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逼上梁山 >

第172部分

逼上梁山-第172部分

小说: 逼上梁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佶当即大喜,急声称:“喧!”

    可底下的高俅,却是大吃一惊,心里当即一咯噔。他可是刚刚还准备替刘说话,进言,赵良嗣等使臣,全部被害了。可如今,这赵良嗣却活着回来了,还带了金国使臣银术可。这可是怎么回事?难道那刘说谎?想害我不成?

    高俅心里一狠。就有心灭了刘。

    可高俅一想到刘带给他的那封李民书信,随即又转了念头。不对啊。就算那刘能骗我,他如何能骗得了国师。而且,就算这刘得了国师的信件,算是国师的人了。可他终究还是我选出的人,他父更与我交深莫逆,他如何敢骗我?何况,此事重大,就算是我报上去的,若有不详,最多也就是一个失察的过失,以我和官家的关系,如何能害的了我。反倒是这个刘,若不是确认那赵良嗣以死,以他护卫之身,敢擅离赵良嗣左右,胡言这赵良嗣死了?如今这赵良嗣回来,他可就是死罪一条。他不可能以自身的前程和性命,只为了害我难看一下,连点罪名都落不上啊。

    高俅如此一想,心中疑念纵生。却是没有了处罚刘的心思。不过。却也同样没有了为刘进言的心思。如今人家赵良嗣大活人都出现了,再说赵良嗣被害,那不是自找没味么。

    高俅寻思一番,定下心来,且先听听这个赵良嗣怎么说,而后再去问问那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然后再酌情处置那刘。反正不管怎么说,这赵良嗣活着回来了。而这身为随行护卫统领的刘却没有跟在身边,怎么说都是有罪啊。最少,一个擅离职守地罪责,他就跑不了。再重扣他一个叛国。那也不是不可能。

    高俅念及和刘他爹刘仲武的交情,却也不由得不为刘头疼,心里盘算着怎么开脱他。

    而此时,赵良嗣已经带着银术可,来到了大殿之上,向赵佶讲述了出行经过。

    却原来,李民走的时候。只看到副使死了。可那赵良嗣却是知道金人的脾性。没乱跑。那些金人忙于完颜阿古打的死,却也没人想到杀他。毕竟那些小卒子,没有命令,在赵良嗣没作怪时,却也是不敢滥杀大宋天使的。

    如此,赵良嗣却是逃过了最初的混乱。

    而随后,那完颜乌古乃也是一代人杰,他虽然心痛哥哥完颜阿古打地身死,下达了屠城撤退的命令。可这完颜乌古乃能够主动让出黄龙府,不与辽国争一城一地之得失,保全他金国的主力兵马,并消弱辽国的人口。却也是没有昏了头脑。

    故此,于此时完颜阿古打新丧。金**心不稳。辽国又有数十万军马反扑之时,完颜乌古乃却是明白。他金国此时急需外援,而大宋,就是最好地外援。哪怕就是大宋做做姿态,分散一下辽国的注意力,也能帮上金国大忙。

    故而,完颜乌古乃虽然也觉得哥哥的死,有可能跟这个宋国的使臣有关,可就冲着赵良嗣根本无力逃跑,而且动乱之时,又有人杀了大批金兵,闯出黄龙府,完颜乌古乃也是有些怀疑是不是有人有心嫁祸这赵良嗣一行人等。毕竟他金国初立,又是一直在对付大宋的敌人辽国,本这敌人的敌人就是敌人,大宋实在没有道理安排一个使者来搞暗杀。

    故此,完颜乌古乃不仅没有杀了赵良嗣这个大宋的使臣,反而待为上宾。而那赵良嗣也是十分能说,直接把完颜阿古打地死,归罪于天,反正老天不会解释,而后更承认完颜乌古乃地继承正统性。却是把完颜乌古乃说的一愣一愣的。

    当然,这也跟完颜阿古打是被李民一雷劈死的有关。草原人,却是无不对雷电有着天然的畏惧。

    不过,最主要的,却还是赵良嗣知道金国人在此时最需要的是什么。粮食、茶叶、兵器,这就是女真人,甚至是所有草原部落的崛起的根本。只要有这些,草原人很快就能发展起来,只要几个部落合并,那就是一个大部落。与之相比,人命根本不值一提。女真人,乃至大多地草原人,却是不怕死的。

