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会之关东局-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军营一片混乱,官找不着兵,兵找不着官。张老三来的快,把张泰达拉出门,拉上马,带领几十个人从侧门跑了出去。没跑几步,和团长会合,一行人二百多骑,沿着铁路,向西飞奔。
|
林猛本来可以来的更早,但是,到了平安镇附近,他派出侦察兵,命令大队休息。这么做的原因是,他要等张泰达把队伍拉起来之后再追,而不是强攻他们。
过了两个个多小时,侦察兵陆续回来,报告说,伪军兵营里乱了,好像要跑。林猛大叫道:“上马。大家以俘虏敌人为主。冲啊!”
张泰达刚刚跑出去,林猛就一马当先跑了进来,双手执枪,嘴里喊着“缴枪不杀”,一个伪军军官已经骑在马上,抡着马刀杀了过来。林猛右手一枪,把他打下马,高喊道:“红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放下武器!”
投降的越来越多,过了一顿饭的功夫,抵抗的没了。有的投降,有的逃跑。
衔尾追击开始了。
7月15日。王爷庙。
王爷庙也叫乌兰浩特,意思是红色的城市,也有人叫赤城。王爷庙就是个蒙古土城,没什么城墙,铁路经过这里,使这个城市发展起来。
1929年东北军在王爷庙设置兴安屯垦公署第一垦殖局,王爷庙改称兴安镇。东北沦陷后,1932年,伪满在王爷庙设置兴安省,领兴安南、兴安北、兴安东等4个分省。是年,兴安镇改称王爷庙街。两年后撤销兴安省,同时将兴安4个分省直称为省。
1935年,兴安南省公署由郑家屯迁至王爷庙街。
林猛只要抓到俘虏,立刻分出一部分人管俘虏,自己带领一些人追击。白城到乌兰浩特这二百里地,追了一天多,骑兵追步兵,沿路不断地接受俘虏。大量的伪军脱队逃走。
林猛到了王爷庙城外。张泰达进城的时候,和团长二人只有二十几个人跟随。
林猛跟着张泰达过了桥,就不再追了,如今,大多数人饿了,子弹都不多了,早晨从俘虏补充的子弹消耗完了,需要马上从新俘虏身上补充。另外,马的体力消耗很大,有些跑不动了。
二百来骑就地驻扎,补充弹药,等待后续部队。
不过两个小时,城里的一百多日军冲出了王爷庙,前来歼灭林猛部队。显然,他们看到了这些追兵弹药不足,体力也不足。
大家的身后就是巨流河,上面是桥,桥是绝对不能丢的。林猛翻身上马,双枪举起来,大喊道:“同志们,这个阵地不能丢。我们上马,跟小日本干了。骑兵打步兵,灭了他!杀!”
众人一声大喊:“杀!”骑兵催动战马,越来越快,扬起烟尘,冲向日本人。
林猛不会使马刀,骑马也不熟练,普通行军骑马还可以,骑马飞奔则这不太行,两天里屁股大腿已经磨烂,刚才休息了一阵,感觉稍微好了一些,鬼子又来,他忘了疼痛,上马杀敌。
林猛一马当先,高声呼喝,双手双枪不停地射击,身后十几个官兵为林猛的勇猛所感,猛砍猛杀,十几个人如同一个刀刃,把日本人队形撕开了一个口子。其他人也跟了上来,只一个冲锋,就把日本人杀死大半。
林猛勒马停下,观察了敌我态势,朝这一股比较大的一堆敌人冲去,再冲一次,这一队鬼子被全部杀死。
剩余的鬼子仅有三十几个人,见骑兵凶悍,心胆俱裂,回头就跑。骑兵开枪射击,不过十几分钟,一百多鬼子全军覆没。
就在这个时候,城里冲出来一队日本人,显然是日本平民,服装各异,武器也不整齐,见林猛这一百多人弹尽粮绝,体力不支,出城来袭。
大家心里很凉,要完蛋,想撤退到对岸去。
就在这关键时刻,后面传来了马蹄声,三百多匹马扬起尘土,杀了过来。
原来是后续部队三百骑兵冲了上来。
这三百骑兵早就看清楚了形势,一直冲下,跟着日本武装平民冲进了城里。城里剩余的鬼子还没来得及布置阵地,被三百骑兵冲散。
