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527部分

第三极崛起-第527部分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敛阵亡士兵尸首不复杂,察省军装独特,很容易辨认,但也不简单,且不说有些人已经尸骨无存,远征团作战区域就很大,花了三天,戴安澜才完成此事,而这三天,他也理解张一凡的冷漠,远征团三千一百人,活着的仅有四百多人,完全没伤的不超过十人,驻守车站的两千多人,仅存四十一人,除了张一凡和三营营长李涛,团长周同和三名营长阵亡,连长全部阵亡,相当于排长的小队队长不足十人。

    巨大牺牲背后是惊人战果,在找寻远征团士兵尸首的过程中,八十九师官兵也清点了日军尸体,统计上来,让八十九师将领目瞪口呆,近五天鏖战,远征团让佗支队丢在此地的尸首就有四千七百多,还没包括没找到的,也就是说,佗支队的伤亡只会比这个多。

    如果一开始就按照计划派出新五十二师,围歼佗支队不是不可能的,戴安澜不由得心生愤怒,不是远征军士兵无能,是有些人太无能,他现在能够更深刻理解为何蒙疆战区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战果。

    消息传到曼德勒,罗卓英等人又活跃起来,急报重庆,远征军击败偷袭腊戌的日军佗支队,歼敌五千多,大捷!

    史迪威没心情看这些人脸色,周同团伤亡惨重,已经可算是全军覆没,这是他的错误,从来到曼德勒,错误就伴随着他,他不能原谅自己,现在他唯一能弥补的就是把远征团带回去,不管活着的还是死去的,要让他们回家。

    张一凡虽然还是阴着脸,但对戴安澜的态度好了不少,他了解到戴安澜为了救援,几乎被革职,心中还是生出敬佩,在老蒋手下敢硬来,风险不是一般的大。他现在也没心思关注这些,摆在他面前的难题也有,缅甸六月已经很炎热,尸体腐烂极快,他没办法将阵亡兄弟们的尸首带回去,除非火化。

    痛苦挣扎了一天,他还是请戴安澜帮忙火化,这里是缅甸,他不愿意把兄弟们留在异国他乡。

    浩浩荡荡两百多辆车入缅甸,回去时不过三十多辆,巨大反差让远征团活下来的人沉默寡言,远征军司令部给了一切方便,史迪威要什么给什么,至于远征团离开,他们不在乎,如今远征军声名大振,日军已经停止进攻,曼德勒牢牢握在手中,这功绩,足够获得顶级勋章!

    腊戌硝烟散去,若是没有史迪威,恐怕远征团血战腊戌要等历史去证明他们的惊天五天,而这一切,随着史迪威和张一凡一同返回昆明改变了。

    抵达昆明的远征团依然在赵家堆休整,这里的村民还记得几个月前在这里驻扎的不一样的军队,不过让他们震惊的是远征团人数少的可怜,而他们也不再训练,甚至连门口的岗哨都没有。

    好奇让人猜测,随后便有流言,说这支蒙疆战区远征团中看不中用,上了战场便一败涂地,死的只剩下几百人。

    也是,没听说这个团有什么了不起的战斗,流言越传越离谱,到了史迪威的耳中,他此时正和重庆交涉,要求兑现给察哈尔的战机,这是他弥补的方式之一。

    听到传言,老史勃然大怒,他不能容忍如此说他的精锐团,在昆明陈纳德的司令部,他召开了记者会,远征团腊戌血战登上各大报头条,以三千兵力反偷袭日军得手,并坚守五昼夜,消灭了超过自己近一倍的日军,这都快是神话了,可这是史迪威说的。

    有人立刻前往曼德勒,向远征军司令部求证,罗卓英等人虽不承认,但也不敢说没这会事,毕竟腊戌一战,就是远征团独立完成的,这做不得假,连搭车都不行,唯独沾边的,也就是八十九师,可司令部不能断定戴安澜会不会配合。

第663章 狂妄之语() 
记者赶赴腊戌,在这里,他们从戴安澜嘴中得到真实情况,没错,远征团血战腊戌,五千人还是杀敌数,按照戴安澜推断,佗支队伤亡至少在七千人。

    赵家堆成了昆明城的中心,民众、学子、记者蜂拥而至,远征军铁血第一团的称呼不胫而走,可活下来的这些士兵依然显得很冷漠,让来此的人有种热脸贴在冷屁股上的感觉,张一凡更是如此,他不但冷,在记者的纠缠和追问下,他说了让各界哗然的话:“在我眼中,远征军就是废物和垃圾,根本不配军人的称号,你们别把我们和他们相提并论”

