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奋斗在晚明 >

第142部分

奋斗在晚明-第142部分

小说: 奋斗在晚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功劳都是翰林院那些修撰、编修老爷的,底下的书办基本捞不到什么好处。

    等于他们累死累活忙里忙外,最终看着别人累功升迁,这样的傻事有谁会去做?

    更何况。。。。。。书办可是吏啊。

    他们便是再不济,一旦业满也能分个小官当当,总比当吏强吧。

    现在当了吏将来会不会影响当官?这显然是国子监监生们最为关注的事情。

    申时行见监生们面露异状,便扫了众人一眼。

    稍稍压下监生们的情绪,他继续陈言。

    “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诸监生面面相觑。他们纵然心中有怨气又如何敢表露出来?

    再怎么说申时行也是内阁大学士,捏死他们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学生愿意前往。”

    刘惟宁出人意料的发声。

    宁修直是骇了一跳,这厮在出什么幺蛾子?

    去翰林院做书办,当个临时工?

    申时行半眯着眼睛朝这边望来。

    “贤生有意去做书办?”

    “正是!”

    刘惟宁毅然道。

    “好,好啊!”

    申时行显然十分激动。

    其实一开始他也不愿意做这等得罪人的事情。

    但首辅把这个活儿派给了他,他怎么好拒绝?便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他本以为国子监监生中没人会主动响应,想不到竟然有这种有识之士。

    只要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申时行此刻只想早些把翰林院需要的书办招募完毕,交差了事。

    那些国子监监生也纷纷朝刘惟宁望来,只觉得此人是得了失心疯。

    不过也有一部分监生态度出现了松动,心里想着莫不是这活儿有什么猫腻好处?要不然怎么会有人争抢着去应募?

    很快真的有人响应号召表示愿意应募,渐渐的便也凑了十数人。

    申时行好不容易凑齐了人数却是长松了一口气。

    他的不悦一扫而空,又笑着说了几句劝勉的话,便叫报名的监生把名字写下。

    他还特意叫来了刘惟宁。第一个发声的人总会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至少申时行记住刘惟宁了。

    。。。。。。

    。。。。。。

第二百八十四章 年夜饭(上)第五更() 
    申时行满意的离开了国子监。

    一众监生则是纷纷感慨,他们到底是后娘养的,没人疼没人爱。好不容易盼来个阁老,以为他老人家是来讲学的,谁知人家只是给翰林院的“老爷们”招书办。

    宁修更是疑惑不解的冲刘惟宁道:“刘兄这是何意啊。”

    刘惟宁微微眯着眼睛,嘴唇翕张道:“宁贤弟莫要以为这翰林院的书办轻贱,若能得进翰林院对大比可是大有助力的。”

    宁修隐约明白了什么,催问道:“刘兄的意思是借翰林院的藏书理通经义?”

    刘惟宁却是摇了摇头。

    “翰林院的修撰,编修们可都是天榜出身。”

    宁修不由得神情一振。

    所谓的天榜指的就是科举中的一甲前三,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状元、榜眼、探花。

    状元、榜眼、探花会立即授官,供职翰林院。其中状元授予修撰,榜眼、探花授予编修。

    刘惟宁的意思莫不是想要向这些人请教文章?

    若是一般的书办,这些翰林老爷们自然不会正眼瞧。可刘惟宁的身份却不一般,他是堂堂举人出身!

    “刘兄高见,这些翰林官都是刚刚入仕不久,文章还不显得暮气。拿来做参照自然再合适不过了。”

    刘惟宁微微颔首:“再者,方才申阁老言明这书办只是临时差遣,大比前便能结束,并不影响赴试。我去不过是抄誊一些文书,十分轻松,其余时间自然可以温书作文。能够在翰林院这种地方读书备考,也算是福气了。”

    宁修细细想来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在湖广会馆温书也是温书,在翰林院温书也是温书。那么为何不选择在文气更盛的翰林院呢?

