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会之关东局-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大胜仗!我们俘虏了一个汉奸中将。我们司令还枪毙了鬼子一个中将,叫松井!前几天营口大捷也是我们和义勇军一起干的!”
一个学生喊了一声:“好!”
钱金鑫道:“弟兄们,我们东北抗日联军的经验证明,只要中国人团结起来,日本人是可以战胜的!”
马克正带头喊道:“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学生喊道:“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马克正带头喊道:“二十九军万岁!”
学生喊道:“二十九军万岁!”
马克正带头喊道:“抗战到底!”
学生喊道:“抗战到底!”
马克正带头喊道:“东北抗日联军万岁!”
学生喊道:“东北抗日联军万岁!”
钱金鑫道:“在这两三天里,我们将把你们训练成一只强大的军队!我们要教会你们保住自己的性命,我们要教会你们消灭敌人!大家有信心没有?”
学生喊道:“有!”
钱金鑫道:“好!听命令,鬼子飞机来袭。全体卧倒!”
钱金鑫,马克正,杜希刚三个人一起卧倒。整个训练场上只有他们三个人卧倒,其他的都愣在原地。
钱金鑫喝道:“起立!听着,你们刚才已经死了一次了!鬼子飞机来袭。全体卧倒!”这次有一半人卧倒了。到第三次,全体卧倒了。
杜希刚吼道:“就你们这么胆小还想打日本?连地上的泥水都怕!我们抗日联军就没有这样的孬种!你们是不是孬种?”
一大半人吼道:“不是!”
马克正道:“敢不敢去关外抗日?”
全部学生吼道:“敢!”
杜希刚吼道:“就你们这样子,到满洲去打仗,早就死八十次了。”小声对马克正道:“现在就鼓动他们去关外?太早了。”
钱金鑫道:“所以你们要抓紧训练。现在,分成三队,由三个教官分别指挥训练!”
|
这三个人完全按照小路训练他们的方法训练这些学生。练了两个小时,学生们就吃不消了。
这时候,朱军带着人,把一群猪赶进了军营,路过训练场,赶向伙房。学生兵见了,欢呼起来。
杜希刚吼道:“叫什么叫!继续训练!谁错了不许吃肉!”
小路晚上没回来,战士们很累,想要休息,没想到,这教官还要拉大家在屋子里集合。二十九军的教官已经回去休息了,三个教官先是讲抗联的故事,最后教大家唱歌,《松花江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到了睡觉时间,三个教官竟然亲自抬来热水,叫大家洗脚。
他们这种训练方法完全是学习小路的。他们知道,自己这次是被小路当作军官用的,一定要干好了。好还在学生兵的素质很高,基本上免去了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这一步,对抗日的道理很认可。只一天不到,学生兵就认可这三个教官了。
******
1,1943年6月马克正、杜希刚等三名抗联战士化装袭击伊春带岭大烟馆,缴获一批**烟,击毙一名伪雇员。此处用他们的名字给书中人物命名,以示纪念。
2,佟麟阁为29军副军长兼军事训练团团长,负责军事,坐镇南苑。1937年7月28日,日军向北平发动总攻击,中国第29军奋力抵抗,佟麟阁亲临前线英勇指挥。南苑是日军重兵进攻的主要方向,在敌密集炮火之下,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指挥部队英勇抗击,痛歼日寇,受伤仍不下火线,不幸头部受重创,壮烈殉国,时年仅45岁,是我国为抗战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军长苟有不便,请回保定,以安人心。平津责之麟阁。如敌来犯,我决以死赴之,不敢负托。”
4,佟麟阁手下多是学生兵,其中很多学生都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虽抗日热情高昂。但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军事训练,很多人都是初次拿枪。据佟麟阁之子佟兵引高弘锡的回忆录,“就是正指挥着撤退的时候,来了两架飞机,先是我父亲腿受伤了,说要给他裹上,他说不行,现在这么紧,没有那个功夫了,最后是飞机来扔炸弹伤了头部了,牺牲了。那些爱国的官兵全牺牲在那儿了,差不多有三四千人,学生一千五百多人就牺牲了六七百。”
