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罗萨"行动-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陆地上,冯·魏克斯将军指挥德国第2集团军从奥地利发起进攻,克莱斯特将军指挥原计划进攻希腊色雷斯的第1装甲集群则从保加利亚向贝尔格莱德推进。经过短暂的战斗,第1装甲集群突破了南斯拉夫第5集团军的右翼防线。一天后,第1装甲集群攻占尼什,转而进攻贝尔格莱德,冲垮固守在摩拉瓦峡谷的南斯拉夫第6集团军的防线。4月8日,德军第14装甲军抵达斯科普里。德国第12集团军向色雷斯发起进攻,派遣第装甲军向西进发,直插南斯拉夫南部瓦尔达尔地区,直接威胁着马其顿和莫纳斯提尔关隘。4月10日,该军与驻扎在奥赫里德湖地区的意大利军队汇合,迅速进入阵位,他们将从这里对希腊北部发起进攻。
部署在保加利亚的德国空军轰炸机开始对比雷埃夫斯发起空袭,击中“克兰·弗雷泽”号汽船,这是一艘为英国远征军运送弹药的货船。由此引发的接连不断的爆炸几乎摧毁了整个港口。
4月12日,德意军队开始向希腊进发。在德国空军第4航空队的支援下,意大利第5、第6和第11军对位于卢布尔雅那地区周围的南斯拉夫第7集团军发动攻击。由于对方正在向东南方向撤退,意大利军队几乎没有遇到抵抗。此外,还有一支大约3万人的南斯拉夫部队在代尔尼采附近集结,等待向意大利人投降。4月13日,在一场大胆的突击之后,纳粹党卫军第2步兵师所属的党卫军“帝国”师的摩托化侦察部队夺取了贝尔格莱德。
第1章 新秩序的形成(9)
这场战役的最后战斗在历史名城萨拉热窝打响。魏克斯将军意识到该地区的山岭地形非常适合开展持久战,如果南斯拉夫人在山区进行顽强抵抗,战斗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第2集团军被重新编成2个追击集群,以继续对南斯拉夫人施压。西部集群由近期抵达的步兵军司令部指挥,下辖军和军的4个步兵师以及第14装甲师。东部集群由第1装甲集群指挥,下辖6个师,其中第8装甲师任先头部队,从东部向萨拉热窝推进。第4航空队奉命对预计在莫斯塔尔—萨拉热窝地区出现的敌人部队集结地进行空中打击。
4月13日傍晚,当德军第14装甲师逼近萨拉热窝之际,忽然得到报告称,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正在莫斯塔尔进行激战。德军飞机立刻掉转机头去支援自己的克罗地亚盟友,向塞尔维亚阵地发起攻击。到第二天,两个种族之间的战斗已经扩大至整个达尔马提亚地区。4月15日,第2集团军的两个追击集群开始包围萨拉热窝。当两个装甲师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进入该市时,指挥部设在萨拉热窝的南斯拉夫第2集团军停止了抵抗。就在贝尔格莱德沦陷4天后的4月17日,星期四,晚上21时,南斯拉夫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4月8日,德军开始进攻希腊,攻势异常迅猛和残酷。威廉·冯·李斯特将军指挥第12集团军突破色雷斯地区的希腊防线。4月9日,韦伊尔将军指挥第2装甲师攻占萨洛尼卡。然而,在糟糕的道路、恶劣的天气以及希腊军队和英国远征军的顽强抵抗面前,德军的进军步伐被迫放缓。
等待风暴的到来
1940年2月10日~1941年6月22日,苏联严格遵守着击败波兰后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条款,向德国提供了150万吨谷物(黑麦、燕麦和小麦)和棉花、100万吨矿物油、2 700公斤白金以及大量具有战略意义的矿石,如锰和铬。在1940年德国对西方发动的作战行动中,这些燃料和谷物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德国人却迟迟不肯予以回报,他们虽然已向苏联提供了价值4.67亿德国马克的商品,但直到入侵苏联时,纳粹德国仍然欠对方2.39亿德国马克。
