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宋-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说:发明了棉花脱籽机,又称“轧花机”;发明了棉花加工机,称“弓式弹棉机”;发明及改进了纺纱机;改进了原有的织布机。
因此,黄道婆在崖州的声望,相当的高,文天祥初到崖州,就听到此女的名字,觉得对于朝廷有极大的用处,便刻意结交,顺便劝她跟随自己一起回大陆一展自己所长。
黄道婆心动了,于是收拾了一下,就跟着文天祥到了琼山县,却是遇到皇帝去了漳州,但是见到巧儿之后,觉得两人颇为投缘,于是便留在琼山县陪伴巧儿。
一直到前些日子,文天祥觉得皇上身边的确需要有贴心人儿照顾了,那些侍卫将赵昰照顾的,连文天祥都看不下去,所以才将巧儿唤了过来,但没有想到,黄道婆也跟着来了,自己将要举荐的人,当然要去迎接一下。
但是没有想到,皇帝见到黄道婆的心情,竟然好像要比见到巧儿还要高兴,安抚了巧儿几句,就让他去府衙各处熟悉环境去了,却是当着文天祥的面,与黄道婆开始谈了起来。
而且皱着眉头的皇上,与黄道婆谈的大都是关于纺织上的专业问题,不禁让文天祥惊讶万分,皇上什么时间学会纺织的。
但是就算是文天祥想要问,也插不上嘴了。
黄道婆只是拘谨了一会,但是一谈到关于纺织的领域,就开始滔滔不绝起来。文天祥听得是一头雾水。
什么轧棉机、弹棉机、纺纱机。。。。。。
黄道婆也是心里奇怪,她的这些小革新,只是在崖州附近的几个村落里小范围的人知道,但是为什么官家会知道这些事呢?
而且更奇怪的就是,官家好像比自己这个制造者,还了解这些东西。
但是确定了棉花这个作物,在崖州那边有大面积的种植,而且绝对可以在江南很多地方种植时,赵昰心里那个高兴劲,就不要提有多高了。
有了棉花,有了纺织高手,自己一直想要的帆布,那还有什么问题。
只要有了帆布,大宋水师的船帆就可以全部改造一番,大宋此时,几乎所有的船只,船帆都只能算是一个辅助的装置,最主要的动力,还是人力。
就是车船,也叫车轮船,是以船桨与车轮为动力前行的,桨用手力,而车船使用脚力,这种船,在内河中航行,基本上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在海上就不行了,而船帆呢?
大部分是以芦苇编制而成,更有甚者,是有薄木板构成的,以船帆借风力航行的可能性本来就不大,大部分的时间,只能作为船舵的附加品,也就是利用风力掌握方向,维持船只的平衡而已。
如果有了帆布,那就不一样了,只有多桅的帆船,那才是海上航行的利器啊,而且在赵昰的脑海里,有下载好的“飞剪船”的制造图纸,他早就垂涎三尺了,这个号称是蒸汽机出现之前跑的最快的船只,理想航速达到了十二到十四节。
赵昰还清楚地记得,资料上表明,飞剪船有一艘叫做“大共和国”号的远洋海船,长九十三米,宽十六米,深九米多米,排水量三千四百吨,主桅高六十一米,全船帆面积三千七百多平方米,航速每小时就是十二到十四海里,横越大西洋只需十三天,标志着帆船的发展达到顶峰。
这正是赵昰想要的战船啊,如果有个几十艘这样的战船,蒙元估计都不敢下水,非要学野猪皮靖海不行。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木材在那里放着干燥,工匠一天比一天成熟,各种船上的配套设施,为了锻炼工匠的熟练程度,也做了很多套了。
只差一个船帆没有办法解决,无论是用薄木板还是用芦苇编制,耐腐蚀和使用强度上面,都远远不行,所以这个计划一直搁置着。
一直等这次见到了黄道婆,赵昰看到了希望。
不由分说,赵昰回到内室,将脑海中存储着的什么“珍妮机”、“丹妮机”,还有克朗普顿的“走锭纺纱机”,也不管黄道婆能不能看懂,统统的打印了一份。
