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15-文堂集验方 >

第2部分

115-文堂集验方-第2部分

小说: 115-文堂集验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一味为末。蜜丸桐子大。薄荷汤服。 

卷一
感冒伤风
属性:〔总论〕 凡人坐卧当风。或起居失于衣被。风邪之气。从毛孔鼻中而入。所感者浅。 
在于经络腠理之间。故身体憎寒壮热。头痛面赤。或四肢逆冷。无汗恶寒。或咳嗽痰稠。鼻 
塞声重。左脉浮缓。口能知味者是也。宜用紫苏。陈皮。行气轻浮之药发散。若多服姜汤。 
重被盖覆。风邪入里。反成热咳者有之。宜戒生冷。勿使风邪变成寒中。慎之。 
〔鼻塞咳嗽胸胁吊痛发热口渴〕苏叶。广皮。前胡。葛根。薄荷。(各一钱) 杏仁。 
姜半夏。炙桑皮。桔梗。(各一钱半) 加生姜三片。葱白三茎。水煎服。 如上攻头痛。 
鼻塞声重。防风。荆芥穗。(各一钱半) 薄荷。川芎。白芷。细辛。(各一钱) 甘草。(五 
分) 加葱白三茎。水煎服。 
〔四时感冒风寒〕 初起。葱白(连须五茎)生捣。滚酒冲服。 如身痛。头痛。腰脊 
强。 
发热不散。不思饮食。羌活。(八分) 川芎。白芷。苍术。生地。黄芩。防风。(各一钱) 细 
辛。(八分) 加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如恶心。去(黄芩生地。)如有汗。(加白 
术。去苍术。) 如口渴。加(知母。煨石膏)如两头角痛。及寒热胁痛。加柴胡。如鼻塞。 
加苏叶葱白。 周身连项脊疼痛。用羌活。能散肌表之寒邪。定痛。 川芎。辛温。能散风 
寒。 
治头 
苍术温散。发汗宽中。止呕吐。 黄芩。苦寒。取其消痰利气。清上焦之火。(欲其上者酒 
炒。欲其下者生用。) 防风散风邪。治一身之痛。 细辛温散。善祛阴分之寒邪。除阴经 
之头痛。 以病之轻重。加减服之。无不应手。 
〔身热有汗脉浮咳嗽痰多〕 广皮。姜半夏。苏叶。杏仁。(去皮尖)炙桑皮。象贝。(去 
心)白术。(土炒各一钱。)甘草。(五分)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风热发痒风疹块〕 防风。荆芥。(各一钱半) 黄芩。连翘。木通。桔梗。(各一钱) 
钩 
煎汤 

卷一
伤寒
属性:〔总论〕 伤寒传变。先哲已详。症候繁多。难于枚举。大抵自霜降后。春分前。寒邪 
所感者。为正伤寒。至春夏别感。俗谓之四时伤寒。或兼杂症。惟得病之初。宜加审辨。则 
调理自得其宜矣。 如头痛。恶寒。发热。身足酸痛。昼夜不歇者。伤寒也。如胸膈胀满。 
头痛发热。时有止歇者。劳役食积也。 伤寒最为难治之症。其患一日病在皮。二日在肤。 
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在腹。六日在胃。初起即治。邪浅易为消散也。伤寒传经。一日 
在太阳。则头项痛。腰脊强。脉浮紧。或浮缓。 二日在阳明。则为目痛。鼻干。脉浮长。 