    再说,翰林院的这些大佬也是人脉啊。

    与他们结交一番,自可留下一段善缘,将来没准还有用处。

    毕竟刘惟宁没有宁修的资源,不可能和张家三公子谈笑风生。

    “刘兄好眼光。”

    宁修拱了拱手道。

    “哈哈,宁贤弟快别说了。愚兄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愚兄可是羡煞你啊。”

    二人相视一笑,结伴离开明伦堂,出了国子监。

    。。。。。。

    接下来的一个月过的很快,宁修整日在张居正京邸和张懋修温习儒家经典,并互相出题应答。

    这种方式显然要比一个人闷头读书效率高,宁修觉得自己对某些经义的理解又提升了一个等级。

    眼瞅着就是年关,宁修和张懋修难得的放松了下来,准备新年。

    宁修虽然身在异乡,好歹还有未来老泰山家可以蹭饭,便不多叨扰张三公子了。

    只是戚灵儿因此有了充足的时间缠着宁修,弄得宁修好不尴尬。

    男欢女爱本就是不能用世俗情理衡量的,宁修也只好尽量满足未婚妻的愿望,与她在一起多待些时间。

    除夕当夜,戚府上下张灯结彩,确是热闹非凡。

    宁修这个“准女婿”自然是戚家人的座上宾,根本不用动手帮忙,只需要坐在那里享受喜悦即可。

    戚继光和王月娇则坐在上首看着儿女们忙活,脸上浮现出笑意。

    与寻常人家长辈并没有什么两样!

    戚报国一边指挥家仆准备爆竹,一边命他们张挂彩灯。

    他见小妹戴着个面具凑到近前便打趣道:“咋的,妹妹你不陪着心上人,来凑啥热闹。”

    戚灵儿声音微变:“屋里憋闷的很,出来透透气。”

    说罢一把摘下面具,笑吟吟道:“这个面具如何,唔,想好了再说!”

    戚报国搓了搓手掌,似笑非笑道:“未免太丑了些。”

    戚灵儿一翻白眼,立时粉拳砸来。

    “就知道欺负人,这是我亲手做的!”

    “哎呀,小妹你不要再打了,我这骨头都要被砸烂了。”

    戚报国嬉笑道。

    戚灵儿捶打了好一阵只觉得无聊,便索性坐在屋前的石阶上,望着漆色天幕上的月亮发呆。

    “不知怎的,总觉得这个年和以往相比很不一样。”

    “那当然了,小妹你有心上人了嘛。”

    戚灵儿一时怔住了,她紧紧咬着嘴唇不知该说些什么。

    便在这时,听得屋里王月娇唤道:“报国,灵儿,快来吃饺子了。”

    戚报国便搓了搓手掌,冲戚灵儿道:“傻妹子,别坐在这儿瞎寻思了,我们进去吃饺子。”

    戚灵儿唔了一声,便由着戚报国拉起,往屋里走去。

    一进屋只见一家人围坐一桌,年夜饭早已布好。

    戚报国和戚灵儿连忙入席坐定。

    众人齐齐把目光朝戚继光望去。

    作为一家之主,戚继光理所当然的要在除夕夜说些什么。

    戚继光清了清嗓子,沉声道:“今天是除夕,多的话老夫便不多说了,只希望这个家能够和和睦睦的。家和万事兴。”

    很简单的一番话,却符合戚继光的性情。

    稍顿了顿,戚继光继续道:“不过与往年相比今年也有所不同,那便是我戚家有了新成员,相信你们也看到了,就是宁修。”

    我靠!宁修听到这里不由得暗暗腹诽,这老泰山说话也太霸道了吧。

    他可没有入赘,怎么就成了戚家的人了?

    “你们今后要像待自家人一样待他。”

    戚继光说完这番话,几位大舅哥都纷纷表示一定会多多照顾准妹夫,戚灵儿和宁修听得直是涨红了脸。

    再之后便是小辈们向二老敬酒了,先是戚继光的儿子们,接着是戚灵儿,最后轮到了宁修。

    礼不可废,走完这一套流程才可以吃年夜饭。

    依然是长辈先动筷子。

    戚继光和王月娇开动之后,小辈们才可以开吃。

    王月娇心疼女婿和女儿,给二人各夹了一个饺子。

    宁修虽然不喜这举动,却也千恩万谢的应下了。

    他将饺子送入口中用力一咬,却觉得牙根一阵酸痛。

    呀,这饺子怎的如此硬?

