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唯我独裁 >

第586部分

唯我独裁-第586部分

小说: 唯我独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拇蚧魇浅林氐囊灰辜渫醭胶聘芯醯剿狭撕芏�

    也正是因为皇后李幼仪的去世使得光华三十九年被中华帝国的御史台官员们称之为最悲伤的一年至此以后王辰浩身边只剩下了庄妃一个女人这位来自阿拉善盟的公主也是所有妃子中年龄最小的也只有她一直等到了进封为帝国皇后的机会

    直到光华四十年初中华帝国高层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大洗牌主要是大批开国功臣和重臣陆续离开所留下的权利真空由他们举荐并经过帝国政府监察和检查部门的严格审核之后新一代年轻一辈得以进入帝国中枢系统

    而新一代领导集体基本上都是成长在中华帝国建国后的大环境下很少受到前朝旧社会的影响思想开放、先进教育水平普遍在本科学历以上是符合中华帝国继续繁荣昌盛要求的新一代领导集体

    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开国功臣们的后代都是在皇恩浩荡之下茁壮成长起来的对于皇室和国家的忠诚是不容置疑的但他们真正让王辰浩放心和高兴的是这一代人的思想极为活跃对世界局势的变化和走向的把握远远强于他们的长辈们就如同宋教仁刚刚的言论一样其见解之深刻分析之透彻远远超过以前的张枫、唐绍仪、阮忠枢、伍廷芳、王士珍等人他们是无法做到宋教仁这个水平的可谓一代新人换旧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宋教仁语破天惊的指出德国很有可能军事入侵苏联甚至入侵中华帝国犹如一颗巨石落入平静的湖水中一般迅速在帝国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激起滔天大浪

    如果是二十年前中华帝国的高层官员们或许还不甚重视石油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因为那时候他们更多的关注于煤炭和钢铁资源的开采和使用认为钢铁和煤炭才是国家第一生命资源而中华帝国国内的钢铁产量和煤炭资源储备都是全球最大的德国国内的煤炭资源也非常丰富因此不会认为德国人为了资源而向中华帝国发起挑战

    但是二十年的条约时代过去后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工业化国家而言石油不但是用来驱动战争机器以自保的手段也是用来润滑工业机器以自强的装备因此占有国际石油市场份额的多少往往决定了它们在国际政治食物链上到底是高居顶端还是屈居末尾石油分配不公自然要引燃战争的火绳…;

    石油重新分配则多是战后谈判桌上的主菜因为中华帝国工业的高速发展对石油和相关石油化工的依赖已经远超煤炭如果说一战前中华帝国每年消耗石油不过800万吨左右对石油的需求基本上停留在帝国庞大的军事力量上面但是经过条约时代的高速发展中华帝国在光华三十九年时对石油的消费已经达到了3400万吨石油和石油化工的作用不再是军事燃油这种简单的需求了而是取代了煤炭成为帝国最大的能源消费

    条约时代里中华帝国发动海湾战争迫使高加索联邦交屈服将巴库石油区交给中华帝国控制同时中华帝国通过对土耳其的控制扩大了在波斯湾的实控区从最开始的控制一个小小的科威特来满足中华帝国的石油供应到控制整个伊拉克石油区连带着迫使波斯帝国(伊朗)、沙特阿拉伯联邦将波斯湾沿岸地区的石油开采权都交给中华帝国使得中华帝国得以对整个中东石油区的垄断得以实现

    从中华帝国对中东石油工业区的全面控制就可以看出此时的中华帝国政府对于石油的重视程度是成指数倍暴增的

    同样在北美洲墨西哥湾的石油也是成为美国和墨西哥爆发第三次美墨战争的根本原因墨西哥因为在第二次美墨战争期间夺取了德克萨斯和墨西哥湾的石油区从而奠定了墨西哥十几年的超高速发展但也因为这块石油区美国在罗斯福上台后通过第三次美墨战争从新夺了回去

    这些都表明了一个关键词——石油它已经被各个列强国家们所高度重视起来

    面对宋教仁语出惊人的话帝国的大臣们一方面认为他有些言过其词了他们不相信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敢向中华帝国叫板但另一方面大臣们也明白宋教仁不是无的放矢以德国目前的状态提而走险是非常可能的

