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战之宋-第1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御林书院的膳厅,不知道是哪位名匠设计的大厅格局,在膳厅宏达的墙壁上,到处都是关于战争主题的壁画,每一个壁画上的内容都记载着宋朝某一个著名战役的场景,在大厅四周的墙壁旁边,还有着几百尊高达近一丈的铜制士兵雕像,每隔几十码放置一个,雕像上的表情和神态各异,有些拿着战刀,有些拿着长枪,一副威严的样子。
在红色的餐桌布上,每隔几十码的距离,都放着一个挂着铜制头盔的底座,头盔是仿百年前重装骑兵的样式,在头盔的最上还有一条长长的红缨。
与其说这里是一个膳厅,到不如说这里是一个军事的展览馆。
大厅内的装饰并没有其他地方宴席上的那种浮华,甚至相比起来非常的简单,但几乎所有来到这里的人心中都会不由自主的升起一种感叹,那是一种对军队的崇拜之情,让人热血沸腾,尤其是那些记载大宋历史上著名战役的壁画,更是让人折服叹为观止。
侍从们推着盛满食物的餐车,列着一条长队,很熟练的依次将餐盒上的食物放到了餐桌上,就退了下去,在餐桌附近已经聚集起一些书生,他们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聊着天,谁也没有把目光投向餐桌上的那些精美的食物。
大宋御林书院对于就餐有着严格的规定,每个堂都有着自己的就餐区域,而且就餐前都需要等专门负责膳厅的夫子下达命令才允许吃饭,在自己的夫子没来之前,私自坐到餐桌前会被视为极为不礼貌的表现。
王靖站在一个铜制雕像旁边仰望着头顶上的壁画,壁画上记载的是关于百年前宋朝与吐蕃诸部在高地平原上的一场战役
此时,外边忽然一阵喧哗声,涌进膳厅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在人群的簇拥下,李泰、李继隆、狄青、裴定方等一干宋朝高级将领们相继从外面走了进来,从周围书生那些激动的表情可以看出来,这一上午他们的获益匪浅,毕竟这些宋朝副统领以上军官的经历和丰富经验不是从书本上就能够学得到的。
随着膳厅的人越聚越多,原本开阔的大厅显得拥挤起来,由于铜制雕像挡住了王靖的身影,并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
“叮叮叮叮”
大厅内响起一阵清脆的拉铃声,这是膳厅准备开席的信号,见李泰、李继隆等人已经坐下,其他书生也纷纷就坐,等待着夫子下达就餐的命令。
王靖的注意力也终于被铃声从壁画上拉了回来,他左右扫视了一下,见不远处有一片餐桌上还空着,便朝着那边走去。
走到餐桌前,他拉开椅子准备入住座,忽然感觉到好些有些不对劲,便抬起头在大厅内扫视了一下,大厅内已经没有人在站立和走动,所有的书生全部在餐桌前坐好,准备就餐,但这些书生中却唯独不见十一堂书生的影子。
这时,一个人走到了大厅的正中间,一脸严肃的扫视着餐桌前的书生们,他是负责宣布就餐命令的夫子,宣布之前检查一下纪律这也算是例行公事。
不过,当他的目光停留在王靖所在的那一片区域时,不禁皱了一下眉头,而这时,从膳厅门口处突然响起一片噪杂的脚步声,很快,十一堂的书生们涌入了大厅中,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这些书院每个人脸上都挂汗珠,身上汗流浃背。
二月份原本就不是很热,他们的这种状态顿时让所有人都楞住了。
见到膳厅内所有人都已经围好餐布坐到了餐桌前,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们身上,苏青成、伯考这一百来人顿时显得有些尴尬起来。
“苏青成,夫子在那边。”胖子白生眼睛比较尖,一眼就看到了王靖正在餐桌前对着他们招手。
一群人又呼的一下跑了过去,纷纷拉开椅子以极快的速度坐好并围好餐布。
大厅内立刻响起一阵频繁的的椅子和地面摩擦发出的咯吱声。
那个在大厅中间的夫子见状,也不便再说一些说什么,他将挂在脖子上的口哨放在嘴里用力吹了一下,
“嘘”
长长的哨声过后,大厅内顿时响起一片碗筷相击的声音,午餐时间终于到了。
王靖拿着筷子不急不缓的吃着,在他的盘子中除了几块牛肉外,还摆着几根翠绿的根装蔬菜,一小碟咸菜,几块馒头和一根鸡腿,餐盘前面还放着一碗呈淡绿色的汤,伙食还算丰盛。
王靖一边吃着饭一边观察着围在自己身边这些学生的举动,只见他们一个一个狼吞虎咽的,显然是饿急了。
“白生,你们刚才干什么去了,怎么这么晚才过来。”吃到一半,王靖向坐在自己旁边的白生问道。
第245章 势力划分()
“回夫子,刚才苏青成他们陪着我把剩下的圈数全部跑完了。”白生一边狼吞虎咽的啃着鸡腿一边含糊着回答道。
王靖楞了一下,“我不是说不用你们跑了么?”
