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会之关东局-第2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孙维世聪颖智慧,周邓都十分喜欢她,认她作干女儿。周邓抚育供养的众多孩子,都是叫周伯伯,邓妈妈,唯有孙维世他们爸爸妈妈。他在延安,去杨家岭,所有人都认识她,都喜欢她。
当初,周公赴苏联,孙维世到机场送行。她也想去苏联学习,不敢提出来。当她看到陈伯达的儿子、陈昌浩的儿子经过哭闹都上了飞机后,决心去苏联。
提出这个要求,周公自然拒绝,邓发折衷一下,让她去找主席批准。孙维世飞马去杨家岭,说明来意后,毛公提笔写下:“同意孙维世去苏联学习”。孙维世拿上纸条,飞马跑回机场。这时,飞机已经发动,地上尘土飞扬。孙维世登上了飞机,机上的人们才发现,她还穿着草鞋,直到兰州才换上布鞋。
|
孙维世道:“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你用这件事证明你是从未来来的?不充分吧。
小路:“那就说一件没有几个人知道的事情。我把董启文调到东北了。”
孙维世大喜,道:“真的?他在哪里?在伊春吗?”随即觉察到自己很失态,把嘴捂上了。
看看小路,看看薛芮,道:“你真是将来来的。”
孙维世在延安期间在读书的时候,和同是四川人的同学董启文交往很密切,彼此都有好感,只是没说破而已。另外,母亲任瑞有些不同意他们交往。
董启文父亲董云滨早年追随孙中山,是中国同盟会会员,曾任革命军独立团团长,和刘伯承同为熊克武部下的团长,当过达县县长。1927年董云滨辞官。刘伯承决意投共。董云宾未能成行,子女俱投共。
董启文出生于1914年,在北平读书期间,长姐带领他参加地下党。1933年,他入学北平的中国大学,参加张家口的抗战。1936年,组织南京化学兵学校一些人去浙南打游击。全面抗战后,赴延安学习。期间他和与二弟董启强、二妹董启纲、三弟董启勋、四弟董启昭都在延安,合称延安五董,传为美谈。当时,他的长姐董启祥在新四军军部。
历史上,董启文被运动中北审查。抗战胜利后赴东北,1948年在鞍山作战牺牲。历史上,孙维世在回国到哈尔滨后,才知道董启文在战斗中牺牲的消息。她蒙头哭睡了两天,如大病一场。为了纪念,她时常都穿着黑色衣服。
小路在从延安要干部的时候,他被派来了。他的命运变了。
小路之所以这样精心安排,就是在读了孙维世的身世之后,知道他得罪了为祸中国的两个女人,结局不好,便想改变她的命运。因为她是个可靠的人,机要部门恰好需要人,做出了这个安排。
|
打发走了这些人,小路开始处理公务。
首先,小路开始读苏联的电报。读完了电报,小路若有所思。
中共在莫斯科还有办事处,仅仅有两个普通工作人员。他们现在的任务就是每天把大量的苏联战争的消息发给伊春。伊春把战报进行汇总,每天一次,发往延安,发往中国各地。
小路刚刚读过的电报是苏联后方两三百公里范围内不断地遭到轰炸的情报。
历史虽然有巨大的惯性,毕竟有所改变了。历史上,德军在消灭苏联空军大部力量后,主要是配合地面装甲部队和陆军进行攻击。
而现在,德军抽出了一些力量对撤退的苏联撤退的工业进行轰炸。轰炸获得了效果,大量的工业设施被留在了本地,连同工人一起成为德军的战利品。只有少数的工厂在夜间成功撤离。
撤离委员会根据德军轰炸的情况,提前组织其他地区工业的撤离,特别是远离前线的地区的工业,大多数撤离成功了,少数反革命分子破坏铁路,不过把撤退工作推迟几天而已。
和撤退在半年后取得效果一样,轰炸也在半年后取得巨大的成效:苏军的补给将会成为很大的问题。
如此精准的轰炸,很清楚,一定有地面人员指导。从这里可以看出,日本派出的几千个白俄间谍已经起作用了。德军对这些间谍产生依赖,那样,歇斯底里的希特勒犯重大错误的可能性就小多了。
也只有德国军队取得更大的胜利,日军才可能在远东对苏联发动攻击,这样,小路才能找到机会,获取更大的利益。