    故此,赵良嗣很是许诺了几大援助计划。这完颜乌古乃,本就与辽国誓不两立,即使没有大宋的援助,那也是要与大辽打到底的。有了这些援助,自然更是不在话下了。

    只不过,这完颜乌古乃却也是狡猾狡猾的,也与完颜阿古打一样,从大宋主动派出使臣来他金国约蒙,看出大宋是有想法地,更很是关注此事。故此,这完颜乌古乃却也是打出了兄长刚死地悲情牌,以及辽国招安,允他金国自立为王的弱势牌,趁机加大大宋援助地力度。

    只是,这赵良嗣的权力底线有限,根本应不了。而这完颜乌古乃更想看看大宋皇帝这边到底是什么心态,这才派人跟着赵良嗣来大宋定盟。更派出了重量级的本族大将完颜银术可为使臣。

    说起来,这完颜银术可,那可是一个出使带打探情报的老手了。其身份更是金国如今有数的万夫长,对大宋的重视,可见一斑。

    这赵佶那真是越听越欢喜,尤其是听到完颜阿古打被雷劈了。赵佶不仅没有替赵良嗣安危的担心,更没想这其中有什么阴谋和门道,反倒越发确信了这金国果然不象国师李民猜测的那样,乃是他赵佶的宿命之敌。连国主都死了,没有他大宋援助,恐怕他这国家也承受不了大辽的全力反扑,又怎么可能威胁到他赵佶,灭大辽和大宋。他赵佶的宿命之敌,只可能就是那个大辽的耶律延禧!

    而后,赵佶更是直接就顺着赵良嗣忽悠完颜乌古乃的说辞,认为自己乃是有着金龙珠聚集龙气。行大运,老天爷帮他在金国立威,好让金国拜服他这天朝上国,共同出兵灭了辽国这个宿敌。

    故此,在那银术可被打法走后,赵佶在朝廷商讨这个结盟事宜时,几乎就要不管不顾的拍板与那银术可订立盟约。

    不过,要说此时完颜乌古乃提出的条件,真是简单,毕竟他此时并没有与大辽在正面战争中占据上风。自然也就没有让大宋在联军灭辽胜利之后,把大宋对大辽的进贡,转交给他金国。只是简单的要求了大量的军需物资,以及粮食、茶叶的援助。这些虽然数量不少,可放到大宋的庞大税收体系中,却是算不得什么了。也就是一两个边军的供给量。赵佶大手大脚惯了,自然是不在意了。

    而且,此朝议,又有着王黼极力促成。自然极为顺利。

    只是,朝中的高俅虽然不知道李民暗杀完颜阿古打这回事,可李民主张不与金国结盟的政见,他却是知道的。

    高俅对李民,那可是盲目崇拜到了极点,很是相信大宋与金结盟,赵佶就要完蛋的预言。若光是大宋损失一些疆土,为了赵佶高兴,高俅还可以不管,不在乎。可这赵佶,却是高俅的靠山与富贵所在,高俅却是万万不敢让赵佶有什么闪失的。哪怕就是有那么万分之一的可能都不行。何况这还是高俅最崇信的国师李民的预言。

    高俅心念急转之下,想不出有什么阻止这个盟约订立的谏言。可却想到一事,却可拖延此议。

    高俅当即走出班列说道:“臣有事启奏。今有济州梁山泊贼首晁盖、宋江,累造大恶,聚众生事,杀了济州官军,闹了江州的无为军,新近更围打青州城,若不是道德普惠国师在彼坐镇,几欲攻破青州城。济州、青州,皆乃我大宋要地。匪首在此做乱。实乃为我朝心腹大患,若不早行征讨,他日养成贼势,必难制服。伏乞圣裁。”

    赵佶闻言,当时如泼了一盆冷水一般。火热的联金伐辽兴致,当即弱了几分,与伐辽比起来,这内乱,却更是让老赵家的人高度关注。赵佶当下也不管那联金事宜了,反正金使都来,各项条款也需相谈,却也不急,这内乱,却是不可纵容的。

    赵佶当即询问群臣:“何人可为朕分忧?”

