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架的凤凰-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被夏姬迷住的,何止庄王一人,还有朝中重臣屈巫,平陈将军子反。这一切只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夏姬确实有着不同凡响的美丽。她的魅力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在发生作用。
君臣竞美
听说楚庄王不顾帝王尊严,执意要迎娶夏姬,这下可急坏了屈巫。急忙上殿面君,斗胆进谏:“大王兴兵,讨伐不义。是因为灵公淫乱,而罪魁祸首就是夏姬,如今却要纳祸首为妃,实在不妥。人们会抨击你兴兵的目的,是贪色,贪色就是淫荡,淫荡是大罪,这样是以义始而以淫终。会贻笑诸侯,对霸业不利。还望大王三思而行。”
楚庄王考虑再三,毕竟霸业重要,遂放弃了纳妾的念头。
这时将军公子侧(字子反)在旁,一看机会来了,心头一阵狂喜,赶紧跪请:“儿臣多年征战在外,就请赐给我作为侧室吧!”屈巫心里咯噔一下,忙斩钉截铁地说,“不可!”公子侧怒道:“你反对我娶夏姬,是何缘故?”屈巫振振有辞道:“此妇乃天地间不祥之物,子蛮因她而死,御叔因她而死,孔宁、仪行父因她而逃,灵公夏南又因她死于非命,陈国也因为她而灭亡。你看看吧,凡沾惹上这女人的,有一个有好下场的没有?天下美妇多矣,她命中克夫,还是不娶她的好。”
楚庄王深以为然,拒绝了子反的涕泣请求,子反也不敢言娶了。因为在当时楚国巫祝成风,楚庄王和子反都深陷这种吉凶说法的泥淖,即便一百个不愿意,也不得不悻悻然地打消这个想头。
但公子子反敏感,他怀疑巫臣另有企图。因为他发现巫臣游离的眼睛里燃烧着爱情的火焰。后来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屈巫之所以极力反对,纯粹是为一己之私。公子侧后发制人道:“你说大王娶不得,我亦娶不得,难道你想娶她不成?”巫臣委屈万状的发誓说:“这是什么话,我怎么会有这种邪恶的念头,我只是一心为国家而已。”巫臣用冠冕堂皇的词藻来掩饰自己的私心。
君臣三人为了夏姬,争闹不休。其他人也有觊觎夏姬美色的,但顾忌到巫臣说的那些话,就不便再表态了。
庄王最后说:“物无所主,人必争之”,要是她没有主,大家必然相争,会争出仇恨,闹出乱子的。大夫连尹襄老刚好新近丧偶,赐他为妻岂不两全其美!
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屈巫万没料到结局会是这样,白费了一番心思,不禁暗暗叫苦:“可惜,可惜了!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
老贵族连尹襄老,算是白捡了一个大便宜,陡然交了桃花运,激动得浑身颤抖。
一年后,晋楚交战于,楚国大胜。但襄老却战死疆场,尸体也被晋国屈辱地掳走了。这似乎再一次证明了夏姬是一个不祥的女人。
襄老的儿子黑要(前妻所生)怕国人打夏姬的主意,便不顾父丧在身,也不在乎夏姬的祥与不祥,近水楼台,迫不及待地占有了夏姬。《左传》是这样记载的:“其子黑要焉”。就是因为这句话,后世多数论者都以“私通”、“乱伦”视之,实在不知春秋遗风。
其实,古籍中所说的“”是古代的一种婚俗。专指父亲死后,儿子娶庶母为妻的一种婚姻形式,即收继婚的一种表现。父亲死后,儿子有优先权娶生母以外的诸母为妻。它起源于奴隶制社会,曾经是符合上层社会道德规范的制度与习俗。《左传》中多有实例。如晋献公“
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太子申生”。
是合法婚配,所生子女,享受应有地位,能够立为诸侯世子或嫡夫人。而“私通”所生子女则受到社会歧视,属于非法。“”有时并非完全出于男方的意愿,而是贵族集团出于宗族利益考虑的结果,如宋国公子鲍之娶襄夫人,公子鲍为其庶孙,后来襄夫人派人杀死嫡孙昭公,立公子鲍为宋君。
