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奋斗在晚明 >

第183部分

奋斗在晚明-第183部分

小说: 奋斗在晚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方才没有听清,陈侍讲可否再读一遍?”

    万历皇帝的底气显然不是很足,那陈侍讲更是不打算给皇帝陛下面子。

    “陛下,老臣心痛啊。老臣有负张阁老之托”

    说罢这陈侍讲竟然挤出了几滴眼泪,然后就用袖子去擦。

    万历皇帝的脸色顿时就拉了下来。

    张阁老,张阁老,又是张阁老。

    这是他现在最烦最怕听到的几个字。

    一直以来他都严格按照张居正教他的去做,认为这样就能成为一个尧舜一样的明君。

    可他渐渐发现事情不像他想的那样简单。即便他再严格要求自己,一样会有官员贪污,一样会有边关战事,一样会有旱灾水灾。

    那么他这么做的意义何在呢?

    仅仅是为了给臣下们作出一个表率?可他的那些臣下们却没有争相效仿啊。

    那陈侍讲却显然没有注意到万历帝的表情变化,仍然自顾自的说着。

    “陛下为天子,当为万民表率。臣不能尽责规劝陛下,已无颜再立于朝中。恳请陛下准许臣辞官,回乡养老!”

    “朕准了!”

    万历皇帝一字一顿道。

    那名陈侍讲显然傻了。他怔怔的看着大明天子,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陛下,陛下竟然直接准了?

    一般情况下臣子请求辞官,皇帝都会出面挽留一番。

    然后臣子会再上表请求辞官,皇帝依然会挽留。

    到了这一步,戏就算做足了。

    如果那个臣子真的想要辞官,他还会上第三封奏疏。这时候皇帝一般就会顺势准许臣子的请求。

    而如果那个臣子不想辞官,他就肯定不会上第三封奏疏。

    当然,最终解释权在皇帝手中。如果皇帝真的不想放人,那么即便臣子上一百道奏疏,他也一样可以留中不发。

    这种辞官挽留,再辞官再挽留的套路君臣双方均了然于心,谁曾想万历皇帝今天竟然不按照套路出牌,那陈侍讲真想找一块豆腐撞死了去。

    最尴尬的是这一幕被前来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看到了。

    张首辅走到大殿时刚巧听到这一双君臣的对话,直到万历皇帝说出“朕准了”后,张居正才踱步走进殿中。

    “老臣张居正拜见陛下。”

    张居正冲万历皇帝拱了拱手算是行礼。原本面露怒容的万历帝立刻换上一副笑脸,亲自起身走到恩师身边,虚扶了一记道:“元辅不必多礼。”

第三百六十六章 督练水师() 
    “陛下,老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居正不疾不徐的说道。

    万历帝微微笑道:“元辅但说无妨。”

    “陛下可还记得香山县令宁修?”

    万历帝点了点头道:“当然记得,怎么他又捣鼓出什么新东西了吗?”

    张居正摇了摇头道:“他给老臣写了一封信,说盘踞在吕宋岛马尼拉的佛郎机人,企图攻打我大明沿海州县。”

    其实宁修写给张居正的信中用的是入侵大明的字样。

    只是张居正觉得这太玄乎了,便改为‘攻打沿海州县’。

    毕竟当年倭寇最猖獗的时候,确实在大明东南沿海烧杀抢掠。

    如果把吕宋岛的佛郎机人看做倭寇一般的海盗,还是说的过去的。

    “哦?他是从何处得知?”

    “一些从马尼拉来的传教士、以及商人。”

    张居正顿了顿道:“老臣觉得兹事重大,当即前来禀奏陛下,请陛下圣裁。”

    “这。。。”

    万历帝面露难色。

    从他登基起,就习惯了张居正的事必躬亲。现在突然让他来乾纲独断,还真有些不适应。

    “元辅,朕觉得若佛郎机人真有侵扰东南沿海之心,确是应该发兵征讨。不过还需要一个说法。”

    张居正点了点头,赞同道:“师出无名自然是不行的。老臣以为不如便以佛郎机人抢劫我大明商船为由。”

    “恩。”

    万历帝吐出一口气来:“不过打仗毕竟不是小事,元辅可计算过征讨马尼拉需要耗费多少金银?”

