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江山美色-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艺术确实是自己勤学苦练的结果。在苦练的同时,钟繇还十分注意向同时代人学习,如经常与曹操、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人讨论用笔方法问题。
钟繇不但自我要求严格,对于弟子门生也同样以严要求。据说钟繇的弟子宋翼学书认真,但成效不大,钟繇当面怒斥,结果宋翼三年不敢面见老师。最后宋翼终于学有所成,名振一时。对于儿子钟会,钟繇也常常苦口婆心,百般劝诫,钟会最后也取得了巨大成就,钟繇、钟会父子被人们称为“大小钟”。
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所谓“铭石书”,即指正楷,“章程书”即隶书,“行押书”指行书。钟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亡佚,流传后世的大多要么为临摹本,要么系伪书。一般地认为有“五表”、“六帖”、“三碑”。“五表”指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调元表、力命表。这是现存钟繇书法艺术性最高的作品,但都不是钟繇的真迹。褚遂良晋右军王羲之书目说,宣示表是唐代所传王羲之临本。因王羲之亦为书法大家,所以他临摹钟繇的真迹非常成功,从中可以看到钟繇书法的情况。宣示表真迹据王羲之曾孙王僧虔书录说:
太傅宣示墨迹,为丞相始兴王导宝爱,丧乱狼狈,犹以此表置衣带。过江后,在右军处,右军借王修,修死,其母以其子平生所爱纳诸棺中,遂不传。所传者乃右军临本。调元、力命、贺捷三表,也是后人临本,但成就亦较高。荐季直表可信性最强,在唐宋时期由宫中收藏,周围印有唐太宗李世民“贞观”玉玺,宋徽宗赵佶“宣和”、宋高宗赵构“绍兴”,以及清乾隆“乾隆真赏”等御印,说明它曾经由以上各帝御览。后几经辗转,毁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今仅存其影印件。
荐季直表艺术成就很高,元代陆行直赞美此表“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为“无上太古法书,天下第一妙迹”。“六帖”指墓田丙台简称丙舍帖、昨疏还示帖简称还示帖、白骑帖、常患帖、雪寒帖、长风帖其后半部分又名安厝帖。“六帖”全部为临本,丙舍帖、还示帖,成就较高,也较接近钟体,是上乘之作。至于白骑帖等四种则经多人辗转临摹,巳远离钟体。“三碑”是汉乙瑛置百石率史碑简称乙瑛碑、魏上尊号碑、受禅碑,这些全为刻本,是否钟繇所作已无从考证。乙瑛碑有宋人张稚圭石刻记云:“后汉钟太尉书”,但此碑立于东汉永兴元年153年,此时钟繇只有3岁,显然是误传。
钟繇的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论成就极高。梁武帝撰写了观钟繇书法十二意,称赞钟繇书法“巧趣精细,殆同机神”。庚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说“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张怀瓘更将钟书列为“神品”。此外,明岑宗旦、清刘熙载等都给以极高评价。作为书法家,钟繇对书法的看法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书论较零碎,散见于后世文集中。
刘熙载艺概。书概云:“钟繇书法曰:‘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苑菁华。秦汉魏四朝用笔法也记载有钟繇大致相同的话说:“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以天地、天人来论述书法艺术,指书法艺术中存在的自然之气,把对自然奥妙的领悟运用于书法创作中,可以达到出神入化、赋造化之灵于笔端的境界。正因这种创造与太自然之钟灵毓秀气脉相通,故谓“非凡庸所知”。实际上,这种看法主要指书体的自然流丽,平淡真淳,多天工而少人为。以自然状书势,在书法艺术中追求自然美,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美学范畴。
卫恒四体书势。隶势载钟繇语曰:“鸟迹之变,乃惟左隶,彼烦文,从此简易。焕若星辰,郁劳云市”,此语见于初学记,内容主要谈隶书的演变及其笔法。
张彦远法书要录收有梁武帝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所谓十二意指平、直、均、密、锋、力、轻、决、补、损、巧、称。主要也是指用笔方法、间架结构等。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竟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后张昶、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总之,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不过此时的钟繇乃是代表曹操在长安的统治者,此时听说满宠要率军北上,曹操南下未回,心知这长安乃是重中之重,于是格外留心,以防止马腾、韩遂发难。
恰在这时,有人来报,说是城下有一队人马,为首之人乃是马腾,要入关相见。钟繇大惊,以为马腾率军攻城,后来方知原来是马腾要入许都,转而大喜,连忙开城相迎,请马腾赴宴。,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25章 河北之战 一()
马腾入许都,可算是解决了曹操的凉州之忧,随后,数万曹军北上,而远在襄阳的曹操,亦接到了信息,立即引军回许昌。
这个时候,高谨军十余万人已经北上,关羽、张飞二人为先锋,一路破关斩将,袁尚军望风披靡。
袁尚刚刚接掌河北,并州的袁谭、高干二人又率军攻翼州,不得已之下,只能率军抵挡,听到高谨出兵,顿时大惊失色,对审配、郭图二人道:“现在袁谭、高谨自左右来攻,该当如何?”
