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善战之宋 >

第273部分

善战之宋-第273部分

小说: 善战之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雁门关发来信息,说王靖已经伏法,不曰首级就会送到。”

    宋宗一七九年五月二十三曰,汴京城中人潮涌动,欢呼声震天,无数百姓夹道欢迎,就算被维持秩序的士兵挡在路的两旁,仍然不能阻挡他们的热情,在他们狂热的呼喊声中,代表大宋出使辽国的使团队伍终于在城门口出现了,为首的是一身盔甲装扮的罗尔成,在他的身后,一个个护卫使团的骑兵们面无表情的骑着马缓缓在青石板路上前行,在这欢呼震天的气氛下,这支使团队伍显得格外的肃穆。

    从去年前往辽国的使团,本该早就回来,但直至今天才终于回到了汴京城。

    不过,这支使团也完成了它的使命,不但加强了大宋和辽国之间的友谊,同时,也带回了辽景宗耶律贤陛下的亲笔信——关于无条件赠送大宋五十万头羊粮食的承诺。

    这些牲口,将极大的缓解宋朝现在所面临的饥荒问题,意义极为重大,这也是身为使团正使赵灵儿一直在临潢府与耶律贤沟通的成果。

    作为一名公主,赵灵儿虽然不能像她的兄弟那样征战沙场,但是她却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用军队和拳头才能解决问题,

    车队内的一辆白色马车中,这是清虚公主赵灵儿所乘坐的马车,今天来到这里欢迎使团回归的百姓们,除了想表达对使团归来的欢迎,更主要的目的都是想亲眼看看这个被誉为大宋最睿智,最有皇族血脉特征的清虚公主。

    不过让这些百姓失望的是,任凭外面的欢呼热浪一潮高过一浪,马车的车帘却始终没有打开。

    几乎是在所有人欢迎大宋使团的同时,在汴京城东面的远方却突然疾驰而来一支骑兵小队,十人左右,这些骑兵脸色疲惫,在其中一个人的身后还背着一个包裹,上面还能隐约分辨出一些已经变成褐色的血迹。

    “喝”

    在还没来到汴京城门时,很远的距离,为首的那个骑兵就已经高高举起了他手中的令牌,把守城门的士兵一见到令牌,立刻退到了一旁,眼看着这十几名骑兵马不停蹄的从他们面前冲了过去,那枚令牌是边关要塞的通行证,说明有紧急事情要发生。

    事实上,由于当时汴京城的大部分人的记忆力都集中在了那支刚刚回国的使团身上,并没有人注意到这样的一支骑兵小队。

    而直到二天之后,或者更长的时间,这支从雁门关日夜兼程赶来,极不起眼的骑兵小队带来的消息才引起了整个朝堂的一场轩然大波。

    消息首先传到了皇城司,最先通报给了李继隆,当时还有几人正坐在一起商量事宜,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田仁朗是当今武将之中属于老资格了,在王靖还在成都府的时候,他就是一名先锋官,和王靖曾经相处过一段时间,深知王靖为人。

    而李泰则是曹彬的老部下,虽然和王靖交情不深,但是他通过曹彬了解王靖,心中很清楚,王靖恐怕是继杨继业之后,下一任大宋帝国军队的领军人物。

    而这样的人怎么会突然的就被杀死了呢?

    还有赵拓,对于这个当今天下突然崛起的将星,他一直也在关注,最近也正在考虑如何将他真正拉到这里,称兄道弟,但没想到

    消息传到汴京皇城司,李继隆以最快的将泰格中将、李尔中将召集到一起,一脸严肃的将这个消息说了出来,

    最先吼起来的是李泰,他听完之后开始还笑嘻嘻,以为这是李继隆故意和他开的玩笑,但是当他看到李继隆眼神中流露出的沉重之色,他傻眼了

    “特么的,我现在就要去问陛下,有没有搞错,陛下是不是疯了,王靖这小子到底做了什么,就算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说一说也就完了,至于这么狠吗?难道陛下忘记了,这么多年,王靖到底为朝廷付出了多少,到底为朝廷立下了多少的功劳,不行,我一定要去找陛下评评理去。”

    李泰神情激动,他那黑塔般的身躯被旁边的田仁朗将死死的箍住,也幸亏后者的体格也比较强壮,更为年轻一些,才总算拽住了他。

    “泰格,你听我说,你先静下心,也许事情并没有你想像的那样,还有,像你现在的状态去找陛下,那不是去评理,那简直就是去找死啊!”