婚具有奴隶制时代的野蛮特性,上层女性被男方聘娶以后,作为财产,夫死她必须按规矩转房给夫族中另一男子,因而后代法律文献中也称“收继”或“转房”。但在秦以后的封建制确立后,
渐被视为“乱伦”的淫行,成为偶然发生的现象,要受到谴责和治罪,不再具有合法性和普遍性,由汉至清,历代王朝都在不同程度上禁止婚,有的还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
由此看来,夏姬与黑要的关系在当时应该是一种正当的婚姻关系,不是私通,更不是乱伦,但这种婚姻在效力和规格上又远逊于明媒聘娶的婚姻,它介于明媒聘娶的婚姻与自由姘居之间。因为春秋时期风俗,寡妇可以自由与人姘居。
但问题是,襄老战死后,夏姬新寡,黑要作为襄老之子,不去想方设法接回父亲的遗体,在晋任其受辱,却公然跟夏姬出双入对,其行为不端不孝,为人不齿。楚国人本来就对夏姬“不祥”、“淫乱”的名声十分厌恶,现在又多了一条攻击夏姬的借口,自然火力迅猛。她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口舌杀人,众人的唾沫在她的门前汇集成汩汩水流,夏姬感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她在楚国实在是待不住了,于是强烈要求返回自己的祖国。她毕竟是国君的女儿啊!在楚为荡妇,在郑却是金枝玉叶。
时刻关注于夏姬的巫臣,发现机会来了,便利用他在楚国的权力为她安排好了一切。他的计划是,要夏姬先找个借口离开楚国,回到她的娘家郑国,然后自己再想方设法离开楚国与她会合。为此,巫臣多次与夏姬私会密期,商量细节。当然,其间少不了恫吓和利诱,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信誓旦旦的向夏姬保证,将会娶她为妻:“归,吾聘女。”夏姬正自苦闷,又是人尽可夫的荡妇性情,自然答应与他逃离楚国,以结百年永好。
在屈巫的指示下,夏姬便向楚王提出,她想回到郑国,通过郑国与晋国的友好关系,要回楚之功臣襄老的尸体。为配合这次行动,屈巫又暗中派人通知郑国国君姬坚,到楚国迎接他的姐姐。楚庄王蒙在鼓里,竟然还和巫臣商量可否释放夏姬,巫臣自然装出十分认真的样子,编出十分认真的理由,说明夏姬此行有十分的必要性。楚王虽然十分勉强,但还是在屈巫假公济私的力劝声中,将她送回郑国去了。
夏姬的故事,似乎至此可以画上句号了。也许是徐娘半老,折腾了大半生,大概也想过上一段平静的生活吧,她期待着屈巫的爱情。这样一直到她50岁生日的时候,史书上再也没有传出她的绯闻。也许有,像夏姬这样的绝代妖姬,身怀异禀之姿,岂其甘心自我荒疏?但历史的笔锋触摸的是更加广阔的战争背景。在这14年间,诸侯风云争霸,结盟毁盟,亡国复国,都是朝夕间事,真乃是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夏姬的情色故事,自然变得微不足道了,也只有与战争联系起来,她的名字才能再度芬芳。夏姬为男人而生,她周旋在男人之间,她具有的非凡魅力似乎永远不减。凡是和她在一起的男人,没有一个因日久对她腻味嫌弃的。相反,年龄越是增长,魅力越是无穷。她的魅力让所有见识过她的男人完全疯狂,失去理智,从而不顾一切,甚至抛弃身家性命,富贵尊荣。演绎着一场又一场更加惊心动魄的爱情与战争的故事。
使臣挂冠
公元前589年,晋国与齐国在鞍邑(山东历城)爆发一场大战,史称“鞍之战”。齐国大败,不得不向楚国寻求结盟。经过权衡天下形势,前584年,楚庄王决定派大臣去齐国定盟缔约,以抗强晋霸秦。屈巫曾多次出使诸侯国,外交经验比较丰富,便自告奋勇请缨前往。
屈巫领命归家,心下狂喜,经过一番精心准备,他托言先到新邑收赋,大张旗鼓地将家属亲眷及财帛物品,装载十余车陆续出城,安置在自己的封地新邑。随后自己乘轺车出发,但他披星戴月的驱马悠悠,并没有奔往齐国,而是绕道郑国。谎称自己奉了楚王的命令前来跟夏姬结婚。楚为郑的盟主之国,岂敢违抗?何况郑国国君姬坚正为夏姬的艳名所困,欣然同意。
