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战之宋-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天清晨起,他就起身来到校场慢跑几圈,待身体发热微微冒汗后,便开始练习小半个时辰剑术,待筋骨活动开了后,才正式开始进行力量练习,而这时,校场上才刚刚开始出现士兵。
在雁门关,可以不听宋真宗赵恒的命令,但是没有人敢不听从杨继业的军令,杨继业的军令如山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在宋军中,那些士兵平时训练的科目,诸如队列训练,剑术训练等,并没有一个人敢拍着胸脯说比杨继业做的更好。
杨继业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并不参与那些勾心斗角的权利争夺,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人都不会而且也不敢轻易得罪他,从杨继业身上从来没有传出过任何不利的绯闻
即使现在大殿上的群臣里,别人也可以从人群里很快的找到他,因为杨继业实在是太过于明显了,他无论站在哪里,都是一副腰杆笔直目视着前方的标准姿势,双臂微微的垂下,两只脚的间隔永远都是一个巴掌的固定宽度。
比如在今天的大殿中,他穿着的锦袍被他弄得板板正正,显然是被当做军装来穿的。
大帝赵恒也曾说过,在大宋的军队中,如果只有一个人能够被成为军人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就是杨继业。
很显然,无论是出身也好还是能力也罢,已经在平定内乱时的表现,杨继业进入那最后三名的特等功没有任何的悬念。
宣读官宣读一等军功完毕,正准备继续念最后最后三人的名单,,身后突然传来了宋真宗赵恒威严的声音,
“最后的这三个人,就由朕亲自来念吧。”
宣读官转过身来,恭敬的将手中的军功表递交给赵恒,但赵恒却摇了摇手,示意他退到一旁。
“这位军功表上的每一个人的名字,都是朕亲自起草核对的,名册上的所有人,朕早已经熟记于心了。”
赵恒扫视着眼前大殿内的群臣,眼中颇为欣慰,“诸位都是大宋的栋梁之才,为朝廷鞠躬尽瘁,朕将这次大殿封战功推迟这么久,就是不想埋没你们的功劳,有错必罚,有功也必奖,朕就是想告诉世人,你们为大宋所做的一切,朕都记在心里,朕不会让那些对国家忠诚之士寒心的。”
“下面朕宣布,雁门关大统领杨继业,率所部攻打琢州、莫州和瀛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胜无不取,为帅身先士卒,特授予骠骑大将军,加封为国公,赏府邸一座,黄金十万两,特等战功。”
“谢陛下隆恩。”
大殿中,杨继业从群臣中走出来,
他向赵恒深深的鞠了一躬,等他抬起头来时,脸上仍旧一贯的从容,就好像获得的战功是别人的一样。
“什么?”
殿内的众人们发出了一片惊呼声,惊呼声到不是因为杨继业将被封为特等功,杨继业率领的杨家军在琢州、莫州和瀛州的表现,连续拿下好几座主城,还以一己之力牵制住了塞北家族联盟实力最强大的卢家,已经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这些人所惊讶的是特等功丰厚的奖励。
黄金十万两,以目前宋朝通用的银子兑换黄金的比例一比十五算,这就是一百多万两银子。
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对于那些左右丞相、知枢密院事级别的大臣来讲,那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朝廷中很多人连固定财产都抵押卖掉,也基本都在十几万两白银之间,即使有几个世袭世家可以拿出这笔钱,但也非常的吃力,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真正让所有人心跳加快眼睛发红的关键,却是那个国公之位。
在大殿封功的今天,宋朝几十年没有新的国公的时代终于被打破了,继吕蒙正、曹彬等人之后,又新增加了一个杨继业,大殿中所有人见证了这一刻。