    李泰大怒,“你放开我,我一定要问问为什么陛下这样做究竟是为什么,是为什么”

    他的语气越来越激动,但李泰却感受得到,他正奋力熊抱住的田仁朗声音越来越小,对方身上紧绷的肌肉也越来越松弛下来。

    他总算放下了心,松开了泰格。

第335章 骚乱() 
“王靖啊,你小子要是地下有知,千万不要怪罪我啊,要不是我当初一眼选中了你,你也不会有今天的下场了。”

    李泰眼睛中噙着泪水,他是将王靖带进宋军中的领路人,见证了王靖从一名都头走到了现在,他也经常在别人面前夸耀他的眼光独特,慧眼识英才,甚至沾沾自喜,而这一切,以后都不会再有了。

    李继隆和另外几人看着一脸悲痛之色的李泰,众人心中也不约而同的长叹一声。

    汴京城防守战是汴京会战的关键点,而李继隆作为汴京城防守战的真正指挥者,没有比他能够切身体会得到当看到外围援军赶来时的那种激动心情,当时宋朝军队正和和西夏军队交战在一起,战况激烈进行得难解难分,他是站在城墙上,第一个看到远处竖起的那一大片辽国旗帜的人,最先看到那些黑压压的辽国骑兵毫不减速的冲进西夏军队的后阵,撕开西夏军队原本坚固的战阵,而就在那一瞬间,李继隆的心才终于的放了下来,这场战役,大宋赢定了。

    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最后时刻辽国军队的加入,如同最后一棵稻草一样,将原本势均力敌的汴京城防守战役天平发生了倾斜,而李继隆也因为这场战役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王靖。

    李尔也是如此,原本他的资质并不是很深厚,但他作为跟随杨延昭中将攻打寰州州府的众多军官的一个,他也因为那次战役的胜利获得嘉奖,一跃而晋升为京师皇城司的副将,而且,作为在杨延昭中将身边的亲信,他远远要比朝廷中其他人更清楚那段时间在寰州州府到底发生了什么,虽然说杨延昭因为攻打寰州州府立下了大功,但是包括他在内,所有人心中却都很明白,如果没有王靖,先不要说能不能攻打下寰州州府,他们雁门关的军队能不能活着返回雁门关,那还是一个问题,毕竟当时秦氏骑兵无人可以力敌,堪称恐怖的存在。

    当缉拿到王靖的消息传到曹彬那里的时候,正在下棋的曹彬听到消息的时候,抬在半空中准备落子的手臂久久没有放下。

    然后是李沆得到了消息

    吕蒙正得到了消息

    十一堂的那些书生苏青成,伯考、木易凡、白生、曹棕、杨文广、王图木等人得到了消息

    虽然说由赵恒亲自下发的追缉令已经几乎传遍了整个大宋,但是当他们得知王靖在雁门关外被抓获,首级已经被送回来的时候,更多的人潜意识里还认为这会不会是谁无聊搞的一场恶作剧,他们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无法相信这个近乎荒谬的事实。

    所有人心中都在认为,像王靖这样让人无法看透深浅的人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被杀死了呢?

    绝对不可能。

    直到闻讯赶来的他们在皇宫中亲眼见到那一个被白灰腌制的,紧闭着双眼,脸色惨白,让他们极为熟悉面孔的头颅时,他们才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

    王靖,这位在十年前突然崛起的国家栋梁,他真的死了。

    正如几十年前大宋一代名将赵匡胤那样,在他正值鼎盛时期,却突然的陨落,只不过前者是天命不可违,而后者——却是当今陛下一手造成的。

    在场的所有人心中突然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他们看着不远处坐在銮金龙椅上一脸平静的宋真宗赵恒,忽然有一种极为陌生的感觉。

    “陛下,老臣老了,希望陛下恩准,让老臣离开京师返回老家安度晚年”

    曹彬再次扫了一眼盛在托盘上的头颅——匆匆十年,只是弹指一挥间,他的心中感慨万千,生出莫名的伤感,所有的一切万念俱灰。

    王靖,这个让他极为看好的晚辈,他对他的喜爱之情无以复加,甚至内心中早已经把他当成了半个儿子,可是,却落得这样的下场,实在让他难以接受。

    之前对于王靖他无能为力,而今,只能用告老还乡的这个做法来告慰他的英灵。

    “曹大人,你这是在埋怨朕吗?还有你们,现在都用这种眼神看着朕,心中也是这么想的吗?”