小路读到的第二份电报是,王丽和林师长已经到了乌兰巴托,延安要求两位将军立刻从乌兰巴托直接返回延安,有重要任务。王丽带领谢尔盖回伊春。
了解了苏联的战况,小路开始布置朝鲜的工作。
自从去年年底朝鲜大暴动以来已经半年了。这半年里,被打散的地下党又逐渐地回到了朝鲜各地。因为以前的暴动受到屠杀,朝鲜百姓不太敢跟他们接触。
大屠杀后的朝鲜,大批的百姓逃到了东北,一直到春天才安置完毕。大部分安排在内蒙,如今,他们已经开垦了荒地,种下了土豆和小麦。
因为内蒙地区粮食不足,这一春天里,朝鲜难民已经把山上几乎所能吃的的野菜都挖干净了,附近的野兽更是遭殃,纷纷逃离。
而朝鲜本土则是另外的局面。大量的村庄荒芜,一些日本开拓团因为满洲危险,转而开赴朝鲜,继续开拓。
没有群众基础,回朝鲜的人工作很困难,本来在金刚山开辟了一个秘密的基地,模仿伊春,建造了一些房子地堡,很快被日军占领了。
朝鲜流亡政府的光复军失败以后,剩余的领导人物回到了重庆,放弃了打回去的念头。
日军的占领,导致崔亨植的地下抗日部队只好向北方找地方生存,只有在白头山的山脚下的密林里有一些密营,困难程度,跟当初的抗联的相仿。
不过,朝鲜也不都是坏消息,因为劳动力缺乏,日军在朝鲜的很多事情都很不顺利。大量土地荒芜,今年肯定从朝鲜搞不到多少粮食。
一些朝鲜矿山也因为找不到足够的劳工,开工不足。唯一有利的是获得大量朝鲜俘虏的日本公司,利用俘虏,大肆生产。
小路把朝鲜报告签署了,发往延安。
小路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关注日本的局面。
;
第463章 日本英雄善回头()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1941年7月2日。东京。
因为苏联和日本的中立协议,日本还有外交使团住在苏联,大量的苏联的战争现状情报从苏联传回了东京。
同时,日本和德国是同盟国,大量的德军进展情报也从柏林发回东京。通过各种渠道,东京的一些德国情报也传到了伊春和延安,甚至莫斯科。
另外,因为日军大本营重视情报收集,世界各国对苏联德国战争的报道也及时地汇总道了大本营。
德军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使得日本人觉得仿佛自己胜利了一般。日本各大报纸也积极地转载各大新闻社的公开小报道。整个日本国民开始陷入了关心苏德战的热潮。日本南进派系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主张南进的主要是山本五十六和东条英机。当然,根子上是天皇主张南进。
山本自从他当了海军省次官开始,他的回忆录就始终贯穿着让“海军不再是只会运兵的陆军辅助军种”的强烈欲望,南进会使他大有用武之地。
山本是个赌徒,他曾经在美国考察,而且在美国很多赌场里出入,赢了很多钱。是赌场的黑名单上的人物。他明知美国实力却非要压上一宝,所以他一直大力怂恿海相以能源为出发点,积极南进。
实际上从美国封锁日本原油开始,日本国内保守储油量够全军在1941年原有战区作战两年,而海相本人比山本更倾向与美国继续谈判。
另一个南进的真正推手是东条,推出这个所谓“亚洲新秩序”,无论从中国战区战况还是南方战况来说,都极端疯狂,除了好大喜功,除了急于实现田中奏折,完全是为他个人捞政治资本。
南进决策层还有几个人,近卫文磨是个贵族,七七事变的时候首相是他。陆军杉山元也支持南进,据说他是因为被苏联打怕了而不赞同北进的。
赞同北进的是关东军,是陆军。不过,关东军以外的陆军不如关东军坚决。
在政府里,负责和德国结盟的外相松冈赞同北进,荒木贞夫也赞同北进。他在1936年2月26日政变后,荒木被追究军事参议官的责任问题,并最终被勒令辞退军事参议官的职务。
1938年5月,在经历了四年多的退隐生活后,荒木贞夫再度进入近卫文麿内阁,不过此次荒木贞夫担任的不是身着陆军大将军服的陆军大臣,而是与其经历极其不相称的文部大臣。
