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博弈论的诡计(1) >

第18部分

博弈论的诡计(1)-第18部分

小说: 博弈论的诡计(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表现出多大的愤恨,甚至说:“黄权被吴兵隔断在江北岸,欲归无路,不得
已而降魏。是朕负权,非权负朕也.何必罪其家属?”这些话已经把他当时
的内心真实想法暴露无遗。
    假如吴军真要长驱直人攻打蜀国,那么,它就必须从北部与曹魏接壤的
边境抽调兵力。曹魏虽然不会贸然入侵一个全副武装的吴国,不过.如果陆逊
率大军深入蜀地之后,曹丕也必定难以抗拒这种诱惑,对于一举干掉这个曾经让
他父亲从赤壁狼狈逃窜的麻烦邻居的大好机会.他绝不会放过。陆逊正是(其
实吴国的决策者也应该)通过倒后推理。预计到一旦他们进攻蜀国,曹魏军
必然大举南下,因此才迅速回兵。不久,他果然听说了曹魏调兵遣将的消息。
    这一类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意义在于,博弈中可以通过放弃自己的攻击
机会.而取得更好的结果。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奠能与之争。”其中
就包含着深刻的博弈论智慧。
    我们在四年一次的美国总统竞选活动中也会看到同样的例子。只要存在
数目庞大的竞争对手,实力顶尖者往往会被中等实力者的反复攻击搞得狼狈
不堪,败下阵来。等到其他人彼此争斗并且退出竞选的时候再登场亮相,形
势反而更加有利。
    因此,你的幸存机会不仅取决于你自己的本事,还要看你威胁到的人。
一个没有威胁到任何人的参与者,可能由于较强的对手相互残杀而幸存下来。
就像上文所讲的甲枪手虽然是最厉害的神枪手.他的幸存概率却最低。最强
者生存的概率居然就这么一点点!而枪法最差的枪手,如果采用最佳策略.
%I

反而能使自己的得到更高的幸存概率。
    不过,如果仅仅把思考停留在只有三个对手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一种
虚假的安全感。毕竟三角关系仍然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模式。现在让我们考察
一下,假如三个敌人可以达成稳定状态,四个又如何呢?
    现在我们在上面魏、蜀、吴的例子中.加入辽东的公孙渊。假设曹魏要
打吴国的话,很有可能遭到公孙渊的人侵。如果当时公孙渊的力量足够强大,
这确实是曹魏面临的一个严重威胁。如果这样,吴国不必担心曹魏人侵,就
是因为曹魏一想到公孙渊就不敢大意。因而西蜀也就不可能指望曹魏来抑制
吴国的吞并野心。但是公孙渊当时鞭长莫及,倒后推理的链条在曹魏这里中
断,而西蜀最终也因此得到了安全。
    从表面看来,这个例子说明,一个国家究竟会不会遭到人侵,将取决于
潜在侵略者链条的节点数目是奇数还是偶数。但它的实际意义在于,一个更
加接近现实生活的情况分析,能够通过把国与国之间的复杂关系考虑在内。
从而得到更多细节,用于判断一国入侵别国的企图究竟有多大。
    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结论:博弈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者的
人数。参与的人越多越好,参与的人越少越糟,即便在同一个博弈里也是如
此。但是,两个敌对国家难以和平共处、三个敌对国家就能恢复稳定局面的
结论并不意味着若有四个敌对国家就更和平;在三国的那个例子里.四个的
结果跟两个是一样的。
    事实上,离我们并不太远的抗日战争,也可以看做是一场多个枪手的对
决,大家完全可以依照三国的案例来分析一下。
进攻方向的选择
    如果在多方参与的博弈中,我们已经决定了要向对手中的一个展开进攻,
但是自己叉未能占据实力上的优势.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下面这个故事可
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民国时期,广西出现三足鼎立之势:黄绍陶和李宗仁合在一处有两万多
人,陆荣廷有三万多人,沈鸿英有两万多人。有一年,陆荣廷与沈鸿英在桂
I 9厶
枪手博弈:先发优势与后发制人
林鏖战,相持三个多月不分胜负。这时,坐山观虎斗的李宗仁忽闻陆、沈开
始媾和。
    李宗仁认为,陆沈双方和议如成,则广西仍是三分之局;陆、沈还要合
而谋他.决不能坐失良机。于是与白崇禧及黄旭初商讨有关战事。白崇禧与
李宗仁不谋而合,他说:“陆、沈相急,已达三个多月,我们隔岸观火,现在
火势将熄.我们若不趁火打劫,就会失去大好时机。”黄旭初说:“李总司令,
健生兄你们认为陆、沈二人.我们先打陆好呢’还是先打沈好呢’”
    李宗仁认为:“就道义来说应先讨沈,因为沈某人反复无常,久为两粤人
民所痛恨.对他大张挞伐,定可一快人心。至于陆荣廷,广西一般人并无多
大恶感。”
    白崇禧说:“我认为应先打陆,有三条理由。第一.陆驻在桂林、南宁,
为广西政治中心,防务空虚,易于进攻。第二,陆与湖南相通.湖南叉得到
吴佩孚援助.应于其支援未至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第三,攻打沈鸿英,
胜了,陆之势力犹在,广西仍然不能统一;败了.则更不能打陆、吴。我们
之处境如楚汉相争之韩信,联陆则沈败,联沈则陆败,我们应当联弱攻强.
