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会之关东局-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部队相互没有联系,但在撤退后不久,就看到了其他日军部队也在撤退。日军看到了活命的希望,撤退越来越顺利。
这时候,苏军已经看到了,集中全部力量,对掩护撤退的日军组织总攻。一个小时后,掩护撤退的日军一个一个被消灭,苏军开始追击撤退的日军。
在这同时,在日军撤退路线两侧的抗联军队,突然发起进攻,从两侧杀来。追击的抗日联军一起高声呼喊,端着刺刀,向日军冲击。日军一边撤退,一边还击,伤亡急剧增加。
日军虽然想按秩序撤退,对方突然溃败,给了他们一个意外的惊喜,来不及做撤退的准备,便开始撤退。更加没有想到的是,抗日联军和苏军趁乱进攻,而且攻势凌厉,仿佛战斗力突然加强了。
;
第335章 大追击;大丰收()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史上最惨烈的追击战开始了。
到了上午十点,所有日军阵地都被苏军占领,苏军和抗日联军开始自由追击日军。苏军装甲部队一马当先,很快就追上了日军部队。坦克在步兵中间横冲直撞,只有几辆坦克被日军敢死队炸毁,其余的乘胜追击,追到下午,苏蒙军收兵。
已经战斗了十个小时的日军,好不容易摆脱了苏军和抗日联军的追杀,到了离开战场数公里远地方。日军军官果然厉害,纷纷整理队伍,向海拉尔方向逃去。逃跑的队伍蜿蜒长达数里。
就在这时最后部队两侧草丛里枪声大作,几排枪响过,日军打死的打死,卧倒的卧倒。
两面的枪击停止了。
日军军官当即命令,这是小部队。大部队不要理睬,继续撤退。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每五分钟就有一次小部队袭击。小部队袭击效率很高,打死百十人后,立即撤走。
到了下午三点,撤退的日军听见东方传来了追击声。很快,他们就看见数千骑兵从东侧草原杀过来。日军立刻列阵抵抗,骑兵在马上放枪,枪声密集。到了二十米远,骑兵中一声号令,全部背枪,抽出马刀。几分钟后,骑兵便扫过撤退日军,一段日军队伍被彻底冲散。
走出去几十米,骑兵转头,再次杀向日军队伍。这一次,骑兵杀过日军后,没再回来,向远处草原深处跑去。
骑兵的袭击,前后不过二十分钟,来得猛,去的快。
这些骑兵,以刚刚俘虏的蒙古伪军为主。以前,他们的部队里,日本军官和日本顾问说一不二,都是大爷。蒙古士兵和军官对于日本人只有服从,只有听话。
如今,他们在抗日联军的鼓动下,对日军大砍大杀。日军溃军在他们面前不堪一击,伤亡惨重。一下子,这些蒙古士兵开始有自信心了。这一战,给这些人心理的冲击巨大。很多人几十年后对此还是念念不忘。
后来几年,这支骑兵纵横内蒙外蒙,战功累累。
这一次,日军损失巨大。
下午四点,后面追兵大部队再次追上了日军。这一次,冲在前面的是十几辆坦克,那是日军坦克。
日军以为是自己的坦克部队,很高兴,好多人向他们挥手,离得近的,跑了上来,想搭便车。大家都累坏了,要是能搭便车,那简直太美了。
其他人看见有人跑向坦克,反应了过来,纷纷跑来。
日军士兵想搭便车想疯了,根本没有注意到,那些坦克没有停下,一直向溃退的日军大部队追下去。
想搭便车的日军靠近了那些坦克。
突然,坦克开火,机枪向围拢来的日军士兵开火。只几秒,机枪扫射的范围里全都是尸体。
日军意识到,这是敌人驾驶着自己的坦克。
日军大乱,不过一分钟,开始有军官组织日军士兵反击,他们要爆破坦克。溃逃的队伍,没有充分的准备,匆忙之间,只找到了手雷。手雷在坦克周围爆炸,没有炸坏坦克,却把周围的日军士兵炸死。
坦克已经中进了日军队伍,开始在步兵队伍里碾压冲撞。
就在这两个时候,后面传来了喊声,冲锋号声。这是抗日联军步兵追上来了。攻击坦克的日军敢死队很快就被击杀干净。
坦克带着步兵追杀了半个小时,停了下来。坦克没有油料了。步兵继续追击了一段,把阻击的日军消灭后,也停了下来。
根据后来侥幸逃脱的士兵回忆,日军士兵已经没有体力了,在没有坦克掩护的情况下,被坦克追击,经常是跑着跑着就摔倒,被坦克压碎。坦克后来没了子弹,就这么用履带杀人,知道没了油料,才停下来。
