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善战之宋 >

第92部分

善战之宋-第92部分

小说: 善战之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他们也觉得这个想法的确有些太天真,应州、朔州和寰州和新州两败俱伤,肯定会有氏族蠢蠢欲动,虎视眈眈。

    至于新州重新归属大宋的事,他们更是连想都不敢去想,身在东北方向的辽国军队,始终如一柄利剑,让人不敢直视,只要宋朝敢公开介入塞北氏族混战,不但将有极大的可能陷入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更有可能被辽国军队趁势收回之前失去的领土,甚至挥鞭南下,饮马长江。

    大殿上,赵恒反复的将王靖的书信看了好几遍,终于确定了信的真实性,他此刻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想不到在自己有生之年,竟然可以看到脱离宋朝控制长达一百七十多年之久的新州回归到汴京城的怀抱。

    “哈哈哈”一贯不喜于色的宋真宗赵恒第一次在朝堂上放声大笑起来,这一笑将他这么多年的淤结之气完全打开了。

    一年前,王靖奉旨离开汴京

    这期间,王靖在这些独霸一方,觥筹交错的氏族势力之间不停的游走斡旋

    当时他作为一个虚有其衔的应州知府事,又有谁会把他放在眼里呢,谁又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什么实权,看上去弱不禁风的应州知府事,竟然一手主导了如今整个塞北氏族争霸的走向,谁又能想到,那些老谋深算的氏族族长们,一个个的被他牵着鼻子走却毫不自知,谁又能想到,别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他竟然做到了。

    一年后的今天,王靖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赵恒至今仍然能够回忆起当初王靖离开时说过的话,

    陛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请陛下切记,本次收复燕云十六州,必先联应州,再吞朔州和寰州,至此可维持战局不变,倘若再谋其变,应以应州为主,若其胜,战局定,若其出师不利,宜稳不宜攻,请静观其变,等臣佳音,若臣不幸,只怨时运不济,千万不要擅出刀兵,让大宋深陷战局,切记切记”

    赵恒正感慨着,这时从朝堂上闪出一人,面对赵恒一拱手说道,

    “父皇,新州回归乃是我朝的天大喜讯,这是上天和列祖列宗眷顾我朝,是我朝前线数万将士奋勇拼杀的结果,儿臣斗胆恳请父皇,犒劳远在新州的三军将士们。”

    赵恒一看,原来是四皇子信王赵祉,他哈哈大笑“好,祉儿的话和朕的想法,不谋而合,朕也正有此意。”

    看到赵恒如此高兴,赵祉心思微微一动,“父皇,不如就让儿臣替朝廷前去犒劳那些立下大功的将士吧?”

    听到赵祉的话,在他旁边的大皇子隆王赵佑嘴角不由露出一丝冷笑,他已经猜到了自己这位四弟赵祉的那点小心思,新州刚刚被收复,尚未有任何势力插入,如果这个时候可以抢先一步前去酬军,那么前线的将士势力会对酬军的赵祉感恩戴德,用朝廷的钱去收买人心,这也会为赵祉夺储增加一些筹码。

    “难得祉儿有此想法,理当如此,朕准了。”

    赵恒点了点头,正准备答应下来,下面朝臣中又闪出一人,也拱手说道。

    “父皇,儿臣认为信王此言不妥”

    说话的正是大皇子赵佑,对于自己二弟的心思他心知肚明,又怎么会让他如愿呢?

    赵祉看了一眼神情平淡的赵佑,不由得讥讽着,“大哥,新州的将士立下大功,我身为皇子代表父皇去犒劳有何不可?莫非你想去不成?”

    赵佑并没有理会赵祉,他看到宋真宗赵恒的目光,便清了清嗓子,面不改色的说道,

    “父皇,儿臣斗胆请问如今新州的统帅是何人?”

    “现在还没有任命,但以官阶来看应该是王靖,有什么问题么佑儿?”

