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 >

第36部分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第36部分

小说: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异)
从天统和符瑞,说明帝王的历史都是上帝意志的昭示,而表现于正溯的
时间和灵符降下的颜色。因为帝王相承,其正朔的时间和崇尚的颜色,都是
循环的,所谓“三正之相承,若顺连环也”,“周而复始,穷则反本”。这
里,问题到了真正的关键处,就是汉代帝王的历史又该怎样编排呢?不论图
谶或纬书,都讲到孔子所定的六经是贯通百王之则,垂为汉代法。神学家一
方面要从符瑞等等,说明汉代帝王统治人民在孔子的图书中早已肯定,甚至
说汉代取得天下是承尧后:另一方面又要说明质法天,文法地,质文循环是
可怕的,因此孔子不能不为汉制法,使它永久不衰亡。上引白虎通义文未句
这样说:
“孔子承周之弊,行夏之时,知继十一月正者,当用十三月也。”
这意思是说,孔子所谓“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是“兼三
代而为法,盖取其可久者也”,完全是为了汉代皇帝设想,使他们能永世为
王。公羊家董仲舒根据这点,为汉武帝制法,实在是白虎通义的僧侣主义历
史观的开创者。董仲舒对策说:“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今汉
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捐周之文致,用夏之忠者,是则继周而后当与复制同尚
忠矣。”这样看来,“三统”的命定论不利于为统治阶叙的时候,就不能不
求救于意志论的“三教”道德观了。
纬书所说的“三教”,本来也是一种循环论,例如白虎通义引乐纬稽耀
嘉说:“〔三〕教者所以追补败政靡敝溷浊,谓之治也”,引春秋纬元命苞
说:“三王(原作“正”,讹)之有失,故立三教,以相指受(变)。夏人之王(立)
教以忠,其失野,救野之失莫如敬。殷人之王(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之
失莫如文。周人之王(立)教以文,其 失薄(礼疏引“薄”作“蕩”),救薄之
失莫如忠。??三者如顺连环,周则复始,穷则反本。”但是,好像在三代
是不自觉的、盲目的,因而就有循坏相承的历史;经过孔子的发现,如董仲
舒所说,春秋已经把一切后代的历史都规定好了,统纪是可以“一”之于“春
秋之法”,汉代帝王就成了懂得天道或上帝意志的自党的王者了。白虎通义
中很多采用公羊家的神学,三教篇说:
“三教所以先忠者,行之本也。三教一体,而分不可单行。故
王者行之有先后,何以言三教并施,不可单行也?以忠、敬、文无
可去者也。”
既然三教一体而不可分,汉代帝王似乎就可以综合了三代的道德律,因
而似乎就可以完全适应上帝的意志。春秋纬元命苞说:“天人同度,正法相
受,天垂文象,人行其事,谓之教,教之为言‘效’也,上为下效,道之始
也。”(御览三百六十引)皇帝效法上帝,又代表上帝再下行于人民,因此白
虎通义又说:
“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民有质仆,不教不成。”
(按这几句话也是采元命苞语,翻译名义集四引)从皇帝的教化到人民的道
德,等于说从上帝的意志到人民的服从,因此,孝经纬援神契说:“天子行
孝,四夷和平”,“孝悌之道,通于神明。”(御览四百十二引)怎样就能有
这样大的神通呢?如春秋纬保乾图说:“天子至尊也,神精与天地通,血气
含五帝精,天爱之子之也。”(御览七十六引)白虎通义魂魄精神篇说:
“魂犹‘伝伝’也。??少赐之气,故动不息于人,为外主于
情也。魄者犹‘迫’然著入也,此少阴之气,象金石著人,不移主
于性也。魂者‘芸’也,情以除秽。魄者‘白’也,性以治内。”
(按出孝经纬援神契,左传昭七年疏引)
“精者‘静’也,太阳施化之气也。??神者恍惚,太阳之气
也,出入无间,总云支体,万化之本也。”
帝王有了这样的精神魂魄,就不至于逆天道,也就不至于“随行为命”,
遭天所剿绝了。(参看白虎通义寿命篇和援神契所讲的“随命”,礼记祭法疏
引)
照神学家说,尽管文质有循环,教化有循环,但是“道无循环”,因为
“天不变,道亦不变”。这个不变的道德律,叫做三纲六纪。白虎通义三纲
六纪篇说:
