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519-医灯续焰 >

第27部分

519-医灯续焰-第27部分

小说: 519-医灯续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一助,正气必张,邪气必散,紧者仍舒,细者仍充,而本来之面目可还也。故知 
其生。若脉浮大,则正先散越。散越于外,则里更虚。里更虚,则邪必深入,而欲为之治,不亦难乎? 

卷十二中恶脉证第七十三
附方
属性:x苏合香丸x(见第十八) 
x调气平胃散x 
木香 乌药 白豆蔻 檀香 砂仁(各一钱) 藿香(一钱二分) 苍术(一钱半) 浓朴(姜汁炒) 陈 
皮(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x六君子汤x(见第十六) 
x香砂四君子汤x(即四君子加砂仁、木香,见第十六) 
x千金返魂汤x(见第三十五) 
x玉枢丹x(即紫金锭。见第六十三) 
x华佗救中恶方x 治一应忤恶鬼气。 
犀角末(五钱) 辰砂(水飞过) 麝香(研,各二钱五分) 
每服二钱,井水调下。如一时不能得此药,用雄黄末一钱,煎桃枝叶汤调灌之。 
又无雄黄,可用着身上多时遭汗衣,或贴肉衬衣。男用女,女用男。烧存性,服二钱,百沸汤调下。 
x又方x 韭菜捣汁滴鼻中。冬月用韭根。 
x又方x 百会穴,人中穴,足大拇指离甲一韭叶许,名鬼眼穴,及丹田、气海诸穴, 
灸七壮,愈多愈妙。一二处醒,即止,不必俱灸也。以炭火烹米醋熏鼻亦妙。诸 
急证,宜先以牙皂末搐鼻取嚏。牙关紧者,以乌梅肉擦之自开。皆通关之法,后可进药。 
x砒毒x 早禾杆烧灰,新汲水淋汁,绢滤过。冷服一碗,得下利即安。新汲水调白扁 
豆末亦好。华佗用黑铅磨浓水灌之。 
x附子、天雄、川乌、斑蝥毒x 煮大小黑豆汁饮。 
x河豚毒x 仓卒无药,用清油多灌之,得吐愈。 
x巴豆毒x 煮黄连汁饮。 
x诸药毒x 甘草、黑豆、淡竹叶等分,水一碗煎服。 
x刺毛虫毒x 疼痛不已,蚯蚓泥干搽。又治胡蜂叮。 
x郁肉漏脯毒x(郁肉,密器盖隔宿者。漏脯,茅屋漏下沾着者) 烧犬屎,酒服方寸匕。生韭汁亦好。 
x马肉毒x 香豉二两,杏仁三两,蒸一饭时,杵之。酒煎服。芦根煮汁饮,亦良。 
x牛肉毒x 甘草煮汁饮之,即解。 
x犬肉毒x 心下坚,腹胀口干,发热妄语,或洞下。杏仁一升,不去皮,熟研,以沸汤三升和取汁。 
分三服。利下肉片良。 
x中箭死鸟兽肉毒x 大豆煮汁及盐汁,服之解。 
x诸鱼毒x 橘皮煎浓汁饮之解。芦根煮汁亦食。 
x蟹毒x 紫苏煮汁饮之。苏子亦好。 
x诸果毒x 猪骨烧过为末,水服方寸匕,解。 
x诸菌毒x 闷乱欲死,人粪汁饮一升。饮土浆一、二升亦良。大豆浓煮汁饮之,或服 
吐利药,俱可解。亦治枫树菌毒,令人哭不止。(哭,一作笑。) 
x野芋毒x 即前方。 
闭口椒毒 戟入咽喉,气欲绝,或吐白沫,身冷,用肉桂煎汁饮之。或多饮冷水, 
或食蒜,或饮地浆,俱良。 
x水莨菪叶毒x 人每误认作菜食,令人狂乱吐血。甘草煮汁饮之,即解。 
x芹菜毒x 手背腹满痛,名蛟龙病。以芹上带蛟蜃精耳,用硬糖二、三升煮服之,当吐如蜥蜴者。 
x贪食成病方x 食多不消,心腹坚满痛。用盐一升,水三升,煮盐消化。分三服,当吐出食。 
x诸食物毒x 煮甘草荠 汁饮之,通能解。 