当然是换做繁体字打印的,因为在刚才的谈话中,赵昰已经确定了黄道婆不识字,所以要有人帮助他,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转换成繁体字,容易被现在的读书人接受。
“朕派几个人协助你,再给你讲解这几张图纸的作用,但是朕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一种最厚的布匹,不但要厚,而且要结实,甚至要防水,朕有大用,就拜托婆婆了。”
赵昰站起,却是轻轻一礼,已经让黄道婆接受不了,一个妇道人家,还讲究什么,连忙下跪谢恩吧。
203 忽必烈的心理()
总算是有了一个好消息,黄道婆的加入,让赵昰的心里稍微放心一点,但是依旧不能轻松下来。
此时的忠心值,已经达到了一千万的升级限额,随意可以升级了,但赵昰却是没有心情去升级,且等等看吧,反正已经这样了。
因为赵昰突然发现,自己穿越后,虽然打了很多胜仗,但是也发现了自己并没有改变什么历史,而是历史还在照着他后世的哪个方向行去。
先以为自己收回了广州,就算是改变了历史,再借着这个契机,利用文天祥来牵制文官集团的注意力,然后自己就可以大刀阔斧的实施自己的改革计划。
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就又有了一些准备的时间,大宋也有了喘息的时间,这样的话,再有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这三杰的黄金组合。只要有三年,只要三年的经营和准备,就可以打碎忽必烈那一统天下的美梦。
但是就算是自己阻止了崖山海战,自己在局部地区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却暴露了大宋的实际问题,那就是可以共患难,却是不能共富贵的那种感觉。
没有想到的是,现在满朝文武,都在联合着想着怎么制约皇权,难道这些人不知道,皇朝都快没有了,你还能制约谁呢?
赵昰的身上突然有了一种脱力的感觉,慢慢的坐回了椅子里面,端起了一杯茶,慢慢的喝了下去。
茶是苦的,虽然巧儿加了各种香料,依然是苦的,像是自己在上辈子中受到委屈而独自流下的泪。
而此时的大都,忽必烈,也在喝着自己倒出的苦茶。
当张弘范大败的消息传到大都的时候,忽必烈正在组织人修撰《平金》、《平宋录》、《诸国臣服记》等书,还要曾经做过中书左丞相的耶律铸监修国史。
他正忙着这些宏大的文史建设,还来不及对对宋室败亡的残局采取全面措施时,传来张弘范落败,损失近五万兵卒,而伪宋的行朝脱身而出,不知去向的消息。
接到消息时,就忽必烈正在御花园那条绿树掩映的小溪边散步。他喜欢常来这儿走走。这里有森林的幽静和流水的声音,很适合他动中求静的需要。他是豪放的,但统一中原的伟业又需要他沉稳、冷静。
忽必烈常常来这里冷静地思考一些问题。一来到这里,他就不由不想到那位为他设计这么好的宫殿、这么好的御花园的刘秉忠。
还有刘秉忠的门徒王恂等等,都是建国立业不可缺少的人才。正思谋着在完善眼下的文史建设、来粉饰自己的功绩的时间。一个宦官来禀奏张弘范在广州失败的消息。
忽必烈听着,一声也没吭。他只是面向赤日高照、没有一丝云彩的碧空挺了挺身子。这表情留给宦官的印象是复杂难解的。
是小事一桩,还是大事降临?说不清楚。
宦官自然以为在皇上看来只是小事一桩,而在忽必烈内心里却是大事降临。
张弘范的失败对于大局来说虽无足挂齿,却将他的如意算盘打掉了。张弘范灭宋是他精心安排的戏码,他原指望张弘范这个汉人的身份,利用来做好东、南、西、中各地游散武装的招降,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以武力的征服,这样,就可早早让全国安定,早早完成统一大业。
忽必烈自然是不能容忍这件事情的。但他明白,要毁掉它必先正视它。所以他要从大局着眼,恩威并用。
忽必烈原来就是这样对付大宋的,也取得了成功。