这三百骑兵在街里冲了几圈,街上已经遍布敌人的尸体,还有踩碎的敌人的尸体。这时候,林猛带领其他一百多人又冲了进来,一直杀向日军集中的车站。
以前在日本人修路的时候,这里最多驻扎了五万多日本鬼子大部队,在铁路两侧修建了大量的军事建筑。
后来西面的军队布置开了,几万的大部队走了,只留下一个联队。这些天北安镇有事,大部队调走了,只剩下一个中队和一个伪蒙军骑兵团。伪蒙军骑兵团驻守在城北,城里只有日军。日军跟骑兵拼刺刀,被林猛冲杀后,溃不成军。
在林猛冲杀了两个来回后,又来了三百骑兵和两百步兵,终于把王爷庙给夺下来了。
冲杀完毕,林猛的坐骑轰然倒地,当晚死亡,就是累死的。林猛感念这匹战马任劳任怨,进退有度,努力奋战以致累死,将战马葬于王爷庙南山脚。
林猛强攻王爷庙,攻克鬼子兵营和火车站,全歼驻守的二百多鬼子。一千多蒙军逃跑,林猛派骑兵追击。一个蒙族战士在战场上大声劝降,俘虏了四百多伪蒙军骑兵。
当夜,步兵大部队来到王爷庙。此时,林猛双股血肉和衣服粘在一起,被医生强行拉下马,住进医院。
此后数日,林猛部队以王爷庙为根据,追击残余的伪骑兵,仅有二百多骑兵和张泰达一起逃走,向北逃,奔向齐齐哈尔。以后的七八天里,林猛把王爷庙一代的伪满政权全部摧毁。蒙古上层和黄教上层求见林猛,要求红军手下留情,不要破坏基层政府。
林猛与小路沟通,小路首先祝贺他们的战功,其次,对于民族政策,要他广泛团结蒙古各层人士,让他们明白我们的政策,暂时不要镇压蒙族的大汉奸。
王爷庙攻克后,铁路阻断,林猛部放弃白城,在王爷庙和白城四处出击。海拉尔日军震怒,调集一部分军力,乘火车向东进逼王爷庙,准备聚集足够的军力,一举歼灭林猛。
另外,齐齐哈尔和北安的日军已经在齐齐哈尔集结,杀向白城。
因此,小路要求林猛部队放弃城市,破坏铁路,到乡下去巩固基地,整训部队。
7月20日,王爷庙。
林猛在宣传完政策,率领大部队撤退。俘虏的七新百多伪蒙军经过教育,有将近一半的人愿意参加红军。其他人则发给路费,放走了。到现在,林猛部队前前后后收编了两千来俘虏,绝大多数是骑兵,实力大增。
在海拉尔齐齐哈尔日军来到之前,林猛把兵力收回,放弃乌兰浩特,去基地修整。
林猛这一次在蒙古地区活动,散布了影响,有几十个蒙古进步知识分子跟林猛走,参加红军。小路听说,大喜,要林猛跟这些人好好沟通,以后战势稍微平静后送到伊春来。
白城子一战,林猛智将之名迅速传遍伊春新京乃至传到了陕北。几天后,王爷庙一战,林猛的猛将之名再次传遍。林猛有勇有谋,人皆叹服。他以极小的损失,换来极大的胜利。
从南京来的几个少将原来对小路手下不太看得起,在当初他们经过嫩江地区去小兴安岭的时候,林猛部队主动送给他们大量粮食布匹,各个部队心存感激,感念他的人品,却未必佩服他的本事。
这一战下来,人人对林猛敬服。
;
第213章 论持久战之光()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1938年7月21日,伊春。
小路自从从北陵回来,这一个半月一直在伊春没离开。
他在伊春一直在研究东北,东北亚,乃至中国和欧洲战局的变化,试图从中选择最佳行动方案,获取最大利益。
东北局面,苏军在珲春的压力在外,自己拍的朝鲜别动队在南,自己在东在北,加上大本营要关东军不断向华东补充军队和运输物资,这让关东军的境地很难。
关东军连续失败,兴山要塞久攻不下,又在白城子被吃掉了几千人,铁路被切断。而绥化则聚集了两万大部队,根本找不到任何敌人。
植田谦吉和矶谷廉介攻破兴山要塞的决心动摇了。他们准备把伊春东西两侧聚集的大部队撤退下来,一部分调往珲春方向,一部分调回佳木斯,一部分调回齐齐哈尔,准备夹击白城。兴山要塞死伤数量巨大,已经惊动东京了。这是关东军在支那的惨败,被人以少胜多,是皇军的极大的耻辱。
小路在这个时候,开始大欺骗计划的下一步,在鬼子军队拉回来之前,派韩登瀛部攻打庆安。