巫臣没有食言。从巫臣14年来的执着追求与用情之深,可以想象夏姬的美艳。而此时的夏姬都已50出头了,这个年龄段的女人魅力依旧,风采依旧。居然使谋略超群的屈巫竟也做出疯狂举动:不惜放弃整个家族,舍高官、辱君命、背叛祖国,与之私奔。古往今来,鲜有其匹,无与伦比。夏姬堪称历史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欢乐过后,夏姬枕畔问屈巫:“此事曾禀知楚王否?”屈巫说道:“今日得谐鱼水之欢,大遂平生之愿。楚国是回不去了,当与夫人别寻去处,偕老百年,足矣!”夏姬说:“原来如此。夫君既不回楚,那使齐之命,如何交差?”屈巫说:“齐,新败于晋,吾不处不胜之国,如今能与楚抗衡的,莫如晋国,我与你奔晋如何?”夏姬自然同意。
第二天一早,巫臣草就一道表章,付与从人,向楚王辞谢:“蒙郑君以夏姬为臣妻室,臣不肖,遂不能推辞。恐君王见罪,暂时去了晋国,使齐之事,望君王另遣良臣,死罪!死罪!”巫臣终于一偿夙愿,带着夏姬投奔晋国去了。
巫臣是楚国有名的智囊人物,以富于谋略闻名诸侯。晋景公曾以之战兵败于楚为耻,闻屈巫来,大喜过望说:“此天以此人赐我也。”即日拜为刑大夫,并赐给土地。巫臣与夏姬自此安居于晋,生活优裕,就不再有关于她的绯闻了。巫臣为了夏姬,可谓想千方设百计,辗转曲折,终于达到目的。
假使事情到此为止也算圆满,但天下事总是悲剧多,喜剧少。庸人多,智者少。巫臣为了夏姬,轻弃家国,令楚人震惊不已。君臣上下,都有蒙羞受骗之感。想不得吞灭诸侯的强楚竟被自己的大臣玩弄于股掌,竟然蒙在鼓里十余年之久!大国的自尊心被蹂躏得一塌糊涂。
但大国岂可轻侮!楚庄王醋意大发,妒火焚心的子反也趁机煽风点火,对巫臣进行恐怖的报复。
公子侧联合曾与巫臣结怨的公子婴齐(字子重)率兵抄没了屈巫的家,将巫臣留在楚国的家族不分男女老幼诛灭尽净。并且迁怒于他人,把曾经与夏姬颠鸾倒凤的黑要一并杀掉。子反的理论就是,谁让你小子艳福不浅,就那么自得的享用夏姬的旖旎风情?
《左传》惜墨如金,但对夏姬的着墨却很重,往往在故事之后都有“君子曰”的评论,但在她的故事之后却未置一语。史家们难以用语言来评价她的魅力,不知是褒是贬,只能不着一字。后世的武则天为自己所立的无字碑,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夏姬的超级魅力使男人们没有一个忍心杀了她,这倒使她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颠覆红颜薄命理论的美人。
东方海伦
家族尽诛,噩耗传来,巫臣悲愤交加,痛不欲生。他拿起戈矛刺向自己的身体,以此发泄愤懑与痛苦。夏姬紧紧地抱住他,也悲恸失声。呜呼,夏姬竟以残花败柳之姿,使屈巫付出抄家灭族的代价。她深感对不起巫臣,直骂自己是祸水,要巫臣杀了她。巫臣反过来不得不安慰夏姬。
巫臣也不是好惹的,他发誓,与楚势不两立。他怒火满腔地写了两封分别寄给公子侧和公子婴齐的信,谴责他们滥杀无辜,并声言报仇。他在信中诅咒说:“我固然有罪,但我的家族是无辜的,他们并没有背叛国家,你们如此屠杀无辜,我要使你俩死在奔波的道路之上。”
两位王子对巫臣的诅咒嗤之以鼻,他们低估了巫臣的智慧、能力,和巫臣厉行复仇的决心。
巫臣的报复则是竭力培植吴国的作战能力,使之成为楚国的大敌。从此楚国的后方也就成为前方了。
巫臣向晋君献出“联吴制楚”的战略,晋君欣然接受。于是巫臣两次出使吴国,使晋吴两国结盟。随后,巫臣的儿子巫狐庸便率领一支庞大的援吴军事教练团,前往吴国组织和训练吴国的军队,教授他们如何使用马匹、战车、弓箭和各种战略战术。“与其射御,教吴乘车,教之战阵,教之叛楚。”吴国很快强大起来,不但阻止了楚国的东进,更成为楚国背后的致命敌人,楚国第一次面临本土有被攻击的威胁。
楚国从此陷入与吴国无止境的战役中。公子侧和公子婴齐也就常年奔波在防御的道路上。
公元前574年,吴楚交兵,吴国士气旺盛,连续不断的向楚进攻,吴国的疆界一步步地向西推进,楚国边境的三个城池相继陷落,东南边境全部残破。这时晋国也乘机向楚国发起军事攻势,楚国两面受敌,疲于奔命。晋楚两国大军在河南鄢陵决战,楚军又遭败绩,统帅公子侧自杀。而公子婴齐则死于跟吴国作战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