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独裁-第6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核潜艇的反应堆舱相同尺寸的艇体舱段内,反应堆的每一个部件提前制造和安装。在安装、调试、运行以及维护保养等方面获得足够经验之后,再制造和安装艇上的2型反应堆,这样可以减少许多失误以及设计核潜艇时的工作量。…;
当然,这种技术和经验也是取自当年帝国海军给光华大帝号安装核反应堆的经验作为参考。
到了光华四十一年二月,位于直隶州的北洋重工电船分公司与中华帝国海军潜艇委员会签订了用于DKS2W…1陆地模式反应堆的堆舱艇体舱段的建造合同。按照帝国海军部的要求,帝国海军的第一艘核潜艇应该是具有战斗能力的军用潜艇,不能把它设计和建造成一艘试验性质的潜艇,因为建造核潜艇的预算已经高达一亿龙币,帝国国会议员们的眼睛都紧盯着核潜艇的预算,如果浪费钱财,很有可能被国会直接叫停,以后再想重启核潜艇计划就很困难了。
为了检验第一艘核潜艇上的主要设备在战争环境下的可靠性,帝国海军潜艇首席设计师张海明少校决定把即将装备在第一艘核潜艇上的那些主要设备都装在一艘无人的退役的鱿鱼号(唐级)潜艇上,使其在浅水域下潜之后,向鱿鱼号潜艇附近投掷深水炸弹和发射鱼雷。
帝国时报当时对这项试验戏称是“炒鱿鱼”,由于帝方对核潜艇测试高度保密,人民只知道是帝国海军用反潜炸弹和鱼雷测试鱿鱼号的抗沉能力,而鱿鱼号又是被帝国海军抛弃的退役潜艇,从此炒鱿鱼一词便成为帝国国民用来表达被公司解雇的隐晦代名词并风靡全国,后来更是成为全世界流行的职场术语。
这次实际冲击试验的结果出来后。表明用于第一艘核潜艇上的主要设备的强度和抗震能力是能够承受住水下爆炸产生的冲击,甚至其装甲防护可以直接挡住敌人发射的鱼雷的冲击力。
接着,帝国海军又把将要装备在第一艘核潜艇上的空调设备、海水制氧装置、空气压缩装置等装备在鱿鱼号潜艇上进行水下长时间的时效试验。
鱿鱼号潜艇经过了长达12个星期的连续水下航行,没有发生关键故障。证明了即将在第一艘核潜艇上装备的空调设备以及海水制氧装置、空气压缩装置的运行是十分稳定的。
光华四十一年六月,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正式下旨建造帝国海军第一艘核动力潜艇。接着,帝国海军的第一艘核潜艇被正式命名为…SSN…701鹦鹉螺号。
很快。西方欧美国家的军事专家们纷纷进行猜想,认为这是中华帝国的新一级潜艇。并猜到是元级潜艇。但是对于新型潜艇的编号问题,各事家们顿时茫然了。因为他们知道中华帝国的宋级潜艇只建造了200多艘,编号不超过300,但鹦鹉螺号的编号却到了701,一时间引起争论。有的宣称中华帝国实际上秘密建造了五六百艘宋级潜艇,有的则看出了不同,认为鹦鹉螺号的编号SSN比以往的SS多了一个N,表明它跟以往的潜艇不同。
只有德国潜艇司令邓尼茨猜到了关键。他说N很可能代表核的意思,应该是中华帝国海军准备在潜艇上也试验核动力。
邓尼茨的观点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事家们纷纷表示赞同这个观点,但中华帝国海军被记者追问时依然只有四个字“无可奉告”作为回应。
光华四十一年八月,中华帝国海军部同北洋重工电船分公司签订了“鹦鹉螺”号核潜艇的建造合同。“鹦鹉螺”号核潜艇于当年十月在直隶秦皇岛正式开工建造,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御驾亲临秦皇岛,并出席了“鹦鹉螺”号核潜艇的开工典礼。
“鹦鹉螺”号核潜艇的设计于以往的宋级、唐级等常规潜艇大为不同,艏柱为圆弧型。干舷较低,上甲板为平直形状,艏水平舵采用收放式结构,在不使用时则可向上折叠收放。“鹦鹉螺”号核潜艇的指挥台围壳位于该艇的中间偏靠艇艏的位置上。“鹦鹉螺”号核潜艇的艉部采用了常规动力潜艇的艉部结构形式,艉舵位于螺旋桨的后面。但是艉垂直舵却分成上下两块,与艉水平舵呈十字形布置,采用两根推进轴、两个螺旋桨。…;
