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社会功能 [英]j[1].d.贝尔纳-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都充分发展也有必要使这种联系成为自觉的。
恩格斯是一个毕生研究当代科学的学者。他对这些观念有更其详尽的阐述。列宁在流亡期间花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对后来的科学发展进行分析和批判。所以在内战的斗争和饥馑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新的苏维埃国家就开始按照自觉的方针和计划来加强科学事业了。
革命前的科学 困难是巨大的。自从叶卡特林娜女皇首次把科学引进俄国之后,它一直是沙皇国家的十足外来的、无法吸收的部分。对广大群众说来,它根本不存在。它总是有一点自由主义的味道。只是为了满足军政方面最低限度的需要、并为了让欧洲其他国家看到,俄国也拥有一所科学院,文明程度并不亚于任何其他国家,科学才受到当局的宽容和有限的培植。伟大的俄国科学家象罗蒙诺索夫、门捷列也夫、柯瓦列夫斯基或巴甫洛夫,并不是由于靠了官方科学组织、而是不顾官方组织进行工作的。俄国科学十分依赖国外的科学、特别是德国和法国的科学。在俄国不仅雇用了许多外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而且实际上所有的科学仪器全是进口的。的确在第一次大战之前,新生的俄国资产阶级开始需要科学。他们甚至设立了一所教授科学的免费大学,不少第一代苏联科学家就是从这里毕业出来的。不过这个运动对整个国家并无显著影响。第一次大战、俄国革命、内战和饥馑当然不会使情况好转。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比较保守的科学家逃亡国外;另有一些人死于疾病或饥饿;许多人拒绝同新制度合作,或者半心半意地、不理解地进行合作。苏联不得不在实际上毫无外援的情况下,从废墟上建立起一个新的和规模更大的科学事业。
早期的斗争 幸而科学家们看到了新政府一心一意要让科学有空前未有的发展机会,而且对它给予空前未有的重视。他们还看到自己的确可以第一次自由地实现自己的愿望。⒇他就以自己的精力和热情来填补人数之不足。他们一开始就遇上一个双重的任务:建立苏联科学和苏联技术,同时帮助解决眼前国内建设上的问题。财力和人力都听任他们支配,不过在不少情况下,所需仪器却无法购得,而且工作人员都完全未经训练。1917到1927年期间的成就和这些成就是怎样取得的,都值得我们在今后极为仔细地加以研究,因为这将说明,在拥有高得多的科学水平的国家,一旦科学所受的限制消除,科学将具有极大生命力。下一个十年的进步是有保证的;科学和工业携手并进而且彼此密切联系,新的大学和学校开始培养出了经过训练的、或至少经过部分训练的科学家,人数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有可能着手进行新的工作了,不仅要把老的科研工作进行下去,而且苏联科学还开始首次对世界科学的某些学科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苏联科学的规模 要在本书范围内充分说明苏联科学的组织形式和成就是不可能的。我们已经有一两本关于这一题材的著作了。不过还是有必要说明一下,苏联科学的组织形式和其他国家的科学组织形式不同之处何在、说明它仍然得去应付的困难以及为了在全世界把科学组织起来,可以从中汲取什么教训。苏联科学的第一个特色是工作规模巨大。
1937年的科学经费预算为1,000,000,000卢布。且不说这笔钱的购买力怎样,它至少是当时苏联国民收入的百分之一,相对地来说,是美国的三倍,英国的十倍。