国公的身份,虽然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称呼,但实际上却与普通人的理解却是有着天壤之别,在所有文武百官之中,只有国公,才可以算做是真正意义上的贵族,甚至比郡王地位还要高,相比朝堂之人,国公拥有很多项特权,国公有御笔提字的国公府,并不受当地府衙的管辖,而且拥有国公爵位的人也不受任何宋官员的约束,见到宋真宗可以不行大礼,甚至对于一些冒犯自己威严的人,可以行使生杀大权,换句话讲,一个国公的职权有时候甚至比丞相还要大。
但这还不是特等军功那最重要的一部分,真正重磅级的信息是杨继业另一个奖励——骠骑大将军,在赵恒嘴里说出“骠骑大将军”这五个字的时候,站在群臣中第二行列的李泰和李继隆脸部几乎同时抽搐了一下。
没有人能够比他俩更知道这其中五个字的意义,曹彬作为之前宋军的军中泰斗,也只是被任命为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而骠骑大将军可是最顶级的称谓啊,换到汉朝那个时代都是要像韩信和刘邦那种,在拜将台上册封的。
对于曹彬,每次李泰和李继隆见到他都必须恭恭敬敬的问候,两个人现在是府军派系领军人物,和禁军一脉斗了这么久,结果却被杨继业后来者居上,一下跃到了两个人的头顶。
而现在,特等功名单还有两人没有浮出水面,不知道还会有什么变故发生,李泰朝着李继隆方向望了一眼,发现对方也正一脸自嘲的看着他。
“雁门关守将杨延昭,率所部攻打寰州,大军所到之处军威立现,不但彻底击溃张刘二家的叛乱军队,并会同荆家歼灭近五万秦氏骑兵,特授予雁门关节度使,加封为开国县公,赏府邸一座,黄金十万两,特等战功。”
“臣杨延昭,谢陛下隆恩!”
杨延昭也从群臣中的走了出来,旁边的人已经给他闪出了一个空道,刚好可以容他过去。
他原本职位仅为从四品,虽然在雁门关他官阶仅次于杨继业,但在如今在王公贵族云集的大殿,他只能被排到中间偏后的位置,但这一下就连升数级,宋真宗对于这次封赏可谓不惜血本,完全就是破格提拔了。
和一脸从容的杨继业不同,此时杨延昭一脸的激动,杨继业老成稳重,但他还年轻啊,从来没想到过有朝一日竟然会成为正二品的武官,这可是手握一方重兵大全的节度使啊。
他在杨家将中从一个都指挥使到之前的位置,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考验,生死都是未知。
而现在,杨延昭从雁门关副统领一下子升到了节度使,直接越了三级,不但成为名副其实的雁门关节度使,而且还与刚才宣布的一等军功的李泰和李继隆两人平级,如此一来,大宋二品以上的武官一下又增加了一位。
现在朝廷之中一品武将为国公杨继业、曹彬和吕蒙正,二品武将为皇城司正副统领李继隆和李泰、节度使杨延昭等数人。
不管怎样,就算特等军功最后一人还未揭晓,大宋的军界此时已经发生一次堪称为巨震的变动,最后一人无论是谁,即便李泰和李继隆两人已经晋升为二品,也都无法再最终和以前那样掌控宋朝军界的格局。
“这最后一名特等军功,为人稳重果敢,治军严谨,在玄铁城担任要职,想必大家应该都猜到了吧。”宋真宗赵恒在公布完杨继业和杨延昭后,一时兴起,突然开起了玩笑。
此刻这场大殿封功已经进行了三个时辰,如此规模的仪式终于要接近尾声了,接下来在晚上皇宫内即将举办盛大的庆功宴,所有人终于可以好好的放松一下了。
听到赵恒的话,群臣中不由爆发出一阵哄笑声,大部分人表面上一脸微笑的配合着赵恒的话,心里骂着,你特么自己定的人选,我们怎么知道。
“王大人哪里去了,怎么一直没有看到他。”杨延昭惦着脚尖朝大殿靠后的人群望去,目光不停的扫视着,这次他能够获得特等军功,老实说他心里实在有些受之不恭,攻占寰州有很大一部分功劳是依靠王靖的谋略。
“大人,该轮到您了,准备好发言词了没有,当初您去应州,经历了那么多事,一晃竟然已经过去五年了,真不容祯啊。”裴定方看着身边正激动不已,都快要流出激动的泪水的王靖说道。
“确实很不容易,在这期间,我经历了很多挫折,同时也受到了很多委屈,这其中过程坎坷,险象环生,我还差点数次被人暗杀在摇篮中”
“大人,不应该是摇篮吧?”