    “问题就出在这里”赵佑点了点头,向后环顾了一下朝堂内的军官将领们,朗声说道“目前占领新州的应州府军这次立下的是军功,根据朝廷律法,应由枢密院拟定立功人员名单,交由父皇审核,再由枢密院下发军功嘉奖,而且军功当由在军中担任要职的人宣布,二弟赵祉虽身份高贵,但一不在军中担任要职,二不属于枢密院管辖,他本意虽好,但是却不符合我朝的律法。”

    说完这句话,赵佑看了一盘旁白的赵祉,后者脸色铁青一眼不发,笑道,“二弟,请不要误会,本王不是故意为难你,实在是祖宗律法上这么说,也只能这么办了。”

    同时又面向宋真宗赵恒,对着群臣,郎朗说道,

    “父皇,倘若王靖统领如果回到应州,我看那时候二弟就可以去犒军了”

    赵佑话一说完,底下立刻爆发出一片哄堂大笑,赵佑的意思所有人都明白,王靖的另一个身份是应州知府事,知府并不在枢密院管辖,但话说回来了,现在所有立功军官都在新州,让赵祉跑到应州去犒军,这不是笑话么?

    “你”赵祉一时语塞,他刚才光想着如何能够劝说自己去犒军,却忘记了宋朝律法的这一条规定。

    正在这时,李泰从朝臣队列中走了出来,他神色谦恭,语气平静的说道“陛下,新州刚刚平定下来,犒军是必须的,但是这次王靖他亮出了应州军队的旗号,为臣认为汴京这次是无法置身事外了,塞北战事为今之计,是攻还是守,还请陛下决断。”

    皇城司出身的李泰,在国公曹彬逐渐退出幕后时,如今已经隐隐成为宋朝武将之中的领军人物。

    汴京内,他身后的汴京城皇城司诸将都是他的支持者,而另一个以李继隆为首的另一派,身后也有禁军统领吕蒙正的支持。

    这里面的原因不仅仅是简单的站队问题,还涉及到一些不可言语的其他方面。

    皇城司的军官武将以各州府的府军出身为主,而拱卫京师的禁军却更多出自朝廷之中,是皇帝的亲儿子,虽然皇城司和禁军名义上地位相当,但实际上皇城司的地位却要比禁军低上很多,武将任命,去各级调动的时候,总是会考虑到这些,所以不知不觉就分成了两派。

    比如禁军之间经常的话题,你是出自什么人门下?你的引荐人是现今哪一位大臣啊,你引荐的大臣师从何人?但如果你说,对不起,我没人引荐,我是从下面这些州县的府军凭借战功一点点上来的,其实我就是粗人一人,别人虽然表面上仍然面带微笑,但是眼神中却隐隐多了一丝嘲讽。

    话又说回来了,一个从底层靠着军功起来,战功卓越的将领,打心眼里也瞧不起那些一见面就谈论自己出身,实战经验并不见得比自己高明的禁军将领。

    所以说,汴京城中代表宋军最主要的武将出身有两大派系,分别为皇城司和各州郡县府军为一系,禁军自成一系。

    两大派系隐约形成对立之势,分庭抗礼,这并不是由某个人挑起来的,而是当今的宋朝武将军官结构体系,朝廷出身的军官集团和底层出身的军官集团,两个不同的群体为了各自的利益不约而同的形成同盟对抗。

    现如今,远在太原府路的田仁朗、石宝吉、莫罗山等人为皇城司派系,被认为是宋朝镇北不二人选,由宋真宗亲自任命,镇守在雁门关旁代州的杨继业为禁军派系,原本从整体上看,皇城司派系就更强大一些,再加上如今远在新州的王靖和杜天城、狄青、秦文、徐安民、辛巳,罗信等新起之秀,皇城司派系实力更是如日中天,也正因为如此,更加激起了禁军派系的不满,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身为一个武将倘若连像样的战功都没有,那还有什么发言权。

    李继隆看了一眼李泰,后者一脸平静的站在朝堂的红地毯上等待宋真宗赵恒的命令,他也迈出一步正好和李泰并肩,“陛下,若有所命,本将愿往。”

    “众卿能够以国事为重,很好。”赵恒满意的点了点头,“不过朕认为,出兵一事非同小可,还是慎重商议为好”

    “退朝。”

    赵恒挥了一下衣袖,站起身来,在几个侍从的指引下,离开了朝堂。

    赵恒前脚刚走,朝堂上立刻哄的一下,吵成了一锅粥,这些大臣和武将们的热议话题全部都围绕着新州战事。

第147章 可疑人员出现() 
应州

    乌家府宅

    乌鼎将正在和刘开山、张阔海二人商议如何应对以蔚州为轴心的氏族联盟,前段时间项家的战败让他们既感到惊喜又感到担忧,惊喜的原因是不用再担心受到项家的报复,担忧的是一旦蔚州联盟若取得胜利后,下一个目标肯定会是实力大损的应州、寰州和朔州。