身热不得眠。 三日在少阳。则为耳聋。胁痛。脉弦。寒热。口苦而呕。 四日在太阴。则 
咽干。腹满。自利。脉沉细。 五日在少阴。则舌干。口燥。脉浮缓。 六日在厥阴。则烦 
满。囊缩。脉沉涩。此传经之大概也。 所忌者。脉坚大急身汗如油。水浆不入。喘而不休。 
环口黧黑。形如烟煤。直视摇头。唇吻青色。反目直视。溲便遗矢。有犯于斯。皆不治之症 
也。伤寒初起。疑似之际。无论四时阴阳虚实。用洁白糖五钱。阴症葱姜汤下。阳症百滚汤 
下。重者亦能减轻。 不问阴阳二症。仓卒无药。用生姜。(一两)葱白。(十茎)好酒二大 
碗。 
煎一碗。热服。盖被出汗即解。勿令汗太过。忌大荤五七日。春季根据此方。夏月减半。冬月 
加黑豆。(二合炒焦)同煎服。 
〔神白散〕 治一切时行伤寒。不问阴阳二症。老少男妇孕妇皆可服。白芷。(一两) 
生甘草。(五钱)生姜(三片)葱头。(三寸)黑枣。(一枚)豆豉。(五十粒)水二碗。煎服 
取汗。不 
汗再服。病至十余日。不得汗者。皆可服。(按白芷芳香之品。行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 
手太阴肺。三经。解利风寒之剂。味和平。不大峻烈。用至一两。取其力专。以解三经之邪。 
诚 
〔头痛内热脉洪无汗〕 葛根一两。豆豉一勺。水煎。临服。加生姜汁少许。顿服取汗。 
(按葛根解利足阳明。伤寒头痛之圣药。味甘平。解表止渴。古方用至四两。以其味淡也。 
用者审之。治时疫病更妙。) 日久不得汗者。大梨一个。生姜一块。同捣取汁。入童便一 
碗。隔汤顿热。服之即汗。(初起寒重者勿服。) 
〔伤寒结胸停食〕 初起胸中满闷。喉中有痰声。寸口浮滑。用(中风门中。食吐法治 
之。) 如三四日后。不能吐。痛结不通。用陈香糟。(六两)生姜。(四两)水菖蒲根。(四 
两) 食盐。(二两)共捣匀。炒热为饼。敷胸前痛处。如再不解。以熨斗火熨之。内响即 
去。如口 
渴任吃茶水。待大便利下恶物即愈。 如胸膈不宽。疼痛。及一切寒热。痰食水结。用生姜。 
(捣烂如泥。去汁。取渣。)炒热。绢包。徐徐揉熨心胸胁下。其效甚速。如姜冷。入汁再 
炒 
〔阴毒伤寒四肢逆冷〕 茱萸一升酒拌。湿绢袋二个。包蒸极热。更换熨足心。候气透 
即止。 四时杂病呕吐。手足逆冷。橘红。(一两)生姜。(一两)水煎。徐徐饮下即止。 
〔伤寒内伤〕 食积畜血。小腹硬胀。不能言语。两目直视。手足强仆。神气欲脱。难 
以下药者。用紫苏。(五七两)煎汤。将手巾入汤内泡热。取起绞干。乘热摊病患肚上。令 
人 
以手在手巾上旋旋摩擦。冷即易之。待其宿食积血自下。即易医治。如肛门闭结。照大小便 
症导引方治之。 
〔喉管伤寒〕 凡喉中痒不可忍。用薄荷。(二分)麝香少许。研极细末。吹入喉中。 
待 
其气通。吐出涎水碗许。然后吃陈米汤半茶杯即止。如误饮茶酒。水解痒则不可救。 
〔伤寒发颐〕 原受风寒。表邪未尽。日久身热不解。耳项前后结肿疼痛。身热口渴。 
柴胡。天花粉。干葛。牛蒡子。黄芩。桔梗。连翘。石膏。(各一钱)甘草。(五分)升麻。 
(三 
分) 
〔邪热亢极〕 黄连(二两)煎浓汁一盏。放井水上顿冷。浸青布。搭胸前。徐徐换之。 
以热势稍退即止。 