“鹦鹉螺”号核潜艇上装备的声呐是北洋科技生产的最新型的STDM系列声呐阵列,探测能力较宋级潜艇的声纳阵列更远,范围更广,精确度更高,主要得益于使用核动力供电,电力充足无比。同样,该潜艇亦安装了水下雷达系统,配合声纳阵列探测目标,并且安装了先进的电子显示屏,以及黑白图像轮廓显示设备,潜艇内的人员不用只靠耳朵,直接可以从显示屏上判断目标是否具备攻击性。
同时,中华帝国海军在“鹦鹉螺”号核潜艇配备了先进的雷达、无线电敌我识别系统,从而保证战斗时不会伤及己方人员,大大减少己方误判而造成的损失。
另外,整个鹦鹉螺号核潜艇的耐压艇体内总共分为6个舱室,其布置顺序从艏至艉依次是一舱——鱼雷舱,二舱——居住舱,三舱——作战指挥舱,四舱——反应堆舱,五舱——主机舱,六舱——艉舱。
在鱼雷舱里除了布置了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还装载了18枚备用红头鱼雷,艇上鱼雷的总装载量为48枚鱼雷。其攻击力之强悍,是世界各国潜艇所望尘莫及的。
居住舱分为三层:上层是供10名军官居住的军官舱室和军官会议室,中层是艇上的烹调室和士兵艇员餐室,底层是蓄电池舱和信库。作战指挥舱也分为三层,上层是潜望镜和攻击指挥室,攻击指挥室的后部是无线电通信室。中层是操纵指挥室,“鹦鹉螺”号核潜艇上所有舵的操纵都集中在这里,操纵指挥室的后部是士兵艇员居住舱。下层是各种液舱、蓄电池舱、泵室以及仓库等。
反应堆舱里布置了两台DKS2W型压水反应堆,一个是常备反应堆,一个是备用反应堆。另外还有热交换器、各种泵以及反应堆用水舱等。整个反应堆安装了厚达300毫米的中华特种钢装甲防护,确保敌人的鱼雷和炸弹在击沉鹦鹉螺号时,不会造成核反应堆的爆炸和泄露,保证潜艇人员的安全。反应堆舱的顶部利用铅屏蔽进行了严格的密封,从而在反应堆舱的顶部形成了一条屏蔽走廊,它是艇上人员前后来往的安全通道。
主机舱内布置有4台齿轮传动的汽轮机,其中两台同样是备用,还有各种辅机,动力装置的控制台也布置在主机舱里,考虑极其周到。
“鹦鹉螺”号核潜艇上的2台齿轮传动汽轮机,在反应堆产生的饱和蒸汽的驱动下,可以发出24000马力的强大功率,而且十分的稳定,从而使得“鹦鹉螺”号核潜艇的水面最高航速为达到25节(服役时达到25。2节),水下最高航速达到28。3节,海试时实际为28。55节。由于核反应堆提供稳定的功率输出,使得潜艇的电压十分稳定,从而令鹦鹉螺号核潜艇的航速相当的稳定。
当然,安装了小型核反应堆的鹦鹉螺号,其续航力长达5万公里。尤其是水下潜航时,潜艇上安装的大批空气压缩装置、海水制氧、制淡水装置,以及大量的氧气罐、冷冻柜储备食、舒适的空调装置,使得潜艇水下可以续航高达120天,而上面的潜艇人员可以在此期间舒适的生活。都是这是任何常规潜艇所无法比拟的。
位于“鹦鹉螺”号核潜艇最后部的艉舱是士兵艇员的居住舱。“鹦鹉螺”号核潜艇上的艇员人数的基本编制为93名,大部分艇员都使用二层或者三层的床铺。每一个床铺的三个壁面采用的都是轻金属围壁,形成一个基本独立的个人支配空间,床铺上装有个人使用的照明灯具,每一个艇员都有一个存放个人用品的专用柜。
可以说,中华帝国的“鹦鹉螺”号作为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的问世,对全世界范围内的潜艇技术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潜艇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潜艇战术的发展变化以及反潜战战术及技术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深远的影响。
不过,鹦鹉螺号核潜艇的造价也达到了9250万龙币,是常规潜艇成本的几十倍,尽管中华帝国海军非常有钱,但国会短期内只批准建造鹦鹉螺号一艘核潜艇,实际上更多的任务则是用于实验,为帝国海军今后发展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的核潜艇打好基础。
第575章 消耗战令德国再次陷入绝境
大西洋东岸的欧洲烽火连天,第二次大战的欧洲战场依然处于胶着状态。1——