袁尚确实是左右为难,幽州的军马暂时远水救不了近火,而此时翼州只有七八万人,一边是袁谭,一边是高谨,若是分兵,恐怕难以抵挡,那么就势必要舍弃一路。
审配道:“主公,高谨乃是外人,虽然气势汹汹,但各郡尚可抵挡,可是袁谭却如猛虎,若是主公坐视不理,各郡太守必然会转而支持袁谭,到了那时,则河北再不是主公所有了。”
审配的话倒是没有错,高谨是外来人,得不到河北世家以及各地太守、官员的信任,因此,他们自然会自发的抵抗高谨,可是袁谭就不同,他毕竟好歹也是袁氏子孙,有了这个名份,这翼州恐怕就要落入袁谭之手了,所以袁谭军力虽弱,可是对袁尚的威胁却是最大。
袁尚道:“若我亲率军去抵挡袁谭,谁可替我抵挡高谨?”
审配道:“可叫张颌将军率三万军与高谨一战。”
袁尚皱眉:“此人素来与我不睦,恐怕并不愿为我效死。”
袁尚的担心倒是很有道理,张颌素来与袁尚并不亲近,在嗣子之争上,他也保持着绝对的超然态度,不偏不倚,在袁尚看来,此人并不值得信任。
审配道:“张颌乃是良将,由他统兵,或可保全翼州万无一失,若是其他人,某便不能保证了。”
袁尚沉默不语,许久才道:“请张将军来。”
约莫片刻,张颌一身锁甲,徐徐而来,恭敬的向袁尚行了个礼:“主公唤某何事?”
张颌在河北并没有受到太多的重用,他先从韩馥,后韩馥败,转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
袁绍取冀州,韩馥战败,张郃率兵归附袁绍,任校尉,对抗公孙瓒。后来,公孙瓒被击败,张郃功劳很大,升为宁国中郎将。
历史上,曹袁两军对峙于官渡,袁绍派淳于琼率万余人护送军粮,屯于乌巢。曹操留将守营,亲自率兵偷袭乌巢。张郃认为曹操兵精,淳于琼必败,应迅速去救援,而袁绍的谋士郭图却建议进攻曹操的大本营。袁绍采纳了郭图的建议,张郃劝阻,袁绍不听,只派轻骑去救乌巢,而派重兵去进攻曹操的大本营,结果不能够攻下。很快,乌巢兵败,消息传来,袁军军心动摇。郭图闻讯后大为羞愧,为推卸责任,诬谗张郃不卖力作战,失败后还出言不逊。张郃心中害怕,与将军高览愤而投奔曹操。曹操闻张郃来降,十分高兴,将此事比作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于是拜张郃为偏将军,封都亭侯,授予他部队,随军作战。由此看出,张郃是个极有谋略并深知军机的将才,不负“巧变”之名。
随后张郃随曹操攻克邺城,大败袁尚。次年,又随曹操在南皮消灭袁谭势力。
曹操远征乌桓,张郃与张辽共为先锋。战后,张郃因功升为平狄将军。后来,张郃又参加了征讨管承,征讨陈兰、梅成等人的作战。
马超、韩遂叛乱,张郃随曹操出征,在渭南大破关中军。继而,张郃率军围攻安定,击降杨秋。
马超在张鲁支持下,卷土重来。张郃跟随夏侯渊击败马超,并平定了宋建的叛乱。曹操亲率大军进攻汉中,从散关入,派张率五千步兵在前开道,一直到阳平。张鲁投降,曹操回军,留张郃与夏侯渊、徐晃等守汉中,以拒刘备。同年,张郃率兵南下进攻巴西郡,欲迁徙当地百姓到汉中。刘备派征虏将军张飞为巴西郡太守,抗击张郃。张郃军进至岩渠,被张飞击败。这次张郃和张飞相持五十余日,后来张飞利用有利地形,切断张郃的前后联系,使他孤立无援,终于将其打败。张郃损失较大,仅带几十人逃亡。