这就说明他们实事求是地认识到,不应再把科学看成是一种奢侈品,而应把科学看成是社会结构的基本部分,在苏联,科学实际上在每一个阶段都同生产过程密切联系着,不过它是以大大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联系方式来同生产过程联系的。苏联科学的主要实际目标是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增加生产的利润。关心满足人类需要,就必然得改进生产方法。苏联科学在这样做的时候总是想缩短这些生产过程和减少实际人力消耗。然而它在这样做时所采用的方式很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中把科学加以应用的方式。首先,作为工人的劳动者是生产过程改革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健康和舒适决不可以因为采取了显然更为经济的方法而受到损害。更重要的是,用一切办法鼓励工人积极协助把科学应用于工业。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仅局限于研究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之间的合作;工人们只能是执行命令的人手,用不着思想。而且他们也毫无这样做的动力,因为改进的好处只会归老板所有,很可能还会使自己的工作更为艰苦。在苏联,伟大的斯达汉诺夫运动是工人本身可以在改变工业生产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生动证据(参看附录Ⅶ)。
科学规划 另一个主要区别是:苏联科学是一个完全统一的整体。各种问题不是个别地、而是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加以处理。科学是根据一个计划来发展的,而这个计划本身则仅是范围更大的物质和文化发展计划的一个部分。
当然比起任何种类的生产计划来,科学工作计划具有的确定性是属于另一种性质的。科学工作领域包含着过多出乎意料的因素,无法在事前估计出会有什么新发现、或者有没有可能得出什么成果来。解决这些困难的办法是,对无法预料的科学成果不作计划,而对可望取得有价值成果的确定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检查计划。它的主要特点是,把可以用于科学的经费按照从直接改进生产的观点来看,从发展更为完善的苏联科学的长远观点来看,都有可能取得最好效果的比例,在各学科和科学研究所之间进行分配。规定要苏联科学家们解决的问题的性质,见于最高科学管理机构苏联科学院今后几年的工作纲要中: “科学院在眼前的工作是协助国家计划委员会起草第三个五年计划。科学院各研究所的主要力量将用来解决在去年三月间的会议上提出的十项具体问题。(这些问题并不就是科学院的全部工作,不过在此刻却是主要的而且占支配地位的问题,这一点自不待言。)科学院将集中精力解决与第三个五年计划有关的十个关键问题如下:
(1)要发展寻找有用矿产,特别是锡、稀有金属和石油的地质学、地质化学和地质物理学勘探方法。
(2)要在科学基础上通过建立全苏高压输电统一电力网,来解决电力输送问题。
(3)要合理使用并扩大使用天然气和工厂副产品煤气(虽然苏联的天然气资源大于美国,然而开采量仅为后者的五十分之一。)
(4)要寻找内燃机新型燃料(将对连锁反应和爆炸过程、内燃机或电动汽车进行研究)。
(5)要合理改进化学和冶金工艺过程:要研究出更363第八章 国际科学概况好地利用设备和增加产量的科学方法。
(6)要为进一步增加土壤肥力奠定基础,协助国家完成把谷物产量从七十亿普特提高到八十亿普特的目标(一普特相当于36常衡磅)。(为此,就需要对选种、土壤化学、植物生物学、肥料和农业机械化进行研究。)(7)要建立发展畜牧业和渔业的科学基地。
(8)要发展遥控力学(机械遥控)并且通过理论物理学的应用来扩大工业中的自动化生产过程。
(9)要起草苏联国民经济的收支平衡表,作为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科学根据。
(10)要研究苏联各民族的历史。
科学院将通过自己对这十个主要问题的研究,提供科学基础,以便国家计划委员会据此编制国民经济统一计划。科学院作为国家的最高科学机构,有责任按照国家的迫切重大问题,规定科研的总方向,并且有责任把各研究所的计划和国家的总计划协调起来。
这并不意味科学院要为自己的四十个研究所和各人民委员部所属的800个研究所规定详细计划。而且研究工作也不仅限于上述十个问题。然而这的确意味着:次要项目将服从整个国家迫切需要的项目。”——《英苏杂志》,第一卷,第5号,第14页。
这个纲要肯定是属于技术性质的,不过它还附带地谈到要在电力、固体和液体构造、化学反应性质、动植物生理学等方面进行比较长期的、不那么容易确定的基础研究。