“含文嘉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失这妻纲。又曰:敬诸父
兄,六纪道行,诸舅有义,族人有序,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
友有旧。??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是以纲纪为化,若
罗纲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
据说,这样封建制社会的天罗地纲,是不变的道德规律,“三纲法天地
人,六纪法六合”,一切行为都要钳在尊卑上下的不平等关系之中。封建的
家族宗法制度既然和上层建筑相联系,也和经济基础相结合,于是白虎通义
又说:
“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礼曰:宗人胳有事,族人皆侍。”
“族者何也?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有会聚
之道,故谓之‘族’。”(宗族)
“所以有氏者何?所以肯功德,贱伎力。”(姓名)
在内容上是等级尊卑的阶级关系,在外表上正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
所指出的温情脉脉的自然关系。白虎通义礼乐篇就显示出在所谓“承顺天地,
序迎万物,天下乐之”的礼乐的温情之中,原来是这样的社会:
“有贵贱焉,有亲疏焉,有长幼焉。朝廷之礼,贵不让贱,所
以明尊卑也;乡党之礼,是不让幼,所以明有年也:家庙之礼,亲
不让疏,所从明有亲也。此三者行,然后王道得。”
最后,从道德观,我们更不难看出白虎观会议所钦定的国家论,封建制
所谓的“朕即国家”,在白虎通义开宗明义就说:
“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天复地载,谓之天子。”
封建制国家的机器是建筑在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上面的。白虎通义把这种
机器用宗教的形式讲出来,并袭用古代的社稷,讲了一通封建国家的理由,
社稷篇说:
“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故封土立社
〔神〕,示有土也。(社,土地之主)稷,五榖之长,故立稷〔神〕
而祭之也。”(按语出孝经纬援神契,路史炎帝纪注、御览五百三十
二引)
封建制国家要有封禅,封禅篇说:
“王者易姓而起,必开封泰山何?报告之义。始受命之日,改
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
白虎通义杂引纬书元命苞,把封建制国家的等极制度,更规定得好像法
律的条文,例如说:“公者,‘通’也,公正无私之意也;侯者,‘候’毡,
候逆顺也;??伯者,‘白’也(明白于德);子老,‘孳’也,孳孳无己也;
男者,‘任’也,人皆五十里。”(爵篇)只有直接生产者耕男识女没有爵而
称匹庶。按古语“匹庶”或“匹夫匹妇”之“匹”指一对劳动男女,如“匹
马”之“匹”称一对马,“匹布”之“匹”称两幅布,汉代贱视劳动者,还
保存这一名称。因此,同篇说:
“庶人称匹夫匹妇者,匹,偶也,与其妻为阴阳相成主义也。
一夫一妇成一室,明君人者,不当使男女有过失时,无匹偶也。”
剥去礼教的外貌,揭露其中的阶级性质,这是说,自然经济之下的耕男
红(工)女的农业劳动和手工业劳动的结合关系,必须不失其时,日夜相继地
为剥削阶级(君人者)贡献剩余生产物,好像夫妇匹偶的自然结合一样。然而,
不管汉代的法律怎样用酷刑来对待匹庶,甚至白虎通义说他们“与禽兽为
伍”,因反抗贫困而起义推翻汉王朝的依然是他们。
第八章 王充的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
第一节 王充的时代以及“正宗”与“异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斗争的
演进
王充(公元二七——○四年)的反谶纬反宗教的思想,毫无疑问地是中世
纪思想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异端”体系,是两汉以来反对“正宗”思想的与
反对中世妃的神权统治思想的伟大的代表。章太炎说他是“汉代一人”,绝
