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1978-2008私人阅读史-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说排行榜:/top。html
最新更新小说:/news。html
《1978…2008私人阅读史》 作者:张清 胡洪侠
《1978…2008私人阅读史》:阅读在这30年中首先是以改变生活的面目出现,当财富和新的梦想向着每个普通人招手的时候,读书的首要目的就是寻找向新生活靠拢的最佳路径。高考制度的确立更是为功利阅读打开了一扇大门,而学位论文、职称评定等等事关房子与票子的世俗考量,又无不改写着“读书无用”的老话,读书大到使国家振兴,小到使生活富足,这些可爱的目的性,恰恰是阅读改变生活的最初动力。那些生于荒僻乡野的读书人,那些在底层挣扎的穷苦书生,正是在书本的召唤和知识的阳光照耀下走向城市,走向耀眼的人生。其实,讲读书改变人生,还有一层意思在于,通过读书,通过密密麻麻的语词的世界,国人的视野被最大限度地拓宽了。讲世界是平的,讲世界变小了,大约就源于知识与信息以书刊的形式在全球的空前的流通。通过阅读想象或体验那些遥远的世界,使平凡人生具有了无与伦比的丰富性。30年问中国人知道的一切也许超过了以往的世世代代。尤其是好奇心驱动下的阅读,使“知”与对“知”的谈论,获得休闲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愉悦与欣快。功利阅读极大地改变了人生,而休闲阅读又极大地丰富了生活。
《私人阅读史》第一部分 刘苏里:这是“摸着石头过河”的30年(1)
刘苏里刘苏里,北京万圣书园总经理,以经营人文社科类图书著称。生于1960年,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86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1993年10月,创办北京万圣书园,从此万圣成为北京“文化地标”之一,它也是中国最成功的民营书店之一。作为万圣书园经营者,刘苏里的另一个身份是声名远播的学者型书人、中国当代图书市场的民间观察者。
1。??《1932—1972年美国实录:光荣与梦想》,威廉?曼彻斯特著,广州外国语学院??译组译,朔望、??乐山、关在汉校,商务印书馆,1978
2。?《早期教育与天才》,木村久一著,河北大学日本问题研究所教育组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79
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雅各布?布克哈特著,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79
4。?《忏悔录》,卢梭著,黎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5。?《让历史来审判》,罗伊?梅德韦杰夫著,赵询、林英译,人民出版社,1981
6。?《官僚主义的弊害》,佩雷菲特著,孟鞠如、李直译,商务印书馆,1981
7。?《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8。?《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中华书局,1982
9。?《古à?格群岛》,索尔仁尼琴著,田大畏等译,群众出版社,1982
10。?《第三帝国的兴亡》,威廉?夏伊勒著,??乐山译,中国对外??译出版公司,1983
11。?《世界面临挑战》,让£?雅克?塞尔旺£?施赖贝尔著,三联书店,1984
12。?《兴盛与危机》,金观涛、刘青峰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13。?《宽容》,房龙著,迮卫等译,三联书店,1985
14。?《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著,人民出版社,1986
15。?《圣雄甘地》,à?皮埃尔、克林斯著,周万秀、吴葆璋译,新华出版社,1986
16。?《大国的兴衰》,保罗?肯尼迪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17。?《白鹿原》,陈忠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18。?《顾准文集》,顾准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19。?《民主新论》,萨托利著,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3
20。?《陈寅恪的最后20年》,陆键东著,三联书店,1996
21。?《历史深处的忧虑》,林达著,三联书店,1997
22。?《沉重的肉身》,刘小枫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3。?《枪炮、病菌与钢铁》,贾雷德?戴蒙德著,谢延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24。?《圣经:从神话到历史》,戴维?罗尔著,李阳、沈师光译,作家出版社,2000
25。?《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吴思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26。?《风?烛?灰——思想的旋律》,金克木著,三联书店,2002
27。?《自然权利与历史》,施特劳斯著,彭刚译,三联书店,2003
28。?《往事并不如烟》,章诒和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9。?《丧家狗:我读》,李零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30。?《国民党的“联共”与“###”》,杨奎松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急用先学”贯穿30年阅读史
这30年的阅读,我先做个现象描述。个人感受到三个状况,一是起伏特别大,二是急用先学。由于3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太急速,起伏跌宕,阅读也深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人们已经很难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去阅读了。一是闲暇式阅读,完全本着个人的兴趣和兴致去阅读;二是持续关注某一个或几个问题。因此,很像前10年的改革状况“摸着石头过河”,读书也如此,“摸着脉动找答案”的阅读方式一直贯穿在30年中国人的阅读史中。
《私人阅读史》第一部分 刘苏里:这是“摸着石头过河”的30年(2)
刘苏里刘苏里,北京万圣书园总经理,以经营人文社科类图书著称。生于1960年,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86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1993年10月,创办北京万圣书园,从此万圣成为北京“文化地标”之一,它也是中国最成功的民营书店之一。作为万圣书园经营者,刘苏里的另一个身份是声名远播的学者型书人、中国当代图书市场的民间观察者。
1。??《1932—1972年美国实录:光荣与梦想》,威廉?曼彻斯特著,广州外国语学院??译组译,朔望、??乐山、关在汉校,商务印书馆,1978
