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559部分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第559部分

小说: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张世禄精细任劳怨的性子,担任这个职务十分恰当。

    然后就顺理成章的是张世福领第一镇,他不再专领炮兵,赵启年会授副总兵衔,在会战时担任炮兵总指挥,在平时,负责训练所有的炮兵官兵。

    此外孙良栋和曲瑞、苏万年、钱文路等各领一镇,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杜伏虎和李耀武从诸多的老资格中杀出重围,也得到了两镇总兵的职位。

    除了少数人之外,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大家自是皆大欢喜。

    曲瑞和林文路一起出来,他们都是当年的甲队出身,林文远是甲队最老的老队官,而曲瑞是接任者,现在甲队不复存在,如果说要有后续的话,曲瑞的第四镇就是甲队的延续了。

    “恭喜你。”

    两个老队官现在都是身负重任的大将,在大门处,彼此的亲兵都迎了上来。

    在这种要紧时候,两人都不便在私宅聚会,哪怕是孙良栋和黄二这种粗胚都不会做这样的事……黄二没有得到总镇,预料中的总镇职务被在临清一役后兖州战事中大放异彩的崔余抢了去,这一次派给了曲瑞打下手,心中不怎么愉快,已经是早早离开。

    有人失意当然就有人得意,林文远向曲瑞行了个军礼,神色间没有什么嘻闹的意思,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恭喜。

    “相比较而言,我是很幸运。”

    曲瑞很沉稳,没有什么庆幸之色,只是对林文远道:“如果不是大人令你搞军情,我想你会是我们浮山最优秀的将领。”

    “都是过去的事了。”

    林文远很感慨的道:“我等都是依附大人而生,现在我已经发觉,相比带兵来说,能做我眼下手头的事,似乎更适合我……繁杂混乱,对付的是人心和人性,相比较于找战场上的感觉和敌人的弱处,搞这个更适合我。”

    曲瑞沉默一会,终是问道:“辽东有最新的消息么?”

    “我们的人已经打听到了,东虏在松山堡中找了一个副将投降,现在已经有眉目,估计年后就会有具体的举措出来。松山失陷,锦州投降,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如此看来,大明亡国,也就是这两三年内了。”

    “是的,我浮山奋起,正合其时。”

    “我们追随大人,及此一身都是大人所赐,按说无论如何都不必说什么。”曲瑞沉吟着道:“只是这样改朝易代,究竟什么时候是个头?”

    “你这话,还是大人前几年授课时说的吧?”

    “是的。”曲瑞坦诚答道:“当时给我很大的震动,感觉有一扇门徐徐打开,我真是未曾料想,浮山短短几年之内,竟会走到如此地步。”

    “放心吧,大人是不会叫我们失望的。”林文远却没有曲瑞的疑虑,他在张守仁身边久矣,对这个妹夫是无比信任,他笑着道:“兴亡周期罢了,大人说过,无非就是权力的制衡,以制度来约束人心。”

    “看来还是我想的多了。”曲瑞默然半响,似乎是在咀嚼着林文远的话,半响过后,才爽朗一笑,答说道:“不论如何,先做好我等的份内事是最要紧的。”

    “没错。”林文远饱含深意的道:“你回兖州之后,静待消息便是。”

    “好,珍重再会。”

    曲瑞从曹州已经移镇到兖州府城,那里有鲁王,有大世家,有大商人,情况复杂,虽然被朱王礼杀的人头滚滚,不少人已经吓破了胆,但暗流潜动,仍然需要他这样的人去坐镇方可。

    当下便是与林文远相揖而别,在亲兵们的簇拥下,向着城门方向,疾驰而去。

    济南虽好,但在这些武将心中,舞台却绝不会在这里。

    ……

    “请客,请客!”