    有必要这么狂妄么?张一凡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甚至有人说让远征团滚回去,陈娇儿抵达昆明时,赵家堆一带不但冷清,而且指责之声不绝于耳。

    看到司令夫人站在自己面前,张一凡心中还是有些忐忑,他后悔那日说了不该说的话,毕竟后来很多报道不是指责他,而是指责察哈尔,指责赵子赟。

    有史迪威和戴安澜的电报,加上了解到的一些情况,陈娇儿知道张一凡和剩下来的这些士兵心中的痛楚,他们是觉得牺牲的太不值,在他们的认知中,这种事情绝对不会在察哈尔发生,强烈的被出卖了的感觉让他们难以摆脱阴影。

    将戴安澜电报的内容抄本递给张一凡,陈娇儿轻声道:“我知道你们的愤怒,你说的话虽然有些问题,但也不是什么大事,别太在意”

    陈娇儿这么说,张一凡更加不安:“夫人,我不该瞎说的。”

    “这件事过去了,我来,是带你们回去,你可能不知道,我们出兵缅甸,是我的主意,没想到会失去这么多人,这让我很内疚,希望你们能原谅我。”

    张一凡的家是希望基金的受惠者之一,他一直对陈娇儿抱有深深的感激,可以说,蒙疆战区很多官兵对陈娇儿的尊敬不亚于赵子赟,闻言他急忙道:“夫人,不能这么说,我们参军,上阵杀敌,是我们的职责,出征缅甸,也是打鬼子。”

    二人又说了会,随后张一凡陪着她去看其他士兵,在放着阵亡将士骨灰的帐篷里,陈娇儿含着泪,站立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开。张一凡没有打扰她,站在门口,低头看到陈娇儿给他的纸张,抬起来细细看着,戴安澜的电报内容同样充满自责,可张一凡知道,此事和戴安澜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们这个团一直跟着史迪威,对司令部什么情况一清二楚。

    陈娇儿离开帐篷时,张一凡道:“夫人,我想向戴师长道歉,在腊戌,我实在是”

    “其实,心中最痛苦的不仅仅是你们,还有史迪威将军,你能想象当一名将军把自己手下送入绝境而又无能为力时的感觉吗?何况,他的无能为力并不是已经没有任何办法。”

    张一凡身子一震,从腊戌到昆明,他们剩下的人没和史迪威说过任何一句话,“夫人,我想见将军。”

    陈娇儿点头:“我正要去找他,我们一起去吧。”

    在陈纳德的司令部,史迪威正和他商量着关于察哈尔的飞机事情,陈娇儿和张一凡到来,让老史喜出望外:“美丽的夫人,请原谅我没有亲自去机场迎接你的到来,赵夫人,请让我向你介绍陈纳德将军。”

    陈纳德热情的招呼陈娇儿坐,他很喜欢美丽的东方女子,尤其陈娇儿英语完全不成问题,二人说着话,这边史迪威转向张一凡:“张,你来了,我一直想对你说,我错误的将你们送去腊戌,让我们失去了周同这样优秀的军官和那么多优秀的士兵,我请求你的原谅。”

    “将军,这不是您的责任,从腊戌到昆明,我们对您不理不睬,这才是错的,希望将军原谅我们的无礼。”

    史迪威脸上明显浮现从一丝笑容,张一凡发现老人的精神突然间有了变化,他明白他们给史迪威带来的心里压力是多么巨大。

    “将军,不管结果如何,我想说的是,坚守腊戌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您在正确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

    “张,你这么说让我轻松很多,至少我不会再质疑自己是否是一个合格的指挥官。”

    能够化解和远征团的心结是史迪威今天最开心的事,他提议由他请客,宴请陈娇儿和张一凡,这遭到陈纳德的严词拒绝,他套用中国人的说法,在这里,他是地主,该由他尽地主之谊,何况,他和陈娇儿不是只有闲话,很短时间,二人就达成了合作的意向,陈纳德将派人前往察哈尔考察察哈尔空军,为下一步合作,以及配合史迪威争取美国援助察哈尔飞机提供评估依据。