卷十三
痈疽脉证第七十四
属性:痈疽浮数,恶寒发热。若有痛处,痈疽所发。 
脉数发热,而痛者阳。不数不热,不疼阴疮。 
未溃痈疽,不怕洪大。已溃痈疽,洪大可怕。 
痈者,壅也。疽者,阻也。荣卫气血,壅塞阻滞,郁热成脓之所致,有阴阳脏 
腑之分。痈大而浅,疽小而深。大则气鼓发。鼓发,则向表而浅。小则气收敛。收 
敛,则近里而深。浅则从腑从阳,故易消易溃。深则从脏从阴,故难消难溃。易溃 
者,则毒从外泄。难溃者,则毒常内陷。此吉凶轻重之所由分也。方书谓其源有五, 
一曰天行时气,二曰七情内郁,三曰体虚外感,四曰身热搏于风冷,五曰食炙 、 
饮法酒、服丹石等热毒。虽分为五,然总不外三因也。三因者,一外因,如《素问》 
运气等篇之太阳、少阴、阳明、太阴、少阳、厥阴之客气,以及所至所复,寒燥湿 
邪,并热淫所胜,岁火太过之发为 疹疮疡,痈疽疮肿。又据脉要精微论,帝曰∶ 
诸痈肿筋挛骨痛,此皆安生?岐伯曰∶此寒气之肿,八风之变也。又生气通天论曰∶ 
劳汗当风,寒薄为 。郁乃痤。(薄之浅则为 ,郁之久则为痤。)又曰∶阳气者,开阖不得, 
寒气从之,乃生大 。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腠理之开阖,皆卫气主之。卫气失常, 
则开阖亦不得如常矣。邪因乘隙而入,结于筋络,故成伛偻。邪若入陷于脉,则营亦不顺,逆于肉理之中, 
久则结聚为痈肿也。)又《素问》气穴论曰∶邪溢气壅,脉热肉败,荣卫不行,即将为脓。内消骨髓, 
外破大 ,留于节腠,必将为败。(邪留于节腠溪谷之间。节腠溪谷,神气所注,必大为败坏,岂仅 
消髓破 而已?)又《灵枢》刺节真邪篇曰∶虚邪之中人也,搏于脉中,则为血闭。不通则为 
痈。(亦荣气不从义。)又云∶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热气 
胜,久则良肉腐化为脓。不外泻而内入,入则烂及于骨。骨伤不易生新附骨,如虫之蚀也。)又曰∶邪气 
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凝结之久,日渐增聚,则日渐长大矣。不腐而大,赘于形体, 
其名曰瘤。昔者,夙昔之谓,言其久也。又曰∶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邪附于骨,久为 
骨疽。)又曰∶有热则化为脓,无热则为肉疽(此邪结于肉者。有热,久则肉腐为脓,无热,久则肉化 
为浆渣。今疽瘤内常有此类。)一内因,如《素问》阴阳别论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 
三阳者,太阳也。 
太阳主表,故发寒热。太阳走足,故下为痈肿。)又《素问》气厥论曰∶肾移寒于脾,痈肿少气。脾 
移寒于肝,痈肿筋挛(肾水寒气反移,凌于脾土,是为逆。逆则气壅肌肉而为肿,以脾主肌肉故。脾以 
寒气反移凌于肝木,亦为逆。逆则气不独壅肌肉,而筋亦挛肿,以肝主筋故。)又《素问》厥论曰∶少阳 
厥逆,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此言少阳游行之火。若厥逆结聚,为毒最甚,故不可治。若发惊, 
是为入脏,主死。以惊属心,脏则指厥阴心包络也。)又《灵枢》脉度篇曰∶六腑不和,则留结为痈。(腑为 
阳,阳主卫。卫气不和,则留结于肌腠而痈肿矣。)又玉版论,黄帝曰∶病之生时,有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 
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疽。阴阳不通,两热相搏,乃化为脓。(喜 
怒伤气,饮食伤脏。不测者,暴发之谓。暴则气壅逆而阳有余。不节者,纵食偏嗜之谓。不节则五宫伤而阴 
不足。阳有余则气聚而热胜,阴不足则荣不行而热亦胜。两热相搏,营卫不行,故化脓而成痈疽也。) 
又陈无择亦云∶痈疽瘰 ,不问虚实寒热,皆由气郁而成,盖言喜怒忧思久郁所致。治以远志酒、独胜散,兼 
以五志相胜之理,乃善。(如恐胜思,思胜恐之类。)不内外因,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足生者,必生也。)又异法方宜论曰∶东方之域,天地 
之所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 
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鱼生于水,外 
阴而内阳,水之体也。动而不息,火之象也。火显于外,阳蓄于内,美食久久,使人热中。痈疡之病, 
乃其常耳。)又有久服丹石法酒,热毒蓄中,发为痈疽疔肿,亦同膏粱之类。其脉浮数者,以血泣而 
气复从之。邪与正郁,郁则化热,故数也。在表在阳,故浮也。正为邪搏,则宣畅 
外卫之力薄,故复恶寒。据脉证,似与伤寒表证无异。但伤寒虽有痛,或在头,或 
在身体,或在骨节,未有痛止于一处者。今痛止一处而脉数,此处必化热为脓,正 
痈疽所发之处也。即《伤寒论》辨脉法所谓诸脉浮数,当发热而洒淅恶寒。若有痛 
处,饮食如常者,蓄积有脓是也。如此者,乃为阳毒。若脉不数,身不热,所患之 
