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短篇辣文电子书 > 庄生晓梦 ⑴ 何可一日无此君 >

第2部分

庄生晓梦 ⑴ 何可一日无此君-第2部分

小说: 庄生晓梦 ⑴ 何可一日无此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俯下身来:“长卿轻慢一生,终是遇着卓文君。”
他浅浅一笑,风雅非凡:“那五哥的卓文君又在何方?”
“来时自来,求又何用?”只管把他盯住,“终我一生,求不得,又如何?”
他垂首一笑:“五哥好洒脱。”
求不得,自苦罢了;求得了,苦了二人。何苦来哉?郗家之女不日入门,你的卓文君,早已两厢情切。我,终是笑而独立,自苦暗伤。
他正欲言语,耳闻奔走狂呼:“走水了,走水了——”
猛地举目四望,竟是浓烟滚滚,遮天蔽日。方才言谈过深,竟毫无知觉。眼见烟愈甚,热愈高,不觉心下发慌,只怕他有万一!
慌的立起,拉他向外,他却神色恬然,只笑道:“五哥先行,我取了集子再来。”不觉怒起,忙的奔出唤人。他却不急不紧,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
又气又怒,正欲说他,却见他掩口而笑,下人亦指指点点。垂首望时,方觉足下空空,不由面红耳赤。自是日,世以此定二王神宇,皆言吾不如弟。
吾不如弟。
不由一笑,论才学文章,自是不如;论书画曲赋,难相决断。但若论一风流,非是同一高楼,独享一般风情。

酒入口,化愁肠,杜康兮,当为世间第一人,非如此,怎会酿情入水,解这般幽幽情思。
刺入喉,化刀剑,刻的整颗心斑斑,猛地一甜,忙的掩住,连连咳嗽,眼角一湿,手心一热。
“五叔来了?”
并不回首,只将手纳入袖中:“二嫂有礼了。”
“怎地不在厅堂,却跑来这里?”
“不过是回来看看,在何处又有何不同。”回身时,一方锦帕。
终是体己心细,我自一笑,接了过来。
她峨眉微颦:“你病得不轻。”
“也没甚麽打紧的。”我强自一笑,“这帕子污了,明日洗净,再…”
“你留着吧,不过是块帕子,又有甚麽?”她摇首笑笑,“总不至编派你我甚麽吧。”
我朗声一笑:“谢家女,绝京华!”☆油 炸☆冰 激凌☆整 理☆
她也笑过一回,却又叹道:“五叔五叔,甚麽时候,才能再唤你子猷。”
“五叔虽然听着别扭,却也无可厚非。”我柔声道,“都这些年了,还有甚麽放不下。”
她眼中一荡:“叔父千挑万选,终是捡了个最差的。”
“谢家叔伯总有道理,你又何必?”我耐心道,“凝之也不差,偏你计较。”
她叹道:“不说这个。”
自然,这个,不得说,说不得。
我朝王家,世代替缨,朝廷倚之为柱石。谢家名门,与王家齐高。两家世交,儿女一辈若非入宫为妃,亦是厚宠为驸马。私下里,两家姻亲往来,几代不绝。
谢道韫,安西将军谢奕之女,谢家风范,于之一身表露无遗。美色绝艳,尚不足表,更难得才情四溢,时人叹服。更为难得的是,在叔父谢安眼中,亦视之为奇葩。她之逸事,街知巷闻。
似有一日,谢安问她:“毛诗何句最佳?”
其言:“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吉甫,周之尹吉甫。吉甫作“丞民之诗”,意在赞宣王卿士仲山甫,赞其助宣王成就中兴之治。吉甫亦是贤臣,惺惺相惜。观是诗,辞清句丽,传诵不衰。谢安叔父,贤能通达,报国之心拳拳。闻得此言,也不无同感,称赞谢道温颇有雅人深致。
雅人深致,男子亦少得此语,况一女子乎?
又一日,北风怒吼,雪花纷飞。
谢家人围炉闲谈,谢叔父突道:“大雪纷纷何所似?”
谢朗应声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续言:“未若柳絮因风起。”
论形、神之气,柳絮胜之远矣!无怪乎谢叔父击掌赞叹,无怪乎谢家有女,人人求之。谢叔父更是留心,定要为她找个才堪匹配的好丈夫。