避实击虚。”
    黄旭初说:“我也认为应当先打陆荣廷。陆、沈交战,陆荣廷将其主力调
至桂林增援,其后方南宁必定空虚,因此,我军袭击南宁必定成功。而且陆
荣廷在桂林被围三个月,已气息奄奄,我们如攻沈.就等于救了他的命。而
且纵然能将沈军击败.伤亡也必大。”
    三人经过充分的协商.最后做出“先陆后沈”的决策,决定先攻陆荣廷:
    李宗仁于是领衔发出通电,请陆荣廷下野。通电发出以后,联军分水陆
两路向南宁所属地区分进合击。一个月后,李宗仁指挥的左翼军兵不血刃占
领南宁。由白崇禧指挥的右翼军于扫荡宾阳、迁江、上林之敌后,即向左回
旋进击武鸣,也未遗激烈抵抗,两军会师南宁。
    被围于桂林的陆荣廷失去南宁之根据地,只得进人湖南。随后.李宗仁
趁热打铁,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将沈鸿英、谭浩明等一一剪除,于1925年秋
统一广西。
    对于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给了历代研究者无数启示。但是实际上,
这场胜利除了当时的有利环境等因素外,李宗仁和白崇禧对于攻击方向和先
95 I
博拜论的碴,/
后顺序的安排,也充满了博弈论的智慧。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弈论课程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在一次军事演习中.红方要用两个师的兵力.攻克蓝方占据的一座城市.
而蓝方的防守兵力是三个师,红方与蓝方每个师的装备、人员、后勤等完全
相同.自然战斗力相同。
    由于战斗力完全相同.因此两军相遇时,人数居多的一方取胜;战争中
都是“易守难攻”.因此当两方人数相等时.守方获胜。同时.军队的最小单
位为师.不能够再往下分割,只要红方可以突破防线.就算红方胜利:反之
则蓝方胜利,
    不妨假想,红方进攻蓝方有两个方向.分别是A、B两个方向、相应的.
蓝方的防守方向也是这两个。这样.进攻方红方的战略有三个:
    (1)两个师集中向蓝方防线的A方向进攻:
    (2)兵分两路.一个师向蓝方防线的A方向进攻,另一个师向蓝方防线
的B方向进攻
    (3)两个师集中向蓝方防线的B方向进攻,
    防守方蓝方则有四种不同的防守策略:
    (1J三个师集中防守A方向。
    (2)两个师防守A方向,一个师防守B方向。
    (3)一个师防守A方向.二个师防守B方向
    【4)三个师集中防守B方向。
    我们依次用排列组合来看罗列双方各种策略组合下的结果.见表7一l。
表7.1
红蓝双方博弈矩阵
196
《勰
枪手博弈:先发优势与后发制人
    这个博弈中,红方没有劣势策略,而蓝方有劣势策略。很明显,蓝方选
择第一种策略,也就是派三个师防守A方向劣于第二种策略.也就是派两个
师防守A方向.一个防守B方向。
    因为,蓝方选择第二种策略的任何一个结果都不比选择第一种策略差
在表7.1中能够看出三种结果:红方选择第一种策略时.蓝方选择第二种策略
与第一种策略相同.都是蓝方胜利;红方选择第二种策略时.蓝方选择第二
种策略是胜利,而第一种策略则是失败.自然选择第二种策略要好;红方选
择第三种策略时,蓝方选择第一、第二策略结果相同.都是失败。由此可见,
蓝方选择第二种策略自然好于第一种。同理.蓝方选择第三种策略也好于第
四种靖略.也就是说,蓝方策略选择中的第一种和第四种都是劣势策略:
    劣势策略从理性人的角度来看是蓝方一定不会采用的策略,红方知道蓝
方不会选择第一、第四种策略.于是.红方和蓝方都知道博弈可以简化成如
表7.2所示的博弈
表7.2
简化后的红蓝双方博弈矩阵
    这个简化的博弈中,蓝方反而没有劣势策略.红方却有一个劣势策略.
