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会之关东局-第3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到春节,缅甸传来惊人震惊的消息,缅甸北部的佤邦和果敢独立,脱离英缅殖民政府,脱离日缅殖民政府,成为两个独立的地区。
他们奉中华民国为宗主国。
这一个消息在国际上根本没有引起什么风浪,殖民地前任宗主英国不承认,殖民地现任宗主日本也不承认。
不过,这两个新独立的地区却出现了军队,军队都有枪支,枪支都很先进,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弄来的。很快,这两支队伍把境内有限的缅甸人赶跑了。
果敢的野心似乎很大,本来他们在瑞丽的东面,结果果敢军向西进军,一直打到了印度边界,把大片的山区都占领了。
四月,果敢和佤邦的民选总理向重庆政府发出公开呼吁,请重庆政府出兵帮助他们抵抗日本的侵略。重庆政府很莫明其妙,因为这时候,日军还没有到达他们的地界。
春节后,国军大军准备进入缅甸,果敢和佤邦则发出声明,坚决拥护中华民国起仁义之师,拯救万民与水火。
另外,他们还给史迪威写信,通报果敢和佤邦的实际情况,感谢他这个总参谋长为他们做的好事。
到这时,英国议院才注意到这两个面积分别不到三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家发表声明,坚决不承认他们的存在。
虽然佤邦占了一大片法国的殖民地,也就是老挝越南泰国的一些地方,那些人迹罕至的山区,法国流亡政府还是承认这两个小国家的合法性。
这两个小国家开始发表声明,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高潮阶段,英国站在法西斯的立场上感到十分惊诧。他们质问英国,你们是不是和日本法西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
有史迪威的报告,美国本来准备承认这两个小国家的独立,但是英国提出反对,美国照顾英国的面子,不发表意见,只是对他们反抗日本的侵略给予道义上的同情。
这两个独立的国家发表正是文告统统用中文,对西方的宣言,也是中文英文对照。如果英文不准,请参照中文。
不过,云南边境几乎所有的县城都和瑞丽一样,和果敢佤邦来往更多了。
到这时候,整个瑞丽的百姓,有一小半靠北方人生活,士绅和大商人都是他们的伙伴,大家已经把他们当作自家人了。瑞丽对北方人很信赖,大家都流传,佤邦和果敢是北方人闹独立的。
其实,这也不是流言,因为云南边境上很多人为北方人做事经过一两个月熟悉了以后,北方人就请他们进入佤邦和果敢,很多事情都是他们帮助做的,包括联系佤邦的头人和联系果敢的族长。
到了四月,北方人不但在佤邦果敢生意兴隆,在缅甸和老挝的生意兴旺起来了,大量的缅甸的土特产,白米甚至橡胶运输进了瑞丽,在从瑞丽运输回昆明去。昆明,甚至大理等地出产的货物大量地销售到缅甸去,不论形势多么吃紧,这些人的生意就是不受影响。
而操作这一切的人就是李伟,佤邦和果敢的两个政府总理都是他的部下,连缅甸人都不是,一个是贵州人,一个是云南人,选中他们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有亲戚在佤邦和果敢。
而两支军队都是他在自己搜集的东北军西北军的基础上扩招的,部队加起来有五千多人。
武器是他自己生产的,生产基地在四川南部,攀枝花。攀枝花是小路选择的基地,后来,大家炼出了钢铁,才知道这个基地的重要。
攀枝花有铁矿是常隆庆先生花了两年时间,在1935年找到的。1936年,他又找到了煤矿,攀枝花可以建设钢铁基地了。
1939年,常隆庆先生拟定了开发攀枝花的“六厂三矿”计划书。计划书递交到政府,被搁置了。民国政府现在全部的财力都用在了抗战上,一个是养活政府,一个是军费。哪里有钱高建设,建设钢铁基地?