法国耗费巨资修建的马奇诺防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令对面的德军无法突破。而马奇诺防线西头的阿登山区,由于法军得到中华帝国的提醒,在那里提前部署了重兵集团,使得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发动闪电战的企图破产。在北部,德军顺利的攻占了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等国,却被英法联军挡在了敦刻尔克——里尔——凡斯——凡尔登一线,英法联军从光华四十年起陆续从中华帝国获得了先进的歼十战斗机、H5H6轰炸机、M28A3主战坦克、W30轮式步战车、Z29反坦克战车等大批的先进武器装备,极大的提升了英法联军的装备水平,使得兵力占据弱势的英法联军能够挡住德军的铁蹄,基本上维持战线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二战爆发两年以来,整个西线战场上,意大利军和西班牙军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了,英法联军仅仅用二十万兵力便死死的拖住了意大利和西班牙总共113万多的兵力。
而非洲战场上,德军控制了北非大部分地区,中西非大多数也沦陷德军之手,加上意大利军在埃塞俄比亚的行动,非洲基本上是同盟国的天下了。
德国对南非的窥视由来已久,中华帝国在南非的利益更大。因此当德国有计划入侵南非之时,中华帝国立即表达了最强硬的反对,迫使希特勒收回军事入侵南非的命令。不过,南非的黄金和钻石对于德国来说非常重要。希特勒并不死心。一方面希特勒命令德国参谋本部制定一系列入侵南非的军事作战计划,另一方面希特勒尽快完成核武器试验,只有这样才能跟中华帝国平等对话。
不过。德国的铀浓缩技术依然无法达到武器级别,在这之前。希特勒不得不忍受中华帝国的“剥削”。
对于德方而言,尽管中华帝国进一步扩大了对协约国的先进武器出口,但这也造成英法协约国越来越依赖中式武器装备了,其本土自研武器能力遭到抑制,本土军火制造业遭到打击。反观德国,在中华帝国的武器出口限制的压力下,本土武器装备的研发和制造工艺大幅度提升。
在战场上,英法联军从中华帝国进口的先进武器装备只能在初期给德军以重创。很快德军便总结出对抗这类先进武器装备的方法,并且通过局部战斗的,不断从英法联军手里获得先进的中式武器装备。德方立即将俘获的中式先进武器装备运回后方,并且组织大批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进行逆向研究,接着进行仿制,很快便掌握了其中的关键技术。
不得不说,战争是武器装备的催化剂。中华帝国向英法协约国出口的先进武器装备,基本上只能维持半年左右的优势。半年后。德军手里迅速出现了针对中式武器的弱点进行作战的新战术,以及德军装备了一批通过对中式武器进行逆向山寨出来的先进武器装备反过来对付英法联军。
1940年秋天,德国参谋本部为了尽快打破德法僵局,德队指挥部拟订的里尔战役计划,是要肃清里尔突出部的英法荷比四国联军。消除其对德军进攻巴黎左翼铁路大干线的威胁。
在朗斯、阿拉斯120公里的宽大突破地段上,集中了德军第4集团军和丹麦仆从军第1集团军第31军(共18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2684门火炮、2511辆三号、四号坦克和约1300架作战飞机)。…;
德军想要进攻的里尔突出部的协约队由法国第二集团军(7个新组建的机械化步兵师、840门火炮、430辆坦克和206架飞机)。该集团军由于大多数都是新兵组成,防御阵地的工事修得十分薄弱,但却是法军当中装备中华帝国先进的M28A3主战、W30步战车、Z29反坦克战车等现代化武器最多的一个集团军。
8月8日,德队未提前实施炮火准备,即在飞机和炮火的掩护下由坦克引导各装甲师出其不意地向法军阵地发起冲击,至日终前,已向法军防御纵深推进了12公里。
半天之内,法军伤亡达六千多人,损失火炮400多门,飞机还未来得及起飞就被德军炸毁在野战机场上了。不过,法军损失的飞机都是老式飞机,从中华帝国购买的歼十系列战斗机都完好无损的转移了,而且装甲部队主力一直被法军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