2。?《早期教育与天才》,木村久一著,河北大学日本问题研究所教育组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79
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雅各布?布克哈特著,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79
4。?《忏悔录》,卢梭著,黎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5。?《让历史来审判》,罗伊?梅德韦杰夫著,赵询、林英译,人民出版社,1981
6。?《官僚主义的弊害》,佩雷菲特著,孟鞠如、李直译,商务印书馆,1981
7。?《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8。?《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中华书局,1982
9。?《古à?格群岛》,索尔仁尼琴著,田大畏等译,群众出版社,1982
10。?《第三帝国的兴亡》,威廉?夏伊勒著,??乐山译,中国对外??译出版公司,1983
11。?《世界面临挑战》,让£?雅克?塞尔旺£?施赖贝尔著,三联书店,1984
12。?《兴盛与危机》,金观涛、刘青峰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13。?《宽容》,房龙著,迮卫等译,三联书店,1985
14。?《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著,人民出版社,1986
15。?《圣雄甘地》,à?皮埃尔、克林斯著,周万秀、吴葆璋译,新华出版社,1986
16。?《大国的兴衰》,保罗?肯尼迪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17。?《白鹿原》,陈忠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18。?《顾准文集》,顾准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19。?《民主新论》,萨托利著,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3
20。?《陈寅恪的最后20年》,陆键东著,三联书店,1996
21。?《历史深处的忧虑》,林达著,三联书店,1997
22。?《沉重的肉身》,刘小枫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3。?《枪炮、病菌与钢铁》,贾雷德?戴蒙德著,谢延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24。?《圣经:从神话到历史》,戴维?罗尔著,李阳、沈师光译,作家出版社,2000
25。?《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吴思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26。?《风?烛?灰——思想的旋律》,金克木著,三联书店,2002
27。?《自然权利与历史》,施特劳斯著,彭刚译,三联书店,2003
28。?《往事并不如烟》,章诒和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9。?《丧家狗:我读》,李零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30。?《国民党的“联共”与“###”》,杨奎松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急用先学”贯穿30年阅读史
这30年的阅读,我先做个现象描述。个人感受到三个状况,一是起伏特别大,二是急用先学。由于3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太急速,起伏跌宕,阅读也深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人们已经很难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去阅读了。一是闲暇式阅读,完全本着个人的兴趣和兴致去阅读;二是持续关注某一个或几个问题。因此,很像前10年的改革状况“摸着石头过河”,读书也如此,“摸着脉动找答案”的阅读方式一直贯穿在30年中国人的阅读史中。
《私人阅读史》第一部分 刘苏里:这是“摸着石头过河”的30年(3)
第三个状况更加严重,那就是阅读总趋势一直在下滑。这也非常契合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就像“大国崛起”式的跨越发展不能深究一样,阅读状况的表面繁荣这扇门也不能轻易推开。如今,每年图书生产的总量很大,其中确实不乏好书,整体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在不断提高。但仔细一辨别,就会发现虾兵蟹将,鱼目混杂。图书生产所反映的,实际上是知识生产、思想生产的状况。而中国目前的图书生产太缺乏有价值的原创,低水平的3?袭、重复生产反倒数不胜数。由此也造成读者阅读疲劳、购买疲劳的现象。
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所谓“能看”的书,几乎无一例外是引进版。而真正中国原创的,包括30年以前成就的学者、30年以来成就的学者,在整体图书品种的生产总量中,占的比例都非常小。目前中国内地每年生产20万种图书,30年以来生产的图书总量约150万种至200万种,我推测,其中真正的优秀原创学术书大约只占千分之一,大概一两千本,可能都还不到这个数。
“社会标准第一,价值标准第二”
谈到“30年30本书”的评选标准。我认为社会标准第一,价值标准第二,技术标准第三。首先应该是产生过巨大社会影响的书。在此基础上,再来检视它的品质。最后一步才是文本、创新程度、文笔等相对技术化的细节。因为真正影响力大的书,在价值方面不会太差,无非是过时了,比如《第三次浪潮》,你不能说它没有价值,确实是开启了两代中国人的眼界。
此外,还要兼顾一下高端阅读界的口味。中国30年的阅读是分了很多档次的,虽然有《大趋势》、《第三次浪潮》这样的书,波及面从公务员到自由职业者,但在相对比较高的知识界影响较大的书,如《顾准文集》,也应该适当照顾一下。因为这个层面产生的影响,往往难以估量。在精英阶层产生巨大影响之后,会最终作用于知识生产,甚至整个国家的政策走向。出于这个理由,我建议在30种书中,应该给这类书百分之十五的容身之地,即四到五种。
“1997年是一个分水岭”
1997年是一个截然的分水岭,它把30年中国阅读史划为两段。中国到了1997年,才开始真正??天覆地地告别传统社会。1994年、1995年的“人文精神大讨论”,我把它称作“春江水暖鸭先知”。知识分子已经敏感地感受到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这个新时代就是彻底的商品经济——所有价值被重估,标准只剩一个:金钱,理想主义崩溃,是非观念开始丧失。
再细分起来,1992年到1995年是一段决战期,经过一次激烈的人文精神大辩论,最终以传统知识阶层的边缘化、理想主义的败阵而告终。而1978年到1988年,则是一个完整的阶段。
1997年之后,由于价值观的彻底颠覆,大众阅读尤其是“80后”、“90后”一代的流行阅读,呈现出十分单一的状况,玄幻、鬼故事、小情小调的青春文学,这种流行让我忧虑。当然,每个时代都有流行读物,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