回过神来,屋外细雪又至。正欲言语,她却幽幽一叹:“五叔可知,初时叔父,是极中意你的。”
我倒一愣。
“风姿雅然,潇洒自若,可称芝兰玉树;才冠一时,卓尔不群,可谓放达古士。”她轻声含笑,“王家一门,如有此子,已是绝艳。”
“更有凝之,温而不软,亲而不淫;难得子敬,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我接过口去,不容闪失。
她怨望一眼:“自然,王家一门,皆名士也。”
负手傲然一笑:“世目士少为朗,我家亦以为彻朗。”
她点头又叹:“本是徽之为佳,可知叔父为何转意?”
拦也不是,阻也不妥,只得由她说去。
“你那‘雪夜访戴’,倒是尽兴了,却把叔父惹恼。”她望我一眼,“时世人皆道你真乃风流名士,叔父却言,随行之人,肆意妄为,非是贯彻始终之辈,则能终身相托?”
我颔首一笑,确是如此。
她又道:“本以为就此了结,谁知竟又平地生波。”
献之。
子敬。
四目相接,言语不同,却是言一人。
怎奈雪过压枝,不辨绿意,不认高下。
我摇首轻道:“二嫂,旧事不提也罢。”
她竟落下泪来:“你也以为我心里爱着献之?天!”
我举步向前:“天睡了,唤他何用?”
“天睡了,你亦睡麽?”
停下脚步,微微一叹:“我若得入深眠,自是乐事。你却当醒。”
“我独醒?好残忍,子猷!”
我晃得一晃:“二嫂,僭越了,你当唤我…”
“子猷,子猷,子猷!”她自身后环住,口里呢喃,背上一阵暖湿。
心底亦是湿透,却只轻轻推开:“道韫,陈年往事,扔了吧。”
“如何能扔?”梨花带雨,娇柔怜人。
“若不能充耳不闻,自当视而不见。”
“何时能扔?”
我收回手来:“风静时,雨停时,雪化时,日出时。”
她双唇一抖,终是掩面痛哭而去。
我立在当下,五味杂呈。
屋外雪,何时止?寒风起,吹散点点天涯。梅花酒独酌,自是,一醉化洁枝。


第三章


懒坐闲室,饮尽杯中最后一滴,缓步出门。雪自落之,人自雅之。抚那阶上积絮,冰冰凉凉。恍私隔年旧梦,凝成最硬最冷一滴。
“五公子。”
“怎麽?”
“永修公来访。”
桓伊?这厮,竟追到此处麽?我摇首一叹:“我不便相见,二哥自会打点。”
王伯面有难色:“二公子入公宅,尚未归来;小公子也未返家。”
“你虽是管家,外放亦是四品官员,接待他不算失礼。”
“可永修公指名见公子你。”
不由皱眉:“他怎知我在此?”
“自是上门亲拜,却吃得闭门羹。”
回首处,一子含笑,温和雅致。薄雪傍身,清皖洁兮。
只得起身:“累公辗转,心实难安。”
他自一笑:“若是难安,可否抚琴一曲,聊慰感怀?”
只得冲王伯颔首。稍顷,凤尾琴至。
抚过琴弦,毫无沾染。不由嘴角一扬。多谢子敬,难为你替我勤拭。
调过音韵,方道:“不知永修公愿听何曲?”
他眉头轻颦:“永修公?子猷何时也俗了。”
我倒一愣,额尔朗笑:“诚然,子野愿听何曲?”
桓伊望我一眼,笑道:“当日渡口,子猷尚不曾多言。”
“子野胸有锦绣,曲自涌之。”
“子猷心怀旷达,曲自现之。”
无奈一笑:“不知子野口能利言。”
他含笑望我:“子猷却是心有丘壑,一语中的。”
一笑摇首,正欲拨弦,他却一拦:“子猷且慢。”
抬眼相询,他垂首轻道:“子猷既已答允,何妨移步?”
“预至何所?”
“雪后宜访故人。”

