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人会之关东局 >

第388部分

百人会之关东局-第388部分

小说: 百人会之关东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的,现在是艇长了。

    学文化的时候,张老三觉得自己的名字不行,请小路取一个。因为他立志干海军,小路给他取名海洋。如今,只有少数几个人叫他老三。

    刘柏杰在潜艇上警戒,是最后一个进入潜水艇的。抓着扶梯下来,不等双脚落地,就开始四下打量。只见潜艇里空间狭窄,到处是管子,到处是设备,人走路的空间十分狭窄。

    只见船员们喊着口令,一会,潜艇缓缓地开动了。

    因为天黑,潜艇没有下潜,有一个哨兵在上面瞭望,带着咸味的海风吹进来,十分舒服。虽然是冬天,这里海上根本不冷,温度宜人。

    刘柏杰最感兴趣的,是潜艇上的设备,正张望时,小路挤了过来,道:“柏杰,来介绍一下,这是艇长,张海洋。”

    刘柏杰立正敬礼,脑袋当地一声撞在一根管子上。

    张海洋,也就是张老三也敬礼道:“小心小心。听说了,这一次在缅甸大展威风的就是你。”

    二人聊了几句,相见恨晚。张海洋道:“你先跟着他去你睡觉的铺位,熟悉一下环境。”

    刘柏杰跟着一个水手去了。

    张海洋对薛芮道:“薛姐,跟我来,去你休息的船舱。”

    二人费了好大的劲,到了一个船舱门前,薛芮见门上写着艇长室三个字,道:“我怎么好占你的卧室?”

    张海洋道:“薛姐,你必须占我的艇长室。你知道,船上都是大小伙子,空气不好,闷热的时候大家都光着膀子。你在外面,不方便。”

    薛芮道:“没关系,我也是抗联出身,还怕这个。那这样,先把通信器材和文件都放在我这里好了。谢谢了。”

    张海洋道:“薛姐,那我走了,去跟总司令汇报一下航行路线。”

    张海洋到了指挥室,道:“总司令,你是先四下看一看,还是先听我汇报一下?”

    小路道:“先看一看。”

    小路和张海洋走了几个地方,小路特地查看了武器,油料,还查看了储存的淡水,食物,觉得还算满意,问道:“船员有缺维生素的吗?”

    张海洋道:“前几天有几个缺维生素的,路过海南岛,我们偷偷上去,找了一些水果蔬菜,都好了。”

    小路道:“远洋航行,新鲜蔬菜水果缺乏,千万要注意。现在的水兵是海军的种子,要爱护。”

    张海洋道:“是。走;咱们去看看鱼雷。”

    小路道:“好。蓄电池工作正常吗?你知道,在制造潜艇配件的时候,我们最担心的,除了壳体之外就是电池了。”

    张海洋道:“我们专人专门监测电池,有专门的档案。当初二号电池有问题,不过三号就没问题了。”

    这时候,就听见一个小路的卫士道:“兄弟,你说,我能不能来这里工作?”

    一个水手道:“你不行,你块头太大了。这里需要的都是小个子,身材瘦小的。”

    卫士道:“就这么功夫,我的脑袋就撞了四下了。”

    一个水手道:“坦克兵,潜艇兵,都是小个子。”

    |

    说着,张海洋小路二人到了指挥台。

    张海洋让观察员下去,自己做观察员,向小路说了这次航行的航线。

    听完了他的汇报,看着黑沉沉的海上夜色,小路不禁有些感慨。

    第一艘潜艇是微型潜艇,排水量只有几十吨,只有四个乘员,只能潜水,没有鱼雷,燃料不行,电池不行,不能长时间潜水,声纳也不能有效工作,只有壳体很过关。

    当时制造水平很差,发动机是拆苏联坦克的,发动的时候,需要大量的空气,简直就不是潜艇。

    不过到了第二艘,也就是二号,除了燃料和电池,问题都解决了,发动机设计没问题,材料问题很大,事故率很高。第二艘潜艇吨位一下子达到了三百吨,乘员也达到了二十人。最值得高兴的,是新做的两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能够发射鱼雷,而且鱼雷的发动机燃料很过关。

    当时,二号用小船补给,续航能力加强,甚至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把基地转移到了辽宁。

