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医灯续焰-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数而有力,是名曰紧。紧原以形状言,不以至数言。但紧脉敛实似弦,弦则直
急如弦。紧则《脉经》所云如转索,如切绳,内有搅动弹搏之状,似乎数也。若
数中时见一止,(失伦之止。)名曰促脉。脉流数疾,势如奔逸,偶不相继,故一止耳。
仲景云∶阳盛则促,故当于寸口见焉。若数脉见于关上,名曰动脉。盖关为阴阳交
互之处,阴阳不和,两相抗激,势不相下,故迸于上而厥厥动摇也。然上下无头尾,
只在一分之关上,非圆实之小豆,不足以形容其状也。
卷一
长脉第十四
属性:长则气治,过于本位。长而端直,弦脉应指。
脉位有三,寸关尺也。长则透出本位。惟其透出,乃见长象。非气之充畅,不
能有此,故曰治。若长而端直,应于指下,是为弦脉。即《素问》玉机真藏论曰∶
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者是也。
卷一
短脉第十五
属性:短则气病,不能满部,不见于关,惟尺寸候。
一脉一形,各有主病。数脉相兼,则见诸证。
脉短,则气不充畅,无论在寸在尺,俱不能满足本部。惟其不能满部,乃见短
象。气不足,非病而何?然此惟尺寸见之。设若在关而不满本部,则与尺寸不相接
矣,理无此脉。盖脉类多矣。有一脉,自有一脉之形。形有不同,故病亦各异。若
脉数形兼见,而病亦数种兼成。仲景所谓此自经常,不失铢分者也。如下文云云。
卷二
浮脉主病第十六
属性:浮脉主表,里必不足。有力风热,无力血弱。
浮迟风虚,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
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火,浮微劳极,
浮濡阴虚,浮散虚极,浮弦痰饮,浮滑痰热。
皮毛曰表,言在外也。浮脉与皮毛相得。亦有势泛泛外浮者,皆主表。气应于
表,其里必虚,故里不足。浮亦主风。浮而有力,风热所为。盖风为阳邪,其性轻
浮动荡,加之以热,势必壅盛,故有力也。(宜荆防羌壳芩栀石膏之类。)无力则浮而虚矣。血
主里,气主表。血弱不能谐气,故反浮,亦里不足之义。(宜参 四物汤之类。)脉浮而迟,
乃鼓动之不及也,为风虚。(宜四君子汤或防桂参 之类。)脉浮而数,乃鼓动之太过也,为风
热。(宜荆防膏薄栀芩丹皮生地之类。)脉浮而紧,紧则紧敛,寒之性也,风中有寒。(九味羌活汤、麻
黄汤或苏 羌杏姜葱之类。)脉浮而缓,缓则缓漫,湿之性也,风中有湿。(宜羌防苍白术防己黄 桂附
之类。)浮虚伤暑者,暑伤乎气。气主浮外,而暑性张散,故伤暑者多汗。经曰脉虚身
热,得之伤暑者是也。(宜清暑益气汤、十味香薷饮之类。)浮芤失血者,血去脉空耳。盖卫行脉
外,营行脉中,血失则营损,营损则脉中空,如芤草之状也。(宜黄 归芍或当归补血汤、琼
玉膏之类。)脉浮而洪,充涌指下,火之象也。但浮则有表无里,故曰虚火。(宜当归补血汤、
四物汤、六味丸、八味丸之类。)浮微劳极,阳气欲绝也。《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烦劳
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
汨汨乎不可止。盖言阳气清净,烦劳则阳精张散而竭绝。积于夏长之时,当振发而
反退陷,故变病如上,是名煎厥。煎厥者,气应振而反靡,应出而反入,如煎迫之
自外及里,煎熬之由多渐少,即《难经》十四难所谓自皮毛以及于骨之五损,从上
下者是也。今之五劳六极,虚怯损瘵,皆煎厥之类。阳主浮,以其因于耗阳,故脉
浮微耳。(宜十全大补汤、生脉散、大造丸、四君子汤、八珍汤之类。)脉浮而濡,衰薄之甚,仅有其上,
若无其下,故主阴虚。(宜四物汤、六味丸之类。)若浮而散,则又阴虚之极矣。阳在外,阴之
使;阴在内,阳之守。阴虚极而不能为守,则阳无所根据,浮越而散,略无阴凝内敛
之象,故阴虚剧。然而孤精于内,气耗于外,谓之阴阳两虚亦可。(宜十全大补汤、金匮肾
气丸之类。)脉浮弦者痰饮。痰饮何自而生乎?《素问》经脉别论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又
营卫生会篇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二说虽殊,其理则一。方饮之由
