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会之关东局-第4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前几年的作战经验,加上先进装备,再加上丰衣足食,山西的八路军今非昔比。反过来,日本人因为精锐师团抽调离开,新补充的部队老弱不堪,战斗力大打折扣,战斗比百团大战顺利了很多。
第一天,不论是伪军,还是鬼子,都听说八路装备先进武器,想打一打看。结果打了一天,吃了大亏,
第二日,齐燮元前几天在北平起义的消息通过广播,喊话和传单传播遍了整个山西。齐燮元对山西伪军的******也公开发表,并透过传单,散步到每一个有伪军的角落。
下午,伪军纷纷投降起义,各种大小规模的起义,对山西的局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为皇协军起义,日军对他们开始提防。日军战场上分心,战斗形势急转直下。
到了第三日,二十几个县城光复。起义伪军把进攻的八路放进县城,日军军力不足是主要原因。前一阶段日军在山海关大败,后果在这里显现了。
这三日,山西战场捷报如同雪片一般飞来,全国震动。
因为各地通讯靠人传递口信,第一天,到了到了下午两点,各地的情况才汇总到了八路军总部。在半天里,就取得了比上次大得多的战绩,除了各个县城,交通要道,还有少数平原地区,山西的乡村基本上光复了。
山西的战役已经接近尾声了。
整个华北,日军除了北平,张家口,大同,太原,临汾,长治等等几个大中城市,还有这一条线沿途的农村,铁路公路沿线,其他地方全部光复。
|
击沉航母舰队的余波还在荡漾。
除了各个社会团体,民间团体在报纸上发表公开的贺信,重庆中央政府也发出了贺电。
就在这个时候,美国传来贺电,对东北海军击沉一艘航母表示祝贺。这一次航母的击沉,对美军是个很大的鼓励。虽然减轻压力不很明显,但毕竟是一个航母编队,对美军的士气是个很大的鼓舞。
延安回电报答谢。同一日,重庆的《新华日报》把这一次袭击航母牺牲的和受伤的干部战士名单公布了。牺牲的数量不大,受伤的很多。
第706章 适中求对,蛋上舞蹈()
1944年3月3日。黄河西岸,宜川县北秋林镇。
宜川县是陕西黄河西边的一个县,注意,它不是山西的县份。
宜川县从方向上看,在临汾的正西方。太原的西南方。这个县是个山区小县,到处都是黄土山。最适宜人居住的地方就是山沟。这里实在不是什么富裕地区,几乎被各方政治力量忽略的一个小地方。
在宜川县一个小山沟里,有一排不起眼的窑洞。谁都想不到,这是山西王阎锡山的临时官邸。
这条沟被一个人,阎锡山,取名龙吟沟,和北京的龙须沟只差一个字,和龙须面也就差两个字。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12月23日,阎锡山命令第二战区司令部、山西省政府及其它各机关分别由吉县、古贤渡河向宜川的桑柏、秋林、观亭撤退。
1938年侵华日军围攻山西吉县,阎锡山率部同山西省主席赵戴文于3月20日由小船窝西渡黄河,驻扎秋林镇。
1939年1月27日,阎锡山率部经过池原由冰上西渡黄河,经壶口乡桑柏村,于29日到达秋林镇,此时已是腊尽春来。自此,这里就成了第二战区的重要指挥部,成了阎锡山的驻地。
比如说,1939年3月“秋林会议”在此召开。1939年12月6日,八路军副总司令员彭德怀在此与阎锡山调解新九军武装冲突。1940年2月25日,党中央派留守处主任肖劲光和八路军副参谋长王若飞在此同阎锡山进行谈判。有一些外国记者到过这里,外军也道这里。陈嘉庚等南洋华侨战区慰问团也来过。
阎锡山驻扎在这里的时候,改地名,修建筑。秋林镇改为兴集镇。北面的两条沟改为龙吟沟和虎啸沟。建筑很多,山腰上的诸多窑洞,龙吟沟的大礼堂,宜川洛川公路、宜川桑柏公路。