“裴定方,少插嘴,本官的话还没讲完呢,我这是把自己比喻成一个冉冉升起的将星,才称之为摇篮,你明白了么?”
“好吧大人,您请继续。”
“但为了大宋,本官所承受的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相比那些为大宋捐躯的将士们,我已经感到很满足了,什么特等军功不特等军功的,只要能活着,呼吸着充满乡土气息的新鲜空气,再也没有比这个更美好的了,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重,有的时候,我真的想放下手中的一切,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平凡,才是我一生所追逐的生活啊对了裴定方,陛下刚才念我名字了没有。”
“还没有呢大人”
“好吧,那让我们再等一等,老实说,像我这种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的人,如果不是自己这次立下的功劳真的这么大,不来简直对不起阵亡的将士们,我真的不愿意前来参加这种所谓的大殿封功裴定方,陛下还没念到我的名字吗?”
“还没有呢大人,陛下正在让大家猜一猜谁才是最后那一个获得特等军功的人。”
“呵呵,陛下还真是幽默呢,现在已经很明显了,还需要猜么?”王靖从容的整理着自己的衣领,准备出去谢恩。
第234章 大殿封功(四)()
为人稳重果敢,治军严谨,还在成都府担任过要职,这分明说的就是他啊,王靖心中一脸的害羞,不过他现在感到有一些委屈,刚才赵恒说出来的这些优点,真的只是他万千优点中极为不显眼的几条啊,完全无法将他的人格魅力真正的完全的展示给大家看,不过看在特等军功的份上,王靖还是决定原谅一次赵恒。
“这最后一名特等军功的人是”宋真宗赵恒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大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集中都集中在他的身上。
“借过,借过,让我过去一下。”王靖此刻正拼命的在人群中向前面挤着,按照规矩,获得特等军功的人应该向宋真宗赵恒行礼表示感谢,王靖现在所在的位置比较靠后,因为他必须提前向前一点,省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司马固将军,成都府路府军厢指挥使,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成都府府军之所以迟迟赶来,是因为他们正在大宋的领土与吐蕃诸部的暴雨骑兵军团交手,数万成都府府军力挫五万多名暴雨骑兵,扬我大宋国威,接着,他又和寿春郡王一起,率领成都府府军赶来支援朕的军队,成都府府军的表现,想必大家已经看到了,朕现在甚至可以自豪的说,我们大宋宋的成都府府军,哪怕碰到任何一支敢藐视大宋的敌军,也敢为止一战,司马固治军严谨,训练有方,能够将成都府府军打造如此,朕现在宣布,特授予司马固镇国大将军,暂时仍镇守在成都府路,赏府邸一座,黄金十万两。”
“臣司马固,谢陛下隆恩。”司马固从朝臣之列中走了出来,面色凝重的向赵恒致敬,根据大宋律的规定,厢指挥使以上的军衔只能由陛下亲自任命,他原为成都府府军的统领,虽然职为这样,但其实只不过是寿春郡王赵祯私下委任的,名不正言不顺得不到汴京城的认可。
“这位大兄弟,俺问一下,刚才特等军功名单宣布了么?”王靖好奇的问着旁边一位武将,他刚才只顾着向前面挤,并没有听清楚赵恒刚才说的话,待他看到司马固走出来谢恩的时候,有些楞住了。
那个武将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宣布了,是成都府路的司马固将军咦,你是哪位,过来干什么?”
“找茅厕!”
“啊,什么,找茅厕?”
那个军官正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一愣神的功夫发现刚才这个人已经消失不见了,他不由得挠了挠脑袋,骂道“真是莫名其妙”。
当听到赵恒将最后一名特等军功封给司马固而不是王靖后,裴定方和狄青便开始为正在人群中拼命往前挤准备叩谢皇恩的王靖担心,“狄青,你说大人一会回来脸上应该是什么表情?”
“我不知道,大概气色应该不会太好吧。”
“何止不会太好,这几天我们少说点话吧,千万别惹着他当出气筒。”
“裴定方,你好像忘记了一件事情,一直只有你的话最多好不好,你只要管住你的嘴就行了。”
“”
两人正说着,忽然见王靖