长期以来,斯大林对西方一直持怀疑态度。对他而言,德国对英法资本主义力量的破坏足以补偿苏联对德国提供的支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直到1941年6月22日凌晨,苏德双方还在通过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的布格河大桥互相对发货物列车。在一个88毫米口径高射炮组,炮手海因里希·埃克梅尔就曾亲眼目睹了一列德国火车于前一天晚上18时通过大桥,他说:“晚上6点钟的时候,一列满载小麦或煤炭的货车驶过布格河进入苏联。我们无法理解,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些列车乘员无疑等于前去送死。实际上,我们也不知道这样做究竟是对还是错。是要发生战争吗?还是不会?”此外,在凌晨2时,第45步兵师随军牧师鲁道夫·格施乔普夫听见一列苏联火车驶过这座大桥,进入德国占领下的西部波兰。在不到两小时内,这两个贸易伙伴将成为不共戴天的敌人。
在波兰苏瓦乌基空军基地,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的“梅塞施米特”-109战斗机飞行员海因茨·科诺克中尉在日记中记录道,他们接到命令击落柏林—莫斯科的航班。他的指挥官和一名联队人员驾机起飞去执行这项“残酷无情”的任务。“但是”,科诺克遗憾地写道,“他们未能拦截到这架‘道格拉斯’飞机。”
凌晨4时,位于柏林威廉大街的德国外交部召见了苏联大使弗拉季米尔·杰卡诺佐夫,通知他德国军队已经进入苏联领土,以回应对方一系列的“边境侵犯行为”。据称,这些“边境侵犯”活动“系统地破坏了德苏合作”。根据希特勒的命令而准备的备忘录在结尾时并没有对苏宣战,而是含糊其辞地写道:“不幸的是,由于苏联方面采取的这些不友好和极具挑衅性的行动,德国政府被迫采取所有可能的军事手段应对这种威胁。”
“巴巴罗萨”行动 第二部分
第2章 寻求“生存空间”(1)
德国对于苏联的侵略,原因之一是源于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仇恨。在纳粹主义者眼中,社会主义是一个以莫斯科为中心、对其构成威胁的国际性组织;原因之二是源于一种强烈的“东扩”欲望。对于德国来说,东方意味着一个拥有大量生产原料、廉价劳动力以及良田的温柔富贵之乡,占领苏联不但可以使德国新的殖民扩张野心成为可能,也可以保证纳粹德国在战争中的生存和发展。
事实上,人们很早以前就预见到了德国与苏联之间将会兵戈相向。长期以来,希特勒一直认为德国人口密度过大,需要更多的土地加以解决,“东扩”计划能够为德国创造所谓的“生存空间”,而占领波兰和苏联领土则可以使“生存空间”成为现实。在《我的奋斗》中,希特勒写道:“如果乌拉尔连同那里数不尽的原材料、西伯利亚连同那里富饶的森林,以及乌克兰连同那里不计其数的麦田都尽在德国的掌握之中,那么在纳粹政府的领导之下,德国将会畅游在繁荣富足的海洋之中。”
法国战败后不久,纳粹德国空军便陷入了同英国皇家空军的不列颠大空战之中,一时半刻难以脱身。就在这时,1940年7月21日,希特勒在一次会议中提出了进攻苏联的计划。出席这次会议的有陆军总司令冯·勃劳希契元帅、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海军元帅埃里希·雷德尔,还有来自最高统帅部的威廉·凯特尔元帅和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将军。
希特勒认为,在大西洋上,德国海军的潜艇战正在切断通往不列颠群岛的食品和燃料供应线,此举足以将英国活活困死。他还认为,在欧洲,英国只有说服苏联进攻曾与自己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德国,才有可能存活下去。希特勒对于斯大林及其领导的苏联持怀疑态度,试图通过先发制人的袭击彻底消除来自苏联的威胁。他认为,尽管美国截至此时在战争中一直保持中立,但其对于英国的处境还是表示出了深切的同情。希特勒确信,美国在适当时候一定会卷进战争的漩涡。为此,他决意在1941年年底之前攻占苏联。
从某些方面来讲,德国对于苏联的进攻与1941年年底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颇为相似——苏联和美国都有着足以在持久战中击败对手的强大的工业力量和人力优势。德日两国的领导者都曾自以为是地认为,通过突然袭击重创敌人,将会沉重打击敌国的士气,使其丧失继续战争的能力。但是,他们没有考虑这样一种情况——敌人很有可能全力以赴地进行复仇。
在了解这项计划的德军官兵之中,如果有人熟知历史的话,他也许会联想到瑞典国王卡尔十二和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分别在18世纪和19世纪对东欧的入侵战争,这两人都是优秀的军事家和卓越的改革者,但却在各自的战争中以失败而告终。1709年,卡尔十二在波尔塔瓦落败。1812年,拿破仑在莫斯科郊外同样吃了败仗。在对东欧的这两次入侵中,严冬无一例外地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挑战“蒸汽压路机”