    赵恒有些失望的望着曹彬,他的目光缓缓的从众人身上扫过,偌大个大厅,站着数十个前来求证消息的朝臣们,但此时却没人肯说话。

    虽然没有人敢像曹彬这样说出心中的不满,但从他们的表情上,仍然能够看出他们此时的士气,已然跌进了谷底。

    大厅内鸦雀无声,静的掉下一根针都能被听到。

    “咳,咳咳”

    一阵剧烈的咳嗽声从銮金龙椅上传了出来,一些朝臣忽然抬起头来,脸上带着极为惊讶的表情,他们看着宋真宗赵恒正捂住嘴不停的咳嗽,脸憋得通红,过了好一会才把颤抖的手移开,重新恢复了神色。

    一直以身体硬朗著称的赵恒,竟然得了病了?

    赵恒仍然稳稳的坐在上面,但在众人眼中,此时的他,却更像一个已近迟暮的老人。

    是了,原本赵恒已经年逾六旬,本来就是一名老人,只不过他多年的勤于执政和雷厉风行的气质,给人留下永远不会疲倦的印象罢了。

    而这时,大殿之中再次回响起了赵恒洪亮的声音。

    “朕于二十四岁登基,勤勉于朝政至今已经四十载有余,自问这一生为大宋所付出,后世就算不会评价朕之功,朕之过也足以抵朕的所有过失,朕很自豪,在朕执政的这些年,大宋帝国拥有像曹彬、杨继业、李沆、吕蒙正这样的国家栋梁,还有已经逝去的那些忠烈之士,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努力,才有了如今大宋繁荣昌盛的局面,就算是朕现在合上眼睛,也足以告慰列祖列宗和整个大宋的子民们,即便是将九五之尊之位传给下一位的世子,朕也可以自豪的告诉他,朕,留给你的是一个大好的锦绣江山”

    赵恒说到这里,神情中流露出一种从未展示过的自豪,而大厅内曹彬等人听着他的讲话,也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没错,从赵恒登基以来,位于四面受敌的大宋便展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西部收复成都府路,西部结交吐蕃诸部,抗击北辽,又在西北部抵制住了西夏的骚扰,同时还中央集权,现在的大宋,有着历代大宋帝王最梦想的开局,仅凭这一功绩便是他人无可比拟的。

    “王靖此人,虽然能力出众,也为朝廷立下数次战功,但他却欲勾结他人,意图谋我大宋之基业,不幸阴谋败露,被朕觉察,才仓促出逃,他今天的下场,乃是他咎由自取,朕就是想用他的例子来告诉天下人,阴谋篡国者,人人得以诛之,同情者,与竖子同罪。”

    同情者,与竖子同罪

    听到赵恒的话,这些本来还准备发一些牢骚的那些朝臣,心中暗自一惊,看来赵恒已经决定用强硬的手段解决此事了。

    “那么谁现在还认为王靖这种逆贼不该死的话,就留在这里,若没什么什么事,就退下吧。”

    赵恒眼光扫过了面前的这些朝廷中的众臣,他的眼神夹杂着一丝冰冷着漠视,他心里很清楚,今天如果不摆平此事的话,那么说不准过不了多久,雁门关的杨延昭肯定会过来问询,成都府路的寿春郡王会过来问询、还有应州的裴定方、新州的狄青

    这一算算,整个朝廷竟然有如此多的人都和王靖有交情——王靖杀死一万次也是应该的。

    打发了这些群情激昂的众臣,赵恒便让人把面前的这个头颅处理掉,头颅虽然面孔和王靖基本一样,但赵恒知道这肯定是用某个不知名的死囚犯的头颅易容改装的。

    而在这之前,金国派来的使者也已经先来一步,确认为是王靖之后便先行离开了。

    赵恒知道,在过一段时间,金国的粮食便会运送抵达,而大宋的粮食危机也算是真正的解除了。

    不过,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样简单,几乎是在这些朝臣离开不久,才回到公主府的赵灵儿得到了消息,立刻飞快的赶了过来。

    在见到她的父皇赵恒之后,还没有说几句话,便已经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场面一度失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