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会之关东局-第2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国家想获得这份奏折。也就是说,在奏折出现之前,大家已经知道它的存在了。
其后外电又传田中密奏已经苏俄由日本外务省高官手中取得,代价三十万日元。
我外交部长王正廷秘密派员专赴东北哈尔滨,欲截购苏俄买去之件,准备出价五十万现洋。又传美国也愿出款二十万美元,志在必得,但结果都成泡影。
“那这奏折是怎么泄露出来的?”李伟问。
日本人有南进派,有北进派,那时候还有对话怀柔派。后来这一派先后被暗杀了。奏折内容的泄露是日本人内部斗争的结果。否则,不论你有什么通天本事,也搞不出来。
说起泄露,要提起一个人,那就是蔡智堪
蔡智堪,原藉台湾苗粟县人,1888年出生于日本,4岁时改姓山口,在日本经商致福。他在清末加入同盟会,以财力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领导活动。
他还在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后,掩护蔡锷将军经日本返抵云南,发动讨袁护国运动。
蔡智堪和革命党元老李烈钧,张作霖父子都有秘密联系,多次将获取的日本军政情报密。
实际上,蔡智堪是因为日本人的内斗中找到的机会,才拿到的《田中奏折》。他找到了日本前内务大臣、民政党的议员床次竹二郎。蔡智堪对床次说,要扳倒田中义一,就应该揭发田中极力主张的武力占领东北的政策,这样国内外都会向田中内阁施压。
床次说,单凭我个人的力量不行,须获得内大臣牧野伸显的支持。
床次竹二郎去找牧野伸显,牧野伸显是个皇室至上主义者,是日本皇宫辅佐日本天皇的首席政治顾问。牧野伸显主张与英美合作的“和平外交”,在日本国内维护天皇统治。他担心田中内阁武力政策会引起军人干政和战争,进而危及天皇的专制统治。
床次和牧野伸显不谋而合。牧野伸显要求把田中奏折拿到中国公布,利用世界舆论的压力来给田中义一施加压力。
后来,牧野打通各种关节,让人带蔡智堪进入皇宫书库抄录田中奏折。
蔡智堪在牧野伸显的妻弟山下勇的带领下,拿着出入皇宫的通行牌72号,装扮成裱糊书籍的工人,进入皇宫书库。由山下勇把田中奏折找出来,交给蔡智堪,用硫酸纸蒙在奏折上妙下来。
遗憾就遗憾在这里,他用照相机就好了。
你们总司令说的对,一定报把这件事搞清楚。否则将来日本人会抵赖。历史不好写。
******
1,蔡智堪其实是因为日本人的内斗中找到的机会,拿到的《田中奏折》。《田中奏折》的确出自日本人之手,甲级战犯松冈洋右和重光葵不否认,甲级战犯铃木贞一和满铁总裁山本条太郎也不否认。
2,否定《田中奏折》的人,两个分类,一个是很是别有用心的,否定历史的一类,也就是日本人。第二类是书呆子。日本官方不否认奏折的存在,他们否认的是流传版本。
;
第421章 把水搅浑;越浑越好()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关于否认田中奏折的真实性的一派言论,他们并不是否认那篇东西是存在的,而只是否认那篇东西是田中义一写的。
其实,有一些疑点事故已造出来的。为了不泄露透露奏折的高官姓名,蔡智堪自然可以编制一些传奇故事。但是奏折是真的。
蔡智堪的故事是,他是买通皇宫书库官,装扮成补册工人,以两晚时间秘密抄录了东方会议的纪要文件,也就是上奏天皇约四万字的秘密奏折。
蔡智堪拿到抄件后,辗转交到张学良外交秘书的王家桢之手。王家桢进行了翻译。因为是抄件,很多地方抄错了,很多抄漏了。王家桢进行了修补。
王家桢是黑龙江双城人。北京大学肄业,后来去日本留学,1924年毕业于日本庆应大学经济科。曾任张学良的外交秘书主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常务次长。1930年为接收威海卫专使,次年任出席国际联盟会议中国代表。后任外交委员会委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那时候,王家桢是张学良处理对日外交事务和收集日本政情的得力助手,他他精通日本政界情况,为少帅提供了大量无误的情报。