胃游溢而上输于脾也,腐熟如酒酵之喷发,炊釜之沸腾,即中焦之如沤。由脾散精
而上归于肺也,拔粹升纯,氤氲若 ,即上焦之如雾。由肺之通调而下输膀胱也,
气化开通,溲便注泄,即下焦之如渎。名虽有三,实则一气。若气虚寒不运,则饮
亦停留不行,随不运之处停留,则随停留之处见病矣。大约暴则为饮,久则成痰。
清薄则为饮,浊浓则成痰;寒多则为饮,热多则成痰。熬汁收膏,煮水结盐之义也。
弦乃阴脉,为阳不足。仲景云∶弦为阳运,正言阳之不能运也。又云∶沉潜水蓄,
支饮急弦,俱言阳气衰弱,不能营运其饮,故见此弦敛不鼓之脉耳。(宜金匮苓桂术甘汤、
小青龙汤之类。)水饮应沉,而言浮者,当在上焦。若浮而滑,则非弦敛不鼓之脉,寒当
化热,饮当成痰,此必然之理也。(宜二陈汤,或栀芩花粉玄明粉之类。)
卷二浮脉主病第十六
附方
属性:x参 四物汤x 治血虚。气不能与之谐,反上气喘促,自汗恶寒,面白,脉浮,按之空涩。或曾经失血者。
人参(一钱) 黄 (蜜炙、二钱) 当归(二钱) 熟地黄(二钱) 白芍药(酒炒、一钱半)
芎(八分)
上为粗末,水二盏,煎七分,温服。
x四君子汤x 治真气虚弱及短气、脉弱。加陈皮,名异功散;加陈皮、半夏,名六君子汤。
白术 人参 茯苓 甘草(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食远温服。
x九味羌活汤x
羌活 防风 苍术(各一钱二分半) 甘草 白芷 川芎 生地黄 黄芩(各一钱) 细辛(四分)
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二盏,煎八分,热服取汗。陶节 云∶春夏秋感冒,
头疼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见太阳表证,宜服此平正方也。其加减法,在人
自变通耳。
x仲景麻黄汤x 治伤寒太阳脉浮,头项强痛,腰脊疼,发热恶寒,身体痛,无汗而喘者。
麻黄(一两半) 桂枝(一两) 甘草(五钱) 杏仁(去皮尖、五十粒)
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初沸,去上沫,再煎至七分,温服取汗。汗出不必服尽剂。
x清暑益气汤x
黄 (一钱半,汗少减五分) 苍术(一钱半) 升麻(一钱) 人参(去芦) 白术 陈皮 神
曲泽泻(各五分) 甘草(炙) 黄柏(酒浸) 葛根 青皮(去瓤) 当归身 麦门冬(去心
各三分) 五味子(九粒)
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剂之多少,临时斟酌。此东垣所制,
以治长夏土令湿胜,非独暑也。其论云∶暑湿蒸炽,人感之则四肢困倦,精神短
少,胸满气促,肢节沉疼。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小便黄数,大便溏频。或痢
如黄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不思饮食,自汗或汗少,血先病而气不病也,
其脉洪缓。若血气相搏,必更加迟。病虽互换少差,其天暑湿令则一也。宜以清
燥之剂治之。《内经》曰∶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炅则气泄,今暑邪干卫,故身
热自汗。以黄 甘温补之为君。人参、橘皮、当归、甘草甘微温,补中益气为臣。
苍术、白术、泽泻渗利而除湿。升麻、葛根甘苦平,善解肌热,又以风胜湿也。
湿胜则食不消而作痞满,故炒曲甘辛、青皮辛温,消食快气。肾恶燥,急食辛以
润之,故以黄柏苦辛寒,借甘味泻热。补水虚者,滋其化源,以人参、五味子、
麦门冬酸甘微寒,救天暑之伤,于庚金为佐,名曰清暑益气汤。
x百一十味香薷饮x 消暑气,和脾胃。
香薷(一两) 人参(去芦) 陈皮(汤泡去白) 白术 白茯苓 白扁豆(炒、去壳) 黄
(去芦) 干木瓜 浓朴(姜汁制、炒黑色) 炙甘草(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热汤或冷水调下。
x当归补血汤x 治气血俱虚,肌热恶寒,面目赤色,烦渴引饮,脉洪大而虚,重按似
无,此脉虚血虚也。此病多有得于饥饱劳役者。
黄 (一两,炙) 当归(二钱,酒洗)
上 咀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
x琼玉膏x 治吐血咳嗽。
生地(新鲜者,取汁四斤) 白茯苓(十三两) 人参(六两)