此外,他还兴建了一些工厂,五里坪村的第一化学厂,克难棉毛纺织厂;杨湾村的晋兴造纸厂,官庄村的山西复兴纺织厂,等等。
抗战期间,阎锡山不但在宜川县驻扎,还在另外一个地方驻过,这个地方叫克难坡。克难坡在什么地方?就在宜川县以东,过了黄河就是。
克难坡在壶口北十五公里,黄河以东的山沟里,是抗战期间是阎锡山驻扎最久的地方。这里在抗战时期是山西的政治核心,驻扎的人最多的时候达到两万人,人称小太原。国外记者团曾经到这里采访过。
这个原名叫南村坡的地方,在阎锡山相中以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名字也是他改的,意思是克服困难,而南村,和难于生存谐音,不吉利。建设成功后,山西流亡政府全部驻扎在这里。一九三八年八月间,阎在古贤会见朱德总司令。
阎锡山曾有《克难坡感怀》一诗:
一角山城万里心,朝宗九曲孟门深,
俯仰天地无终极,愿把洪炉铸古今。
克难坡的后山建有一座石亭,被阎锡山命名为望河亭。亭前石柱,上有阎锡山亲书的对联:左联为“裘带偶登临,看黄流澎湃,直下龙门,走石扬波,阅不尽千古英雄人物”;右联为“风云莽辽阔,正胡马纵横,欲窥壶口,抽刀断水,誓收复万里破碎山河。”横批是:“北天一柱”。
龙吟沟只不过是阎锡山的另一个驻地。狡兔三窟,阎锡山这个山西人,小心谨慎,在三个鸡蛋上跳舞,驻扎地自然不可能是一个地方。
|
阎锡山出生于1883年10月8日,字百川、伯川,山西五台人。
他是清末举人,中举恰巧是清朝灭亡的那一年。不过中举之前,他还去日本留学过,1909年自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返回山西。日本期间,他有个同学叫土肥原贤二,另外,他还见过孙中山,加入了同盟会。
回国后中举,进入山西新军。在1910年10月28日起义军。辛亥革命成功后,阎锡山任山西都督。
阎锡山是个很奇怪的结合体,不论是思想,还是行为。
他在山西推行新政“六政三事”。所谓六政:水利、种树、蚕桑、禁烟、断辫、天足;所谓三事:种棉、造林、牲畜。另外,他还致力于发展教育。新政在持续若干年,山西经济大为改观。
他的另外一个新政是发展工业。发展工业的为人称道的是山西的兵工业,太原兵工厂和山西火药厂,堪与汉阳兵工厂和沈阳兵工厂并列。
但他打内战,封闭山西,活脱脱就是个旧军阀。他是怎么封闭山西的?传说山西的铁路的轨距和周围省份都不一样。山西海特别设计了车厢,进山西,可讲轨距调窄,出山西,再将规矩调宽。
当初,阎锡山砍伐树木,修建铁路,山西的山坡一时因此而光秃。
有人为他辩护,说,阎锡山修铁路,用的法国资本,由法国道胜银行承办。法国人要采用以米轨距。
他的思想,虽然有革命党的新思想,但骨子里却是儒家思想。他讲究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
他有个哲学思想,叫“中的哲学”,其实就是中庸之道,讲究不偏不奇、情理兼顾,不过不及是为中,事之恰好处是为中;人事得中则成,失中则毁;承认矛盾,要用二的分析法分析矛盾,以求得矛盾的不矛盾,使矛盾对消,达到适中,以求生存;认为事理有母理与子理之别,母理是不变的,子理服从母理,人事以生为最高母理;存在即是真理,需要即是合法。
“适中求对“,就是他的名言,意思是用中的哲学指导解决问题的对策。
虽然他在用人方面多次说过“知人难,用人尤难”,认为“用人如御马,御之善可以行远,御之不善反能覆身”,“用人处事,不慎之于始,必悔之于终”。
但实际上,他主要使用他的乡党,他夫人徐竹青的叔叔徐一清,当了山西财政司司长兼大汉银行经理,掌握山西财权。山西谚云:“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