再过日军半个小时,抗日联军步兵追了上来。这一次,日军看出来了,追上来的是抗日联军的大部队。
混战再一次开始了。跑得最慢的部队开始和抗日联军拼刺刀。
到了六点,战斗结束。日军并不宿营,继续前进,三个小时后,才在草原上露营。大多部队丢掉辎重,没吃的,只能挨饿。
从诺门坎战场上跑出来最多的还是刚刚参战的第四师团,他们大多数都有私藏的干粮和水,有体力。
|
晚上,小路再次见了朱可夫。
朱可夫对小路深深地表示感谢,又是拥抱,又是吻脸。指挥部参谋们见到他,竟然欢呼了起来。
小路道:“你好。我给你们带来了一箱子盘尼西林。”
周围的参谋们再次欢呼。
寒暄半天后,抓住朱可夫的话,小路半开玩笑地说:“你用什么感谢我?”
朱可夫道:“我以前说过,缴获的日军的武器物资都给你。”
小路:“谢谢。这些武器,对于你来说是废铁,对于我来说是武器。我有修理工厂,修理一下,还能用。司令同志,请你谅解,我们没有工业,没有大后方,我们穷啊。”
朱可夫道:“理解,理解。这是你应得的。你在战役的关键时刻到来,使我的战士少死很多。”
小路道:“我们很乐意帮助你们打击日军。我的废铜烂铁要搬运到外蒙古一侧,以后,载经过苏联运回伊春。”
朱可夫道:“可以。”
小路在朱可夫的司令部停留了一天。朱可夫在第二次见小路的时候,正式通知小路,从今日开始停战。他请小路命令部队,停止追击。
小路马上让部队停止追击。这时候,抗联部队已经追出去百余里,沿途日军尸体累累。
因为诺门坎战败,日军二十师团停留在海拉尔,不来诺门坎了。日军在海拉尔还有四万人。
日军在前线死了伤五万多人,伤员大多都是大战前十来天送走的。后来的伤员因为没人管,基本上都死了。伪军死伤一千多,其余的都散了。
而苏联军队也死伤四万多人。苏联军队之所以死伤如此多,大多是在后期,苏联的弹药不足,跟日军步兵拼杀的时候死的。日军一个敢死队能战死几个苏军士兵,最后一日早晨,阻击的日军部队和苏军拼刺刀,给苏军造成的死亡占死亡总人数的三成。
9月天已经很凉了。
战场已经停战了。
日军请求收尸。苏联方面答应了。
日军派来了一队汽车,车上插着红十字旗,车里都是白布和骨灰盒,还有不少油桶。
下了车,车上的人立刻开始收尸,焚烧尸体。在战场上活动最多的是东北联军,因为停战,和日军相安无事。
战场上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局面,日军一方收尸,焚烧尸体;苏军一方收尸,收伤员;剩下的抗联一方则是收拾散落在战场上的散落武器。到后来,连苏联军队的散落武器他们也收走了。
搜罗武器的抗联部队,都带着一些西药,见到苏军军官就给几只。苏联的战士们和基层军官们对他们印象很好,加上拿了人家的药品,还得到人家的增援,因此对于他们的这种搜罗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为了尽快搬运,这支部队竟然很快就招来几只民工队,民工是蒙古人,牵着马来运东西,为他们搬运武器弹药和枪炮。
蒙古人牵的马,有的高大,有的矮小。日军认得,那些高大的马匹是日军的军马。
苏联人不理解的是,他们连坦克飞机的残骸也要,炸坏的大炮也要。不是记者们手快,让胜利的战士们尽快地在飞机残骸前照相,这些飞机残骸怕很快就不见了。到最后,这些人开始在战场上捡炮弹壳,子弹壳。
最后整个战场,干干净净,就像牛羊啃过的草皮一般。
一些苏军见了,干脆把一些剩余的武器子弹送给他们。苏军高层决定给他们一些武器弹药。这些游击队强大了,可以更好地牵制日军。
诺门坎战场上焚烧尸体的浓烟直上云霄,运输尸体的汽车络绎不绝。
有个有趣的故事,日军在焚烧尸体的时候,尸体里的手雷爆炸,炸死了两个焚尸的人。
|
看着战役总结资料,有一个人心里笑个不停,那人就是小路。
这一次的战役完全按照他的设想进行,苏军和日军的损失都比历史上加倍还多,双方的力量损失巨大。关东军几只部队集中在海拉尔,东北腹地相对空虚。东北联军的生存空间一下子扩大了。
海拉尔驻扎着大批日军。海拉尔,在冬天,那就是死地,这么多的日军,简直就是砧板上的肉啊!