后来,王家桢把他修改好的稿子交给了我阎宝航,我曾经把奏折散布给英美等国人士,另外,还在1929年的时事月报十二月刊上发布。
后来,其他刊物报纸也发表了。
《田中奏折》一经披露,立即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哗然和震动,各国舆论纷纷表示惊讶和谴责。它也唤醒了我国国民,我国各地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抗日浪潮席卷全国。
日本人自然抵赖。1930年,日本的外务省向中国国民政府抗议,称田中奏折是伪造。不过,不见原件,就说伪造,这是不确实的。
|
李伟道:“原来如此。国民知道了日本人的野心,应该提早警惕才是,可惜东北的局面还是按照奏折的步骤发生了。”
阎宝航道:“说这份奏折伪造,无非是不认账。其实,奏折上说的都变成现实了。侵略东北,是事实。侵略中国,也是事实。日本侵略东南亚,也是事实。他们不是把手伸进了越南吗?将来,日本人还会侵略更多的地方。”
何文元道:“我看说苏联编造的,不合逻辑。”
阎宝航道:“不错。苏联不希望日本人北进。奏折披露后,日本人南进的策略曝光,南方,英美都有了准备,南进势必不顺利。所以说,奏折的披露不利于南进,对于北进有利。”
李伟道:“除非苏联人极其愚蠢,否则不会出此下策。”
阎宝航道:“日本人称霸亚洲的野心早晚会为英美所知,怎么会是苏联挑拨?挑拨与否,侵略都会发生。”
李伟道:“至于其它疑点,也不值一驳。”
阎宝航道:“蔡智堪自然是要保护情报的来源的。另外,手抄的东西,有错误是正常的。因为这个就否认文件的真伪,简直是笑话。”
李伟道:“那您怎么答复总司令的电报?”
阎宝航道:“我们可以写几篇文章,用田中奏折预测未来的局势走向。如果预测对了,看他们怎么说。”
何文元道:“这些人,抓住细节,根本不看大局。日本明明就是按照田中奏折一步一步走的。”
阎宝航道:“文章可以预测日本人对南洋国家的侵略,比如新加坡,交通要冲,日本人不可能不侵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盛产锡和橡胶,日本人也不会不侵略。其它国家出产稻米铜,石油等等,都是日本人缺的战略物资。”
李伟道:“好。我们预测一下,把水搅浑,越浑越好。要让重庆的肉食者无所适从。”
|
李伟何文元二人离开阎家已经很晚了。为了不招摇,二人是徒步去阎家的,阎家距离他们要去的地方并不远,二人很快就回来了。
他们回到了市区的据点,也就是那个旅店。
如今,旅店还是旅店,不过住的都是自己人,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旅店老是挂着客满的牌子。也有好奇的来问,旅店的人说,这里住的好多是长期包房的客人。
二人进了旅店一点头,伙计在外面挂上客满的牌子,把门关上了。
旅店前面是大街后面是个山坡,山坡上是房子,房子下也是大街。后面的几幢房子也都被先遣队买下来了。李伟和何文元从后门出了旅店,走了二十几阶台阶,进了一幢房子里。
屋子里有十几个人,有的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军人,有的能看出来是知识分子,有的能看出来是市井生意人,还有两个女的,各个都是精明的模样,见二人进来,一起起立,道:“队长,副队长。”
李伟立刻恢复了军人的感觉,道:“请坐。今天,召集各位,就是宣布,总司令已经批准了我们的计划。我宣布,为了打击投降派,我们实施五十五号计划。大家演习很多次了,今天就是行动的日子了。”
何文元道:“检查。交通小组,交通工具准备好了吗?”“好了。”
“后勤小组,据点准备好了吗?”“好了。”
“行动组好了吗?药品测试了吗”“好了。”“测试了。”
“思想教育医疗小组呢?”“好了。”
“侦察小组?”“好了。”
李伟道:“好。我做一下战前动员。大家不要不重视这次行动。目前,重庆的投降气氛很浓,尤其是行动对象的父亲。此人是蒋某人和日本人联络的操盘手之一。我们的目的,就是打击投降派。大家要认识到重要性。另外,重庆很复杂,各位是外地调进来的,虽然熟悉了重庆的环境,熟悉的行动的路线,还是要小心。重庆有中统,有军统,有警察,有军队,有日本人,有南京的人,还有南方各个军阀的人。我们务必小心。”
众人齐声道:“是!”
