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选_股_绝_招与股市宝典 >

第14部分

选_股_绝_招与股市宝典-第14部分

小说: 选_股_绝_招与股市宝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基本原理〃都可能存在缺点、不足乃至错误:市场行为包容一切、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历史会重演;简言之,市场总是对的。所有技术分析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最大弊端,乃在于它们都有明白的假设;而只要这些假设不能成立,则相信此等一系列门派及其思想、理论和方法之力量与权威便会荡然无存!  
1、证券市场的效率性理论  
一般说来,证券分析家都会继承美国金融学家哈里·罗伯茨的衣钵,认为市场的效率性可以分为〃弱式效率性〃、〃次强式效率性〃和〃强式效率性〃3种类型。实证分析表明,在所有发展完善的证券市场中都具有高度的弱式效率性,以及相当程度的次强式效率性。但是,即使象纽约证交所这样发展完善的证券市场也不具备强式效率性,市场行为没有包容一切。因此,〃市场行为包容一切、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历史会重演〃有问题,从而技术分析的理论依据有问题,从而技术分析有问题。  
2、技术分析不是必然真理  
可以运用否定后件推理进行逻辑分析,其符号形式为:     
(P→Q)&~Q≡~P  
例如,P:市场行为包容一切。  
Q:每一家证券市场的行为包容一切。  
观察的结果是~Q:有一家纽约证交所的市场行为没有包容一切。  
因此,结论是~P:〃市场行为包容一切〃错误。     
应该说,和〃市场行为包容一切、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历史会重演;简言之,市场总是对的〃相悖的观察结果、理论分析比比皆是。但是,技术分析家却一直对此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乃至麻木不仁。  
长期以来,归纳法一直被奉为试验科学必须遵循的方法,培根也因提倡归纳法被马克思称作近代哲学和试验科学的始祖。然而,在哲学史上,18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就曾对于归纳法的合理性提出挑战,从彻底的经验论出发反而得出了怀疑论的结论。譬如,在9999次观察中,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但这还是不能保证,在第10000次的观察中,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或许,总有一支黑天鹅是黑色的,而它就会切断所有的天鹅和白色之间的联系。这样,在哲学史上,休谟的〃归纳问题〃就一举割断了归纳法和必然真理之间的联系。所以,由于以简单归纳法为逻辑基础,〃市场行为包容一切、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历史会重演;简言之,市场总是对的〃也就不是〃必然真理〃,从而技术分析的理论依据也就不是必然真理,从而技术分析也就不是必然真理。  
3、价值规律的〃实现论〃  
价值规律的内涵不仅包括〃价值决定论〃、〃价值交换论〃,还包括〃价值实现论〃。理论上假设供求关系一致,那么,商品的价格就会和价值一致,市场就是对的。但是,非常遗憾:〃供求关系实际上从来不会一致;如果它们达到一致,那么只是偶然现象,所以在科学上等于零,可以看作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因此,〃市场行为包容一切、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历史会重演;简言之,市场总是对的〃错误。  
除此之外,反驳〃市场总是对的〃论据其实几乎可以信手拈来:  
论据(1):巴菲特指出,相信〃市场行为包容一切〃,等于在玩牌的时候不看牌就出一样荒谬;  
论据(2):当被问及一般关于市场分析的最大误解何在问题的时候,罗杰斯指出:〃〃市场总是对的。〃实际上,市场在大多数情况下几乎总是错的〃;  
论据(3):索罗斯干脆假设〃市场总是错的〃;即使〃市场总是错的〃有时错误,索罗斯还是将它作为一个有效的命题用之如初。  
所以,证券分析和市场行为之间的排列组合在逻辑上可能具有四种方式:正确的证券分析和正确的市场行为、正确的证券分析和错误的市场行为、错误的证券分析和正确的市场行为、错误的证券分析和错误的市场行为。为此,证券分析家完全应该从沉重的〃市场总是对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  
4、对于技术分析的〃内部批判〃  
之所以认为〃市场行为包容一切、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历史会重演;简言之,市场总是对的〃错误,是因为根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可以得到一个科学、辩证而有用的重要结论:市场行为既能包容一切又不能包容一切、价格既以趋势方式演变又不以趋势方式演变、历史既会重演又不会重演;简言之,市场既对又错。如果用铁锤从事技术分析还不过瘾,那么,它就是越过边境线打入技术分析界内部所安置的一颗重磅炸弹。这样一来,我不知道在领教了这种既唯物又辩证的〃强词夺理〃之后,还会有人迷信什么技术分析!  