    不远处,孙良栋一群人却是另外一番景像。

    在张守仁的调教下,每个人都是按自己的性格在成长着。孙良栋可能没有曲瑞那么有大将风度,行事也不如张世福那么老于世故,又或者不如朱王礼武艺精强,性烈如火,但孙良栋也是有他的过人之处。

    对外人和敌人心狠手辣,行事果决,交办事情,一定做到完美,张守仁麾下这么多将领,就是以孙良栋办事较他放心。

    若不然,在前一段时间,他也不会先后把曲瑞和孙良栋都放出去。

    这两个人在历史上是无名之辈,远不如崔余和赵应元这一对搭挡,一个缜密,一个有豪侠之风,而且是历史上的知名之辈。

    但在大时代的冲涮之下,在张守仁的调教之下,历史上无名的庸懦之辈,被洗涮去他们身上那些杂质,显露出漂亮炫目的夺人光采。

    “请便请。”

    孙良栋揽过黄二,笑道:“老弟,没捞着总镇就想敲哥哥的竹杠?好吧,济南最好的酒楼,你们点上八珍的最好的席面,我请便是。”

    “唉。”黄二已经取了象模象样的大号,叫做黄去病,也是仿当年勒石燕然的霍去病这个骠骑大将军的意思,其心昭然若揭,这会子被孙良栋这么一打哈哈,心里的郁结之气去了不少,当下摇头叹息,只道:“我确实不如崔余那小子精细,他当总镇,赵应元这地头蛇当副手,确实比我强。”

    “你能这么想就对了!”

    孙良栋很亲热的在黄二胸前捶一下,笑道:“今时不同往日,大家能有如许地步都是靠的大人,不管任何职,大人不忘了咱们就成。”

    “那是!”黄二咧嘴笑道:“俺一个煮盐的灶户,除了乐户贱籍就数俺们,发梦也没想过有今天,哪里敢不念大人的恩德!”

    他这话出自挚诚,孙良栋一听也放了心。他的个性是对外凶恶残忍,对友人亲朋是十分照顾,现在特务处的耳目十分厉害,孙良栋小小的吃过几回亏,心里明白今时不同往日,当年大家全和张守仁一个锅里捞饭吃,有什么磕磕碰碰一转眼当头对脸的解释了就完了,现在张守仁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一样亲切和关怀下属,但毕竟不是当年天天见面的时候了。

    执掌重兵的大将心怀怨望,谁也不能放心啊……

    不知不觉间,每个人的心态都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不是有意为之,却是细雨润物无声一般的潜入每个人的心头,好在,它并没有影响到浮山团体的团结和朝气,毕竟这是一个刚刚萌芽的新团体,向上,才是它的主流。

    “你小子知足也是应该的!”

    孙良栋对众人笑道:“一个煮盐的泥腿子,官拜副总镇,就算朝廷官爵大人也保举到副将,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世职也是卫指挥佥事了……这才是开始,将来么……嘿嘿,将来肯定会更好。”

    众人都是心照不宣,一起仰首大笑起来。

    此次改制,还会有新的军衔制度,张守仁已经决定在原本的基础上将军衔细化。

    这个制度被证明是好制度,也是数百年后全球都遵循的良制,既然如此,拿来使用他就毫无心理负担。

    现在的军制也已经开始适应后世的编成方法,正式使用全套的军衔,也是理所应当了。

    在未来,眼前这群意气风发的军人都会肩扛将星,在历史的天空下,会是十分璀璨的一群!

第七百八十二章 前夕

    猛如虎等明军将领是在杨嗣昌的严令之下,慢慢的往夹坡集一带靠拢。

    因为做战的地域太大了,他们在途中遇到好几条河流,在向北进发的时候,不少文官立马在道左,或是河岸两边,督促着武将统带官兵,迅即进兵。

    因为左良玉已经在朱仙镇一线展开,并且同闯营的前锋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双方都是死伤惨重,左良玉吃惊于义军强悍的战斗力,感觉现在的闯营已经非两年前印象下的农民军可比,论起战斗力来,现在的闯营精锐已经在当年的西营之上,绝对是犹有过之。

    在这种印象下,左良玉派人飞驰手书,向杨嗣昌求援,请求派猛如虎等总兵官立率精兵,从他的左右两侧包夹过来,越过洪河,控制水道上游,以钳制之势,向镇中间包过来。

    这样官兵全部力量使用上来之后,战事可以就在沿朱仙镇的几十里的地方展开,以精锐对精锐,劲兵对劲兵,只要两翼有其余各部的配合,这一仗左良玉仍然有一些胜利的把握。

    张守仁判断的很对,左良玉经过一年多的蛰伏,加上训练出一批精兵,他对张守仁的功业也十分嫉妒眼红,朱仙镇这一仗,左良玉是出心出力,确实想打好。

    这和历史上的左良玉是恰恰相反,历史的吊诡之处,便在于此。

    大部份的人马在杨嗣昌的督促下在洪河南岸打了尖,然后继续北进。昨夜就下了军令,但将士拖延,不愿早早渡河,惟恐中伏,加上木料不够,所以到第三天的酉时才把浮桥搭好……两天多的时间搭一座浮桥,三十余万人如蚁群一般拥挤在洪河两岸,等人马渡河成功之后,左良玉连骂娘的力气都没有了。

    “是猛如虎和张任学,陈宏范等人不愿见我立功。他们自觉抢不到功劳,和京营的那几个并做一处,成心拖延怠慢!”