〔伤寒发黄〕 五六日上。周身发黄。用麻油半盏。和水半盏。入鸡子清一枚。搅和服 
之即退。 
〔舌黄烦躁狂言〕 吞生鸡子清一二枚。即清爽。 发热狂走。用鸡子壳。(出过小鸡 
者。)泡汤服即睡。 
〔服药吐出不纳〕 生姜自然汁。温服数匙。或半盏即进。 
〔吐血不止〕 陈京墨。用鸡子清磨服即止。 鼻血不止。用冷水浸纸。搭于鼻冲。再 
用黑山栀研细吹入鼻中。 
〔小便不通〕 半夏。麝香。(各少许。研末。)填入病患脐中。再用葱白。田螺。(去 
壳。取肉。)共捣成饼。封脐上。 
〔服附子过多身目发红者〕 黄连。生甘草。(各五钱)用萝卜汁同煎服。其红自退。 
如 
不急治。恐血从诸上窍出。则无救矣。(如无萝卜时。用子煎汤可代。) 或以地浆水。(不 
种植洁净地上。掘深三尺许。入泉水搅和。澄清取饮。) 服二三碗即解。 如轻发附毒者。 
用小黑豆煮汁。连豆吃数升效。 
〔服麻黄汗出不止〕 糯米粉。龙骨。牡蛎。防风。 本。(各一两) 共研细末。遍 
扑 
周身即止。并将病患头发披入水盆中。捷效。 
〔护胎法〕 妊妇伤寒。恐伤胎气。用伏龙肝。(即灶心土)青黛。井底泥。各等分为 
末。 
涂脐中二寸许。不损胎。伤寒病初愈。勿过饱。勿劳动。忌食浓味。羊肉。饮酒。大忌房事 
百日。盖脾胃初复。犯之无救。 

卷一
暑症
属性:(附痧症) 
〔总论〕 深堂大厦得之为中暑。日中劳役得之为中热。有冒暑。有中暑。有伤暑。三 
者轻重之分耳。腹痛呕泻者。冒暑也。宜凉解清利。 身热头痛。烦躁不宁。或面垢背寒。 
昏不知人。为中暑。宜温散。 不思饮食四肢困倦。汗出不止。为热伤元气。宜清暑益气。 手 
足搐搦者。为暑风。不可以风治。宜清凉药。加通经药治之。 夏月中热中暑。乃因时而感 
或有伤寒。亦类似中暑。但伤寒恶寒而身寒。伤暑恶热而身热。故脉紧恶寒。胁下无汗。为 
之伤寒。脉虚身热。胁下有汗。为之伤暑。盖伤暑气散。故脉弱而散。或弦细而迟也。是宜 
详审。 
〔中暑〕 中暑者静而得之。避暑于深堂大厦。为阴寒所遏。暑不得越之故此寒为标。 
热为本。先以辛温之药治其标。继以清凉之药治其本热。若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节疼痛。 
烦热无汗。虽因暑而得。仍如伤寒症治之。用干姜。(炒一钱)甘草。(八分炒黄)杏仁。(去 
皮尖炒研)肉桂。(去皮各六分)水煎温服。如烦躁井水调服。 凡盛暑之时。必令身有微 
汗。 
此养身之道得时宜者也。经云。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中热〕 冒暑远行。初觉昏闷之时。急嚼大蒜头一枚。或生姜一块。捣烂。冷水送下 
即醒。如不能嚼。用水研灌之。 牙皂荚。(刮去黑皮。取不蛀者佳。)烧烟欲尽。用盆合于 
地上。勿令透烟。每皂荚末一两。加甘草(焙研末六钱)和匀。每服一钱。温水调下。重者 
两 
服。即昏沉不省者。立能救之。(盖皂荚能通利去痰也。) 途路之人。酷日之下。劳力过度。 
猝然昏倒。切不可使冷及饮冷水。得冷则不救。仓猝无药。取路上微热黄土。堆于脐上。中 