在分析〃反驳技术分析理论依据的理论依据〃基础上,可以得出一种重要推论:既然证券分析只有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而技术分析又有问题,所以,从逻辑上讲,对于蹒跚而行的技术分析家而言,基本分析可能是一根不可或缺的拐杖。这里,需要指出,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谁决定谁〃的最常见误解,属于一种狡猾的〃复杂问句〃,本身就已错误,相当于〃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问题。其实,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之间属于一种既相区别而又相互验证的辩证关系。最后,需要强调,包括〃决定论、交换论、实现论〃在内,〃价值规律〃是迄今为止所有基本分析中最科学、最简单,因而也最有用的理论。我学习价值规律有3个体会:第一,我不知道在学习了价值规律之后还需要学习什么其它的基本分析理论;第二,我确实不知道在学习了价值规律之后还需要学习什么其它的基本分析理论;第三,我确确实实不知道在学习了价值规律之后还需要学习什么其它的基本分析理论。重要的一点,全世界最成功的基本分析家巴菲特可能就是基本分析领域的马克思。一方面,巴菲特准则包括商业准则、管理准则、财务准则、市场准则。另一方面,科学的基本分析应该集中考察上市公司〃劳动生产力〃的多种情况,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整体而言,尽管巴菲特准则和〃劳动生产力〃的内涵有所不同,但是相信它们的外延完全重合。所以,巴菲特就是基本分析界的马克思。〔未完,待续〕     
金融炼金术:证券分析的逻辑(七)     
(五)证券分析家的难处     
索罗斯曾经引证匈牙利1956年之前的一个老笑话来说明自己在毒品合法问题上的主张。匈牙利共产党设法鼓励党员更加自由地发表个人意见,为此,书记同志每次开会之后都提问,而一位党员却总是回答:〃我完全同意书记同志的意见。〃最后,书记同志说:〃你一定会有自己的意见。〃回答是:〃对,但是我完全不同意自己的意见。〃如果说,〃我完全不同意自己的意见〃在那里是一个老笑话,那么,在这里却截然相反。我的可爱之处就在于:虽然我起劲地攻击证券分析家尤其技术分析家,但是我一开始就战战兢兢地声明了它可能的恶毒性质。因为我深深知道,证券分析家绝对有难处。  
证券分析家的难处之一,是证券分析理论和证券分析实践的严重脱节。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过程中,人类无所不用其极。在社会生活中,政治家为了登上总统的宝座,必然也会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全力以赴,甚至哪怕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在证券市场上,黔凯涤1998年中期股票价格大涨108%,但是每股却亏损0。026元。对此,正如公司发言人8月所表示,股价的大副上扬纯属庄家炒作的结果,和公司基本面情况根本没有联系;至于公司全年能够扭亏时,发言人也表现出十分审慎的态度。同时,我也不知道在美国证券公司交易部门赚取的差额利润中,有多少成份来自证券分析的功劳,有多少成份来自非证券分析的功劳。对此,完全可以发明一种针对〃恶庄〃而言的故事:我水平很差,只有给我10个亿的资金,我才有把握赚钱。但是,在证券市场上,正常的证券分析实践不应该、不能够、也没有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全力以赴地支持证券分析理论。究其所以然,也不仅仅是因为证券分析家只能说不能做。其次,尽管〃术业有专攻〃,但是其它术业没有能够为证券分析家提供充足的支撑,毕竟也是铁的事实;当然,可能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长期以来就造成证券分析行业和其它术业之间恶性循环的现象。最后,考察人类社会证券市场的发展史、证券分析史、证券政策史完全可以认为,证券市场的存在可能必须以一种独特的无奈的事实为前提。就象赌博业一样,它必须建立在或然率的游戏规则之上。就像军事学一样,它必须建立在禁止使用最有威力的核武器的共同规则之上。这就是一系列证券分析神圣理想的最大悖论之所在。因此,考察证券分析家也有难处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在于,人们必须区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证券分析三种不同的〃科学〃境界。〔未完,待续〕     