未过火。一般的“异端”思想皆与其时代的农民战争血肉相关,因而,对于
王充的研究,也不得不从此处开始。
所谓两汉,是中国中世纪史上第一个与农民战争相终始的王朝,而王充
则生于农民战争的前浪接后浪的时期。此所谓两汉与农民战争相终始,就是
说两汉皆兴于农民战争而又亡于农民战争。例如:西汉兴于秦末的陈涉吴广
大起义,而亡于成哀以降郑躬苏令与漫延二十六郡国的农民大暴动:东汉兴
于王莽末年的缘林与赤眉大起义,而亡于灵献之陈的黄巾与黑山大暴动。又
据史籍记载,两汉四百年里共有百次以上的农民战争:所以说两汉与农民战
争相终始。此所谓王充生于农良战争的前浪接后浪的时期,就是说前乎王充
的王莽末年,是一个农民战争的高潮,后乎王充的安帝以降,又是一个农民
战争的高潮(自安帝至灵帝年间,在前后七十二年里,共有七十次以上的民
变);而在王充的生年期间,从光武建武三年到和帝永元十六年(公元二七至
一○四年),则还有农民战争的尾声。
所谓农民战争的尾声,大部分是王充幼年时代的事。例如:光武建武三
年冯异大破赤眉,王充一岁:建武十六年以青徐幽冀四州为中心而漫延全国
的“度田”事件,从豪族引发的农民起义及其被怀柔、被分化与被消灭,王
充十四岁;建武十七年妖巫李广等群起据皖城,王充十五岁:建武十九年妖
巫单臣傅传镇反,据原武,王充十七岁。此后的农民战争,通过了整个的明
章和三朝(公元五八至一○六年),史籍虽然阙少农民起义的记载,但是有流
民贫民流亡的记载。农民战争由高潮而转入于低潮,不是矛盾的解决,而是
矛盾的发展。例如:王莽末年,南方的下江新市平林,东方的吕婆赤眉青犢
铜马,北方的王郎等,一方面是光武所利用以谋“中兴”的武力,另方面又
是米武所剿灭以定“太平”的“盗贼”:尤其对于“度田”事件,从郡国大
姓引起的农民起义,光武的政策更为毒辣而阴狠:
“建武??十五年,??诏下州郡枢覈垦田顷亩,及户口年
纪。??十六年??河南尹张■及诸郡守十余人,坐度田不实,皆
下狱死。郡国大姓及兵是群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害杀长吏郡
县,追讨到则解散,去复屯结,青徐幽冀四州,尤甚。冬十月遣使
者下郡国:听群盗自相纠敗迦斯舱兑蝗苏叱渥铮豪羲涠毫艮
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从禽讨为效;其牧令长坐界内盗贼而不收捕者,
又以畏愞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蔽匿
者乃罪之。于是,更相追捅贼并解散。徙其魁帅于他郡,赋田受禀
使安生业。”
据此看来,光武一面将激起民变的祸首十余人“皆下狱死”,从为和缓
怀柔的处置,一面又实行了“以盗杀盗”的分化政策,以及官吏的捕盗竞赛
办法,恩威并施,果然不愧所谓中兴名主的“杰作”!但由此一“杰作”,
农民却陷于慢性饥饿的深渊,起义的农民,变成了脱离“户口年纪”的“流
民”或失去生存条件的“贫民”。光武虽厉行内地军事屯田和以公田假贫民
的政策,但从光武建武二十九年起,到和帝元兴元年止(公元五三至一0五
年),对于“鳏寡孤独笃癃无家不能自存”的贫民,禀赐食粮的诏书,凡二十
六见,其对于“灾民”“流民”特许免税采捕于山林池泽,并“贷种粮”“雇
犁牛”的诏书,屡次颁布。最足以表现当时农民生活的痛苦的,莫如下列几
次的诏书:
一、章帝建初元年春正月诏:“方春东作,恐人稍受廪往来烦剧,或妨
耕农,其各实核尤贫者,计所贷并与之,流人欲归本者,??过止官亭,无
雇舍宿。长吏亲躬,无使贫弱遣脱,小吏豪右得容奸妄。”(后汉书卷三本纪)
二、同年月诏:“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方
春东作,宜及时务,二千石勉劝农桑,弘致劳来。”(同上)
三、元和元年二月诏:“自牛疫以来,谷食连少,良由吏教未至,刺史
二千石不轻为负;其令郡国募人无田欲徙它界就肥饶者,恣听之。到在所,
赐给公田,为雇耕佣,赁种饷,贯与田器,勿收租五岁,除算三年,其后欲
还本乡者,勿禁。”(同上)
四、和帝永元五年二月诏:“自京师离宫果园,上林广成囿,悉以假贫
戾,恣得采捕,不收其税。”(同书卷四本纪)
五、同年月诏:“去年秋麦人少,恐民食不足,其上尤贫不能自给者户
口人数。往者郡国上贫民以衣履釜■为赀,而豪右得其饶利。诏书实核,欲
有以益之,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