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诊遵经-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痛者。属膀胱。少腹 胀。引腰而痛者。属小肠。肠鸣而痛。飧泄不化者。属大肠。 胀经溲不利者。为脾。喘而
两满者。为肺。腹满引腰背者。为肾。胁下满而痛。引小腹者。为肝。小腹满大。上走胃至心者。足厥阴。腹满
大便不利。上走胸嗌者。足少阴。厥而腹满。响响然者。足太阴。是皆部位上下之分。脏腑经络之辨也。析而
言之。脏病为积。腑病为聚。积终不移。聚则转移。居脐上为逆。居脐下为从。皮浓色苍者。皆属气。皮薄色泽
者。皆属水。肿起者。为实。陷下者。为虚。腹肿胀者。病气有余。腹消减者。形气不足。腹满按之痛者。为实。按之
不痛者。为虚。腹满时减。复如故者。为寒。腹满不减。且燥实者。为热。新积痛可移者。易已。积不痛不可移者。
难已。腹胀心窝未满者。可治。心窝已满者。不可治。缺盆未平者。可治。缺盆已平者。不可治。筋未青。涨高起
者。可治。筋已青。涨高起者。不可治。从上肿下者。属气。其邪在外。从下肿上者。属水。其邪在内。男从身上肿
下。女从身下肿上者。易治。男从身下肿上。女从身上肿下者。难治。先起于腹。而后散于四肢者。可治。先起
于四肢。而后归于腹者。难治。旋消旋减者。正胜邪。为可治。旋消旋起者。正不胜邪。为不可治。石水起脐以
下至小腹。 然。上至胃脘者。死不治。久病腹皮甲错。着于背而成深凹者。肠胃干瘪。亦死不治。是皆诊
腹之要也。至若按其腹。 而不起。腹色不变。为肤胀。随手而起。如囊裹水之状。为水胀。肿聚往来上下。为
蛔胀。弹之而声空者。是气。弹之而声实者。是水。妇人腹皮宽大者。子多。紧急者。子少。妊娠腹形如箕者。是
男。腹形如釜者。是女。男胎腹硬。女胎腹软。如覆杯者则男。如肘头参差起者。则女。冷者为死。温者为生。若
是双躯。令人摸之。冷在何面。则知死在何处。凡诸诊候。能参合而行之。皆确有可凭者焉。
卷下
诊背望法提纲
属性:尝思古圣以背为阳。腹为阴。先贤以背为阴。腹为阳。岂前后有异。而上下不同欤。然愚谓以体之刚柔言。
则背阳而腹阴。以用之动静言。则背阴而腹阳。且阳化气。阴成形。是腹背皆可谓之阴。阳在外。阴在内。是
腹背皆可谓之阳。阴阳之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岂特一端而已哉。夫背者。胸中之府。其中行乃督脉之
所行。其第二行挟脊各一寸半。第三行挟脊各三寸者。太阳之所行也。其经脉自上而下。则部位有上下
之分。其疾病或左或右。则部位有左右之辨。推而言之。身半以上为阳。身半以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皮
肤在外为阳。筋骨在内为阴。是故上下标本不同。左右逆从亦异。诊之之法。可不精求其理哉。言乎其形。
则肿起者。邪气实。陷下者。正气虚。背高如龟曰龟背。脊骨如锯曰脊疳。背烂透膜者。形坏岂能治。背平病
水者。肺伤不可疗。此形之因病而变者。言乎其容。则脊强者。病在太阳。反折者。病在督脉。背曲肩随者。胸
中之府将坏。项强腰折者。背上之经已伤。颈直背强。称身回侧者。肝实之状。骨枯髓减。腰脊不举者。骨痿
之形。呼吸摇肩者。心中坚。转摇不能者。肾将惫。诸反张。大人脊容侧手。小儿脊容三指者。不可治。此容之
因病而变者。于是合气色以观其同异。参脉症而辨其本标。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虽变化无穷。而意见
有定。庶几其各当欤。且凡言实者。邪气实也。言虚者。正气虚也。邪气实者。正气有有余不足。正气虚者。邪
气有有余不足。一切精微法。应作如是观。非惟诊背宜尔也。
卷下
诊手望法提纲
属性:四肢为诸阳之本。脾实主之。然有上下左右内外之分焉。尝观经脉篇。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
手走头。阳行于外。阴行于内。阳则自下而上。阴则自上而下。析而言之。左为阳。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手
臂之在外者为阳。在内者为阴。自肩至肘曰 。自肘至腕曰臂。臂下谓之掌。掌下谓之指。其大指曰拇指。