常隆庆极其失望。
常隆庆1922年进入北大读书,1930年后在中央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1932年,卢作孚在北碚创建中国西部科学院,在李四光等人推荐下,常隆庆担任地质所主任,在西南找矿方面是个权威。39年被任命为地质专员,少将军衔。后来被称为攀钢之父。
就在他失望的时候,在卢作孚的介绍下,李伟和何文元找到了他。双方一拍即合,一个小钢厂兴建了起来。他提出建立酒精厂生产替代汽油的酒精,驱动汽车。李伟和何文元很痛快地答应了。
在蒋夫人和戴局长的关照下,矿山建设顺利,到40年,美国运来的设备把工厂的水平提了上去,很快,工厂不但生产出了合格的钢材铜材等,还生产出了冲锋枪。工厂的人才是从延安重庆和伊春调过来的。
当然,这些兵工厂是秘密的。
因为钢厂是最有希望赚钱的,戴局长安插了几个人在这里。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安装了美国设备的工厂,过几个月,攻克一个难关,生产的第一批钢有一块送给了蒋夫人作为礼物。不过,蒋夫人让美国专家鉴定,说钢质量太差,可以制造农具。
在这个钢厂掩护下,另外一个钢厂早就建成,在很远的大山深处,兵工厂也早就建成了。
;
第526章 远征军;我们带你们出去()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如今,李伟在瑞丽城西的半山上的一座屋子里,正在一份电报:速率部队到野人山一带,接应远征军。接收溃军,补充部队。路途艰辛,切切依靠群众为盼。路。
5月5日晚,李伟召集所有的马帮,商议进入野人山一带。
几个马帮锅头听了,道:“恩人,老板,野人山不能进啊。那里有魔鬼,吃人啊。”
锅头是马帮头领的称呼,锅头负责马帮运输的一切事物,包括道路的选择,货物的选择,利润的分配,还有和各色人等的交涉等。李伟的部队与他们有恩,这些人叫他们恩人。
李伟道:“大部队要从那里过,我要救他们,马锅头,你有什么好办法?”
马锅头道:“恩人,你要是一定要去,我们可以走一条小路,引导大军从小路走,绕过野人山。”
李伟大喜道:“就是你以前说的那条小路吗?”
马锅头道:“是。我已经有两年没走了。如今,有了公路,大家谁还走小路?”
李伟道:“那就定下来,就走这条小路。你说,我们需要带什么物资?”
马锅头道:“要带几十把柴刀,盐巴,粮食,火种,手电,药材。”
李伟道:“这些东西我有,我还搞到了一百多匹马,东西和马都在瑞丽。你能出多少人?你的人可是宝贝,是向导。”
马锅头:“我出十五个人。带路不要多,我的人都认识这条路。怎么走法,得听我的。”
5月6日上午,李伟召集所有的马帮,做好准备,当天下午,李伟率领伍佰部队,带着马帮进入缅甸境内。不过,这里和后世不同,已经被李伟以果敢的名义占领了。
部队和马帮从瑞丽南行,自南坎进入果敢,向西到了八莫。日军已经于5月3日占领了八莫,因此,部队在向导带领下走小路过八莫。
5月8日晚上,李伟和马帮到了密支那,正好,密支那刚刚沦陷。
李伟在向导带领下,在密支那附近的一个山村过夜,夜里,山村里有一个人是缅甸义勇军的探子,想离开寨子找日军,被站岗的士兵发现,一刀捅死了。
李伟知道了,怕探子家人继续报告,叫大家把尸体远远地扔到大河里。
当晚,李伟用在密支那附近和本地的一个千人部队接上了头。这一千人部队名义上属于果敢,就住扎在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
见面后,李伟要求他们把以前囤积的粮食医药等物资运输向野人山方向,给他们留下两个向导,从他那里拿了一些粮食。
次日,李伟率领部队和马帮走向野人山南麓。
现在,日军已经占领了密支那,
过了密支那走了不远后,日军就不多了。在马帮的带领下,李伟部队已经超过了日军的先头部队。走过不远,部队进了一条小路。
这小路不算难走,不过十分隐秘。不熟悉的,甚至不知道这里还有一条路。你要是不知道,就算路就在眼皮底下,你也不一定走对,这就是丛林。