处不疼,是邪客阴分,不能鼓发,多致内陷。然必兼有烦懊呕逆,胸膈不安等证。 
否则不热不疼,脉又不数,是一不病患也,何得谓之阴疮而反重于阳证耶?方痈疽 
之未溃也,无论成脓与否,热邪郁蓄,外不疏通,脉之鼓涌洪大,是其宜也。至于 
已溃,则热泄邪解,而洪大之脉宜衰矣。溃而不衰,一派热邪,正从何复,诚为大 
可惧者。与《素问》评热病论所谓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病 
名阴阳交者,同一义也。凡此痈疽疡肿,自有专书,注固不能毕述,然《灵枢》痈 
疽一篇,穷源别流,包括殆尽,恐业外医者,不能出其范围也,故备录于下。黄帝 
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卫气源流。)中焦出气如露, 
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络先满溢,乃注于络脉。 
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以张,因息乃行。(荣气源流。)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与天合 
同,不得休止。切而调之,从虚去实。泻则不足,疾则气减,留则先后,从虚去虚, 
补则有余。血气已调,形气乃持。余已知血气之平与不平,未知痈疽之所从生。成 
败之时,死生之期,有远近,何以度之,可得闻乎?岐伯曰∶经脉流行不止,与天 
同度,与地合纪。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蚀。地经失纪,水道流溢,草萱不成,五谷 
不殖,径路不通,民不往来,巷聚邑居,则别离异处。血气犹然,请言其故。夫血 
脉营卫,周流不休,上应星宿,下应经数。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 
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言卫气因以留聚,而不得复返于平常流行之故道也。)寒气 
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 
当骨空,(骨空,骨中之细孔,如鬃眼者,所以通血液之渗灌。)不得泄泻,血枯空虚,则筋骨肌肉不 
相营。经脉败漏,熏于五脏,脏伤故死矣。黄帝曰∶愿尽闻痈疽之形,与忌曰名。 
岐伯曰∶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者猛烈急速之谓。)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 
半日死。其化为脓者,泻则合豕膏冷食,三日已。发于颈,名曰夭疽,(外在颈而内则入腋熏 
肺。以其最上,故曰夭。)其痈大以赤黑。不急治,则热气下入渊腋,前伤任脉,内熏肝肺, 
十余日而死矣。阳气大发,消脑留项,名曰脑烁。(烁,消烁也。烈火熔金之谓。脑被其热,烁亦如 
之。烦心者,肾毒传心也。)其色不乐,项痛而如刺以针。烦心者,死不可治。发于肩及 , 
名曰疵疽,其状赤黑。急治之,令人汗出至足,不害五脏。痈发四五日,逞(速也。) 
之。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言其小如粟米也。)治之以砭石。欲细而长,疏砭之, 
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侠缨,急治之。(马刀蛤蛎之属, 
痈形似之。侠缨者,发于结缨之处,人迎之下颈侧也。二痈一在腋,一在颈,常相联系,故俗名历 
串。)发于胸,名曰井疽。(言其深也。)其状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不治,七日死矣。 
发于膺,名曰甘疽。色青,其状如谷实栝蒌,常苦寒热。急治之,去其寒热,十岁死。死后出脓。(甘属土。 
此疽发于阳明胃经,隐名也。即乳痈之类。内累累如谷食之蓓 ,如栝蒌之包子。虽不即死,亦 
不即愈。)发于胁,名曰败疵。(亦乳串之类。)败疵者,女子之病也。灸之。其病大痈脓,治 
之。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锉 草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之竭,为 
取三升,则强饮浓衣,坐于釜上,令汗出至足已。发于股胫,名曰股胫疽。其状不 
甚变而痈脓搏骨。不急治,三十日死矣。发于尻,名曰锐疽。(尾骨尽处而尖锐,故名。)其 
状赤坚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死矣。发于股阴,名曰赤施。(股阴,足太阴、厥阴二经所 
过之处。火毒伤阴之甚则发。此曰赤施者,谓赤火之施发耳。)不急治,六十日死。在两股之内,不治。 
十日而当死。发于膝,名曰疵痈。其状大,痈色不变,寒热,如坚石。勿石,石之 
者死。须其柔,乃石之者生。诸痈疽之发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