其次指曰食指。内属太阴。外属阳明。其中指曰将指。其屈而不伸者。曰无名指。内属厥阴。外属少阳。其小
者。曰小指。内属少阴。外属太阳。此皆经络之行。即部位之分也。推而论之。男女有左右逆从之异。经络有
上下标本之殊。病症有内外浅深之辨。望之之法。可弗深究其理哉。以形言之。则形盛为有余。形瘦为不
足。手之壅肿者为实。手之枯细者为虚。左右偏枯曰偏风。手指堕落曰疠风。手掌肿无纹。曰阴虚气绝。手
背肿至腕。曰阳虚气结。此皆以形言也。以容言之。则强者。病气实。痿者。形气虚。撒手者。阳气外脱。握手者。
阴邪内伏。手之伸者。病在阳。手之屈者。病在阴。屈不易伸。伸不易屈者。阴阳交合。阴阳俱病也。屈而不伸。
其病在筋。伸而不屈。其病在骨。汗漏不止。四肢微急者。亡阳之证。小腹急痛。手足拘挛者。将死之容。挛急
转筋者。邪气实而伤于寒。弛纵不收者。正气虚而因于热。螈 不定者。筋脉相引而难瘳。振摇不定者。血
气俱亏而可疗。两手不举者。脾实。四肢不收者。脾虚。掣衣扬手者。烦躁犹可解。循衣摸床者。实热已难除。
叉手冒心者。血液大亏。交手目瞀者。肺病臂厥。捶胸者。胀闷之状。拒按者。疼痛之容。手如数物者。风痫。手
不欲动者。脾亏。指不用者。属脉。臂不遂者。为痹。手足 习者。肝绝之形。手足 曳者。风懿之状。此皆以容
言也。于是合形容而诊之。按经络而验之审其寒温。察其部位。参四诊以究同异。分三因而辨本标。病症
之殊。疗治之变。庶乎知所适从矣。
卷下
诊足望法提纲
属性:尝考内经。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气起于足五趾之里。足之三阳。从头至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阳行
于外。阴行于内。阳则自上而下。阴则自下而上。析而言之。左为阳。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足之在外者为
阳。在内者为阴。自臀至膝。曰髀。自膝至踝。曰胫。踝下谓之跗。跗前谓之趾。其大趾。则少阳、阳明、厥阴、太阴
之所行。其次趾、中趾。则阳明之所行。其次于小趾之次趾。则少阳之所行。其小趾。则太阳。少阴之所行。此
皆经络之辨。部位之分也。望之之法。可弗深究其形容哉。以形言。则形盛为有余。形瘦为不足。胫肿跗肿
者。水气之实。胫枯脚小者。脾胃之虚。胫有大小者。肾壅偏枯。股无生肉者。脾虚气竭。足下平满者。伤肾之
绝征。脚底先穿者。疠风之败证。十指堕落者。筋死。十趾不用者。经病。两腿消瘦。曰肾消。独膝肿大。曰鹤膝。
足肿至踝。曰阳虚气结。脚肿上胫。曰香港脚逆冲。身体羸瘦。独足肿大者。营卫俱微。足趺壅肿。两膝如斗者。
胃气欲绝。此皆以形言也。以容言。则屈者为阴。伸者为阳。强者邪气实。痿者形气虚。拘急者。寒邪。纵缓者。
热疾。螈 者。筋脉相引。振掉者。血气俱虚。屈伸不能者。筋将惫。屈伸不利者。肾已亏。屈而不伸者。病在筋。
伸而不屈者。病在骨。阴缓而阳急者。阳跷病。阳缓而阴急者。阴跷病。跌蹶能前不能却者。太阳经之伤。
跛或左而或右者。风寒湿之病。转筋者。寒邪在筋。掣节者。寒邪在节。足纵而不任地者。大经空虚。足摇而
不任身者。骨髓枯减。足不收者。脾气虚。足不举者。脾气实。扬手掷足者。烦燥。逾垣上屋者。怒狂。筋缓不能
行者。肝劳。弃衣而狂走者。胃实。立不能坐。坐不能起者。阴阳交合。阴阳俱病也。此皆以容言也。合形容而
视之。审经络而辨之。验其足之寒温。切其脉之动静。参以四诊。究其三因。而病症之变。标本之殊。亦可知
其大略矣。
卷下
毫毛望法提纲
属性:心主身之血脉。肺主身之皮毛。皮毛者。肺之合也。太阴者。肺也。行气温于皮毛者也。若析而论之。则经络
之行。部位之分。又各有所主。何则。督行于背。任行于腹。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
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阴行于内。阳行于外。视其经络。分其部位。其经之血气盛。则充肤热肉。
血独盛。则渗灌皮肤。生毫毛。彼言十二经之气血多少者。论其常。此言充肤热肉生毫毛者。察其变。毫毛
有长短粗细美恶。由气血有多少清浊盛衰。是皆因人而异者也。其因病而变。又各不同。毫毛毕直者。风
寒外感之证。毫毛折落者。肺脏内绝之形。洒洒然毛耸者。太阳中 。洒洒然毛立者。虚邪中人。毛焦者。寒
