久,大家都是小人乍富,所以都是藏富于私宅,没有几个军户愿意把赚的银子拿出来花的。

    除非是在这里训练,每天都是鱼肉米面吃着,回家之后,这些一个月赚一两五外加粮食的人一样吃粗粮,只是以前可能是吃糠和野菜多,杂粮兑的少,现在是杂粮吃的多,还兑上一点精粮,所有的进步之处也就是在此了。

    他们每个月赚一两五的饷银,然后家里煮盐还有一部份收入,平均下来三四两一个月是有的,但这笔钱到现在为止,反正张守仁没瞧着哪家哪户在用。

    所有人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攒钱买地。

    和后世人攒钱买房一样,明朝的人不论是文武贵贱,商民士绅,总之有钱的第一个想头,就是买地。

    皇帝有皇庄,贵戚们也有庄园,普通的文官也是大肆兼并。嘉靖时的阁老徐阶就兼并了二十万亩,或是有一说是四十万亩的土地……这个数字,在寸土寸金的松江,也就是后世的上海地区,简直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

    当然,这是和明朝税收制度有关,把土地寄托在阁老名下,孝敬一部份给阁老家,然后国家的税就能抗过去,或是拖欠,拖的时间久了,就成了坏帐,朝廷每隔几十年就会勾销一次坏帐,这是承认钱要不上来就不要了……这种思路当然也不能说是错的,朝廷毕竟要体面,不能和小民争利,况且如果真的是有人交不上来呢?

    总不能官逼民反是不是?

    所以隔几十年免一次赋税,这就等于变相勉励人民抗税或是拖欠税收不交,因为反正交了的才傻,你辛辛苦苦种田产的粮食,忍着收割时被粮商压价的痛苦卖掉,然后用低价卖粮的银子来交赋税,等青黄不接的时候用典当衣服的钱高价买进粮食来养活自己,然后那些把田地寄托在士绅那里的人可以抗税不交,时间久了,谁老老实实交税谁就是天字第一号的傻瓜!

    这也是明朝末年,耕地数字比明初加了近一倍,但米和麦子的税收反而直线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税不重,地价也是越来越高,就算是在这乱世之中,稍微能喘口气的地方,土地交易也没有停止过。

    这也是没有办法,谁叫中国人就是一个天生的农耕民族,没有土地就没有主心骨,就意味着是没有根的浮萍,非得有一块地了,才能成为家,才能养妻活儿,延续家族。

    对这种情形,张守仁暂且也无法可想。他自己这里就现成有两个人在劝他也买地,一个是老管家张贵,天天念叨,看到张守仁大捧大捧的用银子,老张贵头发都又急白了不少根。

    另外一个则是小家碧玉的云娘,寥寥无几的几次会面,小姑娘也是劝他置产,不要把银子随便花费了。

    按当时的标准,这小姑娘也算是贤妻了,不过每次说这个,张守仁也只能摸着鼻子苦笑。

第一百零四章 出盐(3)

    这等事,解释是说不清楚的,唯有一步一步的带着众人前行,而不是指望用说服的办法来解决。

    张守仁刻薄自俭,原因很多,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更受全堡甚至是整个浮山所的军户们的爱戴。

    这样的上司,用日进斗金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但每日的开销,却是和军户相差不多,也就强点有限。

    赚得的钱,全用在本堡和全所上下,人心都是肉长的,谁能不感念至深?

    现在的长袍,还是去年得官时做的,用的料子也一般,夏天穿着也是嫌厚了,所以在屋子里他就把衣袍脱下来。

    此时一披上,自是觉得热了,不过张过仁没有说什么,只是看了孙良栋一眼,笑道:“快走吧,估计不少人都跑过去了。”

    “嗯,是的,大人。”

    孙良栋也是把张守仁披衣的细节看的很清楚,看到张守仁一皱眉后又松开,然后行若无事穿上衣袍,又把每个纽扣都全部系上,一丝不苟的弄好了才出门。

    除了纽扣,还有腰间的皮带,脚上的生牛皮靴子,腰间悬挂的腰刀,都是要把这些东西,包括写着职属都司和职位的腰牌也挂在每天悬挂的地方,把所有细节整理好之后,这才大步而行。

    在看到张守仁因为嫌衣服料子厚而觉得热的时候,孙良栋突然鼻子一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