    乌鼎将现在非常后悔,若是当初自己不利欲熏心,又怎会让原本在塞北氏族争霸中占据优势的三大氏族沦落到这种地步,而乌家由于在新州战役之中损失过大,另外二个原本依附着他们的刘家和张家已经隐隐有了不愿意在俯首听从号令的迹象。

    “鼎将兄”

    刘开山缓缓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然后才悠悠的说道,“您刚才说让我们三大氏族完全顺从汴京的提议,我并不赞成,我们刘家认为于宋朝结盟只会弊大于利,换个思路考虑一下,我们为什么不能同塞北其他氏族联合在一起呢?如今新州相信也很快会被其他家族瓜分,我看不如让他们这些人和宋朝拼个你死我活,我们三个氏族在一旁静观其变,休养生息,才是上策啊。”

    一旁的张阔海也点了点头,“没错,开山兄说的有道理,这个宋朝本来就没有安什么好心,尤其是那个知府事王靖一副贼眉鼠眼的样子,看着就不像是什么好东西,而且现在蔚州的朱家势力如日中天,我认为和其他氏族联合在一起,才是最有利于我们三个氏族的。”

    张阔海说完,看了刘开山一眼,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塞北这些氏族不准备和我们联盟,反而想吞并我们怎么办?那时候我们再想和宋朝交好已经不可能了,在燕云十六州之中,我们三个氏族能够首先和宋朝搭上这个线,机会难得啊。”

    乌鼎将看到刘开山和张阔海两人在自己面前眉来眼去,基情四射,强压住心中的怒火,耐着性子说道,若不是他乌鼎将在楞县城外最后时刻舍弃了乌家数万士兵去牵制项家军队,应州氏族联军又怎么能够抽身而退。

    “按鼎将兄的意思,倘若今后宋朝不接受我们的投诚,翻脸的话,那我们还不是一样死的很惨?”

    “阔海兄说的没错,你的意思就是我刘家的意思。”

    “两位老弟,请好好考虑一下,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乌鼎将腾然起身,一只手背在身后,沉住气说道,在他背后,那只拳头被他攥得格格作响,

    “咳,咳”乌鼎将胸口突然感到一阵发闷,剧烈的咳嗽起来,可能是最近心情比较压抑,他总是觉得自己经常会有气短胸闷,偶尔会有头晕脑胀的感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刘家和张家竟然变得惺惺相惜起来。

    “我刘家考虑的很清楚了,这次新州的失败,与你乌家的指挥有很大关系,要不是你自大,我们刘家和张家怎么会损失那么多士兵?如果再听你乌家的,那才是真的意气用事。”

    “不错,三家族结盟,理所应当是平等的,为什么每次就一定要听乌家的?为什么每次三族会谈的时候都要到应州城来,我建议下次再进行三族会谈,不如去开山兄的寰州城上坐坐,开山兄以为如何?”

    “阔海兄所言即是,早就应该让我们刘家尽尽地主之谊了。”

    以前乌家实力强横,刘张两家只能唯马首是瞻,但经过新州一役,乌家损失最为严重,这样一来,应州原三氏族的实力基本相当,刘张两家也没有理由在依附乌家了,现在刘开山和张阔海两人一唱一和,隐隐的形成了同盟之势,乌鼎将突然有种预感,三家族同盟关系现在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牢固了。

    看刘开山和张阔海两个人一副咸鱼翻身的得意神色,乌鼎将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现在和他俩讲“一个筷子容易折一捆筷子折不断,独自一人易被干我们都是小伙伴”这个道理,这两个人此刻也肯定听不下去,不过为了乌家的基业,他也必须要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两位贤弟”

    乌鼎将刚一张口,门外突然跑进来一个士兵,“族长大人,新州有急报传来。”

    乌鼎将接过了急报,他心中有些吃惊,难道新州这么快就被蔚州联盟占领了?然而更让他吃惊的还在后面,当他打开急报的时候立刻被里面的内容镇住了。

    “什么?新州竟然被应州府军占领了?”

    当他看到急报内容的时候,乌鼎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再次仔细查看了一下快报,上面火漆只有一道裂纹,很明显在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