金融炼金术:证券分析的逻辑(八)     
三、试错法在证券分析中的应用     
一部证券分析史,就是人类社会的证券分析事业不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就是破旧立新的历史,就是证券分析家之间在〃科学〃上相互斗争的历史。在证券分析史上,最革命的证券分析家必定最空虚,也最痛苦。在叔本华看来,如果对证券分析作整体地来考察,如果只强调它的最基本的方面,那它实际上总是一场悲剧,只有在细节上才有戏剧的意味。觥筹交错的证券分析界,其实就是一种你死我活、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战场。因为,证券分析家批判其它证券分析家的最经常方式,就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它证券分析家的缺陷、错误和不足之处。考察人类社会的科学史可以发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一系列〃科学〃不管一度显得多么科学、显得多么权威、显得多么有效,但是事过境迁之后就可能发现它们是多么虚伪、多么可笑、多么无效;反之,也可能反。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科学史,简直就是一部非科学史。具体地,在证券分析的残酷战场上,相信所有的证券分析家及其证券分析理论最终都会百孔千疮,病入膏肓,乃至自生自灭。因此,在证券市场上,证券分析科学和非科学的界线不是证券分析能否绝对权威、绝对正确、绝对有用,而是在它里面能否具备孕育更加权威、更加正确、更加有用证券分析的变异基因。      
(一)证券分析的弊病     
1、如果高概率是证券分析的目的,那么证券分析就应该〃尽量少说,并且最好只说同义反复的话〃。因为,根据波普尔的公式可以推论:证券分析的内容和真实性概率成反比;反之,则反。     
设想有三种证券分析a、b、a&b。  
a:一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将翻番。  
b: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将翻番。  
a&b:一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将翻番,并且公司的股票价格将翻番。  
如果用Ct表示证券分析所陈述的内容,那么则有下列表示a、b、a&b之间关系的不等式:  
Ct(a)〈Ct(a&b)〉Ct(b) (1)  
如果用P表示证券分析真实性的概率,现在假设在a、b是两个独立的陈述中,P(a)=6/10,P(b)=6/10,那么,应用概率运算的特殊合取规则,P(a&b)=(6/10)×(6/10)=3。6/10。于是,有下列表示证券分析a、b、a&b真实性概率的不等式:  
P(a)〉P(a&b)〈P(b) (2)  
比较不等式(1)、(2),可以得出重要结论:一种证券分析的内容愈丰富,它的真实性概率也就愈低;反之,则反。     
因此,假设一种证券分析命题的真实性概率越高,则它的内容可能也就越贫乏。对于一个重言式的证券分析命题〃A=A〃而言,其真实性概率最大,但它却最没有任何经验内容。不过,非常遗憾,在证券市场的或然率世界上,〃低概率〃或者〃错误〃居然已经成为最大的禁忌、羞耻感和批判对象,证券分析家由于追求高概率的神圣理想所导致的证券分析内容的贫乏,就是证券分析领域最大的弊病。  
2、跟着感觉走:因为股市前天跌了,所以昨天跌了;因为股市昨天横盘,所以今天横盘;因为股市今天涨了,所以明天会涨。证券分析家跟着感觉走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感觉累。与此相反,索罗斯则把注意力集中于本质性的因素,并且它已经成为其工作态度的一个基本因素。索罗斯之所以工作,只是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