空脐眼。使一二人撒尿于其中。再以大蒜捣烂。温汤灌之。内外通畅。立可回生。若得热汤 
徐徐浇于脐中更好。或以布蘸热汤。熨关元。(在脐下三寸。)皆能立醒。醒后吃冷无救。 以 
上之症。若得紫金锭井水微温。杵化一钱。灌下。或急痧至宝丹五七粒。温水灌下立苏。好 
于他法也。 
〔冒暑〕 头痛腹痛昏愦。或吐或泻。香薷。(一钱)茯苓。(二钱)白扁豆。(二三钱 
炒) 
水煎服。如热甚者。加黄连一钱。(姜汁炒)胸膈饱闷者。加浓朴一钱五分。(姜汁炒)脉虚 
者。 
加 
〔热伤元气〕 肢体倦怠。汗出不止。脚软无力。人参。麦冬。(各二钱)五味子。(一 
钱)水煎服。 
〔竹叶石膏汤〕 治气虚暑热烦躁。石膏。半夏。(制)麦冬。(各二钱)人参。甘草。 
(各 
一钱)粳米。(一撮)竹叶二十片。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凡热症烦躁口渴。觉心胃热。 
宜用石膏。 
〔益元散〕 治受暑。烦闷身热。小便不利。滑石。(六两水飞净)粉甘草。(一两研极 
细末)朱砂。(三钱)俱研细和匀。每服二三钱。新汲井水调下。或灯心汤调服。酷暑宜服。 
〔中暑大小便不通〕 田螺。(三个)青盐。(三分)同捣烂。贴脐下一寸即通。 
〔解暑〕 干葛。(二两)苏叶。乌梅肉。(各四两)青盐。(一两)白糖。(一斤)俱为 
末。和糖捣为丸。不时噙化。口中生津。途行不受暑。 途行仓卒无水。渴甚。嚼生葱二寸。 
和津同咽。可抵水饮二升。 
〔太乙紫金锭〕 (通治百病。功效甚速。寒热皆投。真能起死回生。仙传至宝。修制 
济人。奇效不可尽述。)山茨菇。(洗去毛皮切片焙研细末三两)五倍子。(槌破拣净研细二 
两 
两。) 
净三钱) 
山豆根。(晒燥研六钱)各药先期制就。宜端午七夕。或上吉日。净室修合。将各药秤准入 
大乳钵中。再研数百转。方入石臼中。加糯米粉糊。(如汤团浓者。)调和。燥湿得中。用木 
杵捣千二三百下。至光润为度。每锭。(三五分一钱不拘) 
一治一切饮食药毒蛊毒。及吃自死牛马六畜等肉。恶菌河豚之类。人误食之。胀闷昏倒。 
急 
一治山岚瘴气。途行触秽。实时呕吐。憎寒壮热者。用凉水磨服一钱。轻者五分。途行 
少许噙嚼。则邪不侵。 
一治中风卒倒。用生姜汤磨服。 
一治痈疽发背。一切无名肿毒。用无灰酒磨服。外用米醋磨涂患处。中留 
一孔日夜数次。已溃只涂勿服。 
一治一切咽喉风闭。双蛾单蛾。汤水不进。无药可救者。用冷薄荷汤磨服。或口中噙化。 
立 
一治中热中暑等症。温井水磨服。或吐或泻。生姜汤磨服。 
一治一切水泻急痛。霍乱绞肠痧。赤白暑痢。用姜汤磨服。 
一治男妇急中。癫邪。喝叫奔走。鬼气鬼压。用石菖蒲煎汤磨服。 
一治一切毒虫恶蛇风犬咬伤。随即发肿。昏闷喊叫。命在须臾。用酒磨灌下。并涂患处。 
再吃葱汤一碗。(盖被出汗立苏。) 
一治小儿急慢惊风。一切寒暑疾病。用薄荷汤磨服。如膨胀噎膈。用麦芽汤磨服。 
一治妇女经水不通。红花汤磨服。 
一治暑疟邪疟。临发时。取东流水煎桃柳枝汤磨服。 
一遇天行疫症传染者。用桃根煎汤。磨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