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会之关东局-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幕不觉得很熟悉吗?现代,多少在学校读书期间卿卿我我死去活来的,只要一毕业,就劳燕分飞,撒有那拉。
小路道:“想知道她近况吗?”
尼古拉:“她最近怎么样?”
小路:“她也结婚了,抗战爆发之前住在南京。抗战后就去了重庆,过很平常的生活。至于在重庆的近况我就不知道了。离开学校后,你在农场,工厂都干过?”
尼古拉:“农场的工作和现在一样,工厂么,那是个重工业工厂。”
小路道:“你知道,你的价值大得很。苏联上亿的贷款,援助,和你有一定关系。当然,我说了你别不高兴,其实,苏联的援助,苏联放你回来,最根本的目的是日本人。苏联想让中国拖住苏联的大部分军力,这样,苏联不会两面作战了。你知道欧洲局势吧?”
尼古拉道:“欧洲不是打起来了吗?”
“是的。”又把欧洲的情况说了一回。
尼古拉听了,半晌不语。
小路道:“中国的前途堪忧啊。你觉得令尊的政府能够让中国独立富强吗?没关系,我今天是个历史学者,你是一个重工业工厂的经理。”
尼古拉听了,不语。
小路道:“令尊的政府能够让中国能收回外蒙古吗?能光复东北吗?能打败小日本吗?”
尼古拉听了,依旧不语。
小路道:“目前,日军对令尊的工作一直不停,叫桐计划,力度在一步一步地加大。令尊也有和日本接触的计划。我党为了阻止令尊,可能要对日寇打一仗。”
尼古拉听了,仍然不语。
小路道:“你不用怀疑,这情报不是偷来的,是朋友告知的。且在重庆,这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你将来有什么打算?”
尼古拉这次说话了,道:“我不知道是先工作,还是先回去探亲。”
小路道:“我对我的国家很担忧。光听你说你的事情了,我也说一点我的经历。我最初是要投奔令尊的,最起码也可以投奔张学良少帅。我搞到了很重要的情报,觉得以我的才干和热情,总可以为国民政府所接纳。结果却令人失望。这些情报给我惹了**烦,令尊的人暗地里追杀我。”把一些经历说了。
尼古拉道:“是啊,很令人失望。如果可能,我必然为你引见。”
小路道:“以令尊的战略大局观,我最担忧的,是将来的国家分裂。国家分裂,会给民族复兴带来巨大的障碍。其实,我对您的个人才干和人品是极其欣赏的。您在逆境下,不论如何艰难,都能做到最优秀,太有才干了。”
尼古拉道:“你说分裂,何以见得?”
小路道:“令尊也好,其他政治势力也好,想取得胜利,要靠什么?不是自强自立,靠的是外部势力,所以,他们都是外部势力的代言人。如果两股外部势力分别扶植了两个政治势力,那么分裂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再比如,一个大殖民地,要独立,要脱离宗主国,那么宗主国怎么办?很简单,要把这个殖民地独立成两个以上的国家。而且他们要有矛盾。这样,宗主国就不会离开这里。”
尼古拉不说话。
小路道:“即便不分裂,我还担心政府会牺牲一些国家利益,还换取外部势力的支持。所以,我要摆脱外部力量的控制。和苏联交往,永远等价交换。”
二人又聊了一会,尼古拉索性不说个人的命运,专心研究世界局势和国内的抗日局势。
时间已经是下午了,小路道:“我必须走了。麻烦帮助我烧一锅热水,加进车里。”
尼古拉到:“好的。”来到这里,就把汽车冷却器里的水放掉了。和后代不一样,冷却水里没有防冻剂,在冷风里一吹,很快就会结冰,把车冻坏。
趁着烧水的功夫,二人用,维护车辆,油桶给汽车加油,继续聊天。小路觉得要离开了,得说一些有关尼古拉未来的事情。
尼古拉会有什么前途?如果回到南方父亲的羽翼下,他要么做一个改革家,结局是失败。要么做一个孝子,顺着他父亲的意愿,在他的父亲的政治框架下,帮助他父亲做事。
小路为他设计了第三条路,那就是在东北根据地里做工业工作,成为延安和重庆斗争的一个筹码,也成为延安和重庆和解的一个契机。
和解可能吗?
