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博弈论 .经济学.金融学.免费下载 >

第21部分

博弈论 .经济学.金融学.免费下载-第21部分

小说: 博弈论 .经济学.金融学.免费下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更好的对象,就可以考虑嫁给他了。这个方法既可以在候选人之间作比较,同时也不会与现实太过脱节。你可以在日记里给每个约会对象评分,以10分为满分,当分数高于前10人的对象出现时,他就是最后的赢家。你要做的就是从前10个人当中获取一些经验,作为评估他人的基础,所谓约会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 值得注意的是,运用上述策略时,有两种情况会使你损失惨重。第一,如果前10名刚好是全部里面最糟的,碰巧下一个又是倒数第11名,那就算你倒霉了,你将面临一个相当坏的选择,虽然不是最坏,不过也够糟的了,并错失选择最好的机会。因为既然这个倒数第11名已经比前10个都要来得好,依照上面的决策模式,选择他是不会错的,可是其实首选对象仍在苦苦地等待着你,只不过你还处于约会初期,绝不会知道这点。这就像是成天在一群奇怪的人周围打转,和这些人相处的经验将扭曲你对正常人的印象。 第二种状况正好相反,就是最好的选择恰好已经在前10个当中,导致你设了一个永远无法达到的高标准,在未来的约会中不可能再遇到和他们一样好的,最后只好在所有机会都出现后选择第100个。而这第100名顶多只是中等标准。那么,终其一生,你将幻想着,要不是放弃了那一个人,结果就会如何如何。采行这个策略有大输、大赢的机会。我们不难解释在运用此一策略的情况下,你将有1/4赢的机会,也就是与最优秀的人结婚的几率达25%。这当然比随机选择好得多,但还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接下来,你得决定排名第l、第3,或第5的次佳选择。 那么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决策呢?当然,在这个案例中,由于你只从100个候选人当中取了10个样本,而最佳选择刚好在样本中的机会只有1/10,因此第二种错误(也就是让最佳选择从手中溜走)的发生机会相当小。所以,在此类错误风险不高的情况下,也许你会愿意提高抽样的数目,这样就有更多的经验来增加自己的判断能力。因此如果运用相同的策略,但是将样本数改为20,那又会如何?如此一来,虽然最佳选择从手中溜走的机会将会从1/10增加到1/5,但也会大大降低设立过低标准的可能。这是一种交换条件,如果有一边更好,另一边就会更糟。那么如果抽样数目是30,甚至40,又会如何?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已经明白了一点: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如果你抽取的〃样本〃太少,你得出的结论可能并不准确;可是如果你取样太多,结论倒是准确了,可是又很有可能错失最佳选择(他正好在取样里,被牺牲掉了)。那么,在这样的选择中,有没有个最佳样本数的存在?如果有,那么该是多少? 启示:有四样东西一去不复返:说过的话、泼出去的水、虚度的年华和错过的机会。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最大的问题在于:你是否能够对你的冒险衷心说〃是〃! 哲学大师的训诫 有趣的是,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而他的答案与现代的策略专家不谋而合。 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向老师求教: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他们带到一块麦田,要求他们沿着田埂直线前进,不许后退,而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枝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枝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是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枝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只好将就着摘了一个。