    ( )

第十五回 李民杀心起

    谁为朕分忧?高俅就是军部的,他提出来的,自然还是要他解决,否则,别人说话,那不就落了高俅面不是。只是,这高俅虽然早就准备好了借机保举刘,可有了宋金联盟这件事,高俅有心搅和,自然就不能说这刘了。却是临时想起一人。当即举荐了汝宁的呼延灼。再一次显示了历史惊人的修正性。

    不过,有了高俅这么一搅和,赵佶却也没了兴致再立即拍板这个宋金联盟,只是吩咐王黼拟定一个章程,待平定了内乱之后,再定下联合金国兴兵灭辽的条约和日程。随后就烦心的散朝,等候呼延灼的到来。

    而那高俅下殿之后,当即把那刘好一顿盘问。

    这刘虽然已经决心跟随李民了,可却也只是佩服李民为国的志向,拜服李民的神通,以及敬畏李民的权势。他将门出身,却还是没有什么想造反的念头,更不想祸连家族。猛听闻赵良嗣没死,当即就懵了。

    他刘乃是遣金使臣的护卫统领,即使是金人把赵良嗣他们都杀光了,他一个人奋勇杀出重围,跑回来报信。那都是担着不小的罪过呢。若是朝中没人帮衬,最少也是一个护卫不力。

    当然,有着李民担着,高俅帮衬,死的也能说成活的,这件事,自然也可以把刘说的没罪。而且有功。甚至,高俅更可借机保举他刘戴罪立功,领兵剿灭梁山。明罚实升。借机就补了实缺。只要再立上那么一两个功劳,谁还能动的了他刘?

    可如今却是全都完了,赵良嗣回来了,更带回了金国使臣,最主要的还是得了皇上的欢心。他刘却还能怎么说?一个不好,他刘获罪不说。甚至还要连累父亲、哥哥和家族。

    刘当即担不住了,却是把实情说了。

    说到底,刘还是高俅抬举的出身,就算他没有彻底认同高俅这个名声不太乍样的大奸臣为靠山,并跳过高俅。投了李民,可就冲着他父亲刘仲武和高俅的关系,危机关头,李民又不在跟前,刘还是比较信赖和依靠高俅地。

    何况,刘的印象中,更有李民乃是高俅靠山,高俅乃是李民心腹的假象。这紧急时刻。刘自然也就更没什么可隐瞒高俅的了。只求高俅能为他出个主意,免了罪责。

    而高俅知道了实情之后,那真是倒吸一口冷气。高俅万万没想到,就这么大半年的没见,李民竟然把金国地国主都杀了。实在是太彪悍了。彪悍的高俅都不知道该怎么配合李民才好了。

    金国国主,虽然只是一个番邦的国主。可能当国主,必然也有几分运道。岂是那么说灭就灭的。没有更大的天运之人,怎么可能得手?再想到李民曾说过的天主转世。高俅的心,更颤了。

    与之相比,刘的那点罪名,算个啥啊。

    高俅琢磨了一下。别地没想出来,却是领悟了李民没有声张此事,显然是不怎么想让人知道。当即嘱咐刘,此事不可再外传。随即又嘱咐刘一番说辞,假说刘听闻金**帐内有喊杀声,过去探询。却被金兵截杀,以为使臣都被杀害干净,为了让朝廷知道消息,这才奋力冲杀出军营,潜行回到大宋报告。

    同时告诫刘,一定要咬死了这么说,有了这番说辞,真真假假,却是谁也说不清楚的。再有他高俅的关照。必保他刘没事。

    刘当即应诺。

    而高俅安定了刘这码事,却实在是算不出李民杀了金国国主之后的天机演变。

    不过。有一点,高俅却是算得很清楚。虽然他高俅很想保赵佶无忧。可王黼有着梁师成帮衬,宋金联盟更得赵佶欢心,若是他高俅不识趣的硬搅和,他高俅就得先完蛋。

    这倒不是高俅自卑。实在是高俅太了解赵佶了。

    高俅能从一个小人物。在没有什么横财和裙带关系的情况下。自身也没有什么拿的出去地文韬武略,一步步走到今天。登上太尉的高位。靠的就是看主人脸色,琢磨主人心思,小心曲意的伺奉。

    别的不说,高俅历任的主人,就没有一个说高俅不好的。其中就包括难伺候的苏东坡和小王太尉。

    故此,这点自知之明,高俅还是有的。

    高俅深知:在赵佶的眼里,他高俅不过就是一个听话、值得信任,并有几分办事才能地弄臣罢了。他高球只能靠着赵佶的龙威,这才能帮着他赵佶看守那八十万的禁军。离开了赵佶,他高俅就什么都不是。不会有一个军兵服他高俅。所以赵佶用他高俅才放心,安心,顺心。这里一点没有他高俅有什么大谋略,大才干的事。若是有了,赵佶很可能反倒不放心了。

    所以,若是他这一贯听话的高俅,有了自己的主张,更敢顶着他赵佶干,他高俅也就算是混到头了。赵佶绝不能把京城禁军的权力交给一个有自己主张,敢不听他赵佶命令的人手中。那怕就是再忠诚,再有谋略,再有才干也不成。只要他高俅敢于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