5,29军副参谋长兼38师参谋长张克侠是中共党员,在他安排下,中共地下党员张友渔、朱军等分别担任教官和组织工作,南苑抗日气氛极为浓厚。
;
第113章 宋哲元防倭更防蒋()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1937年7月23日下午,宋哲元29军司令部。
华北军对如今如何走向拿不定主意,尤其是宋哲元。
日军和西北军这些年在华北犬牙交错,相互之间相互防备。当然,联系也很多,接触也很频繁。
早在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要变华北为第二个满洲国。通过《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日本对华北加紧侵略,勾结汉奸,伪造民意,派出所谓民意代表,向何应钦要求华北自治。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因见华北形势日日复杂,借故回南京,行政院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黄郛也离开北平;河北省主席及平津两市市长都因《何梅协定》辞职。
也就是说,手无军权官员,要么离开,要么去职,要么投靠日本。
国民政府在华北的统治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而日本策动的华北自治运动日渐猖獗。
国民政府在日本的逼迫下,11月26日取消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和行政院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12月18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任命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为委员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名义上隶属南京,用人行政的权利则完全掌握在宋哲元等人的手中,算是一个半独立状态的政治组织。
最有意思的是,委员会里有大量的亲日分子,比如王揖唐、王克敏、齐燮元、程克、张允荣、陈觉生、周作人、门致中、石敬亭和冷家骥。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华北军防南京政府,和防日本人一样。在他们眼睛里,南京比日本还可怕。很快就会吃掉自己。
|
七七事变后,全国义愤。所有人预料之中的日本对中国华北的侵略终于到来了。和民众情绪相呼应,政府立场强硬,南京命令:“固守宛平,就地抵抗。”
此时,宋哲元在原籍,惊闻事变,十分气愤,要求华北部队坚决抗战。
如今的宋哲元,做华北王已经多年了,虽然在长城一线步步退缩,北平已经是抗战的最前线。从张家口到天津,只有只有宋哲元的29军一个军。
当时日本的和他的力量犬牙交错,日本在着手筹建冀北自治政府,筹划华北五省自治,请宋哲元当主席。
29军之前因为抗战已经威名大震,军纪严明,地位稳固,不是阎锡山可以比的。
威胁他的地位的有两个,一个是日本人,一个是中央军。当初东北军和中央军合谋占领中原,第一个要灭的就是他。
他现在提防中央,和提防日本一样。他抗日与否,考虑的因素复杂,他也绝不是简单的抗日名将。
因此,宋哲元很快就改**度,于七月十一日抵达天津,和日本和谈。抵达天津堠,宋哲元发表谈话,说卢沟桥事变式局部冲突,希望合法合理地解决。