与德军的交手使得苏军在人员和装备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其程度之惨重足以摧毁苏军的自信,甚至导致其走向失败。然而,苏联人对于损失却有着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承受能力。最初,苏军现役士兵主要是18~22岁年龄段的男性青年,战争爆发后,苏联最高统帅部紧急征召23~36岁年龄段的青壮年入伍,接受军事训练。截至1941年7月,大约530万人已成为正式的军人。此外,在东线战场,苏联虽然在战争初期丢掉了大片土地和一些重要城市,但这些损失并没有影响到苏联把握战争的能力,相反却牵制了大批德国军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庞大的沙俄军队曾被同盟国称为“蒸汽压路机”。如今,德军也开始对苏联红军这辆“蒸汽压路机”发起了挑战。然而,这辆压路机再也不会像1917~1918年那样在变革、腐朽和无能中垮掉了,它将在战争中不断成长,自信心与日俱增,向法西斯德国碾压过去。
第2章 寻求“生存空间”(2)
1940~1941年间,德国人确信自己将会赢得另一场闪电战的胜利。在他们看来,对手苏联不但装备拙劣、指挥无方,在人数上也处于劣势,而自己已经击败了丹麦、挪威、法国、比利时、荷兰、南斯拉夫和希腊等国,并且将英国人赶出了欧洲大陆。当时,所有这些胜利都是在极其迅速的作战节奏下以极小的代价获得的,因此,他们自认为德国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战胜的传奇。
详细的作战计划被进一步确定。德军将兵分三路进攻苏联:冯·勒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由7个步兵师和3个装甲师组成;中央集团军群由冯·博克元帅指挥,下辖42个师和9个装甲师;冯·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由52个师组成,其中包括15个罗马尼亚师、2个匈牙利师、2个意大利师和5个装甲师。
北方集团军群左翼进攻波罗的海地区,右翼进攻苏瓦乌基城。中央集团军群右翼在普里佩特河沼泽的中间地带,而南方集团军群则控制了从普里佩特河沼泽到黑海的整个区域。为集团军群提供后勤保障的是沿着9条路线分布的工程部队,他们负责架设桥梁和改造苏联铁路,以适应德军火车的通行。乐观的德军计划人员认为,德军将在1941年冬季来临前抵达从北部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到南部的阿斯特拉罕一线,习惯称为-线,穿过卡赞湖东部、古比雪夫地区和斯大林格勒。
此时的德军,高傲、自负的神情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上至高级军官,下至普通士兵,都确信战争将会以德军的胜利而告终,而且不会持续太久。据一名德军汽车兵回忆:“一些人认为,全部战斗将在三四个星期后结束。另一些人比较谨慎,认为这段时间将会是两三个月。更有甚者,还有一个人说战争将会持续一年。可是,他的话音刚落,就惹起了哄堂大笑。我们反问:‘我们拿下波兰用了多久?拿下法国又用了多久?’”
第11装甲团第2营的副营长赫尔姆特·利特金坦承,自己对于战争进程过于乐观:“在上学的时候,大家公认为我是一个出色的数学家。我试着以击败波兰和法国所用的时间、敌军的军事实力、作战半径以及其他因素为基础来计算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我的结果是……这场战争将会在7月底结束,于是我把婚期定在了8月2日。很不幸,我在计算时,忽略了一些不确定因素。因此,我不得不再等两年才能结婚!”
6月23日,在东普鲁士文戈热沃的陆军总司令部,德国陆军总司令冯·勃劳希契元帅进入负责作战的副参谋长保卢斯将军的办公室。保罗斯向他的上司简要汇报了当天的战斗情况,接着,勃劳希契问道:“保卢斯,这场战争将要持续多久?”保卢斯想了一下,回答道:“长官,我认为有6~8个星期就足够了。”“嗯,保卢斯,也许你说得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