阉宦简史-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本书,我们焦躁的内心也许会获得一丝清凉。
如题目所示,《幽暗之舞:中国艺妓简史》写的是妓女这样一个群落。跟今天不同的是,古代妓女多为女子中受教育最高的群体,因而,肮脏的性交易本质被词曲歌舞掩盖了,这使得她们获致一种代表中国文化温婉、浪漫、悲情走向的资格。
而《生死请柬: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禅》,则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禅到底是自由、宁静还是疯癫?嗯,在将禅当做“奇迹”、当做“忍”的人生哲学等错误路线的夹击下,作者引导人们回到唯一可能正确的路子上:禅首先是一种文化。是的,唯有通过这种文化,我们才可能受到启示。
我们需要历史的真相,更需要对真相做出解释——在这种过度阐释的氛围中,历史无疑变成那只无法捕捉的泥鳅,等待它的,是一张一张的意义之网。“中国封底”丛书试图规避这些,让历史重新有趣起来,这动机本身就值得赞赏。
对福柯的致敬(1)
暖苏
本书的写作被作者本人称为一次对福柯的笨拙致敬。但这不过是源自作者过谦的说辞。面对历史这个衣着光鲜的、正襟危坐的、乃至在当代人的过度阐释当中已经发迹变泰了的黑衣人,怀揣将这一切变得有趣、充满思维乐趣的动机,作者试图将这一切翻转过来,探明它镜花水月一般不断被打碎而又重新聚合的影像。有时,我会暗自怀疑,面对如此丰富的生活,一切的文字不过如酌蠡水于大海,都有将其简单图解化的危险。是与非,卑贱与倨傲,悲悯与无情,一切从何说起?表达的焦虑从未间断。对于稍有写作经验的人而言,将纷繁的历史线索梳理清楚,进而找到最佳的切入角度,这恐怕是作者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更何况阉宦本身就是一个难度极大的命题,无论对谁,哪怕是天才卓异的思想家亦是如此。能认真探究阉宦在中外历史上的沿革过程,并对这一命题进行形而上的思索,这本身就足以令人惊异。
本书确立了阉宦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一种残缺的存在,阉人在人类文明史上仍旧扮演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书是从阉宦的词语阐释开始,在回溯了阉割的技术史和制度史之后,从肉体阉人到精神阉人的一次彻底、清醒的结算。在阅读之前,我原本以为书里会有一些具体的东西,但我没想到作者几乎是从抽象的角度来谈论阉宦的。这些庞杂的注解,略显抽象的推演和论证,显然降低了本书的趣味性,这将不得不使那些试图偷窥帝国裤裆的人感到无比的失望。同时,我仿佛看见了躲在镜头后面沉思并暗中发笑的老圈形象。
作为我们的他者,阉人从来似乎都是一种变态、阴暗的存在。然而在帝国王朝的兴衰沿革中,他们在历史上作为一股不可忽略的力量活跃过。生理意义的阉割早已被废止,而精神上的阉割从未停止,尽管它有时是以善意、甚至温情的面目出现。一部阉宦史,就是一部阉人的风尚史,一部象征着惩戒与羞辱的刑法史,一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负阴心态史,一部充满戾气的阉人权利斗争史,一部性快感缺席的历史,更是现代社会中精密而复杂的精神阉割术的历史,它是我们这个时代隐藏最深的破坏者,像腐蚀剂一样悄无声息地使任何一种理想主义变质。毫不夸张地说,有人的地方就有阉割,阉割像货币一样流传久远。除了意识混沌的疯子等少数人,任何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都逃避不了这个阉与被阉的隐喻。在日常生活中,全球化、媒体、消费以及大众文化已经联手打造了新的阉割机器,它们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生活的肌体。身体,政治,权利以及话语的内容、结构和运作方式也更加复杂隐晦。在这样一个时代,无论左派还是右派的出场都显得过于突兀和草率。
在阅读中,本书关于阉宦的地图越来越清晰,最后留给我们的声音是“关注自我”,理论的考索最后变成了个体生命的问题。时值今日,身体,似乎既受压抑,然而又通过医学技术的手段重新受到强调。性显然已经变成一个与生殖没有直接关系的问题,但身体的诉求仍旧成为个人秘密的最大限度的表白。身体前所未有地叛逆,而精神前所未有地沦陷,——谁能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切都欣欣向荣?在青春行将老去之前,性,还是革命?是从此驯顺,还是继续抵抗那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力量,在自由的闪电中发出令人战栗的呼喊?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这一切,不仅是个观念范畴,也是一个必须去实践的行为范畴。我们在探讨,一次又一次,话题在继续,但永远不能被解救,只希冀片刻的安慰。那些试图提供某种定型的道德准则,或为现实消毒的具体建议是糟糕的,他们善良可嘉,但那些在空中飞舞的手指和飞溅的唾液,应该变成,富有启发性的沉默。长久以来,我们太习惯去寻找一个框架宏大的、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比如辩证法)。我们早已习惯了絮絮叨叨、尽言无隐的说教方式,然而与文字最深厚的感情都是在沉默当中发生的。老圈已然越来越谙悉沉默或沉默的力量,在无数有着愤怒中年潜质的、喋喋不休、沸反盈天的朋友聚会中,老圈身上越发显出一种静谧的知识分子气质。自大学毕业,倏忽六年已过,老圈本人的形象已经在小说、话剧、杂文、学术专著中逐渐隐匿消解,他开始沉静起来。尼采所谓“以鹰隼的眼光打量存在的深渊”,兰波所谓“深入一切,应付一切”,仿佛只有如此,我们短暂的人生,才能不断地获得重生?
话说回来了,一切不外乎一种理想。唯一可能的人性或主体永远是具体的,是处在历史的(一定时空中的)偶然事件的联系之中的,由生命力、知识体系与社会权力互相作用下的构成物。作为一个经年沉浸在思考药酒里的自由思想者来说,老圈的姿态总是显得如此早慧老辣。作者的气质决定了他的行文永远也不会成为罗列事实、作出判断的价值指南针。仿佛陌生的寒冬夜行人,老圈形销骨立,他涉足的水域一片漆黑。在他一贯悲悯冷峻的笔下,一切都病入骨髓,亟待重建。当我们在时间的洪流中日益深陷的时候,他对种种病症的质疑、反讽,永远新鲜的愤怒、敏感,依然令人眩晕。我至今迷恋老圈小说中那种有如音乐一般陌生的、悲悯之美。这个在行文中有着僧侣式严峻格调的家伙,他自认为终其一生在虔诚地追寻仪式感,或忙碌地谋求大众吃屎的真相。他喜欢让自己的生活中充满非黑即白、简单直截的力量。他迷恋历史中冷僻的封底经验,他如此剑走偏锋,貌似平静的叙说背后隐藏着非常激烈的政治态度:革命与抵抗的声音像暗流一样潜藏在文本的书写中。生命即斗争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圈是激情澎湃的人,而非抵死缠绵的人。即使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当你无意中闯进老圈的文字和磁场,你一定会为他近乎变态的偏执所吸引。
当然,我们丝毫也不会排除作者在思考过程中深刻的困难,以及未必经过周密推论的思考故障。阅读之后,关于身体/阉宦/快感/性的疑惑与犹疑依然在场,但作者独具手眼的见解自是无疑显现无遗,我依然要为作者建立在严谨真诚思考之上的、俯拾皆是的生花妙笔和智性语言表示叹服。在阅读此书的时候,和那些重拙的历史教科书相比,作者显然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思想的快乐,以及作者一贯灵巧而微妙的创造力。
2007…2…4于京师宿舍匆匆。本书来自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