    在夹坡集,左良玉的大营在杨嗣昌军帐之前近十里处,两边每天公文来往,塘马不绝,但到此时为止,左良玉已经明白,杨嗣昌的督师大印和尚方剑已经吓不到人了,所谓的督师尊严,到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笑话。

    “大家都想看我左某的笑话,现在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上了架,和李闯的精锐对上了,不然的话,老子也不打这一仗,左右是后退避战,这一手谁还能玩的过我?”

    身为辽镇出身的老军人,左良玉这一次被人晾在干滩上了,算是辽镇成立以来对友军的最大败绩,向来是以辽镇出卖友军为第一,别的军镇绝不敢抢这份殊荣,不论是在崇祯二年卖宣大军,还是出卖金国凤这样的总兵官,又或是广宁之战祖大寿卖同僚,反正和辽镇合作下来,几乎没有哪一个军镇能占着便宜。

    如今因为立功心切,反而被别的军镇闪在前方,因为已经接触又只能硬顶着不动,左良玉心中的痛苦,委实难以用语言表现出万一。

    到这个时候,他只能对左右道:“只能再上书督师大人,叫他切实催那些丘八,把其中的关节再好生多说几次,不然的话,这一仗咱们老底都得赔光!”

    ……

    左良玉寄望于杨嗣昌,却不知道杨嗣昌已经在行动了。他带着万元吉和一群穿着五六品官袍的幕僚赞画,在自己儿子杨大洪的陪同下,带着几百亲兵,亲自赶赴前方督战。

    两天半时间才搭好浮桥,这其中的道理杨嗣昌也是十分清楚,无非就是饷械不足,将领没有战意,士气低落,将士故意拖延过河的时间。

    在这种重要的时候却是出这样的事,杨嗣昌也是心急如焚,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他当然顾不得自己督师的架子,也顾不得危险,十六人抬的大轿在道路上飞驰着,盔明甲亮的亲兵们在四周中戒备,喝骂着挡道的官兵,替他空出道路来。

    等到达河岸边时,官兵人数越来越多,放眼看去,到处都是戴着毡帽或是头顶青色折上巾的官兵人群。

    陕兵戴用毡帽,湖北和河南的兵马用折上巾,泾渭分明,一眼就看的出来。

    可以看出,步兵十分疲惫,颇有怨言,哪怕是杨嗣昌当面,仍然不停的有风言风语传来,听到人说话,亲兵们怒目以向,却是都被杨嗣昌阻止了。

    对这样的事,杨嗣昌已经习惯了,无非就是说欠饷,骂朝廷差饿兵,抱怨行军辛苦,或是干脆说没有银子下发,就不会认真做战。

    平时将领喝兵血,对士兵如同奴隶,但对这样众多将士一起抱怨,怨气已经起来的情况时,将领们就会装作没有听到,视而不见,根本就不加理会。

    因为在此时此刻,再摆将领的架子,要打要杀,很有可能激起兵变,兵变一起,杀掉总兵和巡抚的先例也不是没有,再蠢的人,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来摆什么总兵副将的架子。

    好在有杨嗣昌自告奋勇来吸引火力,督师大人一来,士兵们嘴里脏话更多,几乎全部都奔着督师大人去了。

    诸如“龟孙,驴日的”之类的话不绝于耳,杨嗣昌听若不闻,待到了河边,着人停了轿,他立刻下轿,等候诸将来见。

    好在众兵对文官的敬畏来自骨子里头,他们当兵前都是百姓,见着七品官就是天上人一样,眼前杨嗣昌穿着的是一品文官袍服,大红官袍当风飘摆,飘飘若仙,四周甲兵兵器鲜亮,几十个文官簇拥左右,看到这样的场面,大兵们好歹闭上了嘴巴,不过指望他们精勤奋勇……还是算了吧。

    在凛冽的寒风中,似乎能看到黑云翻滚,杨嗣昌看似平静,心中已经波涛万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