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教训,当他走到1/3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1/3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1/3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枝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枝,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尽可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了。 注意那个结果最好的弟子的策略:1/3。为什么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比例呢? 事实证明,选择最佳对象的最好搜寻策略,就是在冷静地比较若干样本后,选择下一个高于他们全体的那一个,称为约会比率与等待流程。失去最佳选择的风险约有1/3,但是你已经竭尽所能了,而且你还有大约1/3的机会在100个当中挑中最想要的那一个。其实当你在100个人当中挑选时,1/3的机会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坦白说,1/3其实并不怎么准确,不过在现实生活的决策里,要精准到小数点以下第6位似乎不太有意义)。所以相同的逻辑也可以套用到选择上。 明确你的动机 但稍等一下,先回顾那些已经确认的因素。你到底是不是确定你的动机和企图?你是不是真的一定要从那100个对象中挑出最好的下一个? 但是追求最好选择也是有缺点的。如果最好的候选人就在你抽取的样本之中,你就必须嫁给100个里面最后和你约会的人(尽管是压箱货,却未必是最差的)。在这个游戏中他可能选平均水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别人也在追逐之中,因此这家伙可能就没这么好了。所以,你有1/3的机会挑中最好的对象,至于挑到平庸之才,甚至水准以下对象的机会也一样约各1/3。这种情况就好像是在网球比赛中尝试发球得分一样。 所以,再回到那个仅容许约会10次的方式,并作进一步的讨论。由于最佳人选在第一群人里面的几率只有1/10,因此他还有90%的机会留在尚未和你约会的那90个人当中。惟一不能保证你和他结合的因素,就是当2号人选刚好也在那10个人之外,使你在和最佳人选相遇前,就选了第2号。这是因为既然他们两人都比前面10个人来得理想,那么根据游戏规则,不管你先跟谁约会,你都会选择先出现的那一位。事实上,第3、第4人选在那10个人之外的几率也是一样的。因此,婚前约会次数太少将会降低你和最佳人选擦身而过的机会,却也会增加你跳过最佳人选而选择次佳者的机会。但是这种结果真的这么差吗?这就要看你在100人当中若只选中次佳人选时会不会自怨自艾了好像有一点儿自负,是不是? 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要明确动机了。如果你的动机就是找到最好的那个人,你就不得不承认现实:没有一个策略可以保证实现这个目标。 规避风险的决策 也许我们应该保守一点来玩这个游戏,运用同样的规则,但追求不同的目标。换句话说,不把追求最佳人选作为最大目标,而是设法避免挑到最差的人选,这就称为规避风险。也就是说,在赌博的时候(你的确是在赌博,只不过不是用一般的筹码),你应该设法减少损失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利润的报酬。就像赌马挑品种比较好的马,就是为了规避风险。在这样的前提下,你的策略又会有什么转变呢? 确定这个前提后,就算你认为挑中次佳人选并不可悲,你也不必为了简化约会过程,而将约会人数从36个人降到10个人。比较好的做法是,把前30个人当做样本,然后跟前面的做法一样,挑选下一个比他们更好的对象。这样虽然挑到最佳人选的机会稍微降低,但是仍有高于50%的机会挑到最佳或是次佳人选。更不必到约会终了,甚至在咽下最后一口气时选。这样做是比较合理的,依此类推,如果你认为这100个人里面的前5名都可以接受,那你只需要20个样本,这样你就有70%的机会可以找到前5名的对象,也就是说,只要动动脑筋,就有将近3:1的几率可以遇到100个人当中的前5名。 这种比较保守的策略并不会降低挑中最佳人选的机会,只是把比率从37%降到33%,下降的幅度甚至很难察觉得出来。