怎么才能劝说他,让他走自己给他设计的路呢?
离开之前,小路很突兀地说了这么一句话:“其实,诸葛亮北伐之前,一定要南征,因为南方冥顽不灵。他南征其实是传播了文明,而绝对不是征服。而现在呢,时代变了。抗日了,政治上就正确了,就会有大量的优秀人才加入你的队伍。想先安内后攘外,反而把自己推上了一条不好的道路。这就是令尊的问题。我建议你还是工作吧,在东北做工业工作,做实业。回去做孝子,肯定会和你的理想冲突的。一个人怎么会和一大批人作对?”
一家人都出来送小路,小路和芬娜道再见,道:“孩子如今说俄语吗?”
尼古拉道:“和他们的妈妈说俄语,和我说汉语。”
小路道:“听说你回国的时候,汉语都不熟练了。今天我跟你谈这么久,看起来,你的汉语恢复的很好。咱们伊春的工业区有不少俄国人,孩子们和嫂夫人可以说俄语。有好学校,孩子很快就该上学了。”
|
尼古拉一夜没睡觉,他明白小路的真正想法了,如果把自己放回父亲身边,他怕自己的才干帮助父亲,使国家走上分裂的道路。
而自己的性格,是绝对要帮助父亲的。当然,按照自己的理想,要按照自己的做法改革社会,而不是走父亲的老路。
因此,路司令不会放自己回去。
本来,白天的时候,自己想说:既然不是人质,那就把我的消息告诉重庆,让重庆派人来接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竟然没有说出来。想了一夜,自己终于明白了。
留在伊春,符合自己的性格的另外一面,那就是社会改革。这也是令人高兴的。
几天后,伊春政府拍了一辆大汽车,一辆小车来接尼古拉一家去伊春。村里的人对这个外来的知识分子都很好奇,但和他们来往不多。如今他走了,农场的领导来处理一切事宜,大家更好奇了。
到了镇里,尼古拉才拿到了调令。和调令一起,他还拿到了一些书籍,都是小册子,是延安领导人的文集。伊春政府请尼古拉出来工作,在工业部门,坦克修理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离开逊克,最高兴的是芬娜,她不但又回到了城市,还有一些俄罗斯邻居可以交往,最重要的,是丈夫开始工作了,丈夫的精神状态逐渐好了。另外,丈夫有收入了,生活也好了。
;
第350章 伊春大生产;日本顽固派()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1940年2月5日,星期一。腊月二十八。伊春。
尼古拉再一次见到了小路。他的家刚刚安顿好,孩子们沉浸在住楼房的兴奋中。
小路到各个单位拜年,到了军工厂,特地见他一面。
离开军工厂,小路回指挥部,去处理大兴安岭西的战局。
|
伊春还有好消息,那就是海拉尔的鬼子的日子更加难了。
到了1月份,海拉尔的鬼子根本找不到牛羊了,战马也快杀完了。出去找食物打猎的鬼子死的更多了。河上的冰已经被炸了多少次了,已经炸不出鱼了。
关东军只好拼命地用飞机运送粮食。最近,从日本本土又运到了一批燃料油,飞机又可以运输粮食,并和把日军从海拉尔运回来了。不过,因为燃料油远远不足,海拉尔的粮食还是供应不足。
虽然飞机还在运输粮食,大兴安岭西侧的日军开始饿死人了。
特战队在海拉尔和牙克石等大城镇里都有据点,因为百姓几乎跑光了,大量的房子空了,日军挨家挨户搜寻粮食,少数没有离开的居民几乎被日军杀完了。城镇里一片混乱,特战队的活动更加方便。
根据特战队的侦察,有一只日军部队因为和另外一只部队为了抢飞机运来的粮食发生了火并,日军抢来的牲畜都吃完了,粮食也都吃完了,军官有飞机运输来的粮食,士兵只有出去抢劫蒙古人。运气好的能抢到一只羊,运气不好的会饿死在路上。据说有一些饿的奄奄一息的鬼子甚至被反抗的牧民打死。
因为目前特战队留下的人只有三四个,不允许作战。所以,死的人真的是冻饿而死的,不是特战队杀死的。