也就是第二种策略.选择分兵两路进攻防线。很明显,红方选择第二种策略
的结局就是根本不可能胜利.理性的红方自然不会选择这个劣势策略。博弈
矩阵得到了进一步的简化.见表7.3。
    这个时候.红蓝双方的形势是相同的,即红方尽管在总兵力上劣于蓝方.
但实际上它只要运用谋略.攻其不备.其获胜的几率与蓝方是相同的。
    在博弈论中,“以弱胜强”的道理就是这样。正如在城渫之战中.总兵力
占优势的楚国联军.并不能保证在某个局部(比如右军)拥有优势;而总兵
97 l
力处于弱势的晋军.却可以巧妙地集中优势精锐兵力,在楚军的右军方向取
得头一场战斗的胜利,然后再击败左军.通过歼灭其两翼,使楚军大败,
表7.3    再次简化后的红蓝双方博弈矩阵
    再如在企业竞争中.也是一样。资本、规模、品牌、人力等都处于劣势
的企业.可以在某个局部市场上.集中自己所有的资源并加以整合,造成在
细分市场上对强势企业的优势,从而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胜利者。
置身事外的智慧
    春秋战国时期.韩、赵两国发生战争。韩国派使者到魏国借兵攻打赵国.
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
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两国使者没有完成任务,快怏而归。
当他们回国后.才知道魏文侯已分别派使者前来调停.劝说双方平息战火:
韩、赵两国国君感激魏文侯化千戈为玉帛的情谊.都来向魏文侯致谢,魏国
于是开始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都不能和它争雄。
    韩、赵两国力量相仿.都不可能单独打败对方,因此都想借助魏国的力
量。在这种情形下,魏国的行动直接关系到韩赵之战的胜负。魏文侯没有去
介入两国之争.以第三者公平的立场加以调停.使战争变成了和平.从而使
魏国取得了三国关系中的主导地位。
    由此可见.即使是枪手博弈.在枪弹横飞之前甚至之中.也仍然会出现
某种回旋空间。这时候,对于尚未加入战团的一方来说是相当有利的。因为
当另外两方相争时.第三者越是保持自己的含糊态度,保持一种对另外两方
的威胁态势.其地位越是重要,当他处于这种可能介入但是尚未介人的状态
l 98
抢手博弈:先发优势与后发制人
时,更能保证其优势地位和有利结果。
    这就启示我们,人在很多时候都需要一种置身事外的艺术。如果你的两
个朋友为了小事发生了争执,你已经明显感到其中一个是对的,而另一个错
的,现在他们就在你的对面,要求你判定谁对谁错,你该怎么办’
    其实在这时候一个聪明的人不会直接说任何一个朋友的不是。因为这种
为了小事发生的争执,影响他们做出判断的因素有很多。而不管对错,他们
相互之间都是朋友。当面说一个人的不是,不但会极大地挫伤他的自尊心,
让他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甚至很可能会因此失去他对你的信任;而得到支
持的那个朋友虽然一时会感谢你,但是等明白过来.也会觉得你帮了倒忙,
使他失去了与朋友和好的机会。
    《清稗类钞》中记载的一个故事,可以说是一个绝妙的例子。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与湖北巡抚谭继洵关系不太融洽,遇事多有
龃龉。谭继洵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父亲。
    有一天.张之洞和谭继洵等人在长江边上的黄鹤楼举行公宴,当地大小
官员都在座。座客里有人谈到了江面宽窄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