“夫子,我当时也是这么说的,我说夫子都说不用跑了,你们还逼着我干什么?”
“”
“但是苏青成他们说,这是您对我们下的第一个命令,如果连校场上的命令都不能执行下去,那么到了战场上遇到更麻烦的命令那又怎么办。”
白生说完这句话,看着王靖盘子里的鸡腿,咽了咽口水,他的饭量大,他的盘子里的食物都已经被他吃光了,但却还是感觉到有些没饱。
“恩,很不错。”王靖满意的点了点头,如果按照白生嘴里描述的那样的话,十一堂这些书生还算是有些优点。
“白生,他们还说些什么了?”
“他们还说,碰到级别这么低的夫子已经够倒霉的了,可千万不能再让他瞧不起”
白生说到一半,突然发现自己说漏了,立刻用手捂住了嘴巴,心里一阵忐忑不安。
早晨只因为几句牢骚话整个十一堂就被面前的这位夫子罚跑了整整一上午,现在这种轻视他的话传到他的耳朵,白生已经不敢再想下去,他的头顶上再次又冒出了一丝冷汗。
上午那高强度的训练,让他的小腿肚累得现在还时不时的抽搐一下呢。
不过他没有料到的是,自己的这位都头级别的夫子听到他的话并没有生气,相反还笑了出来。
“白生,是不是还没吃饱。”王靖用手将自己的餐盘推到了他的面前。
“额,这个,怎么夫子,难道你不生我们的气?”白生试探着问道,在没有弄清楚对方意图之前,他还是觉得谨慎一些才好,他是很饿,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吃货。
王靖笑了笑,“我生你们什么气,事实上,站在你们的角度上,我也认为我的级别实在是太低了一些,不过我觉得,只要你们对自己有信心,那才是最重要的。”
“你说的对,说句难听点的话,就算是那些统领大人来到我们十一堂,我们这些天赋不行的人还是要打包回家啊。”
白生叹了口气,一想起他被书院劝退的这件事,他就有些忧郁,他的父亲是没落家族的最后一代,倘若白生不能顺利通过院试,进入宋军获取战功的话,从此以后他的家族将沦为普通的平民百姓。
“不过有些可惜,我买了那么多图册,就是想获得咱们朝廷这些当世名将的签名,留作今后纪念,唉,”
“你把图册给我,我负责帮你把签名要来。”
“夫子,你是在安慰我是么?要知道,你只是一个小小的都头,啊不不不,我的意思是说,以您的级别他们会理睬您么?”
白生看着一脸认真的王靖,发现对方好像并没有开玩笑的意思,犹豫了片刻,便从怀中掏了几册图册。
王靖接过图册,封面和一些书页已经被汗水潮湿,上面还隐约散发着一种酸馊的汗泥味,他用揉了揉鼻子,然后轻轻的甩了甩图册,试图把这股味道驱散一些,这一幕让白生看到,脸更加的红了。
“你想要谁的签名?”
“狄青,我想要狄青的,他是我们整个十一堂所有人的楷模”白生一提到狄青的名字,脸上就露出了兴奋之色,“不过夫子,您真的能要来么?”
“我试试看吧。”
王靖平淡的说道,如果说问别的将领,他可能还要去和他们客套一下,但是狄青,那可是他之前的下属啊,这种难度和要王靖自己的签名有什么区别?