最让人高兴的,是日本本土的油料被大量消耗,让日军海军出战出问题了。这引起了海军的强烈反对。他们要求关东军在地上想办法,而不是依赖飞机。
冬天还有两个月,看日本人如何过。
齐齐哈尔的日军不死心,冒着严寒,组织了几次从东侧打通铁路交通线的行动,在半路上,火车被炸了几次,最后,日军西进的脚步停在扎兰屯西八十里的哈拉苏车站,因为车站前方江边半个山坡都炸塌了。
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伊春,到处都在议论。伊春人希望老天爷帮助除掉这些日本人,为那些死难的人报仇。
小路命令:特战队工作移交给蒙古纵队。除了留宋老虎一个分队留下来,其余大部队回伊春,顺便运新修好的一批日式武器弹药回来。
如今,特战队还是三千人,他们在海拉尔牙克石一带发展了几千蒙古民兵,还俘虏了上千蒙古伪军。这些蒙古兵都移交蒙古纵队管理。
|
小路在这个冬天里过得最悠闲了,一个冬天没作战,在伊春各个单位作报告,在大学里讲课,处理生产生活的事物,在计算机里找合适的技术创建新工厂,忙的很充实。
各个部队没有大战役,小战役一天都不停,每一天每一个地方都有少量的日本鬼子被打死,大量的干部轮换来伊春培训学习。东北的根据地的最好的形势来了。
因为日军在诺门坎消耗了近六分之一,目前还有几万人在海拉尔挨饿,各个抗联部队压力很轻,大家都利用这个机会,在农村防守发展队伍,建立政权。历史上日军大规模清剿讨伐的事情没有出现。
伊春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工业体系,这一次苏联和日军的战役,给伊春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伊春新投产的玻璃瓶罐头成为苏军的标准口粮,伊春生产的军服,军靴,枪托,木头炮弹箱,木头子弹箱,毛巾,肥皂也都出口给苏联军队。
最赚钱的是两样,一是青霉素,也就是盘尼西林,最近,苏联的工厂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了,因为工人培训的问题,产量很不稳定,质量也不稳定。由于苏联还要大量储备药品,加之苏芬战争又开打了,需要量巨大,仅仅入冬以后,青霉素就为伊春换回来大量的武器弹药。
第二项最赚钱的产品竟然是纺织业。苏联人从中亚运来大量的棉花,加上伊春从美国欧洲买回来的机器,伊春的棉布质量和产量都快速提高。最近半年,随着日本俘虏的增加,随着朝鲜妇女汉语和文化的提高,工人短缺的现象缓解,产量大大提搞。
伊春布匹生产的旺盛,带动了成衣业,大量的私人成衣作坊免费从政府拿到成衣的图样,生产大量的成衣,销往苏联,销往东北各地。
布匹衣服等轻工业产品的销路有两大块,一个是伪满。很多伪满政府官员做生意,做的就是衣服布匹。通过生意,他们和抗日政府建立了联系,绑在了抗日政府的战车上。
第二个小路是苏联。苏联是计划经济,轻工业薄弱,生活用品短缺,伊春的异军突起,大大地改善了苏联的物资供应。
伊春的化工在军工的带动下,有了巨大的发展,什么三酸两碱,**,日用化工,医药化工,都有很好的发展。一些人在研究石油化工,苦于没有石油,没有做下去。
随着伊春的产值增加,伊春需要一个银行。根据测算,几万工人的工资一个月就得二十万元,加上机关干部工资,军饷,每个月还得三十万。
目前,各个根据地流通的货币复杂,有绵羊票,卢布,银元。最近,绵羊票贬值剧烈,银元又很少,大家主要用卢布,因此,伊春成立了伊春人民银行,用现有的半吨黄金发行发行人民币。人民币兑换卢布为一比一,自由兑换。
在发行货币之初,伊春就宣布,手里有多少黄金白银,就发行多少货币。
陈达邦在苏联印刷了一千万元人民币,目前,人民币很受欢迎,除了伊春,其它根据地也开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