    张居正虽然不是主户部、兵部事的官员,但执掌军国大事多年,对于军饷的估算甚至比户部尚书、兵部尚书还清楚。

    他略略思忖一番,沉声道:“陛下,以老臣之见,征讨马尼拉至少会耗费白银三十万两。如果久战不下,恐怕还会更多。”

    “这么多。。。”

    万历帝听得直皱眉。

    大明一年的税入在三百万两,与佛郎机人打一仗就要耗费掉一年税收的十分之一。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他又联想起历史上那些穷兵黩武的皇帝,都没有太好的下场,不由得有些犹豫了。

    张居正当然看出皇帝的想法,他清了清嗓子道:“陛下,听说这马尼拉有着无数银矿。。。。。。”

    这当然也是宁修在信中写的。

    作为穿越者,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吕宋并没有银矿。马尼拉的大量白银都是西班牙人从美洲、非洲运来的。换句话说,马尼拉只是白银的一个中转站。大明朝后期的白银涌入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日本而不是马尼拉。

    但这并不妨碍宁修在信中夸张一番。因为他知道,要想说服张居正,说服万历皇帝出兵,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

    这个理由无外乎利益二字。

    以万历帝贪财的性格,和张居正的精明,不会看不到银矿的重要性。

    只要让他们坚信马尼拉有银矿,那么他们一定会对盘踞在吕宋岛的西班牙人出兵。

    至于打下马尼拉后发现并没有银矿,宁修也不会有什么损失。毕竟他也是从商贾和传教士那里听来的。

    而在宁修看来,马尼拉的重要地理位置甚至比银矿还重要。

    把持住了这里,就把持住了通往马六甲的通道,下南洋的路线便能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这对大明发展海贸是极为有利的。

    这个年代正是大航海的年代,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大陆,并对其进行了殖民输出,从美洲大陆获得了大量的金银,以及高产作物。

    正是靠着这种近乎疯狂的掠夺,欧洲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也正是靠着这种资本积累,让他们得以在后续的工业革命中飞速发展。

    而同时期的大明仍然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虽然大明没有像满清那样彻底的闭关锁国,但打心眼里还是瞧不起这些蛮夷的。

    宁修要做的,就是改变这既定的历史。他决定一切从马尼拉开始。。。

    当然,这些张居正是不知道的。他只对马尼拉的银矿感兴趣。

    万历帝同样对银矿十分感兴趣。

    他背负双手踱起步来,心中则盘算着派兵讨伐的利弊。若真像宁修所说的,马尼拉有银矿,那么征讨吕宋也未尝不可。出征的军饷一定可以补回来,说不定还能大赚一笔。

    只是吕宋岛距离大明实在是太远了。如果派兵驻守,消耗的粮食、银两势必不会少。

    这种地方,是兵家必争之地。派的兵少了守不住,派的多了又会消耗大量银钱。

    最重要的是,朝廷对这种孤悬海外的飞地没有什么掌控力,若是养出了一镇军阀岂不是得不偿失?

    这是万历皇帝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陛下,此事也不急于一时。不过老臣以为,即便不马上派兵征讨吕宋佛郎机人,也得大力发展水师,以备不时之需。”

    张居正的建议正合万历皇帝的心意。

    不管怎么说,一只强大的水师可以增强朝廷的影响力。

    大明自郑和下西洋后在南洋地区获得了很高的声望。但此后几朝大明并没有贯彻这一行为,以至于让泰西人钻了空子,在南洋诸地建城统治。

    万历皇帝是雄心勃勃的,他当然不会满足于大明现有的疆域。

    北面,他要痛击鞑靼人,将帝国的疆域覆盖整个草原。西边,他要西出嘉峪关,收复西域,兵指葱岭。南面当然就是经略吕宋等地,控制重要海道。

    这些都需要钱,要在几十年内完成绝非易事。

    但自打行新政以来,朝廷的岁入年年见长,内库也充盈了。这让万历皇帝看到了希望。

    列祖列宗都没有完成的功业真的能够在他身上完成吗?

    若真的把他希冀的这些武功都做到,他岂不是可以比肩汉武唐宗这样的千古一帝?