因为他留学日本,受军国主义影响很深,撰写《军国主义谈》一书,在山西省内积极宣传。全书采用问答体,共13问,约2万余字。主要有军国与强国、战胜之术、武德教育、军人地位、军心作用等观点。
|
一个戴着礼帽,穿着长衫,围着羊毛围巾的生意人,在一个参谋模样的人的带领下,进了窑洞。摇动里很宽敞,有八仙桌子,太师椅子,墙壁上挂着中堂,中堂两侧挂着对联,不过,中堂上有一个条幅,上写四个大字:“适中求对”。
看到这四个字,生意人知道,他就要见到阎锡山本人了。
就在这时候,几个穿着很好的乡民跟着参谋,从窑洞走了出来,为首的一个士绅模样的人道:“此次来伯川公的窑洞参观,感触良多。一个第二战区的司令,疏食布衣,宵旰勤劳,真是当今党政官员之楷模。”这是农民代表访问团,生意人知道,阎锡山操纵的同志会在一些日子会组织类似的访问团,然后由记者写出文章,发表在报纸上。
那个参谋道:“是啊。司令十分辛苦,还愿意见一见乡亲们,这是他老人家立德,立功,立言的立德之举。”
另外一个乡绅道:“司令长官的饭食简单,还是家乡味:河边的馍馍,大兴的糕,山药蛋烩菜里把豆腐烧;莜麦壳壳麦转转,拌汤里加个鸡蛋蛋。”
河边,大兴均为五台县的村名。莜麦,就是燕麦。莜麦壳壳,是用燕麦做的一种面食,片状(是烙饼类,还是面片类。不清楚)。麦转转是青麦粒碾成的丝条。
参谋带着农民代表团离开了。
参谋出去,片刻,侧墙门帘掀开,一个穿着军装的的人走了出来,正是阎锡山。
生意人见了,站起来道:“见过阎司令长官。”
阎锡山道:“你好你好。请问冯司直,冯贤弟可好?”
冯司直是目前日军扶持的伪山西省省长。冯司直,1904年的山西首批官费留日学生,毕业于东京明治大学,战前任山西教育会长,省政府委员,教育厅长。太原失守之后,当了汉奸,1942年,他接替苏体仁味第二届山西伪省长。苏体仁因为开罪日本人被免职,去了北平。
那个苏老弟道:“冯省长还好,只是想早日见到司令长官,把事情定下来。”
阎锡山道:“好啊。如今,山西河北的局势风云色变,我们应该早早行动。冯省长的行动,阎某人记在心里。”
苏老弟道:“省长这个职位,冯司直冯先生再也不敢提了。这是冯先生的亲笔信,请司令长官过目。”
******
1,居者,是阎锡山语言体系里对汉奸的称呼,一般特指山西晋绥军,晋绥派系的汉奸。
2,行者,是阎锡山语言体系里对非汉奸的称呼,非汉奸,未必是抗日者。
3,同志会,全称自强救国同志会,是阎锡山创建的政治组织,是一个准政党,或者说是山西的地方小团体。
4,三个鸡蛋上跳舞,是阎锡山自己说的,他要在老蒋,延安,日本人之间转圜,谁都不得罪,这就是他的舞步。阎锡山说:我要在这三个鸡蛋上跳舞,踩破哪个都不行。
第707章 收获山西果实()
阎锡山接过信,看了一遍,道:“好,我一向认为,居者行者都有功劳。居者如苏先生,冯先生,忍辱负重,保护和三晋父老的生命财产。行者如我辈,抗击日军。”
苏老弟不说话,他还是有些忐忑。和阎锡山上衣多次,今日终于见面,不知道他的安排如何。
阎锡山接过信,看了一遍,道:“我已经把这件事情和重庆方面商量过了,安排是这样的,苏体仁、冯司直、王骧为高级顾问或高级参事。”
居者行者是阎锡山抗日理论的特殊名词,居者是曲线救国的人,行者则是直接抗日的人。
苏老弟听了,松了一口气,道:“多谢阎长官斡旋之功。那么军队呢?”
阎锡山道:“军队则收编为省防军,一共编为五个军。”
阎锡山显然深思熟虑,把收编计划娓娓道来:“我计划,把山西境内的伪军进行收编,共编为五个省防军。任命赵世铃为省防军第一军军长;统辖太原附近的伪军;赵瑞为省防军第二军军长,统辖伪山西保安直属大队和雁门、河东道保安队;杨诚为省防军第三军军长,统辖伪华北绥靖军第十二、十三集团军和上党保安队;王乾元为省防军第四军军长,统辖伪冀宁道保安队和伪太原急进建设团。韩步洲为省防军第五军军长,统辖大同和晋西一带的伪军。共收编约五万余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