刘备进攻汉中,屯于阳平,夏侯渊、张郃、徐晃等率军迎击,张郃负责防守广石。刘备亲自率精兵万余人,分为十部,夜间猛攻张郃。张郃亲自率兵与蜀军进行搏斗,刘备不能攻克。次年,魏军主帅夏侯渊在定军山战死,曹军大败,张郃同败军一起退守阳平关东。司马郭淮和督军杜袭收敛散卒,推举张郃继夏侯渊为魏军主帅。张郃出任,指挥士兵,布置营寨,军心安定。刘备欲渡汉水来攻,见魏军在汉水以北列阵相迎,刘备于是放弃渡河,隔水相持。不久,曹操遣使令张郃假节。后来,曹操亲自进攻汉中,不能取胜,于是撤出汉中的部队,令张郃屯兵于陈仓。
曹丕即位,任命张郃为左将军,进封都乡侯。不久,曹丕称帝,又进封张郃为啵睿婕疵钫培A跟随曹真征讨安定的胡羌,之后与曹真一同进朝朝见。张郃同夏侯尚一起进攻江陵。张郃别督诸军渡江,攻取洲上屯坞,击败孙盛屯坞里的主力部队万余人,又是大功一件。
魏明帝曹叡即位,张郃奉命屯兵荆州,与司马懿进攻孙权部将刘阿等人,追至祁口交战,击败吴军。
蜀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响应。魏明帝曹叡加张郃位特进,使督诸军,与蜀将马谡战于街亭。马谡依守南山,下不据城,被张郃截断水源,杀得大败。继而,张郃又平定了三郡的反叛。魏明帝曹叡下诏嘉奖张郃,增加食邑1000户,前后一共4300户。司马懿在荆州训练水军,欲从沔江顺流进入长江伐吴,魏明帝曹叡命令张郃率关中诸军去荆州接受调度。张郃到达荆州后,正值冬天水浅,大船无法通行,于是又回军屯驻方城。同年年底,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出散关围陈仓。魏明帝曹叡急招张郃进京,把三万士兵交给他指挥,并派遣武卫、虎贲等侍卫保护张郃。魏明帝还亲至河南城置相酒送,问张郃能不能来得及救援陈仓,张郃判断诸葛亮军没有粮草,一定不能持久,便回答等援军赶到时,诸葛亮已经退走。张郃率军连夜赶到南郑,诸葛亮果然退军,于是奉诏还于京都,被拜为征西车骑将军。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张郃随司马懿前往相拒。后诸葛亮粮尽退兵,张郃追至木门,与诸葛亮军交战,被飞矢射中右膝,死亡,被谥为壮侯,儿子张雄继嗣。由于张郃前后征战有功,魏明帝分张郃的食邑,封张郃的四个儿子为列侯,封他的幼子为关内侯。
张颌可以说是经历了三国时期最多战役的人,当时“刘备屯阳平,打算攻打汉中,张郃屯广石。刘备以精卒万余,分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亲兵搏战,刘备不能克。”刘备起自河北,又曾北从袁绍,对张郃向来应有所知,阳平广石之役可能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夏侯渊败死之后,“当是时,新失元帅,恐为备所乘,三军皆失色。渊司马郭淮对众人说:‘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推郃为军主。张郃出,勒兵安阵,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乃定。”遂不致为刘备所乘,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