世界局势当然不会因为这个战役里的变化而改变。朱可夫叫自己停战,却不告诉自己为什么,这就说明了一切。苏联在和日本人谈判。自己不点破,并不意味着自己不知道。苏联在谋求在欧洲的利益,按照历史的发展,苏联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芬兰,北欧。
怎么才能在东北发展壮大?日军的力量毕竟远远强于抗日联军。
欧洲,二次世界大战就要开始了,怎么才能在二战中获得好处?
|
第七卷诺门坎完。
;
第336章 苏德条约;苏日协定()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一般认为,1939年9月1日是第二次大战开始日期。这一日,德军入侵波兰。
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两天以后,英国和法国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欧洲人的角度出发划分的,也是西方人提出来的名词。自然,他们不会考虑日军入侵中国这一重大事件。
德军入侵波兰,还有一个参与者,那就是苏联。而在入侵波兰之前,苏联还在和日本在边境发生着一场战役。
这一场战役虽然被后世的外蒙古人说成是可歌可泣的伟大战役,但对于苏联,这是一场应该尽早结束的战役,因为苏联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欧洲。
诺门坎战场上进入停战状态,和一个条约有关,有必要说一说
时间要退回去,1939年8月23日。
这一天,苏联合德国在莫斯科签署了一项协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又称苏德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希特勒—斯大林条约)。
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苏方代表为莫洛托夫,德方代表为里宾特洛甫。该条约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
二战期间,各国领袖的任务是什么来着?那就是签订协议,撕毁协议,再签订,再撕毁。二次世界大战就开始于一个注定要被撕毁的协定。
这个条约有很深刻的背景。
1939年4月至8月,英法苏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军事政治谈判。苏联希望缔结有效期5至10年的条约,还要保障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安全。英法同意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
谈判没有结果。
此间,希特勒一再向苏联表示,德国无意侵苏,希望改善彼此关系。原因简单,希特勒已决定侵略波兰,他不喜欢英法苏三国谈判。
偏偏此时日本又来凑趣,日本挑起诺门坎事件,向苏联发动进攻,同时,德日结成盟,苏联有腹背受敌之危。
苏联合英法谈不成,自然就要和德国接触,双方都有意思,一拍即合。8月23日正午,德国代表团到达莫斯科。斯大林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通过两次会谈,当晚就正式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条约有效期为10年。
这个条约还有一个秘密附件,划分了两个国家在东欧中欧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波兰等国命运在这个条约里定下来了。
德国放心了,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不久,波兰被德国和苏联瓜分。
德国的动机很好理解,那就是在东欧获得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