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会之关东局-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北现在正是艰难时刻。
按道理讲,日军南方军力不足,应该是东北的机会,但是,东北的日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很多。南方增加的军力都是从朝鲜和日本本土调来的。
在伊春等地的土地仅仅有1937年一年的收成,因为面积不够大,产量不高,如果喂饱以前的部队还可以,但这一年多以来,大量人员涌入,粮食不够吃了。各地占有的土地倒是有很多余粮,如果不把部队分散出去吃那些粮食,伊春问题会更加糟糕。
人多,粮食不够吃之外,衣服也不足,棉花,棉布都不足。
虽然和苏联的联系通道基本上畅行无阻,但是在小路坚持之下,和苏联的交往一定要平等交往。虽然贸易已经开始了,但货物流通渠道不通畅,货物不足。苏联要的事大宗货物,不是鸡零狗碎的小商人零售货物。
为了打通货物通道,庆安,绥化,哈尔滨到齐齐哈尔一片的通道一定要拿下来。
这一片,不但是通向齐齐哈尔,黑河,大兴安岭等地的要道,还是一大片平原,是农业区,在三十年代,这一片还有很多荒草原,林地,但一些地方已经有人定居开垦。
小路重视这里,只要打击了日本人,占领了这里,哪怕就是削弱了日本人的力量,大量的百姓和家属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安排在这里,开垦平原的大量土地。东北百姓,关内百姓都知道这里的开垦条件好,不要动员,就会有人迁居这里。
小路头痛黑龙江,主要是因为百姓少。人烟少,可以开辟根据地,但是没有百姓,根据地是生存不下去的。
这一片是小路规划的农业区,不是工业区。必须占领这里的广大农村,这样才有粮食,才有百姓,才有未来。
因为前一阶段欺骗战,日军把注意力集中在佳木斯和齐齐哈尔两侧,中间则日军兵力不足,哈尔滨一线空门大开。机会来了。
前一段,小路精心策划了一个巨大的骗局。一个骗局揭穿,日本人认为对方战术重点事兴山的时候,人家突然在嫩江流域打个不亦乐乎。各地的日军增援嫩江,保卫铁路大动脉去了,小路的真正杀招来了:进攻哈尔滨。
这个计划提出来,几乎洠в腥丝春谩Q影泊罄腥糠炊浴W詈螅÷钒炎约旱募讣孛芪淦鞯挠梅ㄋ盗耍影不故遣煌猓谴鹩λ匝橐幌拢劬椋蛞徊坏校⒖坛吠恕3吠硕饕欢ㄊ孪茸急负谩�
等到日军不断从哈尔滨抽调离开,延安开始觉得,他的哈尔滨计划,应该能实现。
在苏联和日军在珲春的紧张局势的报告报到了延安之后,延安一下子冷静了。在好几个人几夜未眠之后,他们的观点改了,认为进攻哈尔滨的胜利是可能的。
不论怎么打,小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全伊春这一片根据地。因为力量不足,人口不足,大兴安岭的计划没有实现,小兴安岭不能丢了。
在自己手里控制的农业分布很广,但是工业区只有着一个,一些轻工业产品马上就要见到希望了,以前的大量投入马上就要见到回报,根据地千万不能出事。
东北要变成一个大泥潭,让日本人动弹不得,无可奈何。要让日本人政令不出城市。
这一次打好了,华北的那一种僵持局面,就会提前在东北上演。也就是说,日本人的势力范围,只能集中在城市和铁公路,就像串珠一样。此外的广大地区,都是我们的。
当然,小路还有下一步的打算,就是让日本人忘记自己的存在,集中精力对付苏联,发动诺门坎战役,自己在诺门坎获得更大的好处。
能做到吗?日本人会不会将来集中精力先消灭自己,在和苏联较量?如果日本不和苏联较量,那么自己策划很久的在诺门坎战役获得利益的想法就会泡汤。
诺门坎战役,那是一个令人着迷的一场战役。
只有策划下一城战略欺骗。能做到吗?办法总比困难多。
小路拿着延安的电文,向庆安一线发出命令:开始行动。
;
第214章 心里很复杂的刘维翰()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7月21日,庆安。
伊春市警备副司令韩登瀛和铁力县长陈桂林这一年多对伊春的西大门的建设花了巨大的功夫。
小路整理过晋察冀政府的制度,总结出了抗日民主政府的基本方法,交给陈桂林做试点。伪满政府被拔除,陈桂林用抗日民主政府来填补。
开始的时候很困难,几个月后,几个村政府成立,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接下来的几个月后,全县各村的民主政府建立完毕。
作为奖励,凡是有民主政府的村子,陈桂林赠送种子作为奖励。如今,老百姓都看到了伊春来的种子的好处,那庄稼的长势,产量提高一倍都可能。所有人都打算把种子的收获不吃,还做种子。谁不想明年用上新种子呢?