先是对大宋的稍大的军事力量派专使前往诱降,同时对小王朝赖以支持的地区加紧军事行动,以迫使小王朝楚歌四面,难以立足于福州,待行朝开始逃窜之时,再以重兵穷追之。
这种方略成效见得很快。当时另外一个赵昰在福州成立的王朝时间不久,蒙元大军在军事上又连连获捷。首先是久困未决的扬州、真州被攻下来了,李庭芝、姜才这两员宋将被除掉,苗再成也战死,两淮的宋军已全部肃清。
接着阿喇罕、董文炳等率水师攻下了明州,并擒杀了行朝新任的福建察访使兼安抚的赵与睾,粤北战事又获大捷。
在韶关,经过巷战,逼得宋守将熊飞赴水而死。而塔出、吕师夔等率领的骑兵从江西打了过来,且连连获捷。继处州宋守将李珏投降后,又有瑞安的知府方淇投降。
这时,南剑州知府王积翁,闻风丧胆,不战弃城而逃。南剑州素有福州屏障之称,这实际上是为元军进攻福州敞开了大门。使元军很快攻下了建宁府、邵武军,然后将攻击的矛头直指福州。
就在福州行朝逃亡,形式一片大好之际。
偏偏广州城出了问题,首先是很容易的夺了回来,本来以为大局已定。
除因为蒙古骑兵常年在北方,南方天气回暖,耐不得高温之外。
还有就是北方需要骑兵,所以命张弘范率领着新降的宋军等等,在江南灭宋,而蒙元本身的骑兵,大部分都调到了西北平叛。
但是现在真的出问题了,汉人,果然是靠不住的,特别是没有蒙古人的监视和压制下,一点点也靠不住。
忽必烈突然有些后悔起来,如果自己当初坚持不召伯颜回来,一直灭绝了宋室,现在会不会好一点呢?
想一想,前一段时间,张弘范送来为送的那个什么步枪,自己已经杀了百十个工匠了,但是这些工匠还说,这种工艺无法复制出来,就是说,连仿造也仿造不出。
忽必烈试过这种火器的威力,真的是蒙元骑兵的噩梦,如果不研制透彻,忽必烈本人是睡不着的。
早知道有这样的武器,朕就不会让伯颜丞相回来,汉人再能干,但是比起蒙古人,还差了很多很多。
此时,忽必烈突然想起伯颜在去西北之前,和自己说过的那些话。
大概是至元十三年吧,也就是这个时侯。虽然与江南比较起来,大都风冷且干,但是从阳光看来确实已经是春天了。
伯颜终于凯族回到大都。带来了宋朝的德祐小皇帝还有他的母亲余太后。
小皇帝和余太后被传唤至忽必烈的宫殿。殿内席宴大张,灭宋的诸将都一一获得封赏。这个亡国的小皇帝被授予瀛国公的封号,并且规定必须在成年之后遁入佛门出家。
ps:书友们,我是无辜的虫子,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204 赵昰的新诏书()
小说网。,最快更新大新宋最新章节!
宣布前宋德祐皇帝为瀛国公之后,忽必烈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向回廊。大都的夜晚更是寒冷。默默地走了几步,忽必烈停下脚步。伫立在回廊之中的,还有左丞相伯颜。
伯颜保持着三步之距离,跟随在忽必烈的后面,那时间记得伯颜曾经说了一句话。
“能成天下宰相之大器者,北有耶律楚材,而南有文天祥。”
那时候忽必烈还以为是伯颜在南方久了,学会了那些汉人的搬弄戏言的恶习。心里很不以为然。在他的心目中。有谁能代替耶律楚材呢?在他的心目中,耶律楚材去世以来已经三十余年了。在他死后,天底下具有担当丞相大任之才能者惟有三人:史天泽、安童、以及伯颜。
但是伯颜又说:
“足以媲美耶律楚材般之器度与才干者,文天祥绝对是符合陛下圣意所欲之第一人选。”
那时,忽必烈就很好奇。这个叫做文天祥的南人究竟有何能耐,居然能得伯颜如此崇高的评价,但是伯颜将文天祥置身本营之时所展现出来之神情气度等等,井然有序地一一说明之后,忽必烈对这个南人的状元也有了一些兴趣。但是那时让他跑了。
难道就是这个文天祥设计打败了张弘范?忽必烈突然想到。忙问宦官道:“奏报上刻有提及这次广州之战是谁主持的?可有提起文天祥这个名字?”
宦官仔细思索了一番,回道:“陛下,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