李伟在小路给他的电报里读到过,这里的缅甸土人很痛恨英国人,特别是平地的缅甸人,相互之间争斗不说,痛恨英国人是一致的。
因此,他们选择依靠日本人,想靠日本人把英国人赶走。昂山将军组织了缅甸义勇军,已经投靠了日本人。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不迷路的原因。
缅甸人早就知道了中国人和英国人结盟,因此,顺便也就开始痛恨中国军队了。
第一次远征军之所以失败,问题在于英军。英军不但自大,还多疑,他们是殖民者,殖民者的心态是,这是我的殖民地。你来了,要跟我争夺殖民地?我才不相信你为了抗日大局,更不相信你为了一点美国援助就出兵十万。
这一路上,他还接到另外一封电报,小路的电报里还告诉他,要提防土人告密。野人山,不是无人区,那里的土人也是痛恨英国人的。
李伟知道,远征军问题,有几对矛盾。史迪威和重庆有争夺指挥权的矛盾,印度和重庆有信任不足的矛盾。这两个矛盾都是致命的。
土著和英国殖民者有矛盾,想假借日本人的手赶走英国人。缅甸族和果敢等少数民族也有矛盾,对他们有欺压的现象。这两个矛盾给远征军的撤退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远征军东线溃散,西线孙立人撤退到印度。印度边防军对他们不信任,还是殖民者的心态。撤退时候,老蒋要他们向东,不去印度受英国人节制。史迪威要他们向西,进入印度。这种混乱的指挥,是失败的根源。
|
5月19日,上午。野人山。
走了十天,已经是野人山了。
马锅头有些不愿意往前走了,因为前面的路很凶险,再走就危险了。
李伟这三个月带领部队的东北兵,四川兵,云贵广西兵,西北兵,专门进行了丛林作战训练,还是不能很好地适应这里的环境。
隐蔽得当,这里的大山丛林,随便藏几万人,谁也发现不了。
不过,如果没有向导,人数再多,也会被恶劣的自然环境吃掉。蚂蚁,蚂蟥,大雨,溪流,随便那一样都能要命。幸亏马锅头带着大批草药,能驱赶虫蚁,治疗一些疾病。在马锅头的努力下,部队竟然没有人生病的,真是奇迹。
不要说别的,就这喝水这一样,没有向导,就能把人渴死。你不知道那里的水是有毒的,那里的水是干净的。比如说,当地人认识一种植物,在树干上凿一个洞,就可以流出可以喝的水来。水不多,但可以救命,要是喝了脏水,得了什么奇怪的病,会要命的。
李伟想到这里,不禁头上冒出冷汗。
马锅头道:“恩人,你怎地了?”
李伟道:“我的领导严格命令我,一定要依靠群众,丛林和内地的山地不一样。我还不以为然,后来,他连续来了几封电报,强调依靠群众。真险。”
马锅头道:“我知道领导就是长官的意思。什么叫群众?什么是依靠?”
李伟道:“你就是群众,老乡,本地人。我要靠着你。没有你的帮助,我什么也干不成。找不到水喝,找不到路,蚂蚁和蚂蟥就能咬死我们。”
马锅头道:“可别那么说。你的医生救了我儿子的命,我怎么报答都报答不完。什么是电报?”
李伟道:“电报是我们的仪器,几千里外可以跟我说话。”
马锅头道:“真的?我可不相信。等一下。”
众人停下脚步,安静了下来,
他听了听,道:“前面有人。很多人。”
李伟道:“这就是我们要接应的部队。继续走吧。”
马锅头带领大家走了半天,前面的声音大了起来,透过密林,可以看见几千人走过大山,向北侧的密林走去。
马锅头道:“怎么向北,简直是找死。那里的蚂蚁很厉害,蚂蟥也很大。蚂蚁一夜就难呢个把一头牛吃得只剩下骨头。魔鬼呀。”
李伟道:“我看清楚了,这就是我们要接应的部队。赶紧过去,喊他们。”
众人开始喊叫:“是远征军吗?”
喊了几声,对面就听见了。听见了熟悉的中国话,对方道:“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李伟道:“我们原来是东北军的,现在是老百姓。”
马锅头道:“叫他们过来,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