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 >

第53部分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第53部分

小说: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友。在做护乌桓校尉时,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党祸初起,
免归乡里,居阳城山中,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汗秽朝廷。其交游如是,
可见他为士流所宗仰。他是贵族公子,是大官僚,又是为士流所宗仰的大宗
师,因而当时被目为“八俊”之一,而且为“八俊”的首领。范书范滂传论
里讲到李膺,说是:
“李膺振拔汗险之中,蕴义生风,从鼓动流俗。激素行从耻威
权,立廉尚以振贵势,使天下之上,奋迅感??,波荡而从之,幽深
牢,破室族,而不顾,至于子伏其死而母欢其义。壮矣哉!”
这评断指出了李膺在反宦官的官僚群中的地位与作用。
然而在官僚群中,地位更高的,还推陈蕃与刘淑。陈蕃曾登三公的首席
太尉,后又为太传,刘淑是“宗室之贤”,为尚书,再迁侍中虎贲中郎将,
都是大官僚。党锢列传引太学中语:
“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
李元札为“八俊”的首领,已见前述,陈蕃与刘淑,则为“三君”之二,
而陈蕃尤其重要。他对宦官的搏击,最不客气。世说新语品藻篇,有论李膺
陈藩高下的一段:
“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二人,共论其功德,不能定先后。蔡
伯喈评之曰:‘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犯上难,摄下
易。’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俊之上。”
刘孝标注引姚信士纬说:“陈仲举体气高烈,有王臣之节,李元礼忠肚
正直,有社稷之能,海内论之未决。蔡伯喈抑一言以变之,疑论乃定也。”
这里陈蕃地位比李膺更高。不畏强御,与强于犯上,意义相似,天下模楷与
严于摄下,却不相似。照我们的判断,似乎学中的意见是天下模楷比不畏强
御,在道德上的比重,是更有分量一点的。
陈蕃以立窦后的关系,与外戚窦武密切联结在一起。范书卷九十六本传:
“初桓帝欲立所幸田贵人为皇后,蕃以田氏卑微,窦族良家,
争之甚固。帝不得已,乃立窦后。及后临朝,故委用于蕃。蕃与后
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协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
外戚窦武,据范书卷九十九本传,是这样的出身:
“窦武字游平,扶风平陵人,安丰戴侯融之玄孙也。父奉,定
襄太守。武少以经行著称,常教授于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关西。”
关于以女儿之故而更其贵显起来的经过,后汉书里写道:
“延熹八年,长女选入掖庭,桓帝以为贵人,拜武郎中。其冬,
贵人立为皇后,武迁越骑校尉,封槐里侯,五千户。明年冬,拜城
门校尉。??帝崩无嗣,武召侍御史河简刘倏,参问其国中王子侯
之贤者,攸称解渎亭侯宏。武入白太后,遂征立之,是为灵帝。拜
武为大将军,常居禁中。”
窦武荣显的路是东汉后期一切外戚所照例经由的路,没有什么奇怪。然
而在当时却有势力强大的宦官存在,于是他不得不与宦官群结着强固的联
合。本传载他“在位多辟名士,清身疾恶,礼赂不通,妻子衣食裁充足而已。
是时羌蛮寇难,岁俭民饥,武得两宫赏赐,悉散与太学诸生,及载肴粮于路,
匄施贫民”。借此因缘,他得太学生的拥护,遂成为“三君”的首领。
我们综合看一看反宦官的豪族官僚集团的共为部党或宗党的阵容吧(据
范书党锢列传。后汉纪与此略异,说见后):
(1)三君——窦武、刘淑、陈蕃,窦武为首,君者,言一世之所
宗也。
(2)八俊——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祐、魏朗、赵典、朱
寓,李膺为首,俊者,言人之英也。
(3)八顾——郭泰、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