热在于皮肌。毛悴者。情志伤其脏腑。毛败者。肺热而金受火之克。毛枯者。疳病而金乏土之生。此皆诊法
之略也。由是而观。当以粗而长者为血多。细而短者为血少。耸与直立为邪实。焦与枯败为正虚。悴同折
主死。美而泽主生。善诊者。察毫毛。观气色。听声音。参脉证。可以知其吉凶矣。若夫毛窍之多寡。或言八万
四千。或言十万八千。而究竟不知几万几千。即能知其几万几千。亦何取乎几万几千。夫经络之曲折。病
证之纷纭。古圣述之于前。昔贤验之于后。虽西医剖视。不能如此其详。而况针穴之微妙。石药之功能。断
非技巧所能窥者乎。然则今人不逮古圣也远甚。书曰。事不师古。鲜克有济。
卷下
腠理望法提纲
属性:闻之津液渗泄之所曰腠。纹理缝会之中曰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
字书谓肤肉之间为腠理。以其有脉理焉。三说合观。体用备矣。考之内经。则曰开、曰阖、曰粗、曰细。曰疏、曰
密。有因天者。有因人者。有因腑而异者。有因病而异者。因天者何。热则人气在外。皮肤缓。腠理开。汗大泄。
血气减。皮淖泽。寒则人气在中。皮肤致。腠理闭。汗不出。血气强。肉坚涩。此腠理之开闭。因天之寒暑也。因
人者何。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细理者身热。脂者其肉坚。细理者热。粗理者寒。此腠理之粗细。因人
之脂膏也。何谓因腑而异。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密理浓皮者。三焦膀胱浓。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
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疏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
胱结。此腠理之疏密。因腑而异者也。何谓因病而异。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
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
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然阳病亦有汗出者。阴病亦有不汗出者。其开也卫气虚。其闭也卫气实。是
又因证而异。可与诊汗之法参观也。要之。开则有汗。闭则无汗。察腠理之开闭。视汗液之有无一也。此腠
理之开闭。因病而异者也。盖观粗细与疏密者。欲明其体。而观开阖之常变者。欲达其用也。且夫腠理之
开阖。非腠理之自为开阖也。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焉。盖卫气也。卫气者。下焦之所出。太阴
主其内。太阳主其外者也。阴平阳秘。卫气和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如是而云开
阖。则似开非开。似阖非阖。然非不开也。非不阖也。有时而开。有时而阖。或因寒暑。或因冷暖。或因动静。非
病也。常也。时开则开。时阖则阖者也。设或不当开而开。不当阖而阖。岂得谓之无病哉。合汗而诊之。因时
而验之。参证而辨之。知其开阖之常。即知其开阖之变矣。经曰。谨察卫气。为百病母。腠理之开阖。卫气之
虚实也。开阖虚实。盖可以忽乎哉。
卷下
尺肤望法提纲
属性:尝谓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故谓之寸。从尺泽至高骨。却行一尺。故谓之尺。尺肤者。尺泽至高骨之肤
也。盖气口为肺之脉。皮肤为肺之合。脉行肤内。肤在脉外。故视肤而有取乎尺也。其视之之法有六。曰缓、
曰急、曰滑、曰涩、曰贲而起、曰减而少气。夫缓者尺肤纵缓不急也。急者尺肤紧急不缓也。滑则不涩。而有
流利之容。涩则不滑。而有蹇滞之貌。贲而起者。沸起之状。减而少气者。损少之形。盖缓则为热。急则为寒。
滑属阳而气淖泽。涩属阴而血凝泣。贲而起者。太过为实。减而少气者。不及为虚。六者合观。变在其中矣。
经曰。脉急者。尺之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