以前在庆安和绥化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通过各种渠道动摇伪军的军心,如今,是收获的季节了。
华东华中的局面,则和历史上一样,很不乐观。黄河决口,造成黄泛区,阻止了华中日军西进。
继续向西进攻的日本人眼看就要占领河南开封。老蒋下令,在花园口炸毁黄河大堤。开始的时候,炸得不对,没有引出河水。后来请教黄河水利有关专家,在花园口险段爆破,这才成功。滔滔黄河水南下后向东南流去,形成和著名的黄泛区,把日军阻隔住了。
历史上,这个黄河防汛专家因此被打成右派。其实,他也很冤枉。他本来是要帮助抗战的。
日军比起中国军队来说,现代化的程度是很高的,他们军队配备有汽车,可以运输辎重,可以运输步兵炮兵,也可以运输骨灰回去。他们还有大量的战马,驮运辎重,拉马车运输。
不论是汽车,还是马车,都不能穿过黄泛区。黄泛区水深不是很深,多数地方是泥潭,不能行船,不能行车。
日军不能越过黄泛区,只好从长江一线进攻武汉。
现在是日本的进攻阶段,日本在江苏江西武汉一带进攻,徐州会战到五月中旬以日军的胜利告终。
武汉会战打到现在,江西大战正酣,胜负尚未见分晓。不过,日军想速决中国的企图没有实现。
南方各地的战区之外,大量的难民在艰难地向重庆移动,向香港移动。香港的人数骤然增加起来,重庆的人口急剧增加。
在这种形势下,朝鲜,东北,台湾几地大量的粮食物资通过海路陆路运往长江下游。日本人因为准备不足,很是被动,征兵调兵在本土不断进行。
长江中原,战况不好,一败涂地。此时,亡国论甚嚣尘上。
打胜了,就大喊速胜论,失败了,就喊亡国论。
这时候,小路的几个胜利,能否给他们以鼓舞?
|
这个关键时刻,一部伟大著作诞生了,就是《论持久战》。
之所以是伟大的著作,就是因为他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指出了弱国战胜强国的方向和方法。可以预见,就算日本人不发动太平洋战争,把所有的军力都投入在中国战场,中国也一定会胜利,只不过胜利得时间会拖一些年而已。
毛公开始写这一部著作的时候,是1938年春,为了给他暖脚,警卫员把火盆放在脚边,结果他过分投入,火盆烧了棉鞋。
整个著作写了八九天。虽然构思很久,但不到十天,就写出这样一部著作,实在是前无古人。
五月到六月,毛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以《论持久战》为题发表了演讲,受到干部战士们的热烈欢迎,他们争相传闻、展开讨论。
历史虽然被小路改变,但是毛公看资料得时候,没有看自己的著作,而是着重看历史地走向。在抗战困难的时候,毛公只是审时度势,不看电脑里的历史资料,和历史一样,写出了《论持久战》。
拿出来草稿,保密组的人和历史文献相比,竟然一字不差。
这一部惊世之作,有几个人的反应很有意思。陈云一力主张印刷,去武汉重庆印刷。李宗仁十分推崇,听了周公的介绍,白崇禧则归纳《论持久战》为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持负面态度的也不少,有两个很有名。一个是老蒋,他不知道怎么着,基本上对着一部著作采取了无视的态度。
还有一个持负面态度的是王明。王明此时在武汉主持长江局,对《论持久战》十分排斥,不允许印刷。
后来他还写一首诗以嘲讽:“四亿弗凭斗志衰,空谈持久力何来?一心坐待日苏战,阶段三分只遁牌。”
得到这个消息,小路立刻印发数百本,给全东北的军官和地下党。
东北现在正是艰难时刻。
按道理讲,日军南方军力不足,应该是东北的机会,但是,东北的日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