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人会之关东局 >

第376部分

百人会之关东局-第376部分

小说: 百人会之关东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驻军。农村的政权已经牢固了。朝鲜那边好一些,人烟稀少。我们采取了一些优惠措施,都送到北面开荒去了。”

    小路:“水丰电力进来了,有难处吗?”

    周保中:“现在,只进来一部分电力。就这一小部分,比以前的小水电和小火电好多了。我们把电站施工的日本人都留下来,让他们架设电线。我们自己的战士学会了之后,关键地区的电线塔都是我们自己建立的。现在,大家正在检修,使用电力的单位正在调试机器,希望晚上通电顺利。”

    小路:“关键工厂怎么样了?”

    周保中:“工厂规模太大了,第一个车间属于实验车间,用小水电电力运转的,遇到一些困难,正在克服。其他实验室早就运行了。武器制造车间也只建成了第一个,昨天开始试运行。”

    小路:“没想到,这么快。不简单。”

    周保中:“你想先看哪一个地方?”

    小路:“一号车间。”

    一号车间是个山洞,洞口和火车隧道一样,可以容纳两辆汽车并行进出。山洞正在做钢筋水泥支撑处理,地下的路还没处理。

    步行几十米,右侧一个洞口,洞口门上写着一号车间几个字。

    近了车间,地面和墙壁都是钢筋水泥的,设备摆放整齐,正在运转。

    小路道:“不错。矿石怎么样?”

    周保中:“矿石在外面车间经过处理,初步分选,运到另外一个车间,再次分离,成品拿到这里的没有几斤。”

    小路道:“再去别的实验室看一看。”

    看了实验室,小路有些着急。

    制造原子弹,需要大量的科学家。但是在这个基地里,只有一批自己培养的工程师,几乎没有科学家。后世那些制造原子弹的大科学家,要么在西南的各个大学里教书念书,要么还没有上大学。看起来,西南联大的人才争夺战要抓紧了。

    另外,这一次搞到的少数矿石也不理想。没有原料,就算有在相近的资料,也不可能把原子弹造出来。

    现在,唯一有成就的是炸药实验室,他们生产的**已经成功,生产工艺也摸熟了。

    |

    一行人看完了,回到了周保中的指挥室。

    指挥室很简单,一张大地图,占满了一面墙,一张大桌子,几把椅子,旁边是小房间,参谋们在整理文件。除了电台,指挥部一盏电灯都没有,都是蜡烛。整个基地消耗了水丰的全部电力,指挥部却无电可用。

    小路道:“这实验,太费电了。”

    周保中道:“没办法,所有生活用电都停了。水丰的电是多,但这些机器简直就是电老虎。太费电了。”

    小路道:“我现在就盼老天多下雨。”

    周保中道:“现在是秋天,我们必须抓紧。到了冬天水少了,电就不足了。”

    生产原子弹耗电是出了名的。历史上,当初北京和苏联商量要自己搞,苏联不干,说你们没必要搞,有我们的就足够保护你们了。再说了,这玩意太耗电。你们的全国的电力都远远不够。

    小路:“关于电力,我想办法解决。鞍山等地距离这里不远,想办法送电过来。另外,我再去关内找一些水电专家来建设水电站。油料,小发电机,凡是能搞出电的东西,我都给你拿来。倾尽全东北的力量,就是不穿裤子,也要搞出来。这是中央的决心。”

    周保中道:“我知道这个决心。当初,我问生产什么武器,你和副主席不说。其实,我已经猜差不多了。我要搞得是先进的军事工业。”

    小路:“具体生产什么,我还是不能透露。但是,保密要比伊春的兵工厂严格十倍百倍。至于炸药实验室试验的新产品,就先建成一个实验室,先干起来。但是,重点是建设,是找矿,是精选矿石。”

    周保中道:“缺技术人才。太缺了。”

    小路:“我知道。再有一千个人都不够。我会全力解决这个问题的。”

    小路:“这里距离县城不算远,距离朝鲜也不远。这两边有问题吗?”