是萨日,蒋委员长来电,对时局的认识很明确:“芦案必不能和平解决,无论我方允其任何条件,而日方目的,则以冀察为不驻兵区域,与区内组织用人皆须得其同意,造成第二冀东,若不做到此步,则彼必得寸进尺,决无巳时。中正已决心运用全力抗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保持我国家与个人之人格。平津国际关系复杂,如我能抗战到底,只要不允签任何条件,则在华北有权利之各国,必不能坐视不理;而且重要数国外交,皆已有把握,中央决宣战,愿与兄等各将**同生死,义无反顾。总之,此次胜败,全在兄与中央共同一致,无论和救,万勿单独进行,不稍予敌方以各个击破之隙,则最后胜算必为我方所操。请兄坚持到底,处处固守,时时严防,毫无退让余地。今日对倭之事,唯能团结内部,激励军心,绝对与中央一致,勿受敌欺则胜矣。”
宋哲元抵达天津,为亲日份子包围,纷纷向宋进言,要求宋留津与日人谈判。
潘毓桂:“先与日本驻北京特务机关长松井少将商定办法,”然“诣津谒宋,痛陈利害。”
香月清司于七月十二日抵达天津,向宋哲元提出下列七项要求,以为谈判的基础:
一、彻底镇压共党之策动;
二、罢黜排日之要人;
三、有排日色彩的中央系机关应从冀察撤退;
四、排日团体如蓝衣社,cc团等,应撤离冀察;
五、取缔排日言论、宣传机关及学生与民众运动;
六、取缔学校与军队中之排日教育;
七、北平市之警备由保安对担任,中国军队撤出城外。
十八日午后,宋借参与于十六日死亡之田代皖一郎葬礼之便,与香月清司见面,日人解释为是宋对日军的单方面道歉,宋则认为是互相道歉。
宋在天津滞留了八天,签订细目协定:
一、彻底镇压共党之活动;
二、革除妨害中日合作关系的人员(冀察当局愿自动的予以罢免)
三、撤换冀察境内属于排日组织之人员;
四、蓝衣社、cc团等排日组织应撤出冀察;
五、取缔排日言论、宣傅机关及学生与民众运动。
六、取缔冀察所属各部队各学校之排日教育与排日运动。
协定采用了日本人的六条提议。
宋哲元于七月十九日晨乘北宁路专车离津赴平,车过杨村西侧桥梁时,发现炸弹,幸末爆炸。
同日上午十时,宋安抵北平。次日,发表公开谈话曰:
“本人向主和平,凡事以国家为前提。此次芦沟桥事件之发生,决非中日两大民族之所愿,盖可断言。甚望中日两大民族彼此互让,彼此信任,彼此推诚,促进东亚之和平,造人类之福祉。哲元对于此事之处理,求合法合理之解决,请大家勿信谣言,勿受挑拨,国之大事,只有静侯国家解决也。”
21日;日军再次炮击宛平。
宋哲元仍然保有和平幻想,甚至在22日把个别工事拆除,受到蒋的批评。
到23日,卢沟桥日军不撤退,二十九军则回防原地。同日接见外交部特派员杨开甲、孙丹林时,宋告:“芦案和平已有希望,今后交涉中心,端在中日两政府。”
显然宋哲元此时尚认为和平可期。两日以后日军再进占廊房,战火一发不可收拾。宋于此时始悟和平之不可恃,才准备迎战。
;
第114章 克侠将军;不容易()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其实,事变后的几天,日军和华北军达成了3次和平协议。不过协议马上被炮声击碎。
正在这个节骨眼上,佟麟阁带着那个关外的抗日英雄来见。宋哲元顾不得寒暄,道:“路司令。我知道你。说一说几件事。第一,你对日军的看法,第二你对我们的看法。第三,依照你对日军的认识,预测一下日军的动作。”
小路道:“第一,日军一定要发动全面战争。目前日军在用缓兵之计,把兵力调齐了就会进攻。现在华北局势比当初东北九一八还严重万倍。第二,二十九军可以一战,只有战才是政治正确的。二十九军虽然已经和日本人打过,但要有准备打大仗。第三,关于日军的动向,我这里有情报。除了我们在关外搜集的鬼子运兵运物资的情报以外,还有日本在华北的兵力调动情况和驻防情况。这是我们的情报总结。”递上一页纸。
宋哲元拿过来看了一下,马上凑到地图前,道:“你情报说日军不足一万,确实吗?”
小路道:“日本人在七七事变后,争取时间,抓紧向北平附近运输;目标是运输几万兵力。事变前,日本驻屯军只有6千左右,现在不足一万。如果托一拖,可能达到两万人。”
宋哲元研究了半晌,道:“看起来,你的情报是准的。我有个问题,你到底是什么人?”
小路道:“我只能说,我是抗日的人。我们把全部的力量都调动了,才得到这些资料。为了这些资料,我们在锦州和营口都死了人。”
小路说到这里,看了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