    一想到这里,年轻的皇帝便觉得十分激动。

    “恩,元辅所言极是。朕有心整饬水师,便先从广东、福建两地开始吧。银钱由户部去拨,不够的话从内帑里划。”

    万历皇帝大手一挥道:“至于宁修嘛,朕便让他负责广东水师的督练吧。”

    。。。。。。

    。。。。。。

第三百六十七章 圣旨到() 
    当传旨的太监来到香山县时,宁修感到十分惊讶。

    一来他没料到张居正如此高效。二来没料到皇帝会对他委以重任。

    无论如何,宁修还是诚惶诚恐的在县衙迎接了天使,设香案跪接圣旨。

    传旨的小太监年岁显然不大,据宁修的估计最多也就是十六七。

    但他身上却散发着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感。

    也许这就是宫里出来的天使吧。

    宁修跪倒之后,小太监便开始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之类的话说完便是正题了。

    “香山县令宁修剿匪有功,着命其督练水师,以防海寇袭扰。钦此。”

    “臣宁修领旨,叩谢吾皇万岁万万岁!”

    宁修恭敬的冲北面叩了三叩,领旨谢恩。之后他才站起身来从小太监的手中接过了圣旨。

    方才那小太监是替皇帝宣旨的,故而是一股森然气派。

    但他一宣完旨,立刻变得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恭喜宁大人。陛下对宁大人殷殷期盼,望宁大人好生督练水师,勿负皇恩啊!”

    宁修连忙陪着笑脸拱手道:“多谢天使提醒。天使远道而来辛苦了,宁某备下一桌酒席为天使接风洗尘。”

    说罢把圣旨放在架子上供了起来,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

    那小太监笑道:“宁大人有心了。既如此咱家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宁修把那传旨的太监引到上首,自己则坐在了他的旁边。

    他为小太监倒了一杯酒,笑道:“不知天使怎么称呼?”

    “咱家姓陈,单字一个安,在司礼监当差。”

    “原来是陈小公公,失敬失敬!”

    宁修心道能够在司礼监当差的,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因为司礼监需要配合内阁批红奏疏,所以其中太监大多识字。非但如此,有些太监的才学甚至比一般的进士都不予多让。

    这是因为所有司礼监的太监都出自于宫中内书堂,这是相当于翰林院的机构。负责授课的人也都是翰林院的学士。

    这名小太监看年龄肯定不是禀笔太监,甚至连随堂太监都不可能。宁修估计他最多也就是个跑腿的小太监。

    但这并不妨碍宁修主动与其交好。

    作为一个现代人,宁修对太监并不反感,甚至隐隐有些好奇。

    常言道朝中有人好办事。若是宫中有人,自然更好办事了。

    以宁修现在的身份地位,自然没法和冯保这样的大太监直接对话,结交陈安这种潜力股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即便宁修现在攀上了冯保的高枝,也不会给宁修的仕途发展带来多大帮助。

    毕竟大明官场讲究个资历。资历没熬到,是很难简拔的。

    等到宁修到了飞黄腾达的年纪,冯保即便没有作古也已经退居二线了。那么宁修的投资岂不是白费了。

    所以宁修宁可投资陈太监这样的潜力股,即便投资失败也没啥可亏的。

    宁修将一盘银子推送到陈安面前道:“这是宁某的一点心意,还请陈公公笑纳。”

    他打定主意要把陈安变为自己人,故而出手也很阔绰。

    这盘子里装的是五百两银子,对陈安这样的小太监可是极具诱惑力的。

    果然陈安看到这么多银子眼睛都要直了。

    他之所以争着抢着不远万里来广东宣旨,就是为了获得这个机会。

    对那些大太监来说,几百两银子或许不算什么,可对他们这些小太监,几百两银子就是几十年的俸银啊。

    他吞了吞口水,摆手道:“宁大人,正所谓无功不受禄,咱家”

    宁修连忙道:“陈公公此言差矣。陈公公在宫中服侍陛下,功在社稷。宁某虽然不能亲自服侍天子,但略尽些心意还是应该的。”

    好嘛,这个宁修真会来事!

    陈安心中如是评价道。

    到底是读书人,这话听起来怎么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