陟,郭泰为首,顾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4)八及——张伦、岑■、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
超,张伦为首,及者,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
(5)八厨——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毋班、秦周、蕃乡、
王章,度尚为首,厨者,言能以财救人者也。(范书又举张伦与同乡
二十四人,别相署号,共为部党,图危社稷,亦有八俊八顾八及之
号。显然只是地方性的,此故略。)
这里,可以看出称号的次第来。三君大致是指三公以上的大官,八俊大
致是指交一等的卿尹,八顾大致是指高名的游士们,以上都是在京师里的;
八及大致是郡国的名流。同时,这次第也大致依据名行德操的高下而排列的。
唯八厨以财见称,虽附于末,而实不与于排列的次序,是很显然的。依上引
世说品藻篇所谓“共论其功德,蔡伯喈评之,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
俊之上”,刘孝标注引姚信士纬所谓“海内论之未决,蔡伯喈抑一言以变之,
疑论乃定”,以及党锢列传所谓“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标榜”,可知这种
称号与次第,是当时反宦官集团中公论的结果,而且这种称号,也是当时反
宦官集团中斗争方式的表现。
第三节 汉末的风谣题目与清议
(一)风谣
袁宏后汉纪卷二十二,延熹九年纪,述党锢之祸初起,说:
“是时太学生三万余人,皆推先陈蕃李膺,被服其行。由是学
生同声,竞为高论,上议执政,下议卿士,范滂岑■之徒,仰其风
而扇之。于是天下翕然,以臧否为谈,名行善恶,托以谣言,曰:
‘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模楷李元礼。’公卿以下皆畏,莫不侧席。
又为三君八俊八顾八及之目,犹古之八元八凯也。陈蕃为三君之冠,
王畅李膺为八俊之首。海内诸为名节志义者,皆附其风。膺等虽免
废,名逾盛,希之者唯恐不及。涉其流者时虽免黜,未及家,公府
州郡争礼命之。申屠蟠尝游太学,退而告人曰:‘昔战国之世,处
士横议,列国之王,争为拥篲先驱,卒有坑儒之祸,今之谓矣。’
乃绝迹于梁砀之间,居三年,而滂及难。”
这里以为“谣言”是范滂之徒为了臧否人物而依托出来的。这话虽然在
汉末政争的关系上部分地指出了谣言发生的原因,但谣言的最初发生,却早
在党锢之前。汉书扬雄传,“惟寂寞,自投阁,爱清静,作符命”,即是一
例。
细考范书,可知东汉经师以及生徒们,常常用韵语来标榜个人在学术上
的独特成就与风格。这种韵语,通常只是七言一句,在第四字与第七字上协
韵。其例子是很多的,如:
(1)“五经继横周宜光。”(卷九十一,周举传引京师之语,横
光协韵。)
(2)“解经不穷戴侍中。”(卷一百九上,戴凭传引京师之语,
穷中协韵。)
(3)“说经铿铿杨子行。”(卷一百九上,杨政传引京师之语,
铿行协韵。)
(4)“五经无双许叔重。”(卷一百九下,许慎传引时人之语,
双重协韵。)
(5)“五经粉纶井大春。”(卷一百十三,井丹传引京师之语,
纶春协韵。)
这种标榜个人的韵语,道出了个人在经学上的独特成就与风格。所谓“五
经纵横”,所谓“解经不穷”,所谓“说经铿铿”,所谓“五经无双”,所
谓“五经纷纶”,都指的那一个人在经学上的特点,或指陈其经学的渊博,
或称美其说经时音调的清朗。这种标榜的韵语,大都出自太学之中,即所谓
“京师为之藉”,“学中之语”,也有出自郡国学或地方的私人精舍的,即
所谓“时人为之语”,“乡里为之语”。这一种韵语,有时也道及个人行为
上的卓特之点,不限定于经学上的成就。例如:
(1)“道德彬彬冯仲文。”(卷王十八下,冯衍子豹传引乡里之
语,彬文协韵。)
(2)“关西孔子杨伯起。”(卷八十四,杨震传引诸儒之语,子
起协韵。)
(3)“德行恂询召伯春。”(卷一百十九下,召驯传引乡里之号,
恂春协韵。)
(4)“欲知仲桓问任安。”又,“居今行古任定祖。”(卷一百
十九上,任安传引时人之称,桓安协韵,古祖协韵。)
(5)“关中觥觥郭子横。”(卷一百十二上,郭宪传引帝尝闻之
语,觥横协韵。)
(6)“避世墙东王君公。”(卷一百十三,逢萌传引时人之论,
东公协韵。)
(7)“关中大豪戴子高。”(卷一百十三,戴良传引时人之语,
豪高协韵。)
这里有涉及性格的,有涉及出处的,有涉及操持的,有涉及德行的,范
围就很广泛。但也很分明,这种韵语,为了它们并非与经学有关,也就不一
定出自学中了,而是当时一般名门豪族间的自我品评,所谓“时人之论”,
“时人之语”,“时人之称”。