抗日民主政府对村民帮助还进行教育。村民和先遣军一条心,把抗日作为自己的事情。几乎所有的村子都成立了村民互助组织和民兵组织。
这是人心的长城,这道长城把日伪军的渗透侦察封锁在铁路线里。
除此之外,小路还写了一篇地道战概要,这是前世吕正操的冀中的经验。经过抗日政府的推广,所有村庄,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挖了地道。铁力是低山丘陵地区,不太适合象冀中那样挖地道,但是,地道的主意给百姓们很大的启发,他们的粮食至少是安全了。
第三点,韩登瀛在铁力通往伊春的山道两侧布置了大量的暗哨机关。在几个地势险要的地段,修建了堡垒。这里和兴山不同,山势陡峻,道路狭窄,不利于大部队的展开。汽车和坦克很难进来,因此,鬼子一般不愿意把这里作为进攻的路线。
因为在几个地段的公路上挖好了放炸药的窟窿,韩登瀛可以在一个小时里把这条路炸掉,他对这条路的防守很有信心。
根据战役计划,韩登瀛的任务是率领他的三千人向西,把伪军夺走的庆安县夺回来,大军压到绥化,进逼哈尔滨。
庆安县春天的时候被伪第十四混成旅占领,抗联一部撤退。如今,第十四混成旅旅长刘维翰,他的两千八百兵力集中驻扎在庆安平安久胜三地。
庆安县,原来在清末的时候,有山东人于清在此地开荒,因此有地名于清窝铺。后来人多,叫于清街,后来取于清二字谐音,定名余庆街。民国改名庆城县。沦陷后划为省直辖。县城在山前河谷平原,南北两侧为丘陵山地。
刘维翰驻扎在这里,心里很复杂。
伊春的军队,最早有人叫抗联,很快就否定了这个叫法。根据情报,有人叫红军,有人叫先遣军,还有人叫义勇军,很乱。但是,和其他的抗联军队不同,这股部队战斗力很强,据说受到了苏联的援助,他们击败了于琛澄的部队。
在他们能击败大量的日军以后,伪军就更怕他们了。
除了怕,伪军里还有一种想法,因为看到了中国有人能打败日军,他们对日本的信心降低了。这些人本来就是骑墙派,见形势有变,虽然还不认为先遣军能立刻就战胜日军,但是还是觉得先遣军有希望。
前些天,兴山街出兵占领了佳木斯,虽然当天就撤离了,但是还是很快就打败了追击的日本皇军。有人传说先遣军有坦克车和榴弹炮,有人传说他们有苏联的先进武器,可以打坦克,因此才胜利了。
这几天,又听说先遣军在兴山要塞里狠狠地打击了日军,以要塞里的两万人对进攻的两万日军,日军要是没有要塞,还能战胜先遣军,如今有了要塞,日军还能战胜吗?
前几天从哈尔滨回来的人说,在哈尔滨火车站看到了大量的日本骨灰盒。日军说在兴山大胜,看来是吹牛。
刘维翰是不愿意跟伊春的先遣军开打的。但是,如果先遣军要打自己,该怎么办?打一打就跑?还是不打就跑?要么不打就跑?往死里打是不行的。
不过。他在驻守庆安这些日子没闲着,很积极地做了一些准备。
首先,他准备了一辆汽车,大卡车。这辆大卡车停在他的住所附近,随叫随到,这是用来逃跑的。为了逃跑,他还准备了行李。细软在哈尔滨,行李齐备,随时可以逃走。
除了逃走,他还准备了一些作战的设施,包括在县城了两个镇子修建了工事和碉堡,在驻地准备了足够的粮秣和弹药。这些措施准备完了,他自己感觉舒服了很多。
这天中午,刘维翰想睡一觉,参谋长来了,道:“老叔,出事了,军营里不知道谁弄进来不少的传单,是先遣军的,说欢迎投诚。投诚的,愿意抗日的欢迎,不愿意抗日的给路费回家。”
合着参谋长是刘维翰的侄子。
刘维翰道:“传单说没说别的?”