    德国人的罗马尼亚石油区被摧毁了没有一两年的时间恐怕很难恢复可以说德国人现在国内的石油储备和成品油撑不到一个月时间因此说德国人会为了石油而铤而走险是非常可能的这点我赞同宋大人的话

    新任内务大臣常克勤做出了陈述但他也有不赞同的于是接续说道:但我不认为希特勒敢向帝国宣战先不说我们拥有强大的核打击力量单单是常规军事力量也不是德军可以抗衡的

    我也赞同常大人的观点新任国防大臣张自忠上将这时做出了表态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超过中华帝国这是作为帝国国防大臣的一门必修课任何一个想要挑战中华帝事力量的国家都将被列入黑名单里

    不过张自忠接着话锋一转道:德国很有可能铤而走险的进攻苏联但前提却是帝国阻止美国、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向德国提供石油的通道只有那样才会逼得德国去攻击苏联从而获得石油资源

    德国的石油储备只够其工业和军队运转一个月的期间可以从意大利、西班牙等盟国借调一批石油再借助土耳其从帝国手里购买一批石油苏联虽然会漫天要价但德国人可以忍一段时间德国从美洲各国购买的石油当中35%可能会被协约国破坏这样算下来德国的石油可以支撑四到五个月时间如果罗马尼亚石油区不能恢复的话不出一个月德国就会做出选择到底是向帝国低头还是选择军事入侵苏联新任财政大臣吴梓楠眼珠一转儿已经心算出了德国做出各种行动的数学概率…;

    农工商大臣胡文廉也发表看法道:德国作为世界强国之一从一开始就伴随着这种黑色易燃的液体的严重缺乏而被迫辗转于战火英国与德国作为欧洲两强其竞争关系早在19世纪末就已白热化并最终通过一战来一决雌雄但帝国的介入使得一战中的英德两国未能决出胜负从而未能解决双方的根本矛盾也就自然而然的给二战埋下了祸根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的中东被中华帝国独占从而弱化了德国挑战东方超级霸权——中华帝国的能力但英法两国为了保持这种己方占优的竞争态势早在德国再次发动战争机器之前就开始了旨在阻断石油供应的对德贸易战

    宋教仁问道:你所指的是

    胡文廉直接道:就是罗马尼亚我在进入帝国农工商部之前一直在研究石油问题罗马尼亚是欧洲大陆唯一的富油区自然而然的就会成为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竞争的焦点

    经过胡文廉的分析王辰浩和一干大臣们很快了解到了罗马尼亚在这次世界大战中所扮演的角色问题

    英德两国基于石油的争拗在罗马尼亚表现得最为激烈作为贫油国家德国的石油供应问题在一战以后仍未得到解决一直被中华帝国捏住金融命脉而被迫从中华帝国进口石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除了委内瑞拉、墨西哥、荷属东印度群岛、美国、苏联等国之外罗马尼亚是德国最主要的石油来源随着英德争霸局势的不断紧张从美洲开往德国港口的大部分输油航线被英国海军所封锁尽管德国海军也能够进入大西洋了并且较英国海军有着实力的优势但是德国缺乏海外军事基地在大西洋姓中的情况下同样要看中华帝国海军的脸色行事实际上美洲石油航线依然在中华帝国的掌控之下经济危机后的德国跟中华帝国的关系急转直下德国为了防止战争爆发后被中华帝国捏住命脉必须要转移石油进口国和进口线路因而罗马尼亚在德国地缘政治版图上的角色便愈发吃重

    自高加索巴库石油区被中华帝国管控之后罗马尼亚便是欧洲的最大产油国而且地处东欧、中欧和东南欧交汇处不但向欧洲各地战场供油方便而且也是中东输油管道的必经之处同时还是中华帝国的巴格达欧亚铁路干线的重要中转站控制罗马尼亚无疑将改变战争双方的势力消长更重要的是罗马尼亚尚属农业国石油开采和消费能力很低外国资本是本国各地矿井的实际主宰者

    由于罗马尼亚在一战前一直都是协约国阵营国家其中因此协约国阵营国家控制着那里的石油其中英荷石油公司占有39。8%法国占16。6%美国占12。5%中华帝国占8%罗马尼亚本国仅占1。7%

    事实上自一战以来英德两国在罗马尼亚的石油攻防一直没有停止过1916年11月德军侵占瓦拉千平原夺取了罗方全部石油设施英国随即派特工潜入该国成功摧毁了70多座炼油装置烧掉80多万吨原油和石油产品尽管德国事后花了五个月恢复生产但产量始终未恢复到原有水平