    和陈纳德话语投机,一是陈娇儿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气质和传统中国女子有差异,但和在国外学习生活回来的那些小姐太太们还是不同,并未一味的展示和炫耀自己的身份,二是陈娇儿的学识在女子中是出类拔萃的,她的思维方式很让陈纳德着迷,三是陈纳德对她有相当大的好奇,北方叱咤风云人物的妻子,美国商界东方奇迹的妹妹,加上她还是宋美龄的干妹妹,国母孙夫人的干女儿,如此复杂的关系集于一身,在陈纳德的眼中,她比宋美龄还具传奇色彩。

    老史和陈纳德与陈娇儿的这顿饭成为民众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在昆明最知名的两个美国人和赵夫人共进晚餐本不是大事,主要是赵子赟遇刺后,董虎可不敢再有任何疏忽,对陈娇儿也是严密保护,这顿饭董虎手下是直接清场,包了法国人的西餐厅,并且任何人不得靠近,连外面塘子巷的街道都封锁了。

    由此带来的麻烦可想而知,也是怪了,张一凡出言不逊,骂声一片,陈娇儿表露出来的跋扈,却没人说,反而谈论起她来昆明为何一开始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云南晚报报导了此事,认为陈娇儿来滇接人是假,和史迪威、陈纳德商议是真,言语之中,大有赵子赟派夫人来拉拢美国人的意思。

    西南联大实际校长梅贻琦看到报导,才得知察省一位重要人物来到昆明,他辗转多人,来到南屏街的皇后饭店见到陈娇儿。

    梅校长想见陈娇儿,更多是想了解一下在北方大学同仁近况,作为清华的校长,他一直想去北方大学看看,看看那里到底有什么魔力,将自己手下知名教授一个个挖走,三七年清华南下长沙,成立联大时,不少人都未跟随他,而是去了察省,他后来听说滞留北平的人也被察省救走。

    梅贻琦来访,陈娇儿有些诧异,得知其来意,她将自己掌握的关于清华人在北方大学的情况做了介绍,梅贻琦一边听一边思绪万千,他没想到在国难当头之际,察省的研究和教学依然没有停下脚步,学生数量远远不是他西南联大可以比的,光去年毕业的学生数量,就是他的近十倍。

    “赵夫人,我听到一个传闻,说您和赵主席是禁止学生参加军队,有这回事吗?”

    “梅先生可以认为是我和子赟禁止学生参军,当然,这不是行政命令,也不是绝对的,我们主要通过新兵的严厉训练,让绝大多数学生达不到参军条件,不过目前情况有些改变,我们的技术兵还是以学生居多。”

    “为什么这么做?我们不少学子认为,这是压制他们的爱国热情。”梅贻琦不解。

    “梅先生,战争总要结束的,我们需要更多有知识的人来恢复建设,除此之外,不一定要参军才能打鬼子,在察伊锡,很多支援蒙疆战区的工作都是毕业的学子在做,他们已经成为北方支撑军队作战的重要力量,我简单和梅先生说个数字,在我们的武器生产中,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已经有五成是来自北方大学和察哈尔职业学院,军队里的护士和医生,学生占了八成,正因为他们的付出,我们才在北方挡住了日本人的进攻。”

    闻言,梅贻琦开始理解他精挑细选来的那些教授为何愿意去北方大学,教育者更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发挥所长,能够真正支撑起国家未来的基础,赵子赟和陈娇儿的想法和做法,确实和他遇到的政客不一样。

    “赵夫人,可否为我西南联大学子演讲?”

    梅贻琦的要求让陈娇儿为难,她想了想道:“梅先生,演讲不敢当,我只是一名普通小女子。”

    梅贻琦失声笑了,陈娇儿若是普通小女子,其他人岂不汗颜?他一再邀请,陈娇儿无奈,只得道:“演讲实在不敢当,梅先生,要不我去和学子们交流一下,回答一些他们的问题可好?”

    这个在梅贻琦看来,比演讲还难,但更好,他毫不犹豫答应了,双方商定,后天举行一次问答会。

第664章 见面会的麻烦() 
西南联大的这个通告轰动全校,学子们和民众最直接的区别就是他们有想法,远征团的事情在他们眼中有诸多迷雾,他们并不因为张一凡的话就转变立场,而民众对陈娇儿的情况多为报纸和道听途说,他们则不同,北方大学、北方科学院是他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各种消息收集不少,对这个传奇女子充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