组织机构 苏联科学组织机构比较复杂。还没有定形。
在初期建立了一些临时机构,其中有些维持下来了,其余的都撤销了。目前的机构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可变动的。全苏科学事业都由科学院来加以总的指导,不过科学院辖下的研究所只是全国研究所的一小部分。主要研究工作都是由大学研究实验室和重工业、轻工业、食品供应、卫生、农业等人民委员部所属研究机构进行的。科学院最初是以法国科学院和普鲁士科学院为蓝本建立起来的,是著名科学家的荣誉机构。
现在,科学院已经扩大了自己的工作范围,不过扩大的办法不是增加成员、而是使每一个成员负责主管本身专业范围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研究所。虽然科学院院士仅有90名,科学院所属各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人数却有4000名以上。
大学和技术学校的主要职能当然是教育工作。但是它们各有其研究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和科学院的实验室保持密切联系。不过更重要的却是附属于工业的研究所,例如各冶金研究所、硅酸盐、纤维等研究所。这些并不是狭义的工业研究机构,而是从事和工业有关的基本问题的研究,而且拥有极为著名的科学家。处于另一级的还有无数工厂实验室和野外农业试验站。向各研究所和工厂实验室提供经费的责任落在各人民委员部的肩上。它们的需要决定着这些研究所的科研方向。从科学角度看来,工农业中的研究所是和科学院密切联系的,在英国存在的大学和工业科研之间的隔阂在苏联大体上是不存在的。
科学事业的组织原则是:在问题与解决办法之间应存在有来有往的交流渠道。由工厂实验室以精确方式提出的工业上的问题,交给了技术研究所。凡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属于现有技术知识范围之内的,便在那里予以解决。如果事实证明人们对大自然的机制缺乏某种较为基本的理解,便把问题提交科学院处理。这样工业就可以向科学界提出新的和根源性的问题。同时,大学或科学院有了任何基本发现,也立即把这种发现转告工业实验室,使一切有用的发现尽快用于实践。
瓦维洛夫的植物管理局就是这种密切结合的工作方法的一个出色例子。在那里,由于在经济上需要培育各种植物以适应苏联各地多种多样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遗传学原理得到了充分发展,而且通过对人工培植植物的野生变种的研究,不但提供了一些极有价值的植物和杂交品种,还发现了古远的史前驯养中心以及当时的文明状况。还有不少类似例子,大多数可以在克劳瑟著《苏联的科学》一书中找到。
这个制度如何工作 苏联的科学工作、仪器设备、实验室等等的具体情况根本上无殊于国外。不过在仪器设备的生产方面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仪器不是交给各个工厂去生产,以致造成价格高和产品周转量小的后果,而是由研究所自己集中来生产,使生产可以合理化,从而使科学仪器既便宜,数量又多。这样,苏联在几乎一切领域中都变得不依赖国外仪器设备了。由于革命前国内根本不制造仪器,这一成就就更显得突出了。
但是在人员和科研工作的内部管理方面,管理原则就完全不同于国外了。在短短几年中就已经有了不少变化,目前的内部组织形式是苏联的一切事业中常见的变动的结果。这个组织形式是个人负责和集体商讨制度的结合。它是根据人们在科研工作的特殊需要方面的经验制订的。研究所所长负责研究所的全面工作以及它的经费收支和行政管理。即使最后两个职能由另一个人来掌管,情况也是这样。只有他才能作出最后决定。研究所的主要工作计划是经过工作人员在会议上加以讨论然后制订出来的。这些工作人员不但包括科学工作人员,而且还包括在其他国家中算作机械师和助手的人员。每年年初就要讨论总的工作计划;然后由所长或代表们参照其他研究所的计划或者工业或教育方面的需要进行修订。通过一系列的商讨后,就批准了一项简短的计划并且确定了预算。计划内容、特别是完成计划的时间,必然是有点不具体的,但要求有关方面在一定期间提出已完成的工作和还需要进行的工作的报告。根据作者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