赞同北进的松冈洋右极其活跃。在6月22日,6月22日,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消息传到东京之后,日本外相松冈对此喜出望外,几分钟后,他给宫内大臣木户候爵打了个电话,请求谒见天皇。
一小时之后,松冈拜谒天皇,他陈述的问题并没有和首相近卫谈过。他坚信德国能迅速击败俄国。他建议日本立刻进攻西伯利亚,推迟南进。天皇感到惊异,因为这个方针意味着朝两个方向扩张,他要松冈同首相商量。
一场激烈的争论开始了。这次争论比战前的争论更加激烈。
6月25日,在近卫联络会上,松冈力主进攻苏联的意见,遭到了以东条为首的军方的强烈反对。鉴于张鼓峰和诺门坎事件的教训,东条不主张急于同时与苏联和美国开战。
海军当然是积极南进的。海相及川也说,“同时与两国海战,实属困难。为了避免这种局面,不要叫我们既进攻苏联,同时又南进,海军目前不想惹苏联”
松冈说:“在德国消灭苏联后,我们不能坐享其成。”然后,他说了一些与外相身份不相称的话。“我们要么是流血,要么就要开展外交。我看还是流血好些。”
这一会议没有结果。
6月25日,辩论继续。
松冈问道:“南边重要,还是北边重要?”
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回答道:“同样重要。我们正在静观时局如何发展。”
他的真实想法是:如果莫斯科8月底前陷落,陆军将进攻西伯利亚。还是那句话,陆军是北进的,但是关东军以外的陆军不那么积极。
陆军参谋次长家田则说:“一切取决于时局,我们不能齐头并进!”
6月25日,第二天,松冈又找东条进行争辩。他说,根据德国的通报,俄国的战事不久就会结束,英国在年底前也得投降,“如果我们在德国击败苏联后再着手讨论苏联问题,在外交上我们将处于不利地位。假如立即进攻苏联,美国就不能参战”。
东条:“怎么保证美国不参战?”
松冈道:“我坚信,可以用外交手腕,拖住美国三个月到半年。”
东条就是不相信他的话。
松冈道:“本人的预言从来没有不应验的。现在我预言,如果战争从南面开始,英美两国必然参战。”
东条必须研究德国的态度和苏联战场的情况,才能继续推进他的南进战略。
|
历史到这里出了一个小小的改变。
本来,在战前,德国积极股东日本南进,袭扰美英的利益。而在和苏联开战后,改变了态度,鼓动日本北进。这使东条对德国的动机产生了怀疑。
于是,东条先见了德国驻日本大使,大使对苏德战场粉饰了一番。东条更加不相信,叫日本驻德国大使大岛打探消息得到情报是,德国进攻速度因为后勤问题,比计划延迟了。
现在,历史不同了。因为早期的伏笔,德国早早地就和日本商议,还抛出了很大的一个诱饵,这使得东条有一些犹豫了。
前几日,大岛传来了里宾特洛甫话:“贵国向太平洋进军固然意义重大,但是考虑到准备不足,不妨先解决俄国问题,参加德国对苏之战争。俄国溃败之后,贵国就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放手南进了。”
而在东京,德国大使欧根·奥特也指出:“鉴于事态的迅速发展,日本应迅即对苏俄采取军事行动。”他带有威胁的口气说:“若日方在苏俄被击溃之后开始采取行动,势必影响其道义和政治地位。”
德国大使欧根·奥特私下里最日本军方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军事部署,介绍了他们对苏联的详细认识。日本军方对这些军事方面的东西很感兴趣,立刻拿去研究。
连夜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按照德国的计划,苏联会很快地崩溃,莫斯科会在秋末占领。日本出兵远东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但和以前研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