凝梅方绽时,妙绝菁华意。欲寻故人颜,随雪逝已矣。
轻抚石碑,温润如彼。描金隶书,只得聊聊几字。敬酒三杯,洒落一抷冻土。低唤三声,尤觉咫尺相望。方欲拜下,桓伊一拦:“可为琴耳。”
由是含笑取琴,思人如面。
桓温,你我之间,岂是“故人”二字可尽表。
挺雄豪之逸气,韫文武之奇才。认才赏才,通达古今,夙标令誉,怎是一豪杰可述?桓家有君如此,可叹可羡。尤记当是时,豺狼孔炽,四下环肆,疆场堪虞。君受寄捍城,用恢威略,乃逾越险阻,戡定岷峨,独克之功,怎可不称矣?又及观兵洛汭,修复五陵,引旆秦郊,威怀三辅,天下晓之!虽未能枭除凶逆,亦足以宣暢王灵。
既而君总戎马之权,居形胜之地,自谓英猷不世,勋绩冠时。然君挟震主之威,蓄无君之志,企景文而慨息,想处仲而思齐,睥睨汉廷,窥觎周鼎,则大谬矣!君复欲立奇功于赵魏,允归望于天人;然后步骤前王,宪章虞夏。本是惊天妙计,顺理成章。逮乎石门路阻,襄邑兵摧,怼谋略之乖违,耻师徒之挠败,迁怒于朝廷,委罪于偏裨,废主以立威,杀人以逞欲,曾弗知宝命不可以求得,神器不可以力征。岂不悖哉!岂不悖哉!
以君之慧,怎不知命时际遇人力难求?得享上宠,当安知天命,全心尽责。纵有通天之才,岂能肆意横行?功成名就,本可寄情五岳之颠,邀游五湖之渊。君却得陇望蜀,生悖逆之想,斯宝斧铖之所宜加,人神之所同弃。然犹存极光宠,没享哀荣,是知朝政之无章,主威之不立也。
呜呼!君一生戎马,位极人臣,功在社稷;君满心贪欲,罪浮豸壹,心窥舜禹。志亦无上,树威外略,称兵内侮。惟身与嗣,竟罹齐斧。
如知今日,可愧当初?☆油 炸☆冰 激凌☆整 理☆
幽然一叹,停下手来,琴音悠悠,和风远行,愿君得闻。
“子猷,可知叔父为何葬于此?”桓伊一叹,替我围上披风。
“此地风雅,配的上元君。”桓温,字元子。尝戏称汝“元君”,竟不恼,拊掌而笑,故如是称。
“子猷,何妨北望?”
我大惑不解,举目望时,一片白茫茫。复回首,桓伊一指,才得见隐隐屋宇,绰绰竹林。
心头一痛,晃得一晃,桓伊惊得扶住,连声道:“怎地?”
我勉强一笑:“子野,带我去看看,可好?”
桓伊咬牙道:“本就是你的,还说这些作甚?”
我倒一愣,才展颜笑道:“确是呢,我鸠占鹊巢。”
桓伊哭笑不得:“说去看,偏在这厢多言。”
我自一颔首,并不多言。

一处小宅,精巧洁净。久不居人,难得一尘不染。推窗而观,雪林郁郁。由是一叹,元君如此,叫我心中何安?
桓伊轻道:“当日你为叔父车骑参军,戏言无片瓦挡雨,拒不受征…”
“故元君以私宅许之。”我微微一笑。
桓伊瞠目结舌:“子猷早知矣?”
我朗声一笑:“哪儿有昨日言无宅今日既有空屋之理?元君厚爱了。”
桓伊摇首叹道:“闻你方入,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子猷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是也非也?”
我颔首而笑:“何可一日无此君?自是!”
桓伊叹笑道:“子猷风流,人中翘楚!”
“比之元君,自愧不如。”非是谦辞,心实念之。
元君乃宣城太守桓彝之子也。生未期而太原温峤见之,曰:“此兒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曰:“真英物也!”以峤所赏,故遂名之曰温。峤笑曰:“果尔,后将易吾姓也。”后彝为韩晃所害,泾令江播豫焉。元君时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复仇。至年十八,会播已终,子彪兄弟三人居丧,置刃杖中,以为君备。君诡称吊宾,得进,刃彪于庐中,并追二弟杀之,时人称焉。
少时既有如此胆略,无怪乎后敢如此。
桓伊又道:“叔父之与子猷,颇多逸事。”
“戏言耳。”
“游戏间亦显名士风采。”桓伊真诚道。
名士?不免一叹。
为元君车骑参军时,子敬方娶新妇,我心内自苦,委实不愿见人。闲散惰情,整日无所事事,只想高睡。自知有人言语,却懒得过问,将我辞了最佳。
不想元君将我唤入,其侄桓冲亦在,并有其余左右。我含笑不语,心知早该有此一日。只人走亦有胆魄,怎能败在气势?
桓谓王吾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
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桓冲皱眉曰:“卿何署?”
吾答:“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
桓冲不悦,又问:“官有几马?”
吾笑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子猷自愧不通兽语,又怎会问那马儿几何?
桓冲怒曰:“马比死多少?”
吾朗笑答之:“未知生,焉知死?”孔丘之言,此句最妙!
桓冲怒火中烧,握得双拳紧紧。左右皆惊,目我为异。
元君自笑,叹曰:“子猷高洁,简傲随性,又岂是汝等可知。”
四目交接,波澜不惊。
是夜邀我共吟,酒过半酣,元君戏言:“可知吾何故非要子猷为参军?”
“愿闻其详。”敬他一杯,月色撩人。
“子猷可记得你我初会?”
“当是子猷幼时。”
他笑曰:“子猷幼时,双目迥然,异乎常人。吾心深爱,至于膝头,笑问子猷,‘以何为意’,可知子猷如何答?”
“旧事耳,怎能记得?”我含笑饮尽,风中花香,醉月,醉心,亦醉人。
“唯美酒佳人,丝竹佳韵。”元君轻举手,将我拉住。
敬他一杯,笑言:“当真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