何文元道:“根据情报,行动对象今晚回家了。根据天气预报,还有老水手估计,明天是个晴天。估计日本人会轰炸。我们的机会来了。按照以前侦察的结果,行动对象十有八九会出去兜风。”
;
第422章 晚辈希望和庸之公合作()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1940年11月10日。重庆南岸。
何文元是个大老板,跟很多大商人甚至政坛大人物都有往来。今天中午,他去孔祥熙家去拜访。
来一次南岸不容易,何文元乘坐轿车中午就出发,坐船过长江,然后再沿着路走了半天才到。这条路是南泉街,是沿着花溪河向上游走的。
等到看见右岸建禹山半坡的密林之中红墙,孔家到了。虽然很多树木叶子落了,但是林木茂盛,远处孔家的楼房还是不很清晰。
走进看时,有一片红墙楼宅,周围有几座附属建筑,这就是陪都时期孔祥熙南泉宅邸。
何文元的车开进了大门,便离开车步行几步台阶,进了孔祥熙南泉宅邸主楼。主楼为一楼一底中西结合式的砖木结构建筑,一侧有地下室三间。旁边的庶务楼,警卫楼,食堂,八角亭,防空洞,岗亭,孔二小姐住宅等等,高低错落。
进了大厅,刚刚等了一会,一个穿着长袍马褂,戴着圆眼镜的富家翁就进来了,正是大名鼎鼎的财神爷孔祥熙。
孔祥熙家中有钱,却四处乱讲。人家说物价高,孔祥熙讲话说:我家全家一天三块钱的伙食标准,有荤有素,吃得很好。你们怎么就说物价高?
孔在同僚中通常不开罪于人,他名字的英语缩写是h。h,所以有人称他“哈哈先生”。
孔祥熙在抗战期间大肆敛财,民怨甚大。因为他在财政上对蒋有求必应,因此,蒋喜欢用他,不喜欢宋子文。
可是碰到外汇问题,他会一变常态,判若两人。抗战时期,国府资源委员会出口战略物资钨砂等,向行政院要求留下所得外汇。孔一见这件公文,扔之于地,把笔往桌上一摔,大叫道:“外汇必须集中在中央银行,资委会如有需要,可以再向我要好了,没有留用的必要。”
这样一个呼风唤雨的大人物,本来是不因该理睬何文元这个小人物的,可是,最近的几件事,使得孔祥熙感觉到了这个小人物的能量。
孔祥熙觉得应该见何文元,因为何文元这个老板的生意实在太大了,去年在囤积大米的风潮里跟孔家过手,把孔家竟然打败了,不知道他是怎么搞到那么多的大米的。
当然,孔祥熙事情多,见面的时间就拖了,一直拖到现在。不过,这一段时间内,他查清楚了,何文元的粮食是自己种的,他们有很多土地。
这一次何文元亲自来拜访,根本没走孔二小姐的路子,因此把二小姐惹的不愉快,带着几个保镖开车兜风去了。
何文元在客厅没等几分钟,孔祥熙就来了。
何文元站起来,作揖道:“庸之公。晚辈川人何文元冒昧前来拜访。”
孔祥熙道:“何文元,何董事长,如此年轻有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坐坐。”
二人寒暄几句,何文员道:“庸之公,晚辈历练不深,以前的行为未免鲁莽,还请您海涵。”
孔祥熙道:“哪里哪里。何董事长如此年轻,就能为张杨两家部队筹措军饷,为蒋夫人的慈善事业慷慨募捐,运输大量的物资难民进重庆,真是难能可贵。”
何文元道:“不敢不敢。其实,这些都给大人物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