    如今,三号潜艇已经达到了德国潜艇的水平,几千个工程师工人日夜工作。技术人员和工人不足,整个东北的工程师被他们抓来了上百人。

    电子研究的专家们生产出了大小几套雷达,为了增强潜艇的生存能力,他们异想天开,把一部小雷达装在潜艇3号上了。

    虽然有小路的先进的技术资料,都是世界上最成熟的设计,但是材料工业不行,制造能力不行,困难重重。很多人几乎失去了信心,如果不是小路反复鼓励,潜艇项目早就下马了。

    看小路出神,张海洋道:“想啥呢,哥?”这是他们私下的称呼。

    小路道:“老三,我想起造潜艇的过程,不容易,真不容易。”

    张海洋道:“我们一定要用好它,将来打进东京,这是一个秘密武器。”

    小路道:“好。老三,要注意培养干部。你一个艇长,不但要管理好潜艇,还要培训干部。现在,和三号相仿定型设计已经出来了,四号和五号在建,半年里,我要两个合格的艇长。”

    张海洋道:“艇上这几个大学生都很好。”

    小路道:“想起件事。老三,你是不是还没有毕业?”

    张海洋道:“论文已经送给老师了,因为没机会回学校,还没答辩。老师已经回信了,说观点很新颖。”

    小路道:“毕业论文题目是什么?”

    张海洋道:“《论德军潜艇的战术以及我潜艇部队建设的设想》。”

    小路道:“第二部分可是大题目,写几篇博士论文都不够。”

    张海洋道:“老师也是这么说的。我是这样想的,就是推迟毕业,我也要把第二部分写好。”

    小路道:“好,好极了。”

    在广阔的海洋上,只要雷达探测不到军舰,潜艇就不下潜。这是为了潜艇生活方便,也是为了加快速度。

    潜艇过了琼州海峡,潜艇向南,远离近海,然后向东航行,再向北,直奔台湾海峡。

    在傍晚,早晨,小路带来的几个人都喜欢轮流到海面上,享受水面上的美景。

    潜艇到了台湾海峡,海面上开始出现风浪,天气也阴沉下来。为了躲避日军军舰,潜艇只好下潜。

    ;

第593章 福尔摩萨;热带风光()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福尔摩萨,台湾别称。至于来历,是殖民者强加的。

    |

    1942年12月4日。台湾,淡水。

    潜艇在淡水外海上浮,发出了两封电报,很快就接到了台湾方面的回电:马上迎接。

    现在是夜晚,天上依稀有乌云,不过风浪不那么大了。瞭望人员透过夜色,只能看见东方黑沉沉的。

    过了一个多小时,东方海面上来了一艘船,船上挂着两盏灯。

    不错,这是自己人的船。

    潜艇立刻发出灯光信号。对面渔船显然看见了,也把灯闪了几下。

    不一会,渔船就到了,船上有三个人,一个是知识分子打扮,是林朝华,另外一个职员打扮,是林宝亭。

    二人看见水面上黑乎乎的大家伙,都很高兴,激动不已,因为小路已经出来了,站在外面。

    他们两个都和小路有过单独接触的机会,小路为了他们回去工作顺利,和他们谈过几次,每次都是几个小时。后来,林宝亭经过日本,直接于1940年回到了台湾,很快就在政府谋了个职员的位置。接着,林朝华也结束了在延安的学习,辗转回到了台湾。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他们的人数由最初的二十几个增加到了三千多人。有的是发展的当地人,有的是后来派回来的干部。

    东北光复以后,大批的台湾人投效东北联军,经过教育后,选择了一些人回台湾,壮大了他们的力量。

    请二人进潜艇和其他人见面,谈了一阵,小路的警卫和指挥部都上了渔船,驶向台湾。小路这一次还给他们带来一些电台枪械等物资,潜艇卸掉物资后就将离开一段时间,再回来接应他们回大连。