    周保中:“如今,几个大城市解放了,设备运输可以开始了。”

    小路:“设备的文件我带来了。你们去人接交,用你们的大部队押送回来。还缺什么?”

    周保中:“物资。钢铁,化工原料,各种物资我们都缺。”

    小路:“粮食呢?自己种地,够吃吗?”

    周保中:“这里的山地,产量不高。不过还可以,我有一千人种地,农忙的时候地的更多,能养活我们这几万人。”

    小路:“好好。过一段,我就会送来第一批科学家。他们进来以后,统统改名字。只用化名。真名字除了几个知情人之外,要烂在肚子里。”

    周保中:“我有一个想法。”

    小路:“请讲。”

    周保中:“我这里几万军队,在建设高峰期过去后,就用不了了。我想,抽一些人,在这一带山区四下出击,包括鸭绿江对岸。我要是把这一片全部打下来,安全问题就放心了。”

    小路:“可以。主动进攻是最好的安全防卫。我再给你调一些可靠的军队归你指挥。他们放在外围,负责打仗,负责运输物资进来。你原来的人就负责生产就可以。我知道你现在的军官士兵,多多少少都是技术能手,是专才,是宝贝,不能去打仗。”

    周保中:“那就好了。有一些机械设施,就是那些不可能在宽甸制造的,不知怎么样了?”

    小路:“辽东,从大连到鞍山,从抚顺到沈阳,是日本人原来布置的重工业基地。如今我们都拿下来了,所有工厂,统统军管。这几个地方的部队和政府专门成立委员会,尽快恢复生产。由东北局协调,你们需要什么,他们就生产什么。”

    周保中:“太不容易了。”

    小路:“我们要保证一点不走弯路。成功是一定的。关键是组织实施。”

    小路原来搜罗的一大批知识分子,都是参谋,他们做的都是这方面的工作。另外,陕北也支援了一批知识分子。他们要做的,就是把电脑里最成熟的生产工艺拿出来,变成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

    一点弯路都不走。

    ;

第577章 苏联人的烦恼()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1942年9月14日上午,重庆。

    重庆的九月依然很热,对于苏联人来讲,这样的天气比莫斯科的夏天还热。

    是的,苏联人来到了重庆,他们来了一个代表团,除了莫斯科的大员,还包括苏联驻中国大使。

    因为中国对苏联的重要性,苏联一直都有代表团在中国。有的时候在延安谈判,有时候在重庆谈判。前一阶段,苏联局面好转,代表团离开中国,停止了谈判,停止了归还领土的工作。如今,他们又回来了。

    代表团驻地在黄山。政府给他们一栋小楼来住,整个黄山的十分森严,大批军警守卫在各个路口,山上没有道路的地方,也有军队巡逻。

    谈判期间,日军飞机频繁轰炸,而且轰炸的目标全部是别墅区,显然,他们已经获得了谈判的消息,试图通过轰炸破坏谈判。

    中国政府和苏联政府的谈判已经在黄山继续举行。

    由于苏联的局面再一次吃紧,在苏联方面的提议下,八月末,苏联和中国的谈判在重庆举行。

    苏联方面一反常态,由不谈判,到主动谈判,很多中国人觉得不好理解,但是有一些人觉得这很必然。

    在上一次和中国政府签订了协议之后,东北抗日联军出兵,在东北,华北发动大规模攻势,导致日军停止向远东倾斜,改为向满洲华北等地倾斜。加上日本的战略重点在太平洋战场,西伯利亚的攻势大大减弱。

    特别是7月,抗日联军攻占黑河,对岸日军大为紧张,抽调两万人,驻扎黑河。其他铁路沿线也增派了军队。这样一来,西伯利亚的军力自然减少了。

    苏联对这一变化十分欣喜,从西伯利亚抽调了一些部队抵抗德国。

    苏联的形势逐渐转好后,在和中国方面领土谈判的态度开始转变,原来已经确定的边界现在又不算数了。铁路等基础设施的价格根本就不谈了。显然,苏联要赖帐。

    不过,苏联局势在近两个月再度恶化,导致苏联决定,寻求中国的帮助。

    得到苏联的要求,延安首先回应,要求在延安举行。苏联方面则要求在重庆举行。商议了几个来回,延安要求中国代表团里有延安代表,副团长是周公,几方达成一致,谈判最终在重庆举行。