参谋长道:“老叔,有人给你送来一封信,我没敢看。”
刘维翰接过信,见信封上没写字。打开信,先看落款,竟然是路小明三个字。
刘维翰仔细地了信,半晌不说话。
参谋长道:“老叔,他们跟咱们接触的次数也不少了。这一回要打仗了,看起来不能再拖了。咱们怎么办?”
刘维翰:“怎么办?咱们家安在哈尔滨,老家里一大堆人都在日本人眼皮子底下,你说我们能咋办?不打,隔壁那位能饶了咱?”
参谋长道:“镰濑正助就是个太上皇,名义上说您是旅长,大事还不是他说了算。”镰濑正助就是刘维翰说的隔壁那位,是日本人,太上皇。伪满的伪军里,有的是有几个监军的人,名义上是副手,实际上则有最高的指挥权。还有的伪满军队,所有的军官都是日本人,特别是低级军官,在打仗的时候,拼命地催士兵战斗,部队战斗力很强。
刘维翰:“先遣军路司令说了,要是愿意,可以跟他联系,我看这样,先联系一下,看他们怎么说。你按照信上说的方法联系,就说全权代表我。看他们能开什么条件。我们一大家子人得保住。你去吧。看完了信烧了。”
******
1,刘维翰,镰濑正助确有其人。
;
第215章 满洲军的太上皇()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参谋长刚刚出去,一个人走了进来,正是他的副旅长,军事顾问镰濑正助大佐。
镰濑正助道:“刘旅长,你知道军营里的事情了吧?”
刘维翰:“他刚刚汇报,我才知道的。镰濑顾问,你有什么事情?”
镰濑正助道:“我看,先遣军马上就要进攻了,我们得准备战斗了。”
刘维翰:“你得到什么情报了?”
镰濑正助道:“关东军参谋本部刚刚来电,说有情报,先遣军要攻打我们,然后去威胁北安镇。叫我们顶住,等哈尔滨把其他几个旅派过来,消灭他们。”
刘维翰:“要我们顶多长时间?”
镰濑正助道:“至少顶十天,大部队会汇集这里去北安镇的部队太多了,哪里根本就没有先遣军。而飞机侦察的结果是,在庆安附近看到了大量的部队。”
刘维翰:“那就准备打。十天怕是不行。我听说对面的人可不少。”
镰濑正助道:“我们的装备好,一定能打败他们。”
|
晚上,参谋长回来了,道:“老叔,我见了他们了。你说是谁?说出来你认识,是韩登瀛,也是东北军的,原来是跟马占山走的,后来失散了,在齐齐哈尔那一片拉竿子抗日的。”
刘维翰:“我知道他。他不是全军覆没,被抓起来了吗?”
参谋长:“他是给先遣军救出监狱,人家重用他,叫他做伊春的副司令。”
刘维翰:“他们开什么条件?”
参谋长:“他们理解咱的担心,说可以这么办。”小声在刘维翰耳朵边说了一阵。
刘维翰脸上直抽,道:“他们开什么条件?”
参谋长又小声在刘维翰耳朵边说了一阵。
刘维翰想了很久,道:“不管了,按照他们的条件办,消极抵抗,这也管不得我们,对日本人也好交代。打败了日本人顶多办我一个指挥不利,总比送命强。以后,我把家里的优秀子弟送出国,其他的我把它们搬到南方去,那就不在乎他们日本人了。”
参谋长道:“老叔,你送家里人走,那不得好多钱,咱们先在好象有些亏本。”
刘维翰道:“有命赚就行。”
参谋长道:“老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