    渔船上了岸。岸上有十来个人等在那里,见了小路也都很兴奋。二林把他们带到了附近的一个山沟里,安顿他们住下,到天亮,渔船已经把物资都卸下来,潜艇走了。

    1942年12月6日。星期天。台湾,台北。

    小路他们在淡水临时歇脚的是林朝华家的一个院子。林朝华回台湾以后,和家人分家,只要了这一处房子,然后在台北教书,自己在市里租房子住,而这一处房子则成了交通站。

    到达当天,小路等人把长枪留下,把军装留下,穿上本地人的衣服,乘坐公共汽车去了台北市。他们在台北落脚的地方是一家小客栈,只能住十几个人,老板是核心分子,交通员,得知大陆来人要住在自己这里,干脆挂出“清除白蚁,暂停营业”的牌子。

    第一天,林宝亭开着家里的车,拉着小路夫妇,林朝华,还有一个警卫在台北观光。

    小路后世曾经来过这里,作为背包客,小路事先在网上租的便宜房间。背着背包,乘坐公共汽车和火车跑了好多个地方。

    小路旅行的时候,城市虽然不那么繁华,却比现在的规模大很多。那时候街道是右侧通行,不像现在,日本人占领了,一切按照日本人的习惯来,街道很多地方都写着靠左通行的字样。

    小路旅行的时候,街道上到处都是电动摩托,被当地人称为机车的,而现在,街道上车辆稀少,偶尔过几辆轿车。街道上基本上都是自行车,人力车。步行的人最多。

    二林虽然看到街道上的日本人,毫不掩饰其讨厌的神色,但是对于台北市区的建筑,还是津津乐道的。

    这是什么建筑物?总督府。这是哪里?博物馆。这是哪里?建功神社。这是什么建筑?台北市役所,也就是台北市行政官署。这是哪里?这是淡水溪上的公路大桥。

    |

    到了商业区,几个人下车,林朝华在糕点店买了吃的,几个人继续上路。薛芮随便看了看,满大街都是日本货。台湾本地的水果和白糖很多。

    小路想去基隆港去看一看,林朝华等人为此做了一些准备。

    离开台北市,轿车沿着山路走了半天,过了山口,终于到了基隆。远远的就看到了一弯深水,深入陆地,两侧是码头设施,再走远一点,就是市区民房。

    薛芮道:“这里真是热带风光,都是一月了,天气还这么温暖。”

    林宝亭道:“是啊。当初不去满州,不知道什么是寒冷。今天这天气,本地人觉得冷的不行。要是到了零上十度,那本地人就喊冷死了。”

    林宝亭找了一座山头,几个人从远处观察基隆港,只见一艘军舰从基隆港缓缓地开出来,十几分钟,军舰走远了,一艘军舰慢慢地开进来了。大约十分钟,船停靠在码头上。

    可以看得清楚,刚才的那一艘日本军舰,还有这一艘军舰都打破了,舰体上有多出弹痕,天线也折断了。

    看了半天,小路道:“这两艘日本船肯定是离开太平洋战场回日本去的。军舰都受伤了,回去修理的。这说明最近,美国的战力有所恢复。”

    薛芮道:“台湾岛是日本太平洋战争的补给线和跳板,位置很重要。怎么,你要在这里采取措施?”

    小路到:“不行啊,想在这里采取措施,没有一万精兵是不行的。条件不具备。”

    几个人正在观察,林朝华道:“不好,一个三脚仔带着四脚仔来了。大家布置野餐,装作野餐游玩的样子。”

    一会,山下路上一辆警车来了。

    车停下,一个日军宪兵,一个本地警察走了下来,朝他们喊道:“你们干什么的?”

    林宝亭道:“你没看见吗?”一副公子哥的做派。

    林宝亭早就把桌布铺好,把新买来的寿司,蛋糕,水果等摆放好了。看到宪兵车,他已经把望远镜藏起来了。

    那个日本人道:“为什么在这里野餐?”

    林宝亭道:“因为今天是星期天。”

    林朝华道:“既然二位碰到了我们野餐,那么就请赏光,随便吃一点吧。”对那个日本人道:“吃一块寿司?”

    日本人显然被他的客气给感化了,道:“那么就不客气了。”说着接过寿司,吃了一口,道:“太好吃了,这让我想起了家乡大阪的寿司店。”

    林朝华对那个本地警察道:“您试吃一块蛋糕?”

    那个警察见日本人都吃了,自己也就不客气,接过蛋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