    他也顾不得仪态,连忙将饺子吐出来。待他定睛一瞧,不由得乐了。原来这只饺子里藏了一枚铜钱。

    宁修前世过年回老家时老人们便习惯在几个饺子里包上硬币,吃到这几个饺子的被认为会新年行大运,想不到明朝的人也有这个习俗!

    。。。。。。

第二百八十五章 年夜饭(下)第一更() 


第二百八十六章 会试(上)第二更() 
    平静的生活总是美好的,美好的就像一场梦,教人不想醒来。

    可是梦终有醒来的时候,平静的生活总会回归忙碌。

    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宁修便返回湖广会馆,开始备考会试。

    毕竟他还没有迎娶灵儿,总住在戚府也不是个事情。

    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举行。

    距离考试日期邻近,宁修不好再做大规模的复习,便紧着自己对四书经义做的摘要进行查漏补缺。

    这个法子证明是有效的。许多宁修平日里忽视的细节得到了再审视。

    如若这些知识点在考场之上呈现,那一定是会出问题的。

    最终,宁修以一个饱满的姿态迎接会试。

    京师归顺天府管辖,但会试考场的管理工作顺天府却并不怎么插得上手,最多派出些皂隶打打下手。

    一应考务都由礼部承担,本次会试的主考官更是有着小张阁老之称的张四维。

    并不是说张居正不想担任会试主考官,而是有定制规矩在。

    有明一代,会试主考官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内阁次辅担任,以张居正首辅之尊自然是不好和张四维抢这个风头的。

    再者,张居正有一堆军国大事要处理决断,也确实抽不开身。

    对此宁修倒是不无不可。唯一有些遗憾的是张四维会成为他名义上的座师。

    到了二月初九这一天,所有人聚集在京师贡院外等候开考。

    二月初的京师十分寒冷,朔风一吹,就像刀片一样刮的脸生疼。

    此时虽然不是明末小冰河时期,却也十分严寒,远非后世的二月(阳历三月)可比。

    宁修穿了一件厚厚的胖袄,整个身子显得臃肿不堪。

    虽然穿的身似企鹅,却也没有办法。会试要考三场,故而保暖工作一定得做好,千万不能生病,不然后面两场怎么办?

    与乡试一样,会试的第一场也是考四书和经义,是三场中的重中之重。

    宁修与刘惟宁翘首以盼,希望那负责会试考场杂务的礼部官员可以早些命兵卒打开大门,放大伙进去。

    这么冷的天站在街上,迟早得冻出毛病啊。

    不知是不是他们的祈盼起到了作用,那名神情严肃如雕塑一般的礼部官员嘴角轻轻一勾,宣布考生入场。

    由于参考会试的都是举人老爷,算是半官,负责搜查的官兵不敢过于放肆,手上动作柔和了不少。宁修回想起乡试时被勒令脱去外袍打散发髻的情景,直是感慨不已。

    相对而言,京师的贡院要比湖广的条件更好,毕竟是天子脚下。但这只是相对的。

    作为一个能够容纳几千人同时考试的超大处所,内部的瑕疵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对此宁修早有心理准备,故而真正走入号舍时心绪并没有太大的波动。

    考试考的就是一个心态。心态只要保持平和,是不难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出实力的。

    宁修已经适应了明代科举的流程模式,进入号舍中后取出食盒、笔墨砚台备考。

    随着小吏的唱颂,会试第一场正式开考。

    本场考得是四书与经义,依例是先考四书再考本经。

    宁修看到四书试题目的那刻,心绪稍稍有些波动,不过随即恢复了平静。

    有道题目他不是太熟悉,不过也没什么。

    考试嘛,总会遇到复习不到的知识死角。

    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不能慌张,而要尽可能的回忆知识点,寻找破题方向。

    以宁修现在的实力,即便一篇文章稍稍有些瑕疵也无伤大雅。

    考试的时间是足够的,宁修尽量让自己有充分的时间构思,等到有了腹稿再去动笔。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文章写的一气呵成,不会出现卡壳的情况。

    当然,会试中出现水准下降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看看那些进士文集不难发现,他们乡试作的文章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