以参、苓为极细末,以地黄汁和蜜拌入。用瓶贮,纸箬包其口,用桑柴火重汤
煮三昼夜。取出水浸三日。白汤点服。
x六味丸x 一名地黄丸。治肾经不足,发热作渴,小便淋闭,气壅痰嗽,头目眩晕,
眼花耳聋,咽燥舌痛,齿牙不固,腰腿痿软,自汗盗汗,便血诸血,失音,水泛
为痰,血虚发热等证。其功不能尽述。
熟地黄(八两,酒蒸、杵膏) 山茱萸肉 干山药(各四两) 牡丹皮(去骨) 白茯苓(
去皮) 泽泻(去毛,各三两)
上各另为末,和地黄膏,加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滚汤下。
x八味丸x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弱,饮食少思,大便不实,脐腹疼痛,
夜多漩溺等证。即六味丸加肉桂、附子各一两。
x十全大补汤x 治气血俱虚。发热恶寒,自汗盗汗,肢体倦怠,或头痛眩晕,口干作
渴,喉痛舌裂。及久病虚损,口干食少,咳而下利,惊悸发热。或寒热往来,晡
热内热,遗精白浊,二便见血,小腹作痛,小便短少,大便干涩。或大便滑泄,
肛门下坠,小便频数,阴茎痒痛。或脐腹阴冷,便溺遗沥。或心神不宁,寤而不
寐。或形容不充,肢体作痛,或鼻吸气冷,急趋气促等证,皆是无根虚火。但服
此药,诸病悉除。凡元气素弱,起居失宜,饮食劳倦,用心太甚,以此为主。
肉桂 甘草 芍药 黄 当归 川芎 人参 白术 茯苓 熟地黄(各等分)
上水煎服。
x生脉散x 治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或湿热大行,
金为火制,绝寒水生化之源,致肢体痿软,脚欹眼黑,最宜服之。
人参(五钱) 五味子 麦门冬(各三钱)
上水煎服。
x大造丸x 治诸虚百损,精血两亏,形体 羸,筋骨痿弱。或七情伤感,以致成劳。
或外感失调,久成虚乏。凡一切不足之疾,服此渐复真元,功难尽述。
紫河车(一具,用米泔水浸,轻轻摆开,换洗令净白为度。勿动筋膜,用竹器盛于长流水中,浸一
刻取生气提回,
以瓦瓶隔汤煮极烂如糊取出。先倾汁入药内,用石臼、木椎捣极均细为度,入后药) 干地黄(一两五
钱) 熟地黄(二两) 麦门冬(去心) 天门冬(去心,各一两半) 当归(一两) 枸杞子(七钱)
五味子 牛膝(各七钱) 杜仲(一两半) 小茴香 黄柏 白术(各二两) 陈皮(二钱) 干姜(二
钱) 侧柏叶(采向东嫩枝,隔纸焙二两)
如气虚,加人参,黄 各一两。血虚,倍当归,地黄。肾
虚,加覆盆子、炒,巴戟去心,山茱萸肉各一两。腰痛,加白术、盐水炒,萆 ,锁阳、酥
炙,续断、酒洗,各一两。骨蒸,加地骨皮,知母,丹皮,各一两。如妇人,
去黄柏,加川芎,香附,条芩,俱酒炒,一两。共末,同河车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清晨白汤下。
x八珍汤x 治肝脾伤损,气血虚弱,恶寒发热,烦躁作渴。或不时寒热,眩晕昏愦。
或大便不实,小便淋赤。或饮食少思,小腹胀痛等证。
人参 白术 白茯苓(各三钱) 甘草(炙) 芍药(各一钱) 当归 熟地黄(各三钱) 川芎(一钱五分)
上水煎服。
x仲景苓桂术甘汤x 《伤寒论》云∶治伤寒吐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
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服此汤。又治停痰寒饮,中虚冷泻等证。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各二两,炙)
上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x仲景小青龙汤x 《伤寒论》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
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服此汤。
又治停饮,久咳肺寒。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上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
升。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鸡子大,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