    德国把罗马尼亚石油储备列为其战争准备的重要一环因为后者至少提供了德国石油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为了在经济上控制罗马尼亚德国法本化学公司向罗方购买了价值1700万马克的粮食同时提供了1360万马克的工业产品贸易额从1934年的109。6万龙币猛增至1937年的3亿龙币作为交换德国要求罗马尼亚增加对德国的石油出口并提出用军备抵偿石油费用次年德国还给罗方提供了2。5亿马克贷款用来购买德火两国还按照德国动议成立了以石油经营为主的德罗联合公司…;

    英国人显然不希望看到德罗两国的合作因为罗马尼亚石油不但会使日耳曼战刀更为锋利精心筹划的对德经济战也会就此破功在伦敦方面看来如果德国控制了罗马尼亚那么英国的经济战将不会使德国受任何损害而经济战是英国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避免罗马尼亚倒向德国英国首相张伯伦宣布在罗马尼亚受到侵略时提供一切援助并给予罗方500万英镑的贷款用来购买英备而且还答应购买20万吨小麦作为让罗方放弃与德国合作的报偿

    由于罗马尼亚严守中立不愿因此挑衅于强国因此只能对伦敦和柏林虚与委蛇两不得罪英国转而开始利用其经济优势以经贸方式诱导罗方向己方靠拢它联合法国准备向罗马尼亚支付6000万龙币条件是炸毁罗马尼亚油田但被罗方拒绝英国转而利用本国资本掌握罗马尼亚大部分石油开采权的优势在二战爆发初期大量进口罗方石油并抬高价格使其主要流向外汇相对充足的其他西方国家

    罗马尼亚所有的库存石油都被英国抢购英国还预订了下半年供油合同以及合同期满后的石油供应权而且尽可能租用罗马尼亚所有的驳船和火车车厢以免被用来向德国运销油料很快多瑙河流域的148条不同类型的油轮都被英国人租赁后者甚至不得不专门成立格兰德公司集中管理这些暂时并无多大用处的轮船

    英国人的石油抢购政策对于德国打击很大德国由于跟中华帝国关系恶化而导致其外汇不足(国际结算以龙币为主)从罗马尼亚进口石油的数量从1937年10月的7万吨骤减至11月的6万吨1938年9月输入德国的原油仅为1万吨而出售给英、法两国的则分别为25。5万吨和10。6万吨英国首相张伯伦甚至在写给妹妹的信里骄傲地宣称我预感战争到(1939年)春天就将结束了……无须在战场上打败他们只需让德国人明白他们能不能取胜继续变得日益贫弱和穷困是不值得的

    英国在石油供应领域的阻击使德军参谋部制定作战计划时不得不有所节制在战争爆发初期由于德国石油储备自240万吨迅速下降到160万吨德军始终不敢主动展开针对英法等国的大规模空战和轰炸因为它的燃料库存严重不足仅够在西线发动一场陆上进攻如果不对英法等国的能源战进行积极反击德国不但无法取得战争胜利甚至会就此结束其工业化进程

    德国人首先向罗马尼亚施压如果罗方继续对英、法两国的能源战听之任之不排除对其发动攻击的可能苏芬战争的爆发也帮了德国的忙罗马尼亚害怕自己成为苏联的下一个进攻目标急于取得用来自卫的德式装备因此开始打破中立倒向德国1938年年底罗马尼亚首相塔塔内斯库向德国承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将保证向德国出售每月不少于15万吨的石油条件是对方为其供应武器罗马尼亚的屈服不但未获德国减压反而再度加码次年春德国以停止供应武器相威胁要求罗马尼亚必须低于市场价格向其供油罗马尼亚以20万吨石油换取德国从波兰缴获的军备随着德国在西线节节胜利罗马尼亚国王甚至强迫境内外的国家石油公司每月提供25…30万吨石油给德国但德国还是不满足最后派兵直接占领了罗马尼亚石油区并迫使罗马尼亚国王加入同盟国集团

    苏联是德国突破英法能源封锁的另一个战略缺口1937年8月苏德双方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当年德国即从苏联获得90万吨石油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苏联石油更是达到了德国当年进口总量的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