这种韵语,有时在形式上以多种的句法出现,或为七言两句,相互对称,
而又各自为韵,如:
“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卷七十四,胡广传引
京师谚,理始协韵,庸公协韵。)
“甑中生塵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卷一百十一,范冉引
闾里之歌,尘云协韵,鱼燕协韵。这里塵云似又与句首甑字为韵,
鱼燕似又与句首釜字为韵,在一句中三协韵了。以例证不多,不能
确定。)
也有三言两句,相互为韵的,如:
“任文公,智无双。”(卷一百十二上,任文公传引益部之语,
公双为韵。)
也有四言两句,相互为韵的,如:
“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卷九十二,荀爽传引颍川之语,龙
双为韵。)
“贾氏三虎,伟节最怒。”(卷九十七,贾彪传引天下之称,虎
怒为韵。)
“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卷一百十上,黄香传引京师允号,
双童为韵。)
也有五言两句,相互为韵的,如:
“徙见二千石,不如一逢掖。”(卷九十九,王符传引时人之语,
石掖为韵。)
“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卷一百十一,雷义传引乡里之
语,坚陈为韵。)
这种韵语,当时称为“谣言”,或者称为“风谣”,或者称为“诊”,
或者称为“语”、“号”、“论”、“歌”。谣言或风谣的发生,与汉朝登
庸官吏的制度有关。汉朝的察举与征辟,所凭借的品评标准,是出自乡里的
意见;其在太学中的,则依据学中之语。所以“乡里之号”、“时人之语”、
“时人之论”、“京师之语”、“学中之语”、“天下之称”,乃是一种有
力的荐举状。这种风谣,赅括了个人的德业学行,简短有力,采取歌的形式,
便于流传,是延誉上达的利器。朝廷常常派出人采访风谣,或诏举谣言,如
顺帝时分遣八使巡行天下,采访风谣。又如范滂传载,桓帝时,诏三府掾属
举谣言。章怀注说:“汉官仪,三公听采长吏臧否,人所疾苦,还条奏之,
是为举谣言也。”其实所听采的,不仅是是吏臧否,人所疾苦而已,各地标
榜个人(主要的是未登仕途的处士)的风谣也一定乘机听采了去的。所以那时
的风谣,天子也是耳熟能详的。例如上所举“关中觥觥郭子横”,“天下无
双,江夏黄童”,便是当时的天子对郭宪黄香当面称引的风谣。(卷一百十二
郭宪传:匈奴数犯塞,宪从为天下疲敝,不宜动众。谏争不合,乃伏地称眩
瞀,不复言。帝命两郎扶下殿,宪亦不拜。帝曰,常闻“关中觥觥郭子横”,
竟不虚也。卷一百十上,黄香传: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下殿,谓诸王曰,
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这种谣言,在汉末宦官们的权势膨涨以后,官僚们从及官僚的党羽们为
了反抗宦官,便拿来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不但用以褒奖同类,且用以贬斥
奸邪,赋予它以新的政争的性能。这是在新的政治形势之下的谣言的新的发
展。而且在句法的形式上也有了新的发展。例如:
(1)初桓帝为蠡吾侯,受学于甘陵周福,及即帝位,擢幅为尚书。时同郡
河南尹房植,有名当朝。乡人为之谣曰:“天下规矩房伯武,因师获印周仲
进。”二家宾客,互相讥揣,遂各树朋徒,渐成尤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
党人之义,自此始矣。这里一褒一贬,表示了当时豪门宾客之间的清议。
(2)汝南太守宗资,任功曹范滂,南阳太守成瑨,亦委功曹岑■。二郡又
为谣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
但坐啸。”因此流言,转入太学。诸生三万余人,郭林宗贾伟节为其冠,并
与李膺陈蕃王畅,更相褒重。学中语曰:“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
举,天下俊秀王叔茂。”这里,太学的谣言,改变了风尚,不复标举经学的
造诣,而标举政治风度的坚贞与才能的卓特了。这是颇可注意的一点。(以上
均见卷九十七党锢列传)
(3)陈留朱震字伯厚,初为州,奏济阴太守单匡臧罪,并匡兄中常侍车骑
将军超。帝收匡下廷尉,以谴超,超诣狱谢。三辅谚曰:“车如鸡栖马如狗,
疾恶如风朱伯厚。”(卷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