你只要放弃一点点获得最大奖的机会,就能大大提高平均成果,也把找不到合适对象的几率降低了50%。 这个游戏有许多不同的可行策略,最适合你的策略(应该作为个人决策的指导原则),就看你的目标订得有多清楚。你可以说我只要最佳人选,这是第一种策略,但也必须接受可能会败得很惨的事实。或者,你可以稍微降低一下标准来减少损失。总之,你必须事先搞清楚自己到底要找什么样的对象。因为对于每一组清楚确认的目标而言,其相对应的策略都有不同的约会比率与等待过程。这一点应该并不意外,因为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这么做的。 很抱歉,鱼与熊掌就是不能兼得,所以对自己的目标就要订得实际一点(肥皂剧和电视广告都教你要追求最好的,但对于重要的事情来说,这是很差的决策原则。说起来,追求卓越的心态是许多已经不错的人的头号敌人)。实际上边学可以边调整目标,根据经验和资源来调高或降低你的标准。多数人都可以靠直觉来调整目标,这就是所谓的动态策略,只要能够明确说出想要什么,就一定有办法达成愿望。当然没有事情是100%肯定的,《圣经》上有〃跑在前头的未必赢〃的话,但是可能你也会同意戴门·朗尼思所说的:跑在前头的人未必赢,但是他还是你该下注的对象。 启示:坚信自己和自己的力量,这是件大好事,尤其是建立在牢固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自信。但如果没有这一点,它就有变为高傲自大和无根据过分自恃的危险。伏龙芝 女王选夫与最优策略 现在再来看一个〃女王选夫〃的故事:话说有一个女人当政的国家,女王想要选择一个丈夫。于是她找来两个大臣,让他们去各地寻找。 大臣们各找回一个候选者,分别是A和B,为了衡量这两人的实力,他们还为候选者的各项素质(健康、智慧、容貌、口才、才能、门第、声誉)分别打分,假定打分十分公平,是否能够选出最佳的一个呢? 现在假设,A的总分比B高,似乎选他是正确的。可是B也有优势,在7项素质中,他有4项超过了A,1项打成平手,只有两项落后,就综合实力来说,他似乎更为合适。 谁更合适?其实,问题应该是哪种策略(总分决胜还是〃素质比较〃)更合适。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要找出〃最佳人选〃多么难(如果不是不可能)。 当然,还可以有别的办法,比如女王亲自体验一下,根据自己的感觉决定。但是这个办法也有风险,有些人就是中看不中用,刚一接触使人如沐春风,可是时间一长就觉得面目可憎。感觉总是不太可靠的。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看女王究竟最看重哪个素质,比如女王只希望那个丈夫生龙活虎,那么智慧云云就不那么重要了。这倒让我们想起一个笑话:老板要招聘一位女秘书,人事经理对几位候选人做了细致缜密的测试,并对每个人的素质作出评价,拿给老板请他定夺。老板说:〃要那个金发美腿的!〃 比较合理的策略可能是将各种策略综合起来,比如先画定一个及格线,在这个及格线上选择某种素质最突出的;或者掉过来,选择总分高,同时某个素质也不太差的。这样结果虽然不一定最好,但一定很不错。 在我们面对选择时,决策的核心并不在于结果的最优,而是决策过程的最优化,只要你的策略合理,结果当然也不会差。 不要指望最好结果 我们都希望找到最好的那一个,但是如果你把这作为惟一目标,你可能得不偿失。 一个最重要的理由是:你很难找到一种方法来保证实现这一理想。人不是机器,不能用〃型号〃、〃运算速度〃、〃行业标准〃之类的东西衡量,人比任何机器都复杂得多。你也许会想到考试这种方式,其实你的考题出得很不错,也只能反映某些素质,更不必说还有纸上谈兵和口是心非之类的不确定因素。 按图索骥也是人们常犯的毛病,好多少男少女正是以心目中的偶像(通常是浪漫影视和大众媒体营造出的不真实的形象)作为择偶标准。这种标准至少有两个问题:其一是似乎认为人也像某种高档商品,是可以批量生产的;其二就更糟糕:如果真的享受不到,就弄个假货自欺欺人。当然,我们都希望得到高标准的,但如果你不学会降格以求,恐怕只能孤独下去。 时间不会倒流,机会往往也是如此。如果你的标准过于苛刻,就会丧失许多本来可以抓住的机会。你一定听过这个故事:女儿年龄渐大,还是不肯结婚,父亲很是着急。女儿不以为然,说:〃没关系,海里的鱼还多着呢。〃父亲回答:〃可是鱼饵放得太久,就没有味道了。〃 在爱情问题上有许多神话,人们炮制这些神话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如果你信以为真,结果可能就不是好的了。最典型的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