    |

    苏联的局势恶化,根本原因是这样的。

    苏联被德国占领的地区,出现了大量的亲德国政府。这些伪政府都是地头蛇,他们积极配合德军,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最要紧的是,这些伪政府拥有将近三百万军队。他们在德国占领区收税,恢复生产,部分武装他们的伪军,部分提供给德军。德军一举两得,实力大增。反过来,苏军占领的地盘缩小,军队减少,步步后退,危机四伏。

    关于伪政府,德国人有一个曲折的过程。

    根据希特勒的观点,他是不愿意和斯拉夫人并肩战斗的。这是他的种族歧视观点,政治上是极其愚蠢的。但是这就是历史上实际发生的情况。

    一个偶然的消息改变了这个情况。

    那个在中国的外交官在和阎宝航谈话以后,获得了启示。阎宝航当时跟他说:日军扶持伪军和伪政府的办法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没有伪政府,日军早就失败了。如果你们也采取这个措施,那么可以取得在苏联的胜利。如果不然,那么德国会失败。

    阎宝航还说,你们的元首将会拒绝这个政治上极其高明的办法。

    外交官问道:如果是你劝说希特勒,你如何做?

    阎宝航道:外交。让日本劝说你们元首,让日本作为一个合作的前提条件提出来。

    这个外交官因为把结论题给了部长里宾特洛甫,受到外交部长的重视。在里宾特洛甫琢磨劝说希特勒的时候想起了这段对话。于是日本人在答应合作的时候,把这个条件提了出来。

    里宾特洛甫为什么如此赞同这个建议?

    因为他是外交官。空军,装甲兵,陆军,他们都创造了一系列辉煌,外交也不例外,在这帝国危难之秋,外交,是最关键的。

    外交果然影响了希特勒。希特勒急于日军出兵;就答应了。

    果然,德国在获得莫斯科的胜利以后,不但没有像历史上的那样,没有在莫斯科损失大量的军队,还扶持了白军。白军明白苏联的门道,把莫斯科潜伏的苏联安全特工清除了一大批,导致莫斯科牢牢地抓在德国人的手里。

    德国的高级官员们说服了希特勒,在德国占领区扶植了一些伪政权。乌克兰,东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甚至白俄罗斯都扶持了白军和临时政府。他们完全搬了日本人的统治模式,取得了成功。

    在莫斯科扶持的白军,除了谢苗诺夫的部队,还有一些投降的苏军。投降的苏军本来是安排作战的,但是希特勒很讨厌他们,不允许作战。他们只从事辎重运输和地方治安工作。

    苏联已经号召被占领区的人民开始游击战。因为有白军,有伪政府,游击战并没有和历史一样马上奏效,大量从事游击战的人被白军找到,抓住,处死。

    苏联的情况和现在中国的情况和相似,都是被一个国家侵略,都有沦陷区,都有正面战场,都有游击战,都有伪政府。苏联处于两线作战的恶劣局面,这是打击苏联军民信心的最大的因素。唯一不同的是苏联和两个国家作战。

    伪政府则从根本上把苏联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历史上,纳粹德国在军力和物资不足的时候,可以从欧洲的占领国,后世都叫他们为仆从国,里面获得补充,但是补充的物资往往在运输的时候遭到破坏。

    现在不同了,他们可以在占领的苏联里获得更多的补充。希特勒本来是不同意的,但是为了和日本合作,勉强允许,现在得到了好处,他也就不说什么了。

    第二方面,苏联在东部战场遭到了打击,日本军队沿着铁路进军,仿佛一根刺,狠狠地扎在苏联后背。

    日军仿佛和东北联军有默契,在边境双方互不侵犯,各自保持距离。同时,东北联军辽南冀北南下,日军在西伯利亚西进,互不影响。

    苏联在西面战场上的压力更大了,德军已经向斯大林格勒发起了进攻,到现在,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已经快拼光了,只好从中亚和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