离开膳厅,王靖便向自己的住所走去,走了一会,他就看到了自己的目的地——一幢二层木楼。
御林书院里夫子和书生住的地方是分开的,根据书生学费交纳的费用,大宋御林书院会提供单人间、双人间、四人间、八人间不同的住宿条件,但每名夫子的住所,都是一个单间。
顺便说一下,御林书院开设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将领,为各地军队输送新鲜的血液,分两级,少部分以文为主,大部分都是以武为主,这些书生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书生。
通常的情况下,夫子的住所都是集中在一起的,在二楼的旁边,还有一个三层的建筑,面积要比这个小木楼大得多,那才是御林书院夫子们居住的地方,显然,作为御林书院院长的李丞相特意为王靖开了一个小灶。
王靖刚来到这幢木楼前,已经有人从楼里迎了出去,那是一个中年人,见到王靖过来后,很有礼貌的询问着,“请问您是”
“王靖。”
“王大人,你好,请随我进来,里面都已经收拾好了。”
很明显,这个中年人是专门留在这里等待王靖的。
王靖点了点头,跟着着那个中年人走了进去,进入木楼后,中年人向王靖大概的介绍了一下里面的结构,然后告诉他会有人定期来这里打扫就离开了这里。
待中年人走后,王靖才仔细的打量了一下周围的环境,不得不说,这里的环境要比他之前想过的还要好一些,除了一些必要的摆设外,房间里还摆了几盆绿色的盆景,在大厅正中央对面的墙壁上,一张偌大的宋朝军事地图几乎占满了整个墙壁。
地图西至吐蕃诸部南部,东至沿海诸岛,南至云南大理,北至西夏和辽国。
书架上,也满满都是关于军事的兵法或历史之类的典籍,其中甚至还夹有一些书页泛黄版面极其古朴的书,王靖随便抽出了一本,大致扫了一眼又放了回去,然后向楼上走去。
这幢二层小楼的结构,一层为会客大厅和客房,二层则是由书房、卧室组成。
床上都是崭新洁白的床铺,王靖用力按了按,一股舒软的感觉从手掌处传来。
还真是舒服啊,王靖惬意的躺在床上翘着二郎腿,脚丫有节奏的摆动着,他自从入仕到现在,十年时间过去了,还从来没有如此的放松过。
如今宋朝看上去内乱平定,加强中央集权,各府路分设屯兵大营,北有雁门关,西面有强悍的成都府府军,南面是世代臣服中原的云南大理,如果宋真宗赵恒和吐蕃诸部交涉得当,至少在近期之内,应该不会有战事。
但事实上,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
当今宋真宗赵恒身体健朗,除了经常熬夜处理国务这一点外,没有任何的不良习惯,王靖从和他见面的那次来看,赵恒再活个几十年一点问题都没有,只是苦了皇宫内的那些妃子,碰到大宋有史以来最勤政的帝王,也许,在她们的心中,也许到希望赵恒能够平庸一些。
现在摆在大宋宋面前的有三个问题,一是各地饱受战乱,经济萎靡,二是战乱后人口锐减,与百年前大宋鼎盛时期的相比,人口还不到三分之一,仅仅有一千多万,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接下来的太子之位之争。
这最后一个问题,才是赵恒目前最头疼的问题,如今大宋已成年的三个皇子个个年轻气盛、一个比一个优秀,包括小皇子赵理在内,他现在在御林书院里的成绩也非常的优异,他的三个哥哥,大皇子隆王赵佑性格刚烈,喜欢习武,若隆王赵佑登基,他应该是这四个皇子中最有可能改变大宋疆域现有格局的君王,四皇子信王赵祉城府较深,心思缜密,若成就帝位,汴京城中央集权政策会更加的牢固,寿春郡王赵祯,前往大宋西部担任郡王不到几年的时间内,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到现在将原本落偏僻的成都府路打造成如今大宋另一个经济中心,成都府在宋朝商贾中的影响力,甚至比大宋京师汴京城还要出名。
可以这么说,除了小皇子赵理阅历尚浅,暂时没有实力竞争外,另外三个皇子中的任何一个如果有一天成为宋朝的太子,都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王靖虽然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的夫子,暂